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气血中'血'的相关概念是什么?深入浅出的讲解非常易懂

  血,又称血液,是循环流通于心脉之中富含有营养的红色液体,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是在脉络中运行才能发挥其生理功效,称为'血府'。中医认为气为阳,血为阴,血与气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是血生成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载体与物质基础,气以推动温熙为主,血以滋润营养为生,气血相随,'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两者关系密切而统一。

一、血的生成

  中医认为血是由津液与营气赤化所成,'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以经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以及肾精为基础物质,经由营气与肺的作用化生为血。津液与营气来源于后天水谷精气,肾精源于先天,需要后天血的补充,藏于肾,血藏于肝,二者之间是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的,所以有'精血互生'、'精血同源'之说。

二、血与脏腑的关系

1、血与心的关系: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行血输送营养物质至全身各处,也促进血的生成,另外通过脾的转输升清将摄入的水谷微精上输送于心肺,于肺中吐故纳新后注于心脉变为血液;

2、血与肺的关系:中医认为肺主气,气能生血,气虚则血弱,气旺则血强。脾胃吸收消化的水谷精微化生为津液与营气,通过经脉聚于肺,经过气体交换而生成血;

3、血与脾的关系: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足则会导致血虚;

4、血与肝的关系: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肝也是一个造血器官;

5、血与肾的关系:中医认为肾藏精,而精生髓,精髓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肾对血的生成有调节作用,肾精通过肝的作用生成血;

  血的生成与脏腑器官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其间的协调统一的气化过程,是水谷精微和肾精得以化生为血的保证。

三、血的运行

  血依靠心肺之气的推动而运行于脉道中,周而复返,运行不息,遍布全身。当血在脉道中循环运行,依赖于脾之气的约束统摄使其循经脉而行,肝的藏血疏泄能调节血量,是保证血能运行与发挥的重要条件。血的正常循环运行有推力与统摄力,从而保证血能正常运行并不外溢,'盖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无所不及'。

  中医认为血行失常不外乎两种情况:血瘀与出血,若血瘀则要行血、活血、袪瘀,其一般多在'和血'之上进行的,如理气活血、攻逐瘀血、温经活络;而出血则要分清原因,比如袪瘀止血,益气止血、清热止血、清肺止血或者平肝止血等。

四、血的功能

  血依靠心肺之气推动而运行于闭合的脉道,有滋润与营养全身的功能,人的面色、肌肉、皮肤、毛发、精神、感知、思维等等方面都依赖于血气的充沛与否,血脉的调和顺畅与否;血有养神的作用,无论何种原因形成的血虚或血热亦或者血的运行失常,都会引发精神状态方面的问题,比如神志恍惚,神志失常、心悸不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头发就知道你得什么病
让你容颜白嫩
中医奇书《四圣心源》解读:脾胃是人体气血化生的根本
总熬夜掉头发,烦躁易怒,眼皮跳,总抽筋——中医养肝血第一方,只用6味药,气血双补、滋肝补肾。
如何从五官判断出身体的健康状况?
曲黎敏教授讲解《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