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读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女人》

四川贝奇

一,阅读的目的

第一次知道女权主义的先驱西蒙娜·德·波伏娃是在1988年的北京。

第一次读到西蒙娜·德·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女人》是在1988年,那时我在北京鲁迅文学院读书。看到同学中有人买到这本书在读,我借过来看了看,感觉很有意思,便赶快去东四书店买回一本,迫不及待把这本长达几十万字的书在一星期之内读完。在这之前,西蒙娜·德·波伏娃在我的眼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最近一次读到有关西蒙娜·德·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女人》、《心心相印——萨特与西蒙娜·德·波伏娃》、《少女的心——我与萨特》、《拒绝做第二性的女人——西蒙娜·德·波伏娃访问录》是因为我的学长文学评论家郑礼先生在其博客上发表一篇署名文章《萨特与西蒙.德.波伏瓦的爱情》。

尽管现在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人们已经渐渐习惯在网络上读不需要书本的书,然而,我还是习惯我自己的阅读方式——从书架上取出尘封已久的书,拂去岁月的尘埃,打开那已经被我因折叠或划痕而显得陈旧的书籍,放下手中一切的琐事,目无旁骛静静地开始我的阅读。

曾力先生说,阅读的目的,有时就是为了尽可能清晰地透过一行行文字望到那个独一无二的、既陌生又熟悉、无比亲切的高大身影。当你为一篇作品激动的时候,这种激动往往处在较浅的层次,而且这种激动不会持久。但是当你为一个作家激动的时候,情况就会绝然不同,为作家而生的激动将会是生命行程中深深的、难以磨灭的一次经历。“人”的丰碑在你心中耸立起来,让你一生仰视,照耀你,指引你,那该是何等的境界!

二,再读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女人》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1954年曾获龚古尔文学大奖。她写于1949年的《第二性——女人》一书,使她成为当代女权思想的先驱。在我国翻译并出版她的小说、论著不下五、六种,她才华出众,兼具男人的智慧和女人的敏感,文笔如行云流水,所以无论她的小说还是论著、历来均为人们赞赏不已。加之她与存在主义大家让·保罗·萨特的特殊亲密关系,她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研究,而且也是思想研究的宝贵资料。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蒙娜·德·波伏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第二性》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人的“圣经”。成为西方妇女的必读之书。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则在一次演讲中说:“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疑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本文最后将附: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目录)

关于女性主义的定义,“女性主义”的英文字feminism,是源自於法国的feminisme。根据柯德教授的研究,1880年代创立第一个妇女参政权会社的法国女子奥克雷最先提出了这一个词汇。但在1890年代,法国妇女团体或妇女刊物虽然时常引用它,但是温和派的妇女平权倡导者往往要与他保持距离,自称她们的组织是「女性的」而非「女性主义的」。直到二十世纪初年“女性主义”才被法国各派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者所接受。

西蒙.波娃认为,“女性主义”是指独立於阶级斗争之外,专门为女性问题而奋斗的主义。她认为女性主义者是在结合阶级斗争,但独立於阶级斗争之外,力求改变妇女处境的女性----甚至男性。吉尔曼(Charlotte P. Gilman)在《妇女与经济学:男女经济关系为社会进化的一要素之研究》中提到,女性主义为全世界妇女的社会觉醒。凯特(Carrie C. Catt)对女性主义下了这样的定义:反抗举世用法律或习俗强行阻扰妇女享有自由的一切人为障碍。她并说:像启蒙思潮与民主政体一般,女性主义是一种进化,没有领袖,也无须组织,而且因各个地区的特殊需要与特定的宗旨而有不同的含意。

波伏娃在文学和妇女解放问题上的思考是通过《第二性——女人》表达出来。这本书在全世界刮起了一阵旋风,深深影响了一代女权主义运动。著名女性主义者爱丽丝.史瓦兹说,新的妇女运动有其复杂的历史渊源,而且发生在西方的所有国家。即使西蒙娜·德·波伏娃不出现,妇运仍然会存在。但是,如果没有西蒙娜·德·波伏娃的话,妇运的基础不会如此稳固,尤其在理论方面,恐怕仍然在一步步摸索的阶段。

对波伏娃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大概除了萨特就是创作了划时代的《第二性》。《第二性》1946年10月动笔,1949年10月出版,总字数超过70万字。这部作品,波伏瓦原先取的名字是《另一性》,此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西蒙'波伏瓦以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景,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

《第二性——女人》实可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科全书,她揭开了妇女文化运动向久远的性别歧视开战的序幕。《第二性》中的一些理论很客观,尤其欣赏其中这样的观点——波伏娃倡导“解放妇女也就是解放男子”,要在既定世界当中,建立一个自由领域。要取得最大的胜利,男人和女人首先就必须依据并通过他们的自然差异,去毫不含糊地肯定他们的手足关系。1976年在《第二性》发表25年后,她在接受采访时悲观地表示,她也不确定她预想中的妇女革命是否会真的来临,“妇女为之努力奋斗的变革,是的,我相信在经过漫长的长跑之后妇女会胜利的。”

作为女人,波伏瓦一生用令人敬畏的勇气和正直践行着自己的理论:

“个人的基本意见必须在男女具备同等才能的前提下表达,其基础是他们存在的一般结构,与他们的性别没有关系。”

《第二性——女人》的创作,对波伏娃来说也许完全是个偶然。作为女人,波伏娃一开始只想谈谈她自己。但随着写作的进行,从自己的问题联系到了女性身上普遍性的情况,首先是母亲,父亲对母亲的不忠给母亲带来了一生的痛苦;其次是好友扎扎,传统的婚姻观念毁掉了扎扎的爱情还有她的生命;然后是十多年来那些她遇到的女性,而她自己则庆幸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萨特,她在接受萨特在外面另有女友的同时,还得忍受社会的种种非议。这些让她明白,在这个社会中,女性属于从属地位,受到男性的歧视和社会的束缚,妇女根本没有独立可言。这些思考,让她萌发了写一本论述女性的书,以此来唤醒女性。

在这个过程中,波伏娃对社会和女性获得了新的见解,完全个人的观点,甚至具有颠覆性。有人说,《第二性——女人》是一本研究妇女的百科全书作品。“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后天形成的”这是此书最为精辟的论述,是波伏娃女权主义的基石。当波伏娃在1940年代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她根本就没有想到,在之后几十年中这句话对女权主义运动产生的能量和爆炸力。波伏娃的这句话无疑在振臂宣布,女人要想和男人获得一样的权利和地位,彻底改变女性的生存状况,就要对一切传统的价值观进行重估:“只有获得和他们一样的处境,才会得到解放。”“可以肯定的是,迄今,女人的发展前景一直受到压制并且丧失了人性。现在,是时候了,为了她自己的利益,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去冒险。”波伏瓦这些在《第二性——女人》中的语录无疑极具煽动性。

虽然波伏瓦的这些言论激怒了许多人包括她的一些朋友,比如加缪,这部作品也被罗马教廷视为禁书,但青年和妇女们依然拥护波伏瓦娃,许多妇女从这本书中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遭遇并非女人卑贱,而是不合理的社会造成的。

这本书的出版,也使波伏娃走出了萨特的阴影。很多年后波伏娃在回忆录中说:“假如今天有人问我对这本书怎么看,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依然坚持书中的观点。”

1984年,《第二性——女人》被拍成电视剧,波伏娃本人参加了拍摄工作。1999年,为纪念《第二性——女人》发表50周年,许多国家举行了研讨会,《第二性——女人》这本书和女权主义的先驱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名字一起不朽。

“女作家的作品都是写她自己”,西蒙那.波伏娃在《第二性——女人》中断言说。这位女性先知式的人物像尼采一样,打翻了我们时代庞然大物般的偶像,使我们看清了自己。也许正如她所说,我们女性作家的作品不是去暴露世界的矛盾之处,而是很严肃地接受它所表现的现象。是的,我们之中很少有人能有艾米丽.勃朗特那样的雄心壮志,敢于向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将它拼凑起来。也很少有人能像西蒙那.波伏娃这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的伟大力量在于用“不发抖的声音歌颂罪恶和欲求,宣称沙德对罪恶和欲求的赞美是伟大的道德宣言”。 

 我们感叹女性自身的人类经验。是的,我们能很容易地形容自己的内在生活,经验和天地,对于事情隐藏成分的觉察,表现出特有的经验,以温暖、芳香、柔情、细腻以及一切世俗的语句去形容,我们极少会以不人道的态度去面对自然。尽管艾米丽.勃朗特曾经怀疑过死亡,维吉尼亚.伍尔夫质问过生命,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因为每天的自制节欲而痛苦,但仍然没有女性写出过《白鲸记》、《尤利西斯》、《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或者《智慧的七柱》。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任何人是十全十美的,不论是男人或是女人。我们每个人都曾高举知识的火炬跑过一段路程。文学的宗旨是基于人类自由去尝试发现一个新的世界。尽管加诸在我们女性身上的教育和生活习俗和我们自身生理上的条件限制我们去抓住这个世界,我们也许挣扎到最后,仍然发现女人在这世界中的平等地位是这样艰难,似乎永远无法逃避出来。但是,如果我们决心去尝试重新获得对外界环境的掌握,首先我们一定要从这宇宙中抬头进入一个自主的独立境地:在痛苦和骄傲中去放弃传统,在蜕变的过程中,在自由之中生活。可以确信,只要我们还在挣扎着去蜕变成一个与男人平等的人,我们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创造者。

时至今日,我们没有理由妄自菲薄,也没有理由没有时间去沮丧。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女性特点并强烈地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来。这就是我们的方向。我们既然从来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权运动,那么也就没有必要非得自身雄化,把男女平等变成男女相等,抹掉性别差异。我想,女性文学的发展仍有待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做的还是自己该做的事——继续以女性的特点去感受体验世界并表现这个世界。我们坚信,我们的前驱者都是些直接描写女性经历的世界公认的伟大作家。她们昨日的终点便是我们今日的起点。

“只有把终点当作新的起点,它才是靠得住的起点”,西蒙那.波伏娃如是说。

是的,在我们能够体验活生生的人类经验和智慧之前,我们自己先要具有一种根基坚实和全方位的生命。我们最为需要的是掌握所有有关我们自己的人类的真理和命运。西蒙那.波伏娃留待我们去认识的是,我们的最高价值是否就是那样真实,以至连冥河之血也不能熄灭它们的闪光------

其实,当女作家倾其心智去把握自己人生的命运时,自然会把自身体验贴在这个最复杂、最微妙、最细致也最能震颤自己心底的人生领域里。情感对于女作家来说,和生活同样重要,有时甚至比生活更为重要。因此,所谓体验生活,就女作家来说,就是透视她自己的内心情感。女作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感的丰富形成了她独特的创作个性。在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婚姻、家庭甚至在人性的某些方面的创作是女作家自由驰骋的天地。因为在精神感受上,生活方式上,生活环境及其习惯上,女性作家得到的生活体验都是得天独厚地丰富,也是令人惊奇的深刻。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女人》中写道:“大多数女人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不试图采取任何行动,但对曾经试图改变这种处境的人而言,受女性特质的限制,因此让女性特质恣意发扬,这是她们从不愿意的。她们要超越女性特质的限制。当妇女投身于广阔的世界后,就与男性步调一致,观点相同了。” 而西蒙娜·德·波伏娃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生为女人的命运对她而言,从来不是天职。从女性角色求取解放意味着突破女性气质。

对存在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来说,“女人命”必须被视为一项挑战。她把女性所受束缚的根源加以深刻地分析,并进一步使妇女们认清,身为女人也是可以摆脱这些束缚,力争上游的,这是西蒙娜·德·波伏娃独特的贡献。然而,要得到这份自由必须付出客观的代价。

在《第二性——女人》结束语中,西蒙娜·德·波伏娃表达了她的愿望:将来男人与女人将会“毫无异议地肯定他们之间的友谊”。这无疑表达了对一个解除性别(以及其他)角色及主奴关系的压迫的社会最大胆最高贵的憧憬。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一生与作品无论对男性或女性而言,都代表一项挑战。她的理论给女人在这世界的处境提供了极佳的解释,却绝不是借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本书:《第二性》
众读 -- 西蒙娜·德·波伏娃:女人,这个陌生人
西蒙娜·德·波娃论生命的意义
女人不是天生的
波伏瓦逝世35周年:于她,萨特其实从来就没那么重要
第二性(西蒙娜·波伏娃创作社会学书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