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上出现这些问题,可能真不是学生的错!

课堂上总是状况百出?预想教学效果和实际效果不一样?很正常。学生是发展中的独立个体,有不完美的地方,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反思,从多个方面总结经验,真正找到适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路径。同时,教师也不能弄虚作假,牺牲学生成长来寻求个人发展。

以下两篇教学小故事,都和课堂教学相关,希望能带给您思考和启示!

1.学生不缺想法,缺方法

在一些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提交的作品大多都是仿制品,即按照相关资料上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很少有自己的创造或改进。对此,我们几个科学课教师很苦恼,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在一次劳动技术课上,我让学生制作校园模型,学生的兴致很高。但无论是制作我们自己学校的模型,还是学生想象中的理想的学校模型,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比例失调,布局失当。有些作品虽然很有创意,却是随意制作的。我突然明白,学生缺少的不是想法,是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

制作校园模型,需要经过测量或访谈、查阅资料等获取学校建筑物的相关数据,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和布局来制作。这需要用到数学中有关比例尺的知识来测算,可是学生没有运用这一知识,只是比葫芦画瓢地胡乱制作,形似而不科学、不严谨。

针对这种现象,我对学生进行了进一步指导,告诉他们模型是按照真实事物的一定比例制作的,在尺寸上有严格要求。即使是想象中的理想校园,也应该有准确的设计数据,这样才会有创新和创造。经过指导,学生重新做了一次,效果明显比之前好了很多。

我们强调,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懂创新、没有想法,而是缺乏把想法变成现实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任何一门课、一种知识和技能都可能成为学生创新创造的钥匙。而作为科学课教师,则应该加强指向性引导,以项目教学的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才能形成合力,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老师,真吃还是假吃

前不久,我听一位三年级教师讲授自然课,课题是《果实的共同特征》。听后我发现了课堂“作秀”的问题,感慨良多。

授课的是一位年轻女教师,她准备得很充分,除了课件,还准备了苹果、香蕉、石榴、西红柿、核桃、黄豆等实物。前半节课,学生在她的引领下观察、讨论、探究果实的特征,她教得很精彩,学生也学得饶有兴趣。

没有想到的是,后半节课却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女教师说:“现在,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把你们面前的水果切开。”学生一听,个个满脸疑惑,有的笑了出来,有的窃窃私语、互相观望。女教师急了,走到学生中间说:“切开,快!不过要小心,不要伤到手!”然后,她亲自拿起小刀切开了第一小组的西红柿。

学生见状,这才纷纷动起手来。女教师又说:“现在,每位同学拿起切开的水果,尝一口,说说有什么感觉?”学生仍是一脸犹疑,面面相觑。一个小男生实在按捺不住,站了起来小声说:“老师,是真吃,还是假吃?”“当然是真吃了,赶紧吃吧!”女教师说。

听完这节课,我就在想学生为什么会问“真吃还是假吃”这样“不着调”的问题。后来学生告诉我,这课堂他们已经上过5次了,每次“彩排”时,老师只是让大家模拟动作,并没有真正的水果以及切水果吃的动作。

这已在他们那颗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认“假”不认“真”。他们从这节课上得到的最大“收获”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会了作假与说谎,如果不加以引导,这两个词汇将如毒草一样在他们纯洁的心田上疯长。

是的,课堂不能作秀,不能变成供人赏玩的工艺品、塑料花,虽然看上去很美,却感觉不到一点价值和芬芳。作为教师,要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考虑,而不能为了一节公开课或者一己私利误了孩子的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教师困惑探究劳技课堂有效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
刘坚: 新冠疫情后,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WISH模型
讲得越卖力≠备得越充分
如何评课,常用评语大全
不妨让学生小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