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诗外传》札记之四十八:孔圣人的另一面

原文:孔子出卫之东门,逆姑布子卿。曰:“二三子引车避,有人将来,必相我者也,志之。”姑布子卿亦曰:“二三子引车避,有圣人将来。”孔子下,步。姑布子卿迎而视之五十步,从而望之五十步。顾子贡曰:“是何为者也?”子贡曰:“赐之师也,所谓鲁孔丘也。”姑布子卿曰:“是鲁孔丘欤!吾固闻之。”子贡曰:“赐之师何如?”姑布子卿曰:“得尧之颡,舜之目,禹之颈,皋陶之喙。从前视之,盎盎乎似有王者;从后视之,高肩弱脊,此惟不及四圣者也。”子贡吁然。姑布子卿曰:“子何患焉。污面而不恶,葭喙而不藉,远而望之,羸乎若丧家之狗,子何患焉!子何患焉!子贡以告孔子。孔子无所辞,独辞丧家之狗耳,曰: “丘何敢乎?”子贡曰:“污面而不恶,葭喙而不藉,赐以知之矣。不知丧家狗,何足辞也? ”子曰:“赐、汝独不见夫丧家之狗欤!既敛而椁,布器而祭,顾望无人。意欲施之,上无明王,下无贤士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强陵弱,众暴寡,百姓纵心,莫之纲纪。是人固以丘为欲当之者也。丘何敢乎?

直译:孔子出卫国的东门,去迎接姑布子卿。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把车马牵到一旁,有人快要来了。他一定要看我的相貌,你们把他的话记下来。”

姑布子卿也对他的随从说:“你们把车马牵到一边,有圣人要来了。”

孔子下了车,正在行走,子卿从正面观看孔子,走了五十步路:又从后面看孔子,也走了五十步路。回头对子贡说:“这是什么人?”

子贡说“这是我的老师,鲁国的孔丘。”

姑布子卿说“是鲁国的孔丘吗?我当然听说过。”

子贡说:“你觉得我的老师怎么样?”

姑布子卿:“他的额关长得像唐尧,眼睛像虞舜,脖子像夏禹,嘴懒巴像皋陶。从前面看他的相,俨然体现出拥有土地的君王气度;从后面看他有相,肩膀高耸,背脊善瘦弱,只有这一点比不上刚才所说的四圣的地方。”

子贡脸上显出忧虑的样子。

姑布子卿看出来了,就说“你还有什么忧愁呢!你的老师面部往内陷,却长得不丑陋,嘴巴长得像胡笳般突出,却很整齐,从远处看他,就像是一条丧了家的狗一般。你还有什么忧虑呢!你还有什么忧虑呢!”

子贡把姑布子卿所说的那些话都告诉了孔子。孔子都同意了子卿对他的评价,唯独对“丧家之犬”这条不认同,他说“我怎么敢当呢?”

子贡说:“他批评老师脸部往内陷,却不丑陋;眼睛像胡笳秀突出来,却还整齐,我了解了。不知道,为什么说你像丧家犬却不接受呢?”

孔子说:“赐啊!你难道没有见过死了人家里的狗吗!它的主人把亲人的尸体收敛起来装进棺材里,陈设祭品,举行祭祀,它往四处看,没有人理睬它。(姑布子卿把我比作这样的狗,认为我)想有所作为,但在上没有英明的君王,在下没有贤能的方伯,王道已经衰微,政治教化有错失,力量强大的欺侮弱小的,人数众多的侵犯人数少的,百姓的心放纵,天下没有办法治理。这个人认为我一定会做这样的丧家之狗,我怎么会接受呢?”

引申:“丧家之犬”这句子成语,让人无论如何会是出于孔圣人身上,但事实就是如此,拿今天的网络语言来说,就有点冷幽默了。在“文革”的“批林批孔”运动中,这个词和这段故事,往往成了攻击“孔老二”最有力的武器,而且还要说早在两千多年前,“人民群众”的眼睛就很雪亮了,就知道孔老二是条丧家之犬。

在史书上,姑布之卿的生平没有什么详细记载,在《史记 越世家》中只记述了他为别人看相,应该也是当时的著名的相师。但他看孔子的相,却看出了一个历史公案。在前半部对孔子的相貌描述中,孔子是集了尧、舜、禹、陶四位圣人相貌中都具有的元素,可以说是集四圣之大成了(当然后世还是奉孔子为“大成”圣师),可后半部却说他脸部往内陷、眼睛突出来,虽然也不算丑陋也还整齐,前看像有君王之气度,从后看就像丧家之犬了。从具备圣人之姿,到头来却落为连家都没有的狗,这个反差也太大了。这段落文字,能够从历代传承中保持下来,没有做到“为圣者隐”,而且是对圣人的恶毒攻击,也是够值得人们深思的了。所以,就连孔圣人自己,也不接受说他是丧家之犬。但也正是这样一个故事,却恰恰让孔圣人变得血肉丰满起来,变得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人而不是神。

其实,姑布子卿对孔子看相作出的评价还是很客观的,也是有根据的。孔子是圣人,姑布子卿从开始就说了“有圣人要来”,无疑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来为这个圣人看看相。因此,他把远古因圣中相貌的某个部分都与孔子联系起来,就说明孔子在他心目中就是圣人,但圣人未必就一定是在世时就显赫,就风光啊。所以从前面看有君王之气度,但从后面看就像丧家之犬了。

孔子一生传道授业,周游列国,但却思想主张就没有得到当时诸侯王们的接受,或者是推广实施,原因很简单那个时代已经是周礼式微、礼乐崩坏的局面了。孔子的四处奔波,也遭遇了不少挫折,甚至还有屈辱,但孔子依然孜孜以求,不断地为之努力,确实有丧家之犬的味道。

其实,一般的人都认为姑布子卿是在贬低孔子,有时还会有幸灾乐祸的感觉。但其实,真正理解子卿评价的还是孔子自己。所以孔子不接受这个评价,不是因为这个评价有贬低自己意思,而是他理解子卿对他的另类忠告: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放弃自己的主张。

因此,最后孔子所表达的他不接受姑布子卿把他看成是丧家之犬,是因为他内心还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还没有振兴礼乐文化的信念。

因此,看这个故事,必须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而不是简单地认为孔子就是个丧家之犬,而是体现了圣人的作为人的另外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迹】新郑宣圣台:丧家之狗(上)
姑布子卿给孔子相面说他如“丧家之犬”
祭拜孔子的方式有哪些
夫子三笑
读经用典
至圣先师的另一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