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弹性而有效的数学作业安排研究》实施方案
《弹性而有效的数学作业安排研究》实施方案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课题组   2008、4、1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当前教育现状的需要。

  我国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长期以来忽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存在“一刀切”的状况。这不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多种类型的优秀人才。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长期以来,一部分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单一机械式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我校数学教学工作的需要。

  我校现有数学教师十三名。他们热爱教育,忠于职守,踏实敬业,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前研究少,课后补差多,作业前的安排研究少,作业后的批改订正所花时间多,布置的书面作业多,实践操作作业少,对于手头的和网上的作业参考资料缺乏有效的研究与整合。数学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业量大,效率低下,学生不堪重负,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少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

  3、我校学生的需要。

  我校学生来源复杂,老城区的孩子、外乡镇来择校的孩子和外省市来借读的孩子各约占三分之一,每学期都不断有新生插班。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程度不一,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及智力水平等方面各不相同,差异很大。这就更需要教师面对这些差异,实施有效的差异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4、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数学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常规》中明确规定了数学作业形式要多样。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可安排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等。作业的量要适度,既要重视基础性,又要联系生活,具有应用性,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另外,新课程标准对数学作业的功能进行了拓展,除了传统的功能外,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它指出:作业作为数学课之外的又一次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给了个体以自由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基于以上现实,依据华国栋教授倡导的“差异教学论”思想,我们提出了“弹性而有效的数学作业安排研究”这一课题,立志改变我校数学作业布置现状,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于它新的价值,给予它弹性而有效的内涵,让学生摆脱束缚,走出身心疲倦的沼泽区,让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勇于创新的园地。    

  二、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许多学校都提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的口号,全国各地一些学校也进行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如东莞市寮步镇小学的《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从作业布置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改革,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进行了研究探索。江阳区教研培训中心的《高中物理“有效作业”设计与使用研究》从作业的设计和使用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分层原则、针对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浙江省台州市椒红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布置“弹性作业”的尝试》课题研究从布置弹性作业的目的、原则、内容与方法作上进行了尝试研究,总结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全员参与性原性、层次性原则、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创造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开远东城小学的《优化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从实验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为内容,开展优化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的研究等等。以上这些课题大多是从理论层面对作业类型、设计原则、作业的形式上进行研究,而真正从操作层面的研究很少。

  本课题研究的着重点是如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以“弹性”入手设计出“有效”的数学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形成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实践逐步摸索一套科学安排数学作业的校本作业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三、课题的界定

  1、数学作业——《现代汉语词典》对作业的解释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我们认为数学作业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用以消化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手段。它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数学学科问题,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促进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这里的数学作业包括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基础作业与探究作业;指定作业与选择作业等。

  2、弹性作业——阿尔弗莱德·马歇尔提出,弹性是指一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发生的一定比例的改变的属性。我们认为的弹性作业是指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它包括4个层面,即作业数量、形式、内容、评价的不同的变量。就是指老师布置作业不“一刀切”,让不同知识水平和个性特征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在作业的形式、内容、难易程度、作业量、完成作业的时间、作业质量、作业评价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也可以是学生在完成少量的、必要的、硬性的训练任务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或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及条件,自主地、独立地)确定练习量及练习时间的一种作业方式。

  3、有效作业——何谓效性作业?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有效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1)沿用经济学上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来解释。这种观点认为,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2)以学生发展为取向来界定有效。这种观点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作业都可以称之为“有效作业”。我们认为“有效作业”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精心设计布置难度不同、数量不等的作业,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能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跳一跳”都摘到自己所需求的“果实”。

2、安排,即作业设计和使用。是指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教学的“差异性”和“效率性”为原则,在设计出的带共性化的数学作业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准确把握,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创造性设计和使用“弹性而有效数学作业”,使作业发挥出最大功效,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有效作业和弹性作业既紧密相连又有所区别,有效作业是从作业效果的层面上讲的,弹性作业是从作业的操作层面来讲的,但两者又共同体现着本课题的一种美好的愿景,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数学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服务。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与理论假设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1、差异教学理论。

  华国栋教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了“差异教学”的主张,经过潜心的研究和试验,已取得了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如今,我们依然实施班级授课制,由于受遗传素质和环境影响,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个体之间在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学校教育不是要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相反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合适而完美地展示出来,也可以说,这是学校教育的精髓所在。强调差异性,也就是要求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重视个别差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使每个学生的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共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要求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增强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

  2、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指学生对自己具有成功完成某一特定学习任务的能力判断。如学生在认识到注意听课可以带来好成绩,并且感到自己能跟得上老师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因此,自我效能是影响行为的先行因素,本课题的研究是充分利用自我效能理论,给学生带来一系列的良好效果。

  3、现代认知主义的理论。

  现代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不同的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都具有不同方式,他们理解、贮存、迁移和使用信息具有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带有个性特征的认知风格。借助此理论,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关于“优化”的理论。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既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数学作业(包括课内作业、课外作业、阶段性检测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5、《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流、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中各年级段的目标及实施建议是本课题的实践依据。

  6、国外的研究成果。

  “不同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做同样的家庭作业时有巨大的差异”——比利时霍特雅特在对2000名学生的调查中,各年级学生用于家庭作业最多的时间相当于最少时间的2倍。布林克的“对学生布置一种数学家庭作业,同时安排有辅导的学习”的一项研究表明,较高能力的学生在有家庭作业的情况下,比有辅导的学习成绩更好,而能力低的学生从有辅导的学习中比家庭作业获益更多。这是因为成绩好的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较强,而成绩差的学生还未完全明白课堂上学的东西,完成作业也更困难。因此应提倡课堂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及时地反馈、矫正,而且有利于学习困难者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取得更好的效果。家庭作业的内容和数量,对不同学生应有所不同。对学习困难者,作业难度不要太大,巩固和运用性的作业多布置些,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给他们布置一些扩大知识领域、思考性、技巧性较强的以及探索性质的作业。

  (二)课题的理论假设

  在教学差异论、教学自我效能理论、现代认知主义理论支撑下,如果我们能站在新课程改革的高度,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从“弹性、有效”入手,探寻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数学作业的方法,就能有效的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和学生的作业观,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业质量,同时提升教师的教研与科研结合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教师教学模式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作业观,初步探索出“弹性而有效数学作业安排”实施途径、方法与策略,探索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标准,影响作业有效的因素等,提高教师科研与教研结合的能力,把差异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论落到实处。   

  2、学生素质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引领不同层次的学生走进“弹性而有效的数学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素养上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出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以及解决困难、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3、校本作业模式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数学作业安排模式,可以提供给同行,有指导借鉴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

  数学作业,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上,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于思考、探究的开放性作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题以“数学新课程理念”和“差异教学原理”为依据和指导,以弹性而有效为切入点开展课题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作业内容的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特点,对于手头的练习资料要进行选择、删减、整合,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作业,以达到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做到课堂练习、课外练习有机结合,前后呼应,形成弹性而有效的作业链。

  2、作业形式的研究:如何把单一的作业形式改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感兴趣的作业,体现出作业的新颖性和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

  3、作业功能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在强化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体验和实践。

  4、作业类型的研究:探索在保留传统型作业基础上,如何拓展作业类型,体现出作业的内容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

  5、作业数量的研究:探索作业数量和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作业数量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如何在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的前提下,对作业数量实行弹性化,即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不同数量、不同时间完成的作业。

  6、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探索在新课程下有效作业的标准,影响数学作业有效的因素,促进学生数学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之间的关系等。

  7、作业评价的研究:探索在新课程下作业批改的方式、方法,评价标准。如何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差异教学理论》、《现代认知主义的理论》《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等一些相关理论、文件精神和其他研究成果,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研究借鉴,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本质是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它的基本过程是“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的循环往复,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始终要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为行动而研究”、“为研究而行动”。要敏感地发现现实中产生的“问题”,并持续“关注”,进行有干预的“行动”,再通过“反思”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我们将运用行动研究法实实在在地通过实践探索“弹性而有效的数学作业安排”,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作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3、个案研究法:选取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代表3-5人进行全面观察,并按时间过程记录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学习状况进行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4、经验总结法: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最后以总结形式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每个年级段选择2个班级进行实践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具体措施

  本课题研究从2007年6月开始至2010年6月止,时间为三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7、6-2008、4)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调查实践基础。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当前作业的真实想法,找到适合学生的作业,在研究过程一开始就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形式。

  2、组织准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分配职责,进行资源配置,安排前期事务,健全课程管理机构。

  3、教师培训:学校遴选参与课题的重要教师,并采取多种形式对其进行首期培训,邀请专家和教科研部门同志组成顾问团指导研究;由学校教科室进行课题研究培训;教师个人或集体外出学习,参观同类学校,教师个人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广泛收集资料,开展理论学习活动。

  4、撰写课题方案。

  5、对课题方案进行初步论证。

  6、开题论证。 

  阶段成果:问卷调查表、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申报表。(负责人:朱静燕、罗建康、姚雁钰)

  第二阶段:课题实践探索阶段(2008、4-2009、7)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模块。

  2、教师根据各年级教材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弹性而有效数学作业安排”实验。对教材、补充习题和练习册的作业进行整合,从数学作业的类型、功能、形式、数量、有效性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开发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作业。

  3、各年级组开发网上作业题库。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让学生做实践的成功者。

  3、收集弹性而有效数学作业安排精品个案,与课题指导小组成员交流实验信息。

  4、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继续进行教师培训。在理论研习的基础上,进行方案的再分析与修改,明确研究的突破点、目标、内容和操作策略。

  5、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和交流,积累研究资料和原始数据、材料。

  6、课题组撰写相关论文(对本课题的初步探索)。

  7、进行实验中期评估,聘请专家进行指导。

  阶段成果:观察记录、研究笔记、精品个案、研究论文、中期评估材料。(负责人:朱静燕、罗建康、姚雁钰、董品红、王晓红等)

  第三阶段:结题鉴定阶段(2009、7-2010、6)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全面总结研究工作,统计研究数据,整理原始研究资料,全面系统地对各项实验工作抓好“点”和“面”上的经验总结,展示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3、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验收。

阶段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负责人:朱静燕、罗建康、姚雁钰、董品红、王晓红等)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学校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的5年工作发展规划,具体方案由教代会审议。并制定出一系列课题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1、学习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协助课题组成员及时掌握有关信息。

  2、组织管理制度:课题组负责人要担负课题的整体设计工作安排,成员要明确分工,既要各尽其责,又要通力协作。

  3、考核制度: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进程和效率,并进行考核,有力促进各成员认真工作。

  4、交流、汇报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组各成员进行课题总结、交流和汇报,课题负责人要及时掌握情况,使各种资源能共享。

  5、课题资料管理制度:负责人组织力量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以供使用,确保课题资料积累完整、可靠。

  6、课题研究的成果推行制度:要使研究成果从实践中来,又能指导教学实践。要及时推广成果,善于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上,有效地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经济保障

  学校能保证课题研究经费。

  (三)人力保障

  本课题组成员学历都在大专以上,是学校教学一线骨干、数学教研组长,教学效果明显。他们在十五期间参与过省级科学规划课题《少先队活动社区化的研究》、苏州市级立项课题《小学生特长教育载体的研究》等。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现代教学方法、手段吸收较快,并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之中,能热心教研工作,乐于参与本课题的研究,能正确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有足够的时间和信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的资料设备能满足本课题研究需要,学校也乐意在经费、时间上给予保证。由学校数学骨干组成的科研小组,无论是个案的调查、研究,还是资料的搜集、整理,或者在研究的手段、方法等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研究过程中,又能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为己所用。                                     

  九、研究成果的预期形式

  (一)文本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师教学论文集、学生个案集。

  3、学生网上作业题库。

  (二)实践成果

  1、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与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2、教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安排弹性而有效的数学作业的能力得到提升。

  十、课题的组织管理

  顾问:华国栋 

  组长:胡莉英

  副组长: 施彩萍  朱静燕   罗建康

  课题小组长: 董品红  姚雁钰

  课题组成员:王晓红  张正忠  顾静娴   孙建荣  周丽  奚惠芳  周丽华  张黎清  张华  陈瑛

  十一、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华国栋《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3、布鲁纳《如何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外国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风格个案研究 刘月娟
专题培训:小课题的界定-绿光森林-搜狐空间
微型课题申报表示例
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问答
小课题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