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物民艺 | 制香夜行者,为了信仰的制造

不管是什么品种的香,最初制作的原理都是相通的,归根到底要回到“制香九式”。在达埔,大大小小的制香企业文宣上,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制香九式”,儒雅大方、举重若轻,总是难免让人与焚香礼佛等信仰联系在一起。然而亲眼所见的达埔制香过程,在空中弥漫的各色香粉营造出的诡异朦胧感中,却散发出闽南世俗有力的味道。




制香夜行者


每天,当人们伸出最后一个懒腰,告别一天的劳作与生活准备进入梦乡时,在这个距离永春县城还有二十公里距离的山间小镇里,有一群人的一天才刚刚开始。林三文在黑夜里擦燃一根香烟,猩红的烟头如同这个黑夜里唯一的光源,好像在发出一天工作开始的信号。

他们踱着步子走向亮着昏黄灯光的车间,身上除了贴身衣物以外,不着一物,对于他们来说,第一是怕热,第二是怕脏,一天的工作下来,每个人都会面目全非。他们工作的制香车间是简陋的,每个工人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架子,每天做完多少捆香,能赚到多少钱,都取决于架子上摆满多少捆香。凌晨二时,林三文像平时一般准时开工,他抓起一把竹签,手握住香骨的部分,让香的其他部分能够沾上水。紧接着揉搓香芯,让香粉附着其上,然后再重复浸水,重复裹上香粉,将整个过程反复四次。随着香粉逐渐附着,只有手臂粗细的竹签子,已经足有原本的两倍粗细。虽然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已经足够让整个车间香粉四散。再加上车间内光线不足,看上去甚至有些魔幻。

↑ 晒香的工人要趁着烈日当头的时候,把香一捆捆解开来放在日头下面曝晒。

完成基础工序之后,林三文开始“抡香”,他轻巧地让一把蔑香如扇形一般展开,用以挑出粘在一起或是不够完整的香,然后用右手握香,左手搓动香支,使其相互摩擦,让香粉可以均匀地附着在香支上。林三文说,一个好的制香师傅,如果“抡香”这道工序处理得当,可以提高不少工作效率。到此位置,蔑香的前期制作才算完成。每个工人,从凌晨开始制香,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做好第一批香,才能让工人放到晒场晾晒,所以制香行业也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如果天气不好,制香师傅也赚不到钱。


↑ 老师傅将竹篾抖出一个扇形,从中挑选出不合格的产品。

林三文告诉我们,一般一个熟练的制香师傅,一天能够做到四万支香,按照以捆计件的方式,一个在深山小镇里埋头工作的制香师傅一个月能赚到万把块钱,这对于整体消费水平并不高的永春来说,已经是非常体面的收入。“像旁边那对夫妻,他们做得很勤奋,一个月加起来都有一两万块钱。”林三文不无羡慕地说。

林三文不是达埔人,他不甚至是永春人,外地人在这个山居小城也是不常见的,来自闽北的他已经在达埔干了三年有余,现在他已经不再常常制香了,“太辛苦了,”他摇摇头,“虽然挣得多。”他又补了一句。每个制香师傅每天的工作时间,完全与普通人区隔开来。他们一般夜里十二点上工,一直到隔天中午过后收工,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尤其是温度极高的夏季,难以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世俗的气味


林三文和其他师傅们制作的,更多的是蔑香。作为国内的四大制香基地之一,永春达埔以出产祭祀、供奉所用的蔑香为主,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多。所谓蔑香,就是指现在的寺庙中最常见的祭拜香,因为香支以细小的竹篾作为香骨而得名。除了藏传佛教地区,国内大多数省份的寺庙用香都出自达埔。


↑ 一面是大山,一面是金黄色的蔑香。很少人知道达埔这样的山间小镇里能够产出四分之一的庙宇用香。

永春制香的历史可追溯千年,在宋朝末期,曾任泉州市舶司的阿拉伯商人蒲寿庚,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口各种名贵香料并制作成香料产品。到了明清时期,蒲氏后裔分别避居永春(达埔镇汉口村)、德化、晋江、漳浦,世代相袭,专注篾香制作。民国时期,蒲氏后人还到永春县五里街开设“蒲庆兰香室”,专制篾香,远销港澳地区以及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这一“蒲庆兰香室”设在民生路边,开着一个大翻窗,窗边有小门可以进出,平日里开窗售货,关窗休息。时至今日,永春五里街的“蒲庆兰香室”仍保存有香壶、碾槽等数代祖传的制作香料器具。


永春盛产蔑香,与闽南一代烧香拜神习俗盛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地处东南沿海的泉州又为发展制香业占尽天时地利。位于亚热带地区内的闽南一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为原料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物候条件。自古以来,傍海而居的福建人海洋活动丰富,为了出海保平安,又衍生出多种信仰,为制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直接条件。再加上泉州等地手工业发达,经商又以家族单位居多,工艺又如同蒲氏家族一样代代相传,直至如今。


制香现在已经成为了永春的支柱产业,永春县2012 年香业产值为10亿元,2013年上升到27亿,到了2014年又极速攀升到35亿。目前整个永春的GDP约为200亿元左右,在没有其他产业主导龙头地位的当下,制香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支柱。2013年,为了促进永春县制香行业进一步发展,永春被授予“中国香都”的称号。现在的达埔,每一天都有各种各样的集装箱发往海外,华人对于信仰的崇拜和执拗,让达埔成为了永春新的经济发展点,也使得当地经济不断发展,福泽在地群众。


制香

河北保定清苑、广东江门新会、福建厦门翔安、泉州永春,合称中国四大制香基地。其中,永春以出产祭祀、供神所用的蔑香而声名远播。蔑香多用于寺庙朝拜,因香骨细如竹篾而得名。





制香九式

第一式:沾

将竹枝适当长度沾水,使其能够沾上黏粉,只留10-12厘米的香脚无需沾水。

第二式:搓

使香支能够搓上黏粉,用揉搓的方式使香粉附着在香芯之上。

第三式:浸

水分使粘粉产生黏性,以便附着香粉。将打好底的香支浸水到同一高度。

第四式:展

展香,将进水后的香支展开成为扇形,挑出不合格的香,再将香粉撒在香支上,揉搓均匀。

第五式:抡

抡香。用双手手掌在香上转动,让香粉均匀附着其上。

第六式:切

切香。以右掌和右臂搂住香支,使其转动摩擦,将多余的香粉抖落。

第七式:晾

晾香。将制作好的香放在日晒充足、通风的广场上晾至七成干。

第八式:染

染香脚。在香脚部分浸染颜色,普遍为红色,也有绿色等其他颜色。

第九式:晒

晒干。将染好香脚的香重新进行晒至完全干燥。





本文选自《海峡旅游》2015年八月刊



编辑/ 陈森森

摄影/ 郭国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魅力泉州# 中国香都达埔见闻
《活着》:血色“神香”
非遗技艺 | 永春制香:源起于宋,一脉香传
五香粉,十三香粉的秘制配方
血色“神香”
酒店卤水增香特香粉的制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