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益推拿: 脐灸操作手册


潍坊广益推拿是潍坊地区最大的小儿推拿团队、最强的颈椎推拿专科


第一章 脐灸简介

脐灸是祖国医学的瑰宝,源于古代,在历代的中医文献中有大量的散见记载,并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已有数干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它具有简、便、验、廉、捷等特点,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曾盛赞脐灸疗法曰:“神奇变幻,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而不穷。且治在外则无禁制,无窒碍,无牵掣,无沾滞。世有博通之医,当于此见其才。”。

脐灸疗法属中医外治法之一种,是以脐(即神阙穴)处为用药部位并加以艾灸,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现在,中医外治疗法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尤其是艾灸为主的的无创伤、无疼痛疗法,已经成为外治疗法的一大研究趋势。脐灸便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无创痛穴位外治疗法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类。

在所有的穴位中,神阙穴(即肚脐)是结构最特殊,定位最明确的腧穴,其特殊性及与整体联系的广泛性是其它任何体穴所无法比拟的。祖国医学认为,神阙为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经络学说认为,脐通五脏六腑,联络于全身经脉;气功理论认为,脐下(当指脐之深部)为下丹田之所在;现代医学则证明,脐为腹壁最后关闭和最薄处,最有利于药物渗透与吸收;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也证明,脐灸可广泛应用于全身一百多种疾病,并有着较好的疗效。

近代,人们已经意识到现行用药方式所存在的间题,如口服用药,药效只能维持数小时或更短时间,致使病人不得不一日多次服药。因药物经口服进入消化道后,部分有效成分往往被破坏,不得不加大剂量甚而近于中毒剂量,威胁着病人安全。注射给药,既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也有许多不便之处。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对寻找新的给药途径,已成为有关医药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而祖国医学的脐灸法便是一种较理想的给药途径。

可见,脐灸已显示出了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很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研究、探索和普及推广。使这一祖国医学明珠,发出更耀眼的光彩。


第二章 脐灸的功用及适应症

脐灸的临床功用及适应症非常广泛,根据古今文献和临床应用经验的总结,脐灸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等系统均有作用,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一百多种疾病的调理,并可用于养生保健。概括说来,

其功用如下:

1、 健脾和胃,升清降浊:脐居中焦,位于大腹中央,为经络和气化的总枢,脐灸可增强脾胃的机能,使清阳得升,浊阴下降,故临床上对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纳呆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2、 调理冲任,温补下元:脐通任、督、冲、带四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女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脐灸在临床上可用于遗精、阳痿,早泄、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疾患。

3、 通调三焦,利水消肿:三焦为水火气机必通之道,脐居中主枢,可转运阴旧之气,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临床上可用于小便不通、腹水、水肿、黄疽等病症。

4、 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脐通全身经脉,脐灸可使全身经络通畅、气血调和。临床上可调理痹证及诸痛证。

5、 敛汗安神,固精止带:脐灸能收效人体的精、气、神、津。临床上常用于调理自汗、盗汗、遗精、滑精、惊悸、失眠、带下等。

6、 扶正祛邪,养生延年:脐为先天之命蒂,又为后天之气舍,具补脾肾、益精气之功,为保健要穴。脐灸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却病保健、益寿延年之功。临床上可用于虚劳诸疾和预防保健。


第三章 脐灸的操作规范

传统脐灸可以用面粉制作一次性的面碗,取面粉适量,以1: 3. 514的比例用水调和,做成圆桶状,面碗底部中间开孔,开孔应比患者的脐孔稍大,以方便使用。

现在,更为方便、卫生、有效的是玄黄石脐灸罐。脐灸罐由整块玄黄石制成的内胆和木制外套组成,可反复使用。不仅更加方便卫生,而且玄黄石中的微量元素和特殊频段的脉冲对人体都是非常好的保健功能。

脐灸罐准备好后,将40:1的黄金艾绒搓成艾柱,成三角锥型,约乒乓球大小。脐灸一次准备5-7个艾绒柱。

操作方法:

1、令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用75%乙醇在脐局部常规消毒。

2、将脐灸罐置于肚脐上,用毛巾围绕四周,注意保暖,勿受风寒。

3、取一小袋脐灸粉,从脐灸罐内填满脐孔,以脐灸粉填平脐灸罐底部圆孔为宜。

4、用艾炷置于药末上,点燃艾柱,连续施灸5-7壮,约1.5小时,以脐周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5、灸后用医用胶布固封脐中药末,12小时后自行揭下,并用温开水清洗脐部。


第四章 脐灸的注意事项

脐灸的注意事项

1、 一般宜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以方便取穴、用药和治疗。

2、 脐灸时应用注意保暖,尽量减少皮肤直接裸露在外。

3、 脐孔内常有污垢,应用脐灸时,一般应先用75%的酒精棉球对脐部进行常规消毒,以免发生感染。

4、 脐灸用药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宜简单辨证用药,方能提高疗效。

5、 脐部皮肤娇嫩,脐灸壮数较多或时间较长时,可先在脐部涂一层凡士林后再做脐灸,可避免脐部皮肤起泡。在给小儿用药时尤应注意,可适当减少脐灸时长,以避免烫伤。

6、 脐灸后一般用医用胶布固封,个别人对会对胶布等发生过敏反应,可见局部痰痒、红赤、丘疹等现象。可暂停用脐灸,外涂肤轻松软膏,待脱敏后再继用,也可改用肤疾宁贴膏或纱布包扎固定。

7、 由于脐部吸收药物较快,故用药开始几天内,个别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或隐痛感,一般过几天会自行消失。

8、 慢性病和预防保健应用脐灸时,每个疗程间可休息3—5天。以免引起脐部过敏反应。

9、 孕妇若非治疗妊娠诸病,宜慎用脐灸,有堕胎或药物毒副作用发病史者更当禁用。


第五章 脐灸的临床应用

一、胃炎

胃炎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按临床发病的缓急和病程长短,一般将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1.急性胃炎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等症状。

2.慢性胃炎

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随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不同胃炎的临床表现会有所不同,常见的临床表现:

1. 上腹痛:大多数胃炎患者有上腹痛。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

2. 腹胀:部分患者会感腹胀。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 嗳气:打嗝。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 反复出血:出血是在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

5. 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6. 体征:检查时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调理方案:

脐灸调理:

急性胃炎:一号脐灸粉

慢性胃炎:一号脐灸粉+六号脐灸粉

调理周期:

急性胃炎一日一次,至胃部不适消失为度,一般不宜连续脐灸超过5天。

慢性胃炎一号、六号脐灸粉交替使用,首次使用一号脐灸粉,间隔一日后再用六号脐灸粉,如此类推7次为一疗程。

辅助疗法:

拔罐:

取中脘、脾俞、胃俞、肝俞、至阳。每次10min,隔一日一次。

经络锤:

叩击背部督脉及膀胱经1、2侧线(椎体旁开1.5寸、3寸处);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脾俞、背部阳性反应点(按压5~8胸椎两侧,部分人可出现酸痛、麻木的不同反应点为阳性反应点)。

耳穴压豆:

取胃、十二指肠、脾、肝、神门、交感。每次选用3-5穴,每周1次。


二、胃溃疡

胃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它的局部表现是位于胃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胃溃疡症状可表现为规律性(多在餐后半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周期性(再次进餐后疼痛重复出现)的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轻者只有上腹不适。重者可扩散至胸部、左上腹、右上腹或背部等。绝大部分人可出现各种消化不良的症状,主要有嗳气、反酸、上腹胀、胸骨后烧灼感、恶心、呕吐、纳差等。但也可无任何症状,直接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

胃溃疡是一个慢性病的过程,少数病人往往是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当中都没有任何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以至出现出血并发症才被发现。大部分胃溃疡患者的早期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反酸,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其中,最明显的是餐后上腹痛,多位于剑突下(即通常所说的心窝窝)正中或偏左。

易发胃溃疡的人群有:

  1、进餐不规律的人:进食时间没有规律,进食速度过快,暴饮暴食,喜欢较热较辣的食物。

  2、烟酒一族:吸烟和喝酒的人也很容易诱发胃溃疡。

  3、长期服药的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抗血小板药及降压药物。

  4、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消化道症状者。

5、有消化性溃疡家族史者,有胃癌家族史者。

调理方案:

脐灸调理:一号脐灸粉

调理周期:一周3-4次 ,每次5-7壮。7次一疗程。

辅助疗法:

拔罐:

取中脘、脾俞、胃俞、肝俞、至阳。每次10min,每周3次。

经络锤:

叩击背部督脉及膀胱经1、2侧线(椎体旁开1.5寸、3寸处);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脾俞、背部阳性反应点(按压5~8胸椎两侧,部分人可出现酸痛、麻木的不同反应点为阳性反应点)。

耳穴压豆:

取胃、十二指肠、脾、肝、神门、交感。每次选用3-5穴,每周1次。

三、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类型。好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冬春两季。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与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生活及饮食不规律、工作及外界压力、吸烟、饮酒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

临床上约有2/3的疼痛呈节律性: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食后2~4小时又痛,进餐后可缓解。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痛,患者常可痛醒。节律性疼痛大多持续几周,随着缓解数月,可反复发生。

调理方案:

脐灸调理:一号脐灸粉

调理周期:一周3-4次 ,每次5-7壮。7次一疗程。

辅助疗法:

拔罐:

取中脘、脾俞、胃俞、肝俞、至阳。每次10min,每周3次。

经络锤:

叩击背部督脉及膀胱经1、2侧线(椎体旁开1.5寸、3寸处);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脾俞、背部阳性反应点(按压5~8胸椎两侧,部分人可出现酸痛、麻木的不同反应点为阳性反应点)。

耳穴压豆:

取胃、十二指肠、脾、肝、神门、交感。每次选用3-5穴,每周1次。


四、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一个月或在过去的十二月中累计超过十二周。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一下情况:

1. 早饱是指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以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

2. 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

3. 早饱和上腹胀常伴有嗳气(打嗝)。恶心、呕吐并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者,呕吐多为当餐胃内容物。

4. 不少人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部分与“恐癌”心理有关。

5. 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经年累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与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有关。

调理方案:

脐灸调理:五号脐灸粉

调理周期:一周3-4次,每次5-7壮。7次一疗程。

辅助疗法:

拔罐:

取天枢、中脘、脾俞、胃俞、肝俞、至阳、灵台。每次10min,每周3次。

经络锤:

叩击背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循行线;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合谷、太冲、四缝。

耳穴压豆:

取胃、小肠、大肠、脾、肝、神门、皮质下。每次选用3-5穴,每周1次。

五、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胆道疾病或酒精中毒等因素导致的胰腺实质进行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腹痛消瘦营养不良腹泻脂肪痢,后期可出现腹部包块黄疸糖尿病等。

其临床表现如下:

1.腹痛

腹痛是主要临床症状。腹痛剧烈,起始于中上腹,也可偏重于右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累及全胰则呈腰带状向腰背部放射痛。饮酒诱发的胰腺炎常在醉酒后12~48小时期间发病,出现腹痛。胆源性胰腺炎常在饱餐之后出现腹痛。

2.恶心、呕吐常与腹痛伴发

呕吐剧烈而频繁。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偶可伴咖啡样内容。

3.腹胀

早期为反射性肠麻痹,严重时可由腹膜后蜂窝织炎刺激所致。腹胀以上腹为主,腹腔积液时腹胀更明显,排便、排气停止,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其他

初期常呈中度发热,约38℃。合并胆管炎者可伴寒战、高热。胰腺坏死伴感染时,高热为主要症状之一。黄疸可见于胆源性胰腺炎,或者由于胆总管被水肿的胰头压迫所致。还可有精神症状,包括感觉迟钝、意识模糊、易怒、精神变态和昏迷


调理方案:

脐灸调理:一号脐灸粉+五号脐灸粉

调理周期:一周3次,每次5-7壮,7次一疗程。

辅助疗法:

拔罐:

取天枢、中脘、脾俞、胃俞、肝俞、至阳、灵台。每次10min,每周3次。

经络锤:

叩击背部督脉及膀胱经1、2侧线(椎体旁开1.5寸、3寸处);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脾俞、背部阳性反应点(按压5~8胸椎两侧,部分人可出现酸痛、麻木的不同反应点为阳性反应点)。

耳穴压豆:

取胃、小肠、大肠、脾、肝、神门、皮质下。每次选用3-5穴,每周1次。


六、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胆囊功能异常,约25%的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其发病基础是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根据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分为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非结石性胆囊炎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胆盐与胰酶引起的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型:患者有胆囊炎病史,急性发作时与急性胆囊炎一致。

2.隐痛性胆囊炎:长期出现右上腹隐痛。

3.餐后上腹饱胀、嗳气

调理方案:

脐灸调理:一号脐灸粉+五号脐灸粉

调理周期:一周3次,每次5-7壮,7次一疗程。

辅助疗法:

拔罐:

取天枢、中脘、脾俞、胃俞、肝俞、至阳、灵台。每次10min,每周3次。

经络锤:

叩击背部督脉及膀胱经1、2侧线(椎体旁开1.5寸、3寸处);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脾俞、背部阳性反应点(按压5~8胸椎两侧,部分人可出现酸痛、麻木的不同反应点为阳性反应点)。

耳穴压豆:

取胃、小肠、大肠、脾、肝、神门、皮质下。每次选用3-5穴,每周1次。

七、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

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样便。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重者可每1~2小时一次,甚至出现大便失禁。部分患者可有夜间腹泻和(或)餐后腹泻。直肠严重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感。粪质多呈糊状,混有大量黏液,常带脓血。

调理方案:

脐灸调理:一号脐灸粉+四号脐灸粉

调理周期:一周3次,两次使用一号脐灸粉,一次使用四号脐灸粉。9次一疗程。

辅助疗法:

拔罐:

取天枢、大肠俞、脾俞、胃俞、肾俞。每次10min,每周3次。

经络锤:

叩击背部督脉及膀胱经1、2侧线(椎体旁开1.5寸、3寸处);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脾俞、背部阳性反应点(按压5~8胸椎两侧,部分人可出现酸痛、麻木的不同反应点为阳性反应点)。

耳穴压豆:

取小肠、大肠、腹、胃、脾、神门。每次选用3-5穴,每周1次。

八、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典型症状为与排便异常相关的腹痛、腹胀,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症状

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

1. 腹痛为主要症状,伴有大便次数或形状的异常,腹痛多于排便后缓解,部分人易在进食后出现,腹痛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疼痛性质多样。

2. 腹泻。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量少,呈糊状,含大量黏液;禁食72小时后症状消失;夜间不出现,有别于器质性疾患;部分患者可因进食诱发;患者可有腹泻便秘交替现象。

3. 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量少,可带较多黏液,便秘可间断或与腹泻相交替,常伴排便不尽感。

4. 腹胀。白天较重,尤其在午后,夜间睡眠后减轻。

近半数患者有胃灼热、恶心、呕吐等上胃肠道症状,背痛、头痛、心悸、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表现;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紧张等。

调理方案:

脐灸调理:一号脐灸粉

调理周期:一周3-5次,每次5-7壮。7次一疗程。

辅助疗法:

拔罐:

取天枢、大肠俞、脾俞、胃俞、肾俞。每次10min,每周3次。

经络锤:

叩击背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循行线;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合谷、太冲、四缝。

耳穴压豆:

取小肠、大肠、腹、胃、脾、神门。每次选用3-5穴,每周1次。

九、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尿路感染常多发于女性,尤其多发于性生活活跃期及绝经后女性。

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发病突然,女性患者发病多与性活动有关。

2. 主要表现是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尿频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

3. 尿混浊、尿液中有白细胞,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甚至见血块排出。

4.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体温正常或有低热。

5. 患侧或双侧腰痛,患侧脊肋角有明显的压痛或叩击痛等。

调理方案:

脐灸调理:二号脐灸粉

调理周期:一周2次,每次5-7壮,7次一疗程。

辅助疗法:

拔罐:

取脾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每次10min,每周3次。

经络锤:

叩击腹部任脉 、冲脉、带脉和胃经、腰骶部膀胱经 ,代秩边、气海、中极、三阴交。肝郁气滞加太冲、阳陵泉:肝肾亏损加关元、肝俞、肾俞。

耳穴压豆:

取膀胱、肾、交感、肾上腺。每次选用2-4穴,每周1次。

十、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随全球人口老年化发病日渐增多。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随年龄递增。城镇发病率高于乡村,而且种族差异也影响增生程度。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由于代偿,症状不典型,随着下尿路梗阻加重,症状逐渐明显,临床症状包括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以及排尿后症状。由于病程进展缓慢,难以确定起病时间。

1.储尿期症状

(1)尿频、夜尿增多为早期症状,先为夜尿次数增加,但每次尿量不多。若伴有膀胱结石或感染,则尿频愈加明显,且伴有尿痛。

(2)尿急、尿失禁下尿路梗阻时,50%~80%的患者有尿急或急迫性尿失禁。

2.排尿期症状

排尿困难。随着腺体增大,机械性梗阻加重,排尿困难加重。由于尿道阻力增加,患者排尿起始延缓,排尿时间延长,射程不远,尿线细而无力。小便分叉,有排尿不尽感觉。如梗阻进一步加重,患者必须增加腹压以帮助排尿。呼吸使腹压增减,出现尿流中断及淋漓。

3.排尿后症状

尿不尽、残余尿增多。部分人平时残余尿不多,但在受凉、饮酒、憋尿,服用药物或有其他原因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时,可突然发生急性尿潴留,尿潴留的症状可时好时坏。

调理方案:

脐灸调理:二号脐灸粉+四号脐灸粉

调理周期:一周2-4次 二号、四号脐灸粉交替使用。7次一疗程。

辅助疗法:

拔罐:

取脾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每次10min,每周3次。

经络锤:

叩击腹部任脉、肝经、脾经、胃经、肾经;脾经、肝经、肾经、胃经膝关节以下段扣3-5遍,五腧穴10下;八髎穴、中极穴、关元穴、三阴交、期门穴、日月。肝经穴位重点扣刺。

耳穴压豆:

取膀胱、肾、交感、肾上腺。每次选用2-4穴,每周1次。

十一、男性不育症

男性不育症指夫妇同居未采取避孕措施两年以上,而无生育者。女方检查正常,男方检查异常。中医学称本病为“无嗣”,认为与先天之本肾,后天之本脾及任脉、冲脉的元气精血不足有关。西医把男性不育分为性功能障碍和性功能正常两类,后者依据精液分析结果可进一步分为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精子无力症和精子数正常性不育。

调理方案:

脐灸调理:二号脐灸粉+四号脐灸粉

调理周期:一周2次,每次5-7壮。9次一疗程。

辅助疗法:

拔罐:

取脾俞、胃俞、肝俞、肾俞。每次10min,每周1次。

经络锤:

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背段,腹部任脉、肝经、脾经、胃经、肾经。脾经、肝经、肾经、胃经膝关节以下段扣3-5遍,五腧穴10下。八髎穴、中极穴、关元穴、三阴交、期门穴、日月。肝经穴位重点扣刺。

耳穴压豆:

取肾、外生殖器、内生殖器、内分泌。每次选用2-4穴,每周1次。

十二、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

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疾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可伴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以月经周期紊乱和子宫出血数量及性质改变为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月经稀发周期≥40天的不规则性子宫出血,常伴月经过少。

2. 月经频发周期≤21天的不规则性子宫出血,常伴月经过多

3. 月经过多系指经量过多和/或伴经期延长之有规律周期性子宫出血。

4. 月经不规则指月经周期不规则,而经量不多者。

5. 不规则性月经过多指月经周期不规则并伴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者。

6. 月经过少指月经周期规律,仅经量减少者。

7. 月经中期出血指两次正常规律月经之间少量子宫出血,常伴排卵和排卵痛。

调理方案:

脐灸调理:三号脐灸粉

调理周期:隔一日一次,经期停止。

辅助疗法:

拔罐:

取膈俞、肝俞、脾俞、肾俞。每次10min,每周1次。

经络锤:

沿带脉、督脉、夹脊穴、膀胱经背段沿带脉循行线;腹部肝经、脾经、胃经、肾经;脾经、肝经五腧穴每个穴位扣刺10-15下;肝经、脾经经膝关节以下段扣刺3-8遍。三阴交、地机穴、阴陵泉、太溪、肾俞穴、脾俞、肝俞各10下。

耳穴压豆:

取内生殖器、皮质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床案例|经络疗法对一例外伤伴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看故事记“十二经络”穴位走向 十二经络与穴位走向的故事
胃脘疼痛的中医针灸辨治
十个女人,九个胃寒!夏天调胃病,效果竟是冬天的3倍!
失眠类型、后果、中医治疗、经络调理
中医治疗胃炎的方法!疏肝和胃的穴位按摩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