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孩子沟通,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家庭教育领域有一句名言:

良好的的亲子关系走在一切教育之前。

就是说,假如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不好,那我们对他施加的影响,对他的引导都是无效的。

在咨询领域特别重视关系,包括人和外界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这些关系很多时候跟早年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的依恋关系有关。

假如父母和孩子之间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是可以信赖的、父母是安全的、是可以寻求到支持的,那孩子向外界世界的探索是勇敢的、自信的。

假如孩子从父母这里得不到稳定的关系和依恋,他未来对人、对世界的信任感、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度都是有影响的。

依恋关系的建立在6岁以前,特别是三岁以前。

在三岁以前的孩子,跟孩子关系的和谐是最关键的,有些父母会把规则加入进去,其实三岁之前不用着急,这个时期和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是首位和最重要的。

哪怕错过了建立依恋的关键期,假如父母可以掌握和孩子良好互动的方式,也是有机会修复关系,和孩子重新建立很好的情感的链接。

青春期孩子是很叛逆的,不合作的,假如父母和孩子先前的关系就不够好,那这一阶段和孩子相处起来就更难,这个时候更加需要去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

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会问父母这样一个问题:

想想看父母是怎样跟朋友/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们会做什么?

很多父母这方便都是高手。

首先是陪,特别是吃饭,因为吃饭很愉悦。陪对方说说话,做喜欢做的事儿,说赞美的话,表达对对方的欣赏和尊重。

这些部分同样适用于孩子,我们和孩子互动的时候也要去陪,真心的付出时间/情感,也要投其所好,看看孩子喜欢什么,也要倾听孩子。这些也是我们和孩子建立关系的时候需要去做的。

可能有些父母忙,陪孩子时间相对少一些,即使是这样,也建议如果孩子是6岁之前,还是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因为6岁之前的时间太关键了。

有句古话:3岁看大,7岁看老,是有依据的。

因为大脑里面掌管情绪的部分叫杏仁核,到三岁就停止发育了,所以三岁之前的储存得记忆是特别关键的。

假如知道陪孩子很重要,但确实是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这个时候建议父母要设置一个时间,跟孩子互动的黄金时间,在黄金时间里和孩子的互动是高品质的。

高品质指的是你和孩子在一起纯粹为了两个人的开心,纯粹是为了陪伴孩子,没有批评/没有建议/没有说教/没有打断,身心都在的高品质时间。不能三心二意,一会儿打个电话,发个微信什么的。

沟通不是从两个人一见面开始讲话开始的,其实沟通之前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这被称为沟通的前奏。


01

沟通的前奏都有哪些?

▌01选择时机

什么时候说话比较合适。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机讲不一样,要选择在孩子愿意沟通的时机去讲。

▌02适当的场合

另外一个要注意的是位置。

心理咨询室的椅子都是90度或者150度摆放的位置,而且两个人之间不会有桌子之类的阻挡物,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位置?

这样的位置的好处是当我想要看对方的时候是很方便的,当我不想要看对方的时候,有压力的时候,也可以很容易避开。

和孩子沟通父母尽量不要和孩子站在一个对立面,否则从位置上就传达了一个信息,我和你不是一伙的,不是同一立场。

对立的位置带来对立的情绪。

比较好位置的是一条沙发,或者是相对同一侧的位置。这样的位置会传递一个信息:爸爸妈妈和你是同一战线的。

假如站在对面,中间再加个桌子,那就是谈判的位置,很多时候说教都是无效的。

▌03看一下孩子的意愿度

和选择时机类似,有时候父母和孩子沟通互动的时候,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去尊重她

包括尊重他不愿意和你沟通的权利,此刻不愿意和你沟通的权利。

很多家长只是把孩子当作孩子,认为父母应该主导一些东西,这是需要注意的。

▌04沟通者对自己沟通状态的准备

假如父母沟通态度不好,那和孩子沟通是无效的,失败的。

和孩子沟通,首先我们自己是放松的/平和的,我们的情绪也会带动孩子的情绪,情绪是会传染的。情绪父母是急躁的,那沟通就是无效的。

沟通无效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最糟糕的是不但沟通无效,还破坏了关系,伤害了和气。所以等家长调整好了,再去沟通。至少不去沟通,不会伤害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02

正式沟通

即使进入正式沟通环节,也不能那么快直入主题。一般需要先嘘寒问暖,也就是暖人、暖心和暖场的过程。

所以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也要让孩子先感受到温暖和放松,而不是一开始就直奔主题。

有一个小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手上有一个重要的东西,比如纸杯,对方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纸杯拿到手,有纸杯的人要保护好它,不要轻易被对方拿走。

我们会看到成功拿到纸杯的这些人往往不是盯着这个杯子,或者说一开始就说这个杯子能不能给我。

假如一直盯着这个杯子,一直表达要这个杯子,往往是失败的,因为对方会更加防御,更加保护,更加戒备。成功的是一开始会和对方说好话的人:比如你今天穿的衣服我特别欣赏,或者最近在忙些什么?

会聊一些别的话题,能让别人很舒服的话,让对方放松,然后再结合对方的需求,让对方把杯子给自己。

在咨询室里也是,先倒一杯水给对方,然后问一下对方座位舒服吗?远近舒不舒服?

跟孩子沟通也是这个道理,也要经历暖心的过程。


03

在沟通的过程中有两大法宝

▌01倾听

在咨询室里,和来访者互动,80%的经历都是用来倾听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说教的比较多,倾听的比较少。当倾听比较少的时候,说教是比较主观的,对孩子的引导也是不太适宜的。

所以作为父母,倾听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父母,是很会倾听的。只有倾听了,才能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的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孩子。

有一个小故事:一个记者采访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问他:假如你在飞机上,飞机飞到半路发现没有燃料了,但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包,你觉得这个降落伞包应该给谁?

这个小孩马上回答:当然给我啦。这个时候听众都笑了,觉得这个小孩这么小怎么有这么自私的想法。然后记者又问:你为什么觉得这个降落伞包要给你呢?这个小朋友回答:因为我想拿着这个降落伞包去取燃料。

所以我们只有充分倾听孩子才会知道孩子的初衷和用意,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推测。

有一个简单的技巧,让孩子愿意跟我们说下去:听孩子讲话的时候可以重复孩子话语里面的关键字或者重复他的话。比如孩子早上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了。可能作为父母,惯性的反应就是对孩子说教。

孩子有时候说:我就是不想去,然后哭闹。家长也很无奈,然后就闹得很不愉快,很不舒服。其实可以尝试使用复述法:

父母:你今天不先去上学啊?

孩子:是的,我今天不想去。因为昨天老师批评我了,我不愿意见到她。

父母:老师批评你了?

孩子:是的,我昨天也没做什么事儿,就批评我说我跟其他同学说话。

父母:老师说你上课跟其他同学说话,但是事实上你也没做什么?

孩子:是的。

当父母不知道该怎么接孩子的话的时候,也可以用重复。

你的这种重复,一方面代表父母是在认真的倾听孩子,同时激发孩子继续说下去的意愿。

当孩子不断的去讲,把事情,把情绪讲完了之后,他的情绪通常会宣泄掉,才能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做咨询也是如此,让来访者倾诉,然后咨询师加进去几点建议,这个时候来访者往往比较容易接受这些建议。

另外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心情和感受。

比如一个妈妈和我说,她的女儿有一次放学在路上饿了,很烦躁,然后就说:马上停车,我要吃饭。

那个时候正在高架上,也堵车,孩子也哭了,妈妈只能压住自己情绪说等下了桥,有一家店,我们就去吃。

但是孩子路上还是再哭,直到看到那家店,才停下来。整个过程中妈妈都按压住自己的情绪,也感觉很不舒服。

这个妈妈其实可以做的就是听到孩子的感受:你已经特别饿了,饿的很难受,你已经等不了了,饿起来很烦躁,妈妈饿起来也是很烦躁的。要是妈妈车里放一些点心就好了。

如果这样说,说一些理解孩子情绪的话,就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

▌02赞美和欣赏

欣赏和赞美要具体一些。

比如:宝贝,你画得画太棒了。

这个‘太棒了’就可以更具体一些:这个画画的很有创意,这个小虫子这样画妈妈第一次见到,很棒。这种具体的欣赏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

中国的教育,经常关注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做得对的地方孩子是不知道的,通过赞美/欣赏做得对的地方,会让孩子更加自信。

假如一段谈话中有这两样,其他什么话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什么指引都没有,我相信你们这一段沟通一定是有效的。

因为倾听引导孩子说出了他的想法,疏导了他的情绪,你的欣赏和赞美又给了他力量,虽然没有给他建议,但是孩子一定会觉得他自己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似乎更有力量了。

这也是一种通用的沟通技巧。


04

沟通中还有两大原则

▌01先情后理

要先关照孩子的情绪,再和她讲道理。

有时候在公园玩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妈妈带着小宝宝-两三岁,两个小宝宝A,B一起玩,小宝宝A抢了宝宝B的玩具,然后宝宝B又把玩具抢回去了,然后宝宝A就开始大哭。这个时候作为妈妈通常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一般妈妈会对哇哇大哭的孩子说:那个玩具是别人的,你拿别人的玩具,本来就是不应该的,人家就是要拿回去的。这个时候孩子不仅没有停止哭,还哭得更加大声。

这个时候如果采用先情后礼,怎么做呢?

不管孩子哭的原理是否合理,他此刻有情绪,我们都需要先关照他的情绪:宝贝,来妈妈抱抱,妈妈安慰一下。那个小朋友的玩具你很想玩,是吧?他拿回去了你不高兴了,你还想再玩一下那个玩具,是不是?

这个就对孩子的心情/情绪进行了关注,这样孩子就会平复下来。回答说:是的。

当孩子心情平复以后,妈妈可以将道理:这个玩具是别人的,假如我们想要玩,就要借一下看,试试,如果人家愿意给我们玩,我们就玩。

相反如果孩子哭,家长还一直讲道理,或者指责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家人理解,支持和接纳。

这样的场合会导致你和孩子的心疏远,出现隔阂。所以照顾孩子的心第一步需要做的是-先情后理。

▌02先跟后带

孩子都是有她自己的主见/性格/倔强,有时候我们纠正或者调整孩子的行为,不是那么快,那么容易的。有一张图片说一个倔牛,你越用力拉,牛越是往相反方向跑,和你斗争。

先跟后带的意思是先跟随着孩子的方向,然后再带领他。

举个例子,曾经有个大学生找赛老师来咨询,和父母一起来,她自己突然提出来说不要读书了,跑到一个庙里去,说要学佛,要出家,觉得学佛很好。

学校和父母找到他以后,父母觉得不行,学佛本身这么迷信,现在孩子这么迷恋,又不要读书,要退学。父母就不同意,坚决不同意。但是孩子坚持学佛。

其实此刻孩子在一个非常入迷的状态,硬拉是拉不开的,所以赛老师就对父母说,我们和孩子达成一致,用先跟的方式:你可以学佛,现在可以先学,同时也要完成学校的学业,拿到大学毕业证。孩子也同意了。事实上,孩子毕业了半年后,他早就忘了学佛的事情了。

这样看来父母之前过于担心。所以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父母不要想着把孩子一下子纠正到位,孩子的想法也会改变的。

比如孩子正在看电视,叫他吃饭,他不过来,可能父母一下子火气就上来了,这个时候采用先跟后带的方法,应该怎么做呢?

可以坐到孩子身边,看看孩子正在看什么好看的电视。坐过去之后,可能就会发现,孩子正在看的是最精彩、最关键的环节,是不能错过的。这个时候你可以跟孩子坐一会儿,或者和孩子提议暂停一会儿,或者这一段看完,就过来吃饭了。要跟随他,要一点一点来。

哪怕孩子的想法是不成熟的,也不要着急,要一点一点来,而且孩子的想法也是会改变的。不要因为自己的焦虑,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控制,让孩子很不舒服,让孩子站在我们对立的局面。

哪怕此刻没有去解决他的问题,但是至少没有破坏和他的关系;假如破坏了关系就失去了进一步引导他的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子教育|| 你和孩子沟通,是想知道他的想法,还是为了教育他?
「新型家庭暴力」正在悄然发生:父母一无所知,孩子泪流满面……
《非暴力沟通》学会爱的语言,做智慧父母
沟通有多深,爱就有多深
总烦躁但又不知道为什么,那是我们不了解自己啊
学习了沟通技巧,为什么一到用的时候就控制不住指责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