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徒手搞定幼小衔接

编者按

牵牛君入学2月有余,本想好好总结一下这段幼升小过渡经验。正巧看到同样是大宝今年9月入学的欣妈写的“徒手”三部曲,虽然都没有选择送孩子上学前班,但比起散养的过渡期暑假,自愧在孩子身上费的心不及人家的万分之一,索性贴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看看“传说中别人家的妈妈”是怎么实力引导的。

文章有点长,但干货颇多。更多内容,大家可以关注欣妈的“静待花开”(微信号:Myeyes_On_You



上不上学前班,这是个问题

说到“幼小衔接”,似乎总也绕不过去的话题是:学前班,是上还是不上?

而我所谓“徒手”,指的正是欣欣从来没有上过学前班、暑假衔接班或者是单攻一门的拼音班。

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是我们思考了很久的结果。

当欣欣幼儿园中班结束的时候,同班同学里已经有决定放弃大班,直接退园去上学前班。我和欣爹在听到这样的消息以后,认真讨论了要不要给欣欣报学前班。

关于学前班的利弊,此前我看了无数的资料,总结起来,大概是:任何一枚硬币都有两面。

在我看来,学前班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提前让孩子感受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

有多不同?

学习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是童趣可爱的,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角,布偶和拼插玩具随处可见,教室四周装饰着孩子们稚嫩的画作。为了方便孩子们午休,班级里还包括活动教室和休息室。小桌椅经常各种组合,方便小朋友做各种活动。

小学教室则以固定的课桌椅为主,前面是黑板,身后是学习园地,走廊是名人名言,默默地传递一个信息:你到这里就是学习的!

教育方法

幼儿园的重点在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而课程设置以孩子们自主游戏为主,每天的集中学习时间,也常常是通过讲故事、听儿歌、做操等形式,寓教于乐地进行认知方面的启蒙。

 小学的重点则是知识传导。需要学习的知识分成了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具体学科,并且大部分时候通过固定时长的课堂教学来完成传导。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台下听讲、讨论,按照课本教材,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化学习,课后还有各种口头笔头的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规则意识

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都是“自由散漫”的,哪怕是集中学习的时候,也可以随时示意老师:要喝水,要上厕所。老师鼓励孩子遵守规则,表现好的小朋友得到的是“加分”。

 等到上了小学,课堂上必须注意力集中,坐姿端正,不能随意发言,不能随意去厕所,更不能吃零食。遵守规则是学校学习的应有之义,做得好是应该的,做的不好的,则是“减分”。

学业要求

幼儿园的时候,因为没有成绩评比,大部分家长都觉得自家的孩子是全世界第一可爱聪明,最大的苦恼大概是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吃饱吃好,午睡有没有尿床,有没有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吧;

到了小学,老师每天会针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以盖章或评星级的方式来体现,要求家长每天签字确认。到周五,还会根据孩子一周表现进行评比。各门功课都会评课堂之星,树立学习榜样。更别说还有最传统的考试,让我们这些习惯了分数论的家长,不由自主地给孩子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于是,再淡定的家长,一到这个时候就冷静不下来了。不是有那句话吗,“平时是亲妈,一到辅导作业的时候就变成后妈”,曾经的温柔呵护,都变成在孩子身后挥舞的小鞭子,还有“恨铁不成钢”的咆哮。

作息时间

幼儿园的时候,早晨七点半送到园,下午五点半接回家。幼儿园提供营养搭配的一日三餐,上午下午还有水果牛奶做加餐。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小小的床,方便他们在幼儿园午休。如果家在幼儿园附近,那么早晨尽可以赖一小会儿床,给孩子收拾穿戴好,再从容的出门开始新的一天,晚上回家还能和孩子亲热地挤在一起读会儿书,聊聊幼儿园发生的新鲜事。

小学还是早晨七点半送进学校,但是学校不管早餐,于是无论前一天晚上加班到多晚,第二天都得提前起床给孩子准备早餐,必须有营养,最好每天还能不重样。放学时间提前到了下午三点半,父母双职工,家里又没有老人可以接孩子的,只能依靠各种托管班。学校里没有午休,为了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时间,晚上必须早睡。被作业、练琴、洗漱挤压过后,你和孩子谈心的时间所剩无几,取而代之的是一心想着赶紧让他关灯上床睡觉。

正因为幼儿园与小学在上述学习环境、教育方法、规则意识、学业要求乃至作息时间等方面存在种种不同,所以一个合理设置的学前班,可以提前为孩子在正式入学之前提供一个过渡期和缓冲期,避免上学以后孩子难以适应。唔,我觉得这一点对家长来说也很重要。

而提前学习一些知识(尤其是拼音,传说中入学后老师讲授进度极快),也可以避免孩子因为跟不上进度导致压力太大,自信心受打击等。

学前班的弊端则在于,现在孩子是6岁入学,如果提前一年上学前班,意味着孩子从5岁开始,就要长时间坐在教室里,集中注意力学习。但这和孩子的发育进程不符,特别是学年中出生较晚的男孩子,身体发育尚未到位,要保持长时间的安静和专注,是很大的挑战。还有的孩子,会因为提前学会了一些知识,入学以后不愿意重复学习,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等到提前抢跑的红利消耗完了,学习后劲不足,成绩反而会下降。

另外周边的学前班,大多设置在写字楼里,采光不够自然,更没有宽阔的操场供孩子们在课间跑跑跳跳。

对照着学前班的优点和缺点,我一条一条跟欣爹分析:

我觉得幼小衔接的关键,从来不是提前学会拼音,认识多少个字,又或者能口算多么复杂的数学题,而是认识到幼儿园生活和小学学习的不同,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从欣欣在幼儿园的表现来看,他的规则意识很强,专注力尚可,与人相处十分自来熟,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诉求,融入新环境似乎没什么问题。至于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调整,从大班开始,慢慢调整,感觉也不存在太大的障碍。

再说知识积累方面,针对小学一年级的主要学科,语文、数学和英语(话说我一度以为现在小学都是三年级以后才开始学英语),我分析了欣欣的水平:

得益于自小开始的亲子阅读,欣欣养成了阅读习惯,他的识字量不错,可以独立看看绘本,偶尔也会自己看《晴天有时下猪》这样文字较多的书,做幼小衔接练习题的时候可以自己读题(我觉得这一点还蛮重要的,毕竟你不能指望考试的时候老师替孩子把每道题的题干都读出来吧);

数学方面,20以内的加减法不成问题,奇偶数、分类配对、时间等数学概念也能掌握;

至于英语,从三岁半开始上课外班,到现在也有两三年了,似乎也不同重复再学。

总的来看,除了拼音是薄弱环节,其他问题不大,当然前提是我们就近入学,不需要为小学面试准备太多。

而学前班最让我诟病的,其实是没有活动场地:欣欣已经是个小宅男了,从幼儿园回家以后根本就懒得出门,如果白天还是完全在室内静坐着,简直让我没法忍受!

至于暑假衔接班,还是那句话,幼小衔接以培养生活和学习习惯为主,而习惯养成需要一段时间,短期速成的效果存疑。如果选择暑假班,最大的好处其实是可以让我安心坐月子,不用同时搞定两个娃。

最后,我们商量的结果是:放弃幼儿园大班去报学前班实在没有必要,暑假班也不是非去不可,倒是可以考虑上个拼音班,免得欣欣追进度太吃力。

可是拼音班没有找到合适的,欣欣也明确表示不希望上任何形式的学前班,而我算了算时间,好吧,上小学前的这个暑假我正好在家休产假,可以陪他学习。入学以后如果拼音跟不上,我们全力以赴专攻这一门,应该也能搞定吧。

于是,一咬牙,一跺脚,不上学前班就不上吧,我们“徒手”完成幼小衔接!

再远的路,也要一段一段走

认真想了一下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明确幼小衔接需要完成的目标,我把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入学这一年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幼儿园大班
公立幼儿园大多会在大班下学期开展一定的幼小衔接教学

上幼儿园期间,欣欣白天的时间都在幼儿园,生活作息还得按照幼儿园的安排来,所以幼小衔接的重点还是生活习惯的培养,包括:建立时间观念,早晨起来先独立完成洗漱工作,穿戴好衣物,出门前还有多余的时间再做别的;学习收纳整理,把自己的玩具和文具分门别类的放好,玩具放好一样再玩另一样,大人不再跟在他屁股后面收拾;独立完成自己的卫生清洁工作,上小学以后任课老师都是上完课就走,可没有保育老师环绕在周围,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

除此以外,我开始让他在回家后做一点点作业:一两页描红,跟着叽里呱啦的微课堂学习一节课,或者做两页幼小衔接教材。目的不是学知识,而是养成“回家先安静坐在桌前做作业,做好作业再玩”的习惯。所以作业本身很简单,内容也不多,只是先让他习惯有课后作业,再慢慢增加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其实幼儿园也一直在为大班孩子顺利做好幼小衔接做种种准备。

大班的老师教孩子们1-10的数字书写,还利用核桃教他们数数方法。

幼儿园还组织孩子们到附近的小学参观,让他们直观的体验小学校园环境,感受班级氛围、纪律要求与幼儿园的不同。欣欣拿着小学高年级哥哥姐姐送给他的信——上面有“手绘学校地图”,还有给他的祝福和寄语——回来的时候超兴奋,对小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幼儿园毕业前夕,园里还邀请了小学老师来给家长们做幼升小关键点的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

 

就这样,从幼儿园毕业的时候,无论是欣欣,还是我们,都对未来的小学生活有了初步的认识。

2
第二阶段:暑假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暑假简直充满了魔性!

好了,终于到了快把我逼疯的暑假。

在欣欣表示不肯去上暑假衔接班的时候,我就跟他达成一致:可以不去上学前班,但是在家也要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学习内容来安排。

 

先参考小学的时间安排,排出作息时间表。

周一到周五是学习日,每天的时间规划如下:

6:30起床,早锻炼;

7:00-8:00,洗漱,早饭;

8:00-11:40,上午学习时间,每40分钟一节课,课间休息20分钟;

11:40-13:30,午饭,休息;

13:30-15:00,下午学习时间,仍然是40分钟一节课,课间休息20分钟;

15:00-18:00,户外活动;

18:00-19:00,晚饭时间;

19:00-20:00,提琴练习;

20:00-21:00,睡前准备,洗澡、刷牙、亲子阅读;

21:00,上床睡觉。

 

然后按照“避免长时间使用IPAD上的APP学习,以免影响欣欣视力”“避免长时间书写,以免欣欣因不耐烦而产生抵触情绪”的指导思想,把语文、数学、英语、拼音、描红、手工、劳动这些课程进行排列组合,塞进学习日每天上午下午加起来的6节课里。


做好课表以后,我给欣欣解释了每种课程的具体内容。

说是上课,我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像学前班老师那样逐一讲解知识点,除了语文课陪他一起阅读,描红时指导一下握笔姿势和笔顺笔画,主要还是让他自己跟着各种APP“自学”,或者是完成各种幼小衔接的题目。

所谓的手工课其实是让他自由搭建乐高,一听到玩乐高也算上课,欣欣立刻心花怒放地接受了安排。

 

周六和周日则是休息日,除了英语班和视唱练耳以外,就是欣欣随意撒欢的时间。

我还给他特别设定了一个电影时光,可以一次看一部动画电影,通常是原版动画,就当“磨耳朵”了。

 

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学习计划制定以后,操作起来还是出现了种种问题,需要我不停的调试。

 

比如语文,我认为主要是阅读和背诵。

 

阅读方面,一开始没有找到合适的教材。让他自由地选择读绘本吧,他总是摸出那些已经烂熟于心,不需要花心力再学的故事;让他把书柜里的《时代广场上的蟋蟀》拿出来读吧,他又觉得文字量太大,看上去是在呼啦呼啦地翻页,其实什么都没看进去。

直到我偶然在当当上看到“亲近母语”这一套书,觉得和欣欣这一阶段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正好符合,于是把一年级部分的四册书买回来,一天看一本,效果好多了。

 

再说背诵,一开始我让欣欣背《声律启蒙》。

话说这本书我自己很喜欢,语句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简单的词语组合,却可以在脑海中铺陈出一幅生动的画卷;其中糅合的典故,又可以激起小朋友对历史的兴趣。

可是欣欣顺利背完最开始的两段,就进入瓶颈,说死活背不下来,最后急得哭鼻子发脾气。可是每一次我都会带着他先读上几遍,结合后面的注解逐字逐句的给他讲解啊,而且明明之前几段他背得挺顺畅的啊,怎么会有问题?


我执拗地认为,他不是背不下来,而是不用心,于是走进死胡同地要求他“必须背下来”!矛盾上升到顶端,连家里人都出来求情:文章是好,但对他这么大的孩子来说,还是难了一些,实在背不下来,改成熟读不行吗?

我静下心来想了想,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与其计较他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还是呵护他对知识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热情吧。如果因为这一首没背下来的诗词,导致他对学习充满抵触情绪,才是更加得不偿失。

好吧好吧,诵读就诵读吧,读多了自然也就记住了。

去除了“强制背诵”的枷锁,他反而更投入了。

在读“亲近母语”中的《日有所诵》一书时,虽然我只要求他反复诵读,他却主动请缨每天背诵其中的一首童谣或诗歌,背出来以后颇有成就感!

 

再说陪做作业的事情。


每次坐在欣欣旁边看他做作业,呆不了几分钟我就会难以控制地冒火:他总是没法老老实实坐着,在椅子上扭来扭去,要不就是写着写着整张脸恨不得贴到桌上去;一边写字一边跟我说话,“欣欣,你能不能做好作业再跟妈妈说话?”“好的,妈妈”,这样的对话通常每隔两分钟就会重复一次;描红的时候,明明已经描了二十多个,明明有田字格帮助搞清间架结构,明明前面有笔顺提示,一到他独立写的时候,还是笔顺错乱,歪七扭八。

于是,过不了几分钟我就得出言提醒,要求他坐好,要求他专心,要求他看清楚例字。

说多了他烦,可对着屡教不改的他,我开始暴走。两个人,都气鼓鼓的。


好吧,让他厌烦学习绝不是我的本意。

我开始尝试管住自己的嘴,发现问题以后,不是第一时间纠正他,而是等他告一段落,再提出应该改进的地方;评价作业的时候,从“又写错了,这个字应该这么写”变成“我觉得这几个字写的还不错,因为……”

等他能掌握基本的写字规则和技巧以后,我干脆停止全程跟踪,给他布置好作业,就偷懒回床上躺着,让我的老腰能歇一会儿。而从他后面的完成情况来看,也没有差到哪里去,有时候效率还提高了。

 

啊,说到效率,就不得不面对欣欣的磨蹭问题。

也许是男孩子发育的问题,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在有限,总是做着做着作业就开始搞小动作。如果我转身离开,他更是得花两倍的时间才能完成同样的作业。

长此以往,等到入学以后各科作业日渐繁重,得花多少时间才能做完啊?


对此顽疾,我首先要求他在做作业之前收拾好自己的书桌,除课本文具以外的其他东西,尤其是玩具,绝对不能出现。一旦发现,“杀无赦”。唔,有一次,我本着“说到做到,让他得个教训”的心态,真的把他桌上没收拾好的玩具给扔了,虽然那只是一块小小的随时会掉进床缝儿找不到的积木,但是在他声泪俱下的“妈妈把我的玩具给扔掉了”的控诉声中,我还是觉得自己的做法稍显“残暴”,以后还是提醒他收拾清爽,再给彼此一个缓冲带比较好。

但是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明显,就算手里没有任何玩具,他也能随时“放空”自己,写不了两行字,思绪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我只能另寻良方。


在衡量是有效学习重要,还是坐足四十分钟重要之后,我决定不再拘泥于固定的课程时间,在根据他的学习能力估算出差不多的作业量以后,鼓励他尽量快速完成——你看,早点儿做好,你就可以早点儿去玩啊!

自此,他的主动性提高很多,就冲着“做完全部作业就可以痛痛快快玩”这一项,他连课间休息也省了,恨不得一刻不停地完成上午的所有内容,最后足足比平时提前了一个小时。

 

就这样,在陪欣欣学习的过程中,每一次遇到挫折和困难,我就提醒自己回归本源,去思考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相应的幼小衔接着重点是什么,然后不断的进行调整。

3
第三阶段:开学前两周
入学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就要结束,“苦读”的日子就要到来。


我有心想让欣欣轻松一下,又怕忽然把弦放得太松,到正式入学的时候,反而紧不起来。只好一如既往的安排他学习,只是稍稍降低课业强度,给他多一点的自主时间,然后把重点放在按照学校老师要求准备学具和进一步调整作息上。

 

暑假期间,来家访的老师明确了应该为入学准备的学具,包括:2H铅笔(最好是六边形的)加笔帽、一边带波浪形的直尺、4A橡皮、塑料垫板、削笔刀、12色水彩笔、自粘书皮等,所有的学具上都得贴上名字,避免拿混或丢失。

我带着欣欣一起挑选学具,削铅笔,给文具贴上名字贴,再分门别类地放进书包。

像提前做一个小小的“开学仪式”,提醒他:你马上就要成为一个小学生啦!

 

作息时间也得继续调整。

虽然之前列了时间表,但是毕竟不用真的出门上课,执行起来并不严格。

尤其是早晨,再像暑假一样8点钟才吃完早饭,那妥妥地是要迟到。

于是我不再纵容他多睡十分钟的懒觉,而是按照说好的6点半就叫醒,要求洗漱、吃早饭、换衣服,一气呵成。

晚上也不再屈服于他渴求的小眼神儿,说好9点关灯睡觉,就不能再磨蹭着要求再讲一本书。如果真的想要多读一本,那明晚洗澡的时候就再麻利点儿好了!

 

开学前的两个星期咻呼而过,终于迎来开学这一天。

 

在“徒手”完成幼小衔接的这两个月里,我夹在两个孩子中间,无数次的崩盘重启。

每一天的日常就是:一边躺着给二宝喂奶,一边给欣欣检查作业;好不容易等到二宝睡着,可以把他放到床上呼呼大睡,还得缓慢地从床上爬起来,忍着腰疼,挪动到欣欣屋子里,看他有没有磨蹭;很想在床上迷瞪一会儿,却听到欣欣隔着客厅传来的呼唤:妈妈,我这道题不会做!

其间无数次因为欣欣达不到我要求而着急上火,因为和他针锋相对而愤怒委屈,也会在教育方法触礁后冷静下来沉思。

我也曾经后悔,为什么我一边坐月子,奶娃娃还不够,还要挑战自己,手把手地拉着欣欣走过幼小衔接这段路,真是低估了困难高看了自己,还不如当初把他扔进一个暑期班来得省心。

可是当欣欣在正式入学之后,每天高高兴兴去上学,放学回家的时候总是兴奋地告诉我他又得了几个印章,甚至被老师评为小榜样,看上去进展良好没有任何不适应的时候,我开始感谢这一段不可复制的经历,庆幸自己这段时间能陪在他的身旁,看着他成长,分享他的快乐,和他一起面对难题。


小    结  

幼小衔接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成长的过程。

开始时不要要求孩子完成过多的作业,或是设置过高的目标。也许你会指责孩子“在桌子前面坐好,安静地呆十分钟都不可以吗?”或是“不过是一个数字,就那么难写吗?”,那或许是因为他小手的发育还不支持他完成写字这样的精细动作(尤其是男孩儿),可是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他总能表现的越来越好。

除了坐下来学习,另一件值得重视的是“体育锻炼”。小学生的体质是有明确达标要求的,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小学一年级的测试项目包括体重指数(BMI)、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和1分钟跳绳,这些项目技巧性比较低,但是不练习肯定是不行的,尤其是跳绳,没有掌握要领之前可能一个都跳不了,掌握以后不断练习,满分也不是奢望(一分钟跳绳男/女生评分标准为:60分,17个;80分,87个;100分,109个/117个)。体质测试通常在开学后的三个月左右进行测试,如果入学以后才开始练习,时间会很紧迫,所以不妨在暑假就有针对性的练习。



那些陪伴我们走过幼小衔接的神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幼小衔接,免不了要做好从硬件到软件的多重准备。

书桌

欣欣幼儿园期间用的是step2的塑料绘画学习桌,随着他慢慢长高,桌子变得越来越矮。因为固定高度无法调节,写字的时候欣欣都快趴到桌上去了。为了保护他的脊柱,换书桌的计划提上日程。

儿童书桌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儿童家具店售卖的传统书桌,还有一种就是可升降调节桌面的成长桌。前者的缺点是让孩子去将就书桌,刚开始孩子坐上去脚够不到地面,需要脚垫,等孩子长高了,桌面高度不够,又该佝偻着写字了。而成长书桌可以通过升降桌面和改变倾斜度来适应孩子的身高变化和孩子在写字、绘画和阅读等方面的不同需求,适用跨度更大,然而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太贵了,搭配一套桌椅,市价大概在8千到1万左右。


为了到底买哪种书桌挣扎许久,最后欣爹用“成长桌贵是贵点儿,可是能用好久”这样的理由来说服我,于是趁品牌活动的时候给欣欣收了一套。

暑假前,书桌安装到位,我和欣欣一起把他的书、台灯和文具在桌上安置好。通过这个仪式感十足的过程,我告诉他:这个书桌的到来,说明你的学生生涯就此开始,它会一直陪伴你成长。而欣欣带着那种“我长大了”的自豪感,郑重其事的点点头。

说完硬件,再来说一说软件,也就是幼小衔接过程中我给欣欣用过的那些教材、参考书和APP。

教材

正如前文所提,在为欣欣暑期的“语文课”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很是费了一番周折。最后确定使用的是亲近母语研究院所出的一套四册的“儿童母语学习套餐”(小学一年级)和《声律启蒙》正好每天安排一本书。


先说“亲近母语”吧,这套书包括《日有所诵》、《全阅读》、《阅读力测试》和《我的写作课》,所有内容都带注音,方便孩子自行阅读。

《日有所诵》,主要是适合孩子每天诵读的各种童谣儿歌古诗,朗朗上口,内容简单有童趣,曾经因为背不下来《声律启蒙》跟我哭鼻子的欣欣,觉得这里面的儿歌好背多了,不用我强迫,他自己就每天背诵一首,然后得意洋洋地来我面前求表扬。他尤其喜欢那种“内容是谜语,标题是答案”的儿歌童诗,和我玩猜谜玩得不亦乐乎。

《全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有童诗,歌谣,也有篇幅较长的绘本故事(比如我们家就有的《月亮,生日快乐》)、童话等等。我和欣欣都没有想到会在这样的书里看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故事。


《阅读力测试》则针对孩子应该掌握的阅读能力,在阅读内容之后增加了一些问题,有点儿像我们之前的阅读理解题吧。题型大部分是选择题或判断题,欣欣写起答案来也不费劲。



还有一本是《我的写作课》,通过不同的主题,引导孩子进行作文创作,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也蛮有意思的。欣欣还不会写字,我让他尝试用拼音写出来,或者干脆说给我听。而他在课本的引导下,模仿格式写出简单的童诗,自己读出来的时候很是得意。 

考虑到“亲近母语”系列还是以白话文为主,古诗词的占比并不多,为了对欣欣进行国学启蒙,我还是坚持让他看《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的版本不少,我选择的是中华书局版本。正文带注音,随后附的注解无注音。


我通常会先给欣欣读一遍,再带着他一起读几遍,然后结合附注讲解意思,尤其是其中涉及的历史典故。鼓励他在诵读过程中进行联想,在脑海里描绘对应的画面,也会像做游戏一样,寻找韵脚,和拼音学习融会贯通。

欣欣曾经因为《声律启蒙》背诵难度大而心生抵触,我把要求从背诵改为诵读以后,他的接受程度高了很多。当他发现小学语文课本上有《声律启蒙》第一首的简化版本时,顿时觉得很亲切,然后把原文背了好几遍……

市面上的描红书很多,数字、汉字、拼音和英文字母,各个种类都有,但是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品牌,导致我在选书的时候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局面,特别蒙圈。

陆陆续续地选了一些,但是不知道欣欣是没用心,还是受年龄所限,他总能把描过的字仍然写的很难看,好像之前的描红完全是无用功。都不用说汉字、拼音,他连数字都能写得东倒西歪,上学以后曾经被老师要求多写几行。然后我发现老师会在田字格里用红笔把关键的行笔点标记出来,这是个好办法,后来我再给他挑选描红本,就照着这个思路,买了下面这本数字描红。之前买过的描红书大部分是双面的,正反内容一样,这本是单页单面练习,但是同一个数字会重复三页最值得推荐的部分是标记出了起笔点,行笔点和收笔点,更有利于小朋友掌握书写要点。大家在挑选的时候,可以选择同样功能的描红书,但不一定拘泥于某个品牌。 

我觉得汉字描红的难点则在于除了要“写的像”,还要“写的对”,也就是不但要理解整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分布,还要掌握正确的笔画笔顺。所以我建议选择那种每个字集中在一面,而且书写笔顺在醒目处进行标注的描红本,这样方便孩子在想不起来该写哪一笔的时候可以随时参考。

无论什么样的描红本,都会存在一个不足,就是它是静态的,很难展示每一笔的走势,而对于初学写字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常常会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时候是从左往右写,什么时候又是从右往左写。遇到这样的困惑,可以考虑在网上搜索汉字笔画笔顺,会有动态的书写演示。所以在写较为复杂的字时,我通常会先让欣欣看几遍动态展示,掌握难点,再让他根据本子上的笔顺进行书写,这样出错率能减少很多。

话说现在有一些字的笔顺和我们那时候学习的有所不同,比如“方”,当看见描红本上它的最后一笔是丿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查询了网上的演示,又在微博和朋友圈都咨询了一圈,才确定是近些年笔画顺序修改了。所以身为父母的我们,在辅导作业的时候,还得与时俱进啊!

幼儿园期间欣欣已经可以掌握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会简单的倍数和分数,但是之前我们并没有一板一眼地教过他数学知识,他的数学启蒙基本都是依靠各种数字游戏和阅读数学绘本来完成的。

 比如,玩飞行棋的时候,掷完骰子,我们会引导他用当前格数加上骰子上的数字,直接跳跃,而不是一步一步跳过去。一心求胜的他看见那些可以快进或需要后退的格子,会不由自主地计算自己需要得到或得避免的点数;玩扑克牌的时候,我们会用牌上的点数来比大小,引入“>”和“<”的概念;还有,跟他一起玩超市游戏,他作为店主经常要计算我们“购买商品”的价值总额,还得负责找零。每次他算对了,欣爹就会开玩笑说:好了,你可以出门打酱油了。

 

绘本方面,主要是《Mathstart 数学启蒙》还有安野光雅的《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

《数学启蒙》是通过简单的游戏故事,帮助孩子识数,理解排序、配对、整数、平分、时间等基本的数学概念。欣欣特别喜欢第一阶中《怪兽大风吹》里的音乐座椅游戏,非要组织家里人和他一起玩。

相比之下,安野光雅的数学绘本画面更精美,难度也更高。通过找不同来进行分类,讲解计量方法的变化,有从具体的形状到抽象的数字的过程,还有从点线面再到立体的图形。虽说大人可能会为怎么把数学概念讲清楚而头疼,实际上抛开背后那些晦涩的专用术语,小朋友已经很直观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数学。

 


我觉得欣欣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幼小衔接阶段让他做的题目就很随意。有专门的幼小衔接数学教材,也有趣味数学书《发现数学天才》系列,还有思维游戏书《挑战你的大脑》系列。

 幼小衔接教材市面上也很多,大多内容是认识数字并进行分解、了解数量、钟表、货币、方位等概念,还有简单的加减法,跟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内容差不多,就不细说了。

 

介绍一下下面两套其实并不适用于幼小衔接的书。

《发现数学天才》一套八本,包括《加法是什么》、《加法怎么用》、《一半儿的奥秘》、《有趣的数与量》等。内页的画面色彩绚烂,用各种卡通形象围绕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设置一些趣味题目。有的题目需要书写答案,有的则是利用书中附的贴纸来完成。欣欣大班下学期的时候开始接触这套书,半个小时做了一半,后来一做就停不下来,拆出一本新的,一次就做完。因此这套书被我戏称是“用来找信心的”,更适合用于数学启蒙,到幼小衔接阶段再接触,会显得难度偏低。

 

《挑战你的大脑》,内容不局限于数学,算是思维游戏书,包括《智力风暴》、《疯狂数字》、《超强思维》、《逻辑高手》和《记忆专家》五册。

要介绍这套书,先得从门萨俱乐部是什么说起。门萨俱乐部,是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的名称,加入俱乐部的标准是在俱乐部测试30题中答对23题以上,换算成智商是148。俱乐部除了为会员提供交流平台,还会将会员们贡献的最具挑战的智力问题集结出版,而这套书就是门萨专家为7-12岁少年儿童制作的头脑训练书。

题目类型包括保险箱谜题、天平平衡谜题、车轮谜题、图形规律等,有的题比较简单,有的题我和欣爹都想不出来答案。另外,因为作者是英国人,所以还有很多围绕英文字母规律设置的谜题,对欣欣这样未能熟练掌握英语的孩子来说,比单纯寻找数字规律或是进行数学计算的难度更大。


我怕欣欣因为题目有难度而产生抵触情绪,于是大部分时候,我都带着欣欣一起看书做题,不在乎做了多少,只管一点点摸索解题的思路。有一次做那种每次只展示盒子的三个面,推理哪个盒子跟别的不一样的题,我干脆用磁力片给他做了一个盒子来直观展示,这样玩起来更有意思了,欣欣也更能坚持下去。


我和欣爹都是说着方言长大的,身为“鼻音边音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平舌音翘舌音不分”的父母,在教欣欣掌握拼音的标准发音方面是彻彻底底的苦手,生怕一不小心就把他给带到沟里去,上学以后还得麻烦老师再给扳回来。

于是在报拼音班未果之后,欣欣的拼音启蒙被我扔给了一个APP——魔力小孩拼音。


进入APP以后,会先听到背景故事:魔法乐园里有很多拼音岛,岛上有很多游乐设施,运转起来时拼音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邪恶的魔法师撒下瞌睡虫让这些设施沉沉睡去,需要小朋友大声把它们唤醒。

正式的画面是一个个漂浮的岛屿上,矗立着以各个韵母为中心的摩天轮,还有以声母为中心的拼音花。点击进去,先会学习该字母的读音、写法,然后是和其他声母或韵母的组合,四声调,还有据此拼读出来的汉字和相应的词组,学习以后还有一些“打败魔法师”的游戏帮助巩固字母读音和拼读。最后是儿歌或故事环节,内容中巧妙地嵌入了同一韵母的字,讲述的故事也很有趣,所以欣欣超爱这个部分,他最喜欢的那首“来来我是一棵菠菜”,他可以一次听十遍以上,直到所有人都能跟他一起唱出来,堪称“洗脑神曲”。

 



欣欣跟着这款APP,能把声母表和韵母表熟练的背出来,但是应用起来还欠火候,而且APP里的知识点不包括介母、标调规则、整体认读音节等。所以当欣欣对着一本注音版的书,直接拼读的时候,还是存在困难。幸好大部分字他都认识,先知道读音,再尝试拼读,相互印证,是一种逆向的学习过程。

通过APP掌握读音后,我又给了他几本幼小衔接的拼音教材,督促他练习声母韵母的写法,为拼音标调并朗读。我还给他买了卡片,在每一张上写上字母,让他随意抽取,进行组合拼读。

如果说APP是动态学习,幼小衔接教材是静态学习,那么双管齐下,欣欣总算是“认识”了拼音,入学后学起来也不会太费劲了。

需要提示的是,魔力小孩拼音是一款收费APP,目前只提供a,o,e的免费学习,完整版需要另行购买,价格不算太便宜。大家也可以利用其它APP进行学习。

已经忘了是谁给我安利了“叽里呱啦”这个儿童英语启蒙APP了,但我对它一见倾心,在手机和IPAD里都进行了安装,并且成为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类APP。

 


常见的英语启蒙路线,主要强调大量的英语输入,听儿歌,看动画,还有亲子共读原版绘本。问题是:我学英语的时候基本是“哑巴英语”,毕业后又没有使用环境,早就把学的那点儿英语还给了老师,靠我自己教欣欣英语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曾经也想过克服万难,和欣欣一起共读英语绘本,奈何中文能力远远优于英语的小朋友,本能的抗拒读英语绘本,每次都会苦苦哀求:妈妈,你用中文讲吧,要不就一遍英文一遍中文。于是我最后只能放出英文动画这一招杀手锏。

正好叽里呱啦里有丰富的英语资源,用来磨耳朵的儿歌、童谣(有分年龄段,也有分主题的各种电台),深受小朋友欢迎的动画(比如Peppa Pig,Alphablocks,Numtums等),还有专门的单词学习内容。

更关键的是,这个APP是免费的。 

欣欣准备幼小衔接的时候,适逢更新版本后的叽里呱啦推出了“启蒙路线”环节,一个单元十几节课,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每节课包括看短片、学单词、听儿歌、练口语、看动画等环节,最后还有review来帮助复习。于是我让他每天学习一节课,每节课的时长在15分钟左右,学习结束以后再自由选择一集动画片,这样看电子设备的时间也不会很长。

跟我一样不爱张嘴说英语的欣欣,就是在上了好几节启蒙路线课程以后,开始主动练习口语了。跟着其中的动画片Alphablocks,他的自然拼读也有一定的进步。原来不爱看原版绘本的问题,在叽里呱啦出了“朵朵老师讲绘本”的微课堂以后,也得到了解决。

除了正式的上课时间,早起的“起床电台”,晚上的“哄睡电台”,也会被我用来给他们兄弟俩磨耳朵。

话说现在幼小衔接和幼儿启蒙方面的辅导材料和APP浩如烟海,我并没有大规模的试用和挑选,上面提到的几个都是各种机缘巧合来的,谈不上安利,只是供大家参考。

结     语

幼小衔接只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必经的一个过程,但是进入小学以后仍然有很多新东西需要学习,有新环境需要适应。人生就像登山,翻过一座山峰,还会面对另一座更高的山峰,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会是完美的,也没法保证自己已经为下一段旅程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而身为父母,所能做的,也许就是用我们的阅历和经验,为孩子提供一盏能看清前路的灯,陪伴他们一步一步走下去。

研究“生”笔记

既研究生娃,也研究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调查:孩子幼儿园没学过拼音、算数,上了小学就会跟不上?要不要上补习班?听听老师们怎么说
一位资深教育专家的观点:幼小衔接教育究竟是否必要?
幼升小最让你焦虑的问题,这篇文章彻底说明白了!不信点开看
不给孩子上学前班,真的就没有办法顺利上小学吗?
南昌部分私立幼儿园设立学前班
升学压力加剧应试竞争 幼升小暗流涌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