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向苏:爷爷是农民

爷爷是农民

刘向苏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和村里其他农民一样,每到夏天爷爷头上常围着一条毛巾,上身穿着土布机织的白布做的那种没有袖子的褂子下身总是一条土布黑裤子,脚上总是一双黑色的小口千层底布鞋。

那个时候,老百姓衣服上的扣子不像我们现在这样用各种材料做成好多样子,庄户人家的扣子都是用布自己制做它的做法一般是利用布角料剪成条,然后缝成米粒般粗细的绳条,再做成半个8”字样的像一把小勺子的扣孔缝在褂子的一,而另一边则把布绳缝成约一个小酸枣大小疙瘩,疙瘩后面带一个小尾巴”,像一只大蝌蚪,它被缝在褂子的另一“大蝌蚪”塞进“小勺子”,就合上了扣子,一个个扣子后,远看身上一条蜈蚣。

爷爷是非常遵守生产队上工时间的人,只要上工的钟声一响,他就准时出门。

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爷爷经常干的是给队里犁地的活。这时我往往要和他一起下地跟着他去割猪草。

爷爷从牛圈里把两头牛吆喝出来,再把两头牛戴好竹嘴罩——牛笼嘴,然后把勾锁套绳竿、缰绳绑好往牛脊背上一搭牛在前面向地里走着,爷爷把鞭子搭在自己肩膀上跟着牛走,我背着个小筐紧跟在爷爷后头

到了地头,爷爷驾好犁,鞭子一挥,两头牛就开始了拉犁的工作。不过往往一开始不是顺利,也许这是牛的一种习惯,在刚驾好犁准备开套时,爷爷总小声喊“哒哒”,可是这时两头牛就开始又拉又尿一碰到这种情况,爷爷总是说:“你看看,你看看,这'蔫牛上套不拉就尿,回回都要来这一手”我在一旁总是乐着笑。

爷爷有一副很大很亮的嗓门。尤其是在秋天的清晨,那“哒哒、咧咧”的吆喝声能穿透被晨雾笼罩的旷野,惊路旁树上的小鸟四处逃飞。随着两头牛不紧不慢地走着,犁沟壕边上翻起一道波浪般的湿土就不断地倒向另一边。

这牛是有记性的,往往向着回家的方向走得就比较快,而向着地的另一头远离回家的方向走得比较慢,这时往往就要加大吆喝驱赶它走。尤其是到快要下犁时,到了离家近的这边地头再喊让它干活就不听指挥了,拉着犁就往回家的路上走遇到这种情况你用鞭子打都不行。这时候爷爷总是一手抓紧犁拐上的手柄,身子向后倾斜着拉紧套绳,一手用劲拽着缰绳,把牛头硬拉回头,然后麻利地转到牛的屁股后头,嘴不停地高声喊着“咧咧、咧咧”这才能重新把牛顺往犁沟内。

到了收工的时候了,两头牛走在前面,爷爷提着我的割满了草的竹跟在牛的后面,我又跟在爷爷的后面。

记得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吧,一天早上我看见爷爷没有像往常一样去犁地,我就问他:“今天为啥不去犁地了?”爷爷抬起了右胳膊后伸出了大拇指让我看只见他的大拇指上用一条白布裹着。爷爷对我说:“昨天下地较早,天还有点麻麻黑,我们就到了地里,上牛就开始了犁地谁知犁着犁着一头牛就突然卧在地上,长长地'哞、哞’叫了两声就是不起来,我用鞭子打也不行。没办法,我就从犁后面走到牛旁边,一看是一根铁丝把牛缠住了,我用鞭杆想把铁丝挑开,可就是挑不动。因天不太明,我也看不清是咋回事,就只好上前一步用手去拉那根铁丝,谁知那铁丝一下子就粘到了我手上,我浑身'一下都是麻的,手也不听使唤抖开了。这时候牛也不叫了,我用劲往后退了一步手猛往后一拽,'呲啦’一声,大拇指的一层皮被拽了下来,可把人吓懵了。我大声喊:'快来人呀,看看这牛是咋了’这时候陈创道跑过来看看说:'不要动,好像是电打了,离远些’后来这才知道,这电线是一根电话线,但下雨后电线杆倒了,不知在啥地方电话线就和电灯的照明线连在一块了。要不是这电全部走到了牛身上把牛打死了,我就被这电打死了。”

吃惊地问:“那后来咋办了?”

“咋办了后来生产队找到了张店电话所,他们才断了电,把死了的牛拉了回来,并给队里赔了钱现在想起来这腿还是软的爷爷心有余悸地说。

那你这手弄成这样,也不让电话所给看看?我问。

“看不看吧,就是拽掉了一块皮,隔些天就长好了,队长让我在家歇几天爷爷说。 

爷爷是个农民,一辈子和牛、和土地为伴,这就是我少年时记忆中的爷爷。

2023.1.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家新干线·长篇小说选载」严德荣|寺儿巷第(36.上)
【白长安】 ​炮 牛
作文之《枪》!
牛背上的日子
​【三秦文学】王引林:【犁出一片新绿】(散文)
石清华原创丨我在“双抢”时(随笔之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