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维俊曾是林彪早期的搭档,毛主席信任的秘书,27岁却不幸牺牲
userphoto

2022.12.19 甘肃

关注

前言

1959年,彭德怀在给谢维俊儿子的信中,这样写道:“谢维俊的一生对革命事业是忠诚勇敢的,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值得我们学习,值得中国青年纪念。”

谢维俊驳斥林彪

1929年秋冬际,谢维俊调任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当时,纵队司令员是林彪,政治委员是彭祜。

林彪只管打仗,每打下一个地方,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工会、商会,筹款筹粮,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等,全是谢维俊和彭祜的事。谢维俊工作起来兢兢业业,被同志们赞誉为“一个很好的政治干部”。

谢维俊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对林彪的右倾悲观情绪和一纵队的一些问题,曾多次提出批评意见。可林彪不但不服气,反而大为光火。实际上,林彪的错误思想由来已久。

在井冈山时,林彪就经常在战士中谈论“天天吃南瓜,能打得下天下吗?”的言论。甚至在1930年元旦来临之际,林彪以《新年贺信》的形式向毛泽东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质问。

若是毛泽东对这一问题说不出充足的、让人信服的理由,那谢维俊在一纵代表的正确路线阵营就会不攻自溃。可是,林彪并非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与谢维俊的政治水平相比,毕竟差了一截。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了一篇长长的党内通讯答复林彪,并在信中尖锐地批评了林彪的错误观点。这就是后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此,林彪和谢维俊闹了不愉快。

有一次,借谢维俊没有戴帽子之机,林彪在军事会议上,旁敲侧击地说:“有个别的领导,太不讲究军容风纪,为了展示自己的个人风采,经常不戴军帽,影响很不好。”

图 | 谢维俊

谢维俊知道林彪是说自己。为了革命,他处之泰然。散会后,谢维俊装作惊讶的神色问林彪:“你听说的个别领导不戴军帽,是不是影射毛党代表?”在红军中,毛泽东一般不穿军装,也很少戴军帽。

那时候,毛主席经常穿一身破旧的中山装,偶尔也穿一件蓝色的长衫,林彪没想到谢维俊拿毛党代表作挡箭牌,大惊失色,赶忙说:“你别乱说,我没有这个意思。”

林彪是想在一纵树立绝对权威的人,他认为谢维俊对自己这种权威是一种威胁。于是,林彪经常去毛泽东面前打谢维俊的小报告。毛泽东明察秋毫,对林彪语重心长地说:“一纵之所以能打硬仗,打大仗,是与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分不开的。军事技术只是打胜仗的条件,政治工作才是打胜仗的保证,谢维俊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很不错!”

毛泽东为了不让矛盾激化,也出于欣赏谢维俊的才干,将其调到总前委任秘书。

毛泽东让谢维俊给林彪传话

1930年4月间,蒋、冯、阎爆发中原大战,战斗历时7个月,死亡30多万人。由于军阀之间忙着狗咬狗,窝里斗,红军趁机迅速扩大和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正当革命形势如干柴烈火般,越烧越旺时,中央排除了陈独秀的错误路线,却又冒出了个李立三。李立三更加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军阀的窝里斗大大削弱了敌人反扑革命的力量,甚至会各自消亡,红军必须相对集中,组成大的军事集团,集中力量进攻南昌、长沙、武汉等中心城市。

6月19日,在李立三派往苏区的涂振农的催逼下,第一路军(后改称红军第一军团)成立了,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下辖第3军、第4军、第12军,共2万多人。6月下旬,又组建了第3军团,下辖红5军、红8军,共1万多人,由彭德怀任军团总指挥、前委书记,滕代远任政治委员。

在第一路军成立后几天,又成立了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6月25日,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为进攻南昌会师武汉通电”。由此,一场鸡蛋碰石头的“赌博”开场了。

毛主席很着急,立即叫来谢维俊秘授机宜。

接着,红军各部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南昌推进,南昌是武汉的重要门户。守在穷山沟里的红军战士们,听说要去攻打大城市,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认为可以去大城市开开眼界,沿途到处都在说说笑笑。

队伍里只有谢维俊坐在马背上默默无声地走着。他在思考如何完成毛主席交给他的特殊任务。

队伍出发之前,毛主席与谢维俊作了长时间的谈话。毛主席对这次行动顾虑重重,他既想着让指战员深刻领会自己这次行动的真实意图,却又不便公开说明,于是,主席想到了谢维俊。

在井冈山时期,谢维俊就跟着毛主席。毛主席认为谢维俊不但有军事才能,而且很有政治头脑,目光看得远。毛主席给谢维俊讲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其中的寓意就是要谢维俊向指战员们巧妙地传达他的作战意图,而且郑重交代首先要做好林彪的工作。

谢维俊正思考着,无意间抬头看到林彪骑马走在前头,只见林彪一边往嘴里抛黄豆,一边半闭着眼睛养神。

谢维俊立马追上林彪。林彪似乎没有察觉,依旧向嘴里抛着黄豆。林彪很善于利用时间,平常千方百计抓紧休息,以养足精神用来打仗。

平日里,林彪很少接触士兵,从不参与闲谈,忧郁沉默,老成持重。林彪当营长时,有句口头禅:“当营长的只管四个连长,当连长只管四个排长,管好了,就行。”谢维俊虽然与林彪共事过一段日子,但彼此间仍像是没有打开过心扉似的。

这时,谢维俊开口了,他说:“林军长,辛苦了!”林彪听到后,睁开眼睛,回了一句:“噢!是谢秘书。久违了,久违了。”

谢维俊先来个投石问路:“深山的老虎去大城市里咬人,我总觉得不对头,这与毛泽东一贯倡导的'诱敌深入’、'牵着敌人鼻子打圈圈’的军事原则大相径庭,不知林军长如何看待这次行动?”

林彪很干脆地说:“两句话,九个字。”

谢维俊看着林彪胸有成竹的样子,就请他讲一讲。

林彪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毛泽东不会忘记前年井冈山的'八月失败’,这次行动他是不可为而为之。兵法上面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是涂振农这些人看得懂的,李立三坐在上海发号施令,鞭长莫及。”

谢维俊听了,继续追问:“你打算如何实行毛泽东的军事意图?”

“可打则打,不可打就走。”林彪随手又丢进嘴里一颗黄豆,“做做样子,是避免军事风险比较恰当的办法。”

林彪的精辟分析,让谢维俊刮目相看。林彪虽然在井冈山与伍中豪、黄公略并称为“三骁将”,但林彪只注重战术,不注重战略,所以毛主席在发出攻打武昌的命令后,担心林彪错误理解自己的意图。谢维俊在听到林彪这么说,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

就在谢维俊要离开时,林彪问他:“毛政委有何吩咐?”谢维俊说:“毛政委要你见机行事,正确理解他的意图。”

7月底,红一军团已经距离南昌很近了。很多战士头脑热起来,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入城内,看看这个大省城的花花世界。然而,林彪按兵不动,向总前委汇报说:“赣江兵舰密集,敌人工事坚固,以卵击石要付出惨重代价。”毛主席等的就是这些话。

8月1日,毛主席、朱德命令部队朝天放枪。林彪在电话那头,大惑不解:“我怎么向指战员解释?”

毛主席用洪亮的声音说:“林彪,你忘记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是'八一’南昌起义纪念日。”

林彪这才如梦初醒,赶快命令部队朝南昌上空放排枪。敌人一枪未还,部队立即掉头西进。行军中,红军从一所小学得到几张报纸,毛主席看了,得知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已乘虚攻克长沙。几天的时间,毛主席又看到报纸上说,何键血洗长沙城,派出10个团的兵力追击红三军团,其中有四个团已经到达浏阳文家市。

8月20日,红一军团攻占浏阳文家市,取得了组建后第一次大胜利。8月23日,红一军团和三军团组成了红军第一方面军。部队还没有休整,李立三的命令又下来了。

李立三严令毛主席、朱德第二次攻打长沙。毛主席接到任务后,犹豫难决。此时,头脑发热的红三军团有的指挥员质问毛泽东:“你们红一军团既不打南昌,又不打长沙,是违抗中央命令!”

鉴于这种情况,毛主席和朱德只好发出总攻长沙的命令。林彪很不情愿,因为红四军担任正面主攻的任务。

林彪关进房间里,苦思冥想,觉得攻打长沙并非毛主席的本意。即便打下长沙,也无法守住。林彪突然记起了谢维俊传达毛主席的一句话“相机行事”,由此,他想出了一个怪注意。

林彪的这个计策,一旦成功,他林彪将威震三军,若是不成功,部队伤亡不大,那说明长沙坚固不可破,也符合毛主席本来的军事意图。林彪的这个锦囊妙计名曰:“火牛阵”。

“火牛阵”就是从地方征集、购买千余头公牛,在牛尾巴上绑上棉花,淋上桐油,然后把牛尾巴点燃。起初,千余头公牛负痛急奔,很有排山倒海的气势,敌人不免惊慌。等敌人用火枪还击时,火牛也怕死,有的甚至返回去,害得红军战士东躲西藏。

听说战况不妙,谢维俊又带着毛主席的指示来看望林彪。见林彪一脸不高兴,没有起身接待他,谢维俊也不生气。他坐下来,给林彪倒了一杯水,慢慢地说:“你听说三国曹操鸡肋的故事吗?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林彪明白了,知道毛主席准备下令撤退了。

谢维俊牺牲,毛主席大为震惊

在毛主席、林彪身边待得时间长了,加上谢维俊本身就学习能力强,这样一来,他的军事才能越发出众了。

1932年7月21日,中革军委决定江西军区组成5个独立师,11月,谢维俊任新编第5师师长。此时,崇仁是中央苏区北线门户,是敌我争夺之要地,敌情十分复杂。

12月22日,谢维俊带队攻打崇仁县,准备彻底消灭龟缩在城内的反动武装。可部队行进途中,遭到了敌人的重兵阻挡。谢维俊一面组织当地群众扰乱敌人,一边指挥部队猛烈进攻。

同时,谢维俊还安排一个团的战士装扮成国民党军队。等这个团靠近敌军时,被误认为是同伙。就这样,谢维俊成功带队占领了崇仁县。之后,为了不与前来支援的国民党第90师吴奇伟部正面交锋,谢维俊率部主动撤离了县城。

1933年1月,谢维俊率部再度进攻崇仁县。这一天,敌军竟然在城墙下发现了5口棺材,棺材上有冒烟的迹象。敌人以为是导火线,若是引爆,城墙很可能会被炸掉。

于是,敌人急忙地把棺材吊上了城墙,没想到开棺之时,突然从里面跳出来许多的红军。红军端着机枪猛然发动攻击,很快,谢维俊率部强攻,再次攻克县城。

1934年10月,谢维俊参加了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调到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工作。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谢维俊任中共三边特委书记。当主力红军南下后,谢维俊在吴起镇一带领导剿匪。他在保安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后,即率300多人向定边进军,准备开辟新区。

途中,谢维俊部遇到了马鸿逵土匪部队的包围。面对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的敌军,谢维俊激励大家:“同志们,我们是为中华民族而战,为人民的翻身解放而战,只要我们不怕牺牲,团结一致,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战斗持续了数小时,敌人的进攻一次次被打退了。与此同时,英勇不屈的战士也一个个倒下了,谢维俊高声疾呼:“英勇战斗,决不做敌人的俘虏!”这样,谢维俊一马当先与敌人展开了肉搏,不幸牺牲。

这一年,谢维俊才27岁。谢维俊牺牲的消息传到瓦窑堡,毛主席大为震惊,邓小平不停叹息,林伯渠挥毫赋诗悼念英烈:“偶忆往事便心惊,谢古邓毛剩小平。割裁无情读八股,江西路线有罗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聂荣臻评价毛主席第一爱将:若他还活着,十大元帅可能要换位
谢维俊-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对比彭德怀与林彪的军事指挥艺术
四渡赤水出奇兵
朱德有哪些战功,为何能当总司令和十大元帅之首?毛主席一语道破
有人说林彪要是向毛主席认错并作出检讨,那么,便不会有后来的折戟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