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祖庆|别让“套路”毁掉语文
套路陈柯宇 - 真 · 套路

1

今天,在朋友圈读到“泺伊悦尔”老师写的一篇小文——

语文课,老师常这样问学生:“通过读文,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感觉到了什么?”

无论学生怎样反馈。紧接着,老师必会以“哪些句子能证明你的观点?”来追问,得让学生说说看,说到“点”上来。

光说,还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再三嘱咐学生,强调:说话要用上某一固定句式,以示“规范”。

盲目地追求,一种所谓有板有眼,有腔有调的样儿。

不知从哪儿始,一股“说话完整风”席卷天下,于是乎,全校各科课堂无死角,皆被“规范”啦,但凡学生要张嘴回答都需得开启“老师,我的答案是……”模式。

尔后,有些聪明的老师,想更胜一筹,再攀高峰,发掘并琢磨起不知为何物的“主体意识”来,好一番研究改革,修铸出“同学们,请听我说……”的新套路。

直接举例吧。

关于《安塞腰鼓》一课的赏析评议中,王荣生教授就不止一次提及,A老师的课堂实录。有一处就说起,该老师华丽丽地给学生示范回答问题的说法:“‘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一句运用比喻造成夸张,将人的心脏说成‘牛皮鼓面’那样大,而且还隆隆作响,极写沉重鼓声的惊天动地,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强烈共鸣。”

这种答法,我怎么读都甚觉拗口,无趣得很。

王荣生教授评述:“大概是教参上抄的吧?或者考试题目做习惯了?毫无生命的气息,毫无感觉的灵动,陈词滥调,而且莫名其妙……”

……

2

我为这位年轻教师敏锐的反思意识点赞!

的确,当下的语文,“套路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凡事有果必有因。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套路化”,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教学思维的“套路化”。

这些年,听了很多公开课。发现公开课的套路,确实越来越深。几乎不用思考,随手就可以举出一堆: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后,必定有些老师会问:“看到这个课题,你脑子里产生了哪些问题?”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地提出了一堆所谓“问题”。

(事实上,学生老早预习过课文了,所提出来的问题,完全是为了迎合老师的需要而提。提问,原是虚晃一枪!)

——导入新课后,教师必定说:“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反复读,并且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至于,学生是否“把句子读通,难读的地方停下来”,是否“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者往往并无过程的监控、方法的指导和结果的检查。)

——自读课文后,有些教师必定说:“好,这篇课文有很多生字,请大家一起来读,看看你认识哪些生字宝宝。”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学生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字谜”等方法,“记住了”每个字。象征性地写一两个字,下课铃打响了。

【至于,这么孤零零地认字,是否学生就真的就记住了、理解了、学会了?不得而知!随文识字、分类识字、(适度的)字理识字,你们在哪里?】

——教学生字后,教师接着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写景、状物、写人这样问;小说、散文,这样问;中年级、高年级,这样问;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也这样问……

(为何不同年段、不同文体、不同文本,都这般问?……)

——讲读课文,讲到文本空白处,突然响起一段动情的音乐,一番动人的导语,孩子们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写起话来。写话完毕,音乐继续,师生在音乐中,动情地诉说……

(空白固然可补,追问更重要。其实,教师恰恰最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这空白之处,作者不展开书写?留白之处,常是匠心所在。但是,老师往往只注意让学生补白,却忘记了追问为什么“留白”。“珠”和“椟”之间的关系,常常就这样被搞反了……)

——当下,不少80后、90后教师上课,“微课”已经成为了新的“套路”。难写的字,“微”一下,通过动画展示笔画笔顺;难掌握的知识点,“微”一下,通过动画或音频,讲解知识难点;难讲解的画面,“微”一下,通过视频再现课文场景……语文公开课,进入“无微不至”新套路……

(我真不知道,这些精美的微课,得花多少时间去做的;难道,语文真到了无“微”不至的时代吗?……)

“套路玩得深,谁把谁当真”(《套路》歌词,陈柯宇词唱)。“套路”太深的语文课,让本该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变得面目可憎。若每篇课文这么教,教师教得没激情,学生学得没意思。语文,必将逐渐成为鸡肋。

3

“套路”太深的语文课,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开课的导向。高潮处配乐写话等环节,往往能制造“效果”。于是,不少一线教师误以为,这就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于是下意识地进行简单的模仿,且愈演愈烈;

二是教研员的规定。不少教研员在大会小会上规定,每节语文课,必须要有10分钟写的时间。于是,一线教师为了执行教研员的意图,不得不把“写”挤进课堂;

三是创新思维不足。拿到一篇课文,没有深入钻研,发现不了“这一类”或“这一个”文本的独当之任,因袭传统,亦步亦趋;

四是各类赛课助推。各类大大小小的赛课,往往有基本的评课标准。上课者,往往揣摩评委的胃口,于是,大同小异的课,如雨后春笋。

五是考评制度制约。试卷,往往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怎么出题,怎么教书。于是,一线教师日常教学,常常是从应试出发,踩着“考点”教学,课,也就模式化了。

一句话,“套路”的背后,是形式主义!

如何走出语文教学“套路太深”的误区?

我以为,关键还是在于语文教师自身。语文教师专业功底扎实,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不容易盲目跟风。

首先,语文老师要有思考的大脑,能透过表象看本质。要善于分辨,公开课上的哪些环节,是扎实有效且可以迁移运用的,哪些环节是为了让课堂好看实际并无价值的。如何分辨?关键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课,而不是观众的角度看课。站在每个儿童的角度看课,看到的,往往和站在教师角度看到的不一样。

其次,语文老师要有独到的眼光,学会发现文本。每一个文本,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教师要善于聆听文本,发现“这一类”文本的普遍规律,发现“这一个”文本的独特个性,根据文体和文本,精心设计适合这一课的教学,而非千课一面。如何发现文本?一要大量广博阅读文学作品,二要善于分析优秀公开课。支玉恒老师的课,之所以常读常新,就在于他发现了每篇文章的独特之处,进而有截然不同的精彩演绎。一线教师,要透过实录去揣摩设计意图,提炼设计智慧。多听多看有创意的课,也许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力。

第三,语文老师要有求新的思维,学会创意设计。教师要本能地警惕套路,要常常听自己的课,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要善于发现教学的哪些环节,一不小心掉进套路的陷阱,进而不断求变求新。教师要跳出自我舒适区,把自己当别人,用挑剔的眼光看自己的课,就会发现习焉不察的问题。(包括我自己的课,也会有“套路”,为了尽力避免重复自己,经常请朋友们帮我诊断,就是为了避免“套路太深”。点击阅读:我最不喜欢听谁的课)

第四,分清“规律”与“套路”界限,学会守正出新。不要一提创新,就否定一切。语文教学中的有些原则,经过长期检验行之有效的,就要不折不扣执行。比如“读写结合”这一教学原则,就要坚守,不要一提“去套路化”,就否定课堂上的一切写的活动。其实,写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套路化的“随文练写”。写生字、抄词语、抄句子、填表格、画导图,都是写;课始写、课中写、课末写,亦是写;哪怕是补白式的随堂练笔(有些,也确实需要配乐烘托),只要有价值,也是需要的。包括低年级的写生字(套路化的教学,必定是快下课时五分钟,让学生写字),事实上,不同教学环节,都是可以安排写字环节的。不要因为害怕套路,而丢掉语文之道。

当然,教研员在指导教师的过程中,也不要机械地执行“每节课必须有十分钟动笔时间”的规定。这“十分钟”,可能是对于“君子动口不动手”课堂的一种矫枉过正。其实,“十分钟”应该是课堂花在写上的平均时间,而不是每节课的必须时间。只要教师在总体上落实动笔时间即可,没有必要刻板执行。

热衷于组织大赛的各级部门,要多一些真正的研究精神,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少一些模型化的所谓“标准”。一旦标准化,常常“格式化”。

经常讲公开课开的教师,更要多从学习规律的探索上设计教学,少一些为了所谓的“效果”“笑果”展示花拳绣腿,误导一线教师。

最后,引用我十年前写的《中国语文岂能一张脸》中的一段话,结束此文——

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语文界人士,绝不能陷入惯性思维方式中不能自拔。长期以来,我们总是高扬着改革的大旗,却对阻碍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某些陋习不敢也不愿大胆扬弃,以至于我们的改革之路举步维艰,我们的课堂面貌几十年涛声依旧;即便在局部上有所改观,也是茶壶里煮饺子,难以泛起真正的波涛。窃以为,中国语文要打破“一张脸”的局面,不是从技术上突破——中国人历来不缺乏技术上的创新。我们要从思维方式的变革上有所突破;我们要鼓励创新,对那些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教师,大力扶持。要容许他们的课“出格”,甚至“另类”,只要这样的课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只要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上语文素养得到切实的提升,我们完全可以不用计较他是否符合传统的所谓“教材教法”、“教学原则”。因为,任何所谓的教材教法和教学原则,永远跟不上铿锵的创新步伐。

十一年前的文章,仿佛就是为今天写的。看来,语文套路,由来已久。语文,本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千万别让太深的“套路”毁掉语文。

呵呵,“套路玩得深,谁把谁当真”!

福利赠送

先关注“祖庆说”,然后在公号后台对话框输入下面任意一个关键词,即可出现相关链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开课如何上出新意?
于老谈简单语文
生本教育——最好的素质教育(之十)
长春吕刚培训手记(四):用思考催生语文教学开花
刘仁增:我的成长历程——追 梦
10位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