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昌硕齐白石:“文人画太堕落,不能再忍了!”|画事



画事君说




18号,荣宝斋要办一个《世纪丹青》的展,又要我写吴昌硕和齐白石。


这俩人其实我都快写吐了,估计他俩要活着,也得说,求求你别写我了。(没办法,谁让你们已经挂了)


从作品风格到个人恩怨,包括我们独家发掘的星座八卦,都已经谈过。不管是学艺,还是撕逼,我实在想不出什么新鲜八卦了。


开会讨论半天,最后我们想聊点认真的,走心的事情。


其实虽然吴昌硕齐白石已经成了近现代画坛上大山一样的人物,画也卖的贵,艺术史地位也高。但有没有人思考过,为什么就是这么两位大写意花鸟画的画家,成了这么厉害的艺坛泰斗似的人物了呢?这么看似涂涂抹抹的几笔,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呢?


就凭大写意吗?




文人画的堕落


中国画历来有写实和写意的不同,也有文人和画师的差别。


早先,宋朝人相信写实的力量,不相信虚头巴脑的“意”。意是什么呢?意境?意趣?意态?没有写实功夫,意是没有用的。就像对于画不好昭君而丢了脑袋的画师毛延寿,王安石深表同情,这哪里是人品问题,分明是手艺不够——“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院体当然是写实的极致。


宋人《出水芙蓉图》


文人画家的写实功夫也相当高,比如文同的竹子


文同的竹子


到了明朝,风气变了。被生活践踏的天才徐青藤出现了,他觉得画画不是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他要泼洒笔墨,激情四射,把自己的个性和愤怒洒在画上。


徐渭《杂花图卷》


 然后,是被时代抛弃的王孙八大山人,被抛弃了怎么办?翻它一个白眼。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白眼不能解决的事情。



如果有,那就翻两个。



最能体会八大白眼背后的悲凉,当然是他的本家石涛。



在他们的启发下,开创出大写意的扬州八怪一派,比如金农用自创的“漆书”一格画竹子、梅花,线条古拙浑朴。郑板桥更是将兰、竹的画意带入书法,将自创的“六分半书”笔意入画,树立独特的画格与书格。


金农的花卉


但是笔墨写意发展过头,必然会发生负面作用,最大的问题是草率。清代中期以后,所谓文人写意、率性自然已经成了自欺欺人的毒鸡汤。


郑板桥就感慨:“吾辈写意,原不拘泥于此。殊不知写意二字,误多少事。欺人瞒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病。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


嘉庆道光咸丰这大半个世纪,期间没有出过一个一流的画家。


没有一流画家,甚至没有画家,都不是一桩罪过,大不了只是留个空白,一个消极的缺憾。但草率的毒鸡汤却是一种积极的犯罪。


一帮文人画的末流,个个去玩逸笔草草,撇两笔兰草,刷几棵竹子,题几句发牢骚的歪诗,重视画面涂抹效果而不讲画理,重视圈子交际而不去练习技法,文人画的套路越来越熟,而生命力越来越弱。


文人画堕落了,等待后来者的拯救。 


拯救文人画,吴昌硕靠的是“金石气”


最先想拯救文人画的,是海派的前辈源头赵之谦。 


赵之谦是全能型选手,书法、篆刻、绘画样样顶尖。他开始把金石意趣融到绘画里,给大写意花鸟画带来一股清流,他长于粗笔写意,但并不忽视工细一体,他善于用色,特别擅长重色渲染,浓艳之中不失明朗。


可惜,老赵摆不下文人治国平天下的情怀,把一生中最好的黄金岁月消磨在晚清官场上,十多年不能摊画桌,不能拿刻刀,等终于明白“做官之术不出‘卑鄙无耻’四字,断非我辈所能”的时候,他已经累倒了,病死在江西南城县的官舍。


赵之谦花鸟


好在,还有吴昌硕。


相比赵之谦,吴昌硕看得够开,当了一个月的县官,发现不对劲就果断止损,投奔魔都;


他运气够好,老赵一辈子被高利贷追讨,为五斗米折腰,老吴却有王一亭这样的大老板投奔门下,帮他宣传包装,甚至卖不掉画就自己暗地里买下了;


更重要的是,他活得够长,来得及积蓄力量,形成风格,在诗、书、画、印上全面铺开,变成大写意画派的一代宗师。


治疗末流文人画的毛病,有人用中和的方法,少一点写意,多几分写实。而吴昌硕却是以毒攻毒,比文人画更文人画,用真古董压倒假古董。


所以他的画虽然是传统文人画,充满书卷气和儒雅之风,却多了一种古拙凝重、大气豪迈的味道,后人叫他金石味。


金石是吴昌硕生命里的关键词。


几十年的篆刻生涯,这门艺术的美学风格已经渗透进入了他的艺术基因。


他的书法以金石学为根基,把清代诸家的篆书融会贯通,以石鼓文为体,并参用三代钟鼎金文的笔意,把石鼓文从矮大紧的身段拉成腿脚修长的模特身材,从而创造出线条方圆并施,刚柔相济的新面貌。


吴昌硕 石鼓文七言联
水墨纸本

150cm×38cm×2

创作年代:1925年

释文:帛兔可得射余日,黄马一乘游高原。

题识:趾祥仁兄雅属。为集猎碣文字。时乙丑嘉平,安吉吴昌硕年八十二。

钤印:俊卿之印 仓硕 人书俱老


有故事说,吴昌硕50岁才开始学画,他到任伯年家去拜访,任伯年一看50多岁的大叔,要跟着我学画?先写两笔看看?吴昌硕在纸上画了几根石鼓文的线条,任伯年惊了,“将来你的成就一定会超过我”。


这个传说看起来挺符合文人画的思路:书法好了,画自然好。但如果仔细分析,这其实是跟“黄公望50岁学画”差不多,都是一种毒鸡汤。吴昌硕的金石味并不是石鼓文直接入画这样简单。


吴昌硕的金石味是一种书法韵味,在吴昌硕的画里,非常讲究笔墨的书法韵味。


吴昌硕 竹如意斋
水墨纸本
60cm×210cm
创作年代:1919年
释文:竹如意斋。
题识:禅甓轩晚霁试吴氏两罍轩藏墨,时在己未
闰七月,吴昌硕老缶年七十有六。
钤印:俊卿之印 仓硕 褒员天
鉴藏印:潘锡基 南海潘氏珍玩


他用篆书笔法画梅花,用石鼓文和琅琊台刻石画兰花,画葡萄、紫藤这些的时候,常采用草书笔法,又融入了篆隶之笔。笔法远不止一种,如果单纯拿圆柱子石鼓文去套他的画,显然是套不上的。


比如这幅《苔石桃花》,是吴昌硕爱用的倾斜构图,树干树枝的长线条,自上而下,一贯到底,并且首尾呼应,有篆刻分朱布白的味道,石头也用圆浑之笔取代方折套路,富有篆书的韵味。


吴昌硕 苔石桃花

设色纸本

152cm×83cm

创作年代:1917年

题识:秾艳灼灼云锦鲜,红霞裹住颇黎天。不须更乞胡麻饭,饱啖桃花已得仙。丁巳春王正月,客海上去驻随缘室,吴昌硕时年七十有四。

钤印:吴俊之印 吴昌石 禅甓轩

鉴藏印:老舍 武进赵氏珍藏 去非鉴赏


吴昌硕的金石味还是一种节奏感。


金石不同于笔墨流淌,青铜铸造的时候免不了有锈蚀,有气泡,石碑雕刻的时候免不了有崩口,有裂痕,这儿掉一块,那里凝一块,坑坑洼洼。


吴昌硕就是这样,毛笔在他手里,始终不会顺着走,一定是磕磕绊绊拧着走,借机甩掉传统文人画的油滑和套路。


比如这幅梅花,吴昌硕画过几百幅梅花,题材本身不重要,具体笔法用篆书草书还是石鼓文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线条的顿挫能不能表达“金石气”的内在力度。这才是金石大写意的“意”。


吴昌硕 红梅

设色纸本

143cm×71cm

创作年代:1917年

题识:南风薰鼻霞气馥,青灯荧荧照板屋。堆书古案静如拭,着树春光红可掬。灯前奉母一枝折,赪虬蠕蠕瘦蛟缩。儿童奇货比颜色,瓦盆抱出重阳鞠(菊)。仓卒恐污寒具油,忙煞山妻收卷轴。长须奴子背灯立,拦若斗鸡成木。守岁今宵拌闭门,门(外)人传鬼聚族。衣冠屠贩握手荣,得肥者分臭者逐。道人作画笔尽秃,冻燕支调墨一斛。画成更写桃符新,爆竹雷鸣起朝旭。丁巳孟夏,七十四叟安吉吴昌硕。(门下夺外字,老缶自检。)

钤印:仓硕 俊卿之印 昌硕 归仁里民

鉴藏印:味蕖收藏


吴昌硕的金石味更是一种气势。


他爱说“苦铁画气不画形”,“作画时须凭一股气”,但又绝不是文人画末流那种没有分寸的飙高音洒狗血。


他的金石气,不光是借用书法运笔和笔势顿挫这些技术,而是将高古金石文字的雄浑阳刚气象输入到画里,贯穿于结构、运笔、取势等每一个环节,使作品整体的精神而貌为之改观。


他有两句著名画诀:“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仍照顾到气魄。”他作画时特别注重整体构思,往往酝酿很久,不落一笔,一旦成熟,就落笔如飞,加上书印的笔法,更使作品充满豪气。这股气就是源自金石的阳刚和严谨。

  

就像他的牡丹,没有媚气和俗气,却是生气无限,配上厚重的石头,耐得住寂寞,也消受得起富贵。难怪齐白石也服了吴昌硕——“放开笔机,气势弥盛,横涂纵抹,鬼神亦莫之测,于是天下尚叹服矣”。


吴昌硕 春风满庭图 

设色纸本

137cm×63cm

创作年代:1910年 

题识:石不能言,花还解笑。春风满庭,发我长啸。君遂老兄属画。庚戌八月客京华,吴俊卿。

钤印:苦铁 俊卿大利 缶无咎


吴昌硕 春风牡丹图

设色纸本

124.7cm×51.8cm

创作年代:1916年

题识:春风吹上九张机。丙辰秋杪,吴昌硕。

钤印:吴俊之印 吴昌石 古鄣



超越吴昌硕,齐白石靠“烟火气”


老吴都画到神鬼莫测,天下叹服的程度了,后来画大写意花鸟的还怎么混?


齐白石表示:我也很想知道。


想当年,齐白石很努力地学徐渭和八大的文人画,四十岁以后,技法上已经炉火纯青,“与雪个(八大山人)同肝胆,不学而似,此天地鬼神能洞鉴者。”


然并卵,文人画是有准入门槛的,人家徐渭是名士,八大石涛是王孙,你一个木匠怎么混的进这种圈子。


刚到北京,就有中过科举的文人画家给齐白石上课,“画要有书卷气,肚子里没有一点书底子,画出来的东西,俗气熏人,怎能登大雅之堂呢!”。


齐白石虽然明知这些人“画得本极平常,只靠他的科名,卖弄身份”,但是奈何市场不认自己的画,两个银元跳楼大甩卖也卖不动,只好“逆来顺受,丝毫不与他计较。”


幸好,他遇到了贵人陈师曾。陈师曾给他讲形势:科举都没了,大清都亡了,你还跟个老秀才似的,死磕传统文人画干什么。不如学开创自己的大写意路子。


齐白石一琢磨,反正情况也不可能再坏了,还不如听从本心,开创新路。“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所谓衰年变法,就是这样逼出来的。


开始变法的时候,齐白石着意学吴昌硕,学他的构图、用色、书法和篆刻入画的方法,但根本的路子却不一样。


前面说过,吴昌硕拯救文人画,靠的是金石味,用真古董压倒假古董。而齐白石的路子,则是靠烟火气,用人世间的真实生活取代文人画的假装生活。


这烟火气是他选题的家常。单论笔墨功夫,吴昌硕已经做到极致,但是几十幅几百幅的梅花荷花,市场看多总免不了有疲劳的时候,何况是跟着老吴后头学的画家。


于是,齐白石放开路子,他的画不再局限于深山古寺、梅兰竹菊这些传统的题材,而画他最熟悉、最接地气的题材:农家田园的回忆,城市日常的生活。这些身边之物,一经入画,便生动感人、妙趣无穷。


齐白石 花卉草虫册页

设色纸本

画:32cm×27.5cm×8 书法:25cm×15.5cm

创作年代:1935年

题识:

1.寄萍堂上老人。

2.杏子坞老民作。

3.濒生。

4.三百石印富翁。

5.齐大。

6.款款飞来。借山吟馆主者。

7.伯莲仁弟之属。乙亥六月,齐璜。

钤印:木人 木居士 老白(二见) 齐大(二见) 老齐 老

题跋:为画册页先拟成十二页,画时殊觉为难,只有八页。愿吾贤答曰:年近八十之人,一纸不易得也。敬谢敬谢。伯莲仁弟,六月二十日,白石山翁璜白。


比如篱笆墙上的扁豆——


齐白石 花卉草虫册页之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小鸡。


齐白石 秋趣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34cm×33cm

创作年代:1936年

题识:三百石印富翁齐璜制于旧京,时丙子。

钤印:白石


这烟火气,还来自于他用色的大胆。传统文人画爱水墨,吴昌硕擅长复色,而齐白石敢于用大块的纯色,红花墨叶,大红大绿,不怕撞色,在色彩鲜明对比中求古拙与天真。


他的果蔬用红花墨叶法,大红的果子和乌黑叶子,赤果果的对比,简单暴力。


齐白石 果蔬图

设色纸本

164cm×44cm

题识:齐璜白石山翁。

钤印:木居士 白石翁


紫藤又是一种风格,先用浓墨勾勒枝条叶筋,再点染花朵,叶子以花青写出,设色古雅又不失娇媚。


齐白石 紫藤

设色纸本

148cm×48cm

创作年代:1940年

题识:鹤友先生清属。庚辰,八十老人齐璜。

钤印:木人


五色杂陈的九秋风物,当然只有故都的秋,才能这么浓烈,这么丰美。


齐白石 九秋风物图卷

设色纸本

30.3cm×170cm

创作年代:1944年

题识:

1.白石老人齐璜昏眼。

2.九秋风物。八十四岁白石又题,其时甲申。

钤印:悔乌堂 白石 木人 齐大


这烟火气,更是他结合写实和写意的独到心思。


文人们争辩了几百年写实和写意的高下,搞得势不两立,齐白石也感到其中的矛盾。画大写意形可能不准,而“纤细笔墨之画又难得形似”。但是他偏偏想两者兼得。


最后他悟出来了,先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再写生,这样回转之后达到形神兼备。更绝的是,在同一张画上用大写意的花卉配上极工细的草虫,成了他独创的工虫花卉。


既会工笔,也会写意,也不算太难,难的是协调统一。


齐白石爱画贝叶草虫,树枝写意,草虫精工,叶子采用兼工带写的方法,先勾出筋脉,再以粗笔淡色晕染,既有工笔的严谨精致,又有写意的水墨韵味,成为树枝与昆虫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使画面浑然一体。


齐白石 贝叶草虫

设色纸本

96cm×33cm

题识:白石老人齐璜画于城西鸭子庙后铁栅屋。

钤印:借山翁


紫藤蝴蝶则借助紫藤花的渲染,衬托出蝴蝶的工细,完全就是现代人拍微距摄影搞的虚化背景嘛。


齐白石 花卉草虫册页之一



花卉之外的味道


两位大师的主打都是花卉,但是山水人物方面也都别有味道。


吴昌硕的人物有金石味。


他的人物画衣纹线条直接取自书法,中年用篆书之笔,古拙凝重,晚年在篆书里又加了草书,粗犷苍劲。


相较于其他仙佛人物,吴昌硕对观音菩萨的情感格外深,也是人物画里刻画最用心的。这大概和他早年逃荒要饭的经历有关,也可能与他晚年念观音菩萨名号化解病痛的体验有关。


吴昌硕 观音大士像

设色纸本

122.5cm×54cm

创作年代:1914年

题识:慈航道人本非女,化闺阁现妇女身。相传变相七十二,西方窈窕来佳人。灵山近在方寸地,净瓶露润杨枝春。洗心革面大法力,胭脂虎变驺虞仁。慈容端正妙绝世,写此独结清净因。藉(借)降诗魔灭万想,莲花世界无迷津。南田没骨法大士像一帧,曾见之于顾氏过云楼,兹仿其意。甲寅春,吴昌硕。

钤印:俊卿大利 昌硕 归仁里民


齐白石的人物则更加有烟火气。比起传统文人画里面瘫的高士,齐白石笔下的老头,不管是老寿星,还是苏东坡,都是特别萌,能让你无端端看得笑起来。


齐白石 人长寿

设色纸本

96.5cm×34.5cm

题识:白石齐璜。

钤印:老苹

鉴藏印:张宗宪藏


齐白石 东坡赏砚

设色纸本

68cm×34cm

题识:济国先生指疵。丁丑三月,白珩赠,白石题。

钤印:齐大


齐白石 一团和气

设色纸本

26cm×31cm

题识:

1.白石山翁戏。

2.此图依样临自造本,故有雷同也。白石又记。

钤印:木人 齐大


在山水方面,吴昌硕喜欢复杂,一块石头都要画出阴阳远近许多层次,就像一座大山。


吴昌硕 遐龄多子图

设色纸本

116.5cm×54cm

创作年代:1906年

题识:

1.石榴多子芝连拳,仿佛瓜瓞歌绵绵。张骞得种安石国,四皓同采商山巅。前峰一朵来飞仙,草木灵气乾坤前。琼玉山桃傥可摘,美酒再酿中泠泉。丙午长夏写遐龄多子图。安吉吴俊卿。

2.榴红欲滴,芝寿宜仙。何来三友,顽石一卷。录昔耶居士赠朱老匏句。缶又记。

钤印:昌硕 缶 古桃州 吴中


齐白石却崇尚简单,一片青山也不过寥寥几笔,就像一块石头。


齐白石 春声

设色纸本

137cm×37cm

题识:春声。白石山翁制。

钤印:木人


说到底,吴昌硕是内省,靠坚守古意的金石味,成就了文人画最后的高峰;而齐白石是外求,用热爱生活的烟火气,为新文人画探索了更多可能。


双峰并立,如果硬要比较高下,吴昌硕的画面结构更复杂,细部的处理更丰富,作品背后所蕴藉的内容也更厚重,但这一切都是基于传统文人画的评价体系而言,如果在新时代的话语里,则是齐白石的作品更加鲜活,更加通俗,也更有现代性。


即便是大鹏,站在风口上的,总会飞的更远。无关高下,只关时运。所以陈师曾的弟弟陈寅恪感慨: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


2017年,恰好是吴昌硕逝世九十周年、齐白石逝世六十周年。为纪念两位大师在中国绘画史上“开启山林”的成就与贡献,也借此梳理其与荣宝斋的特别因缘,荣宝斋与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将于11月18日举办“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绘画展”。


此次展览的作品,大多是荣宝斋精选的馆藏作品,也有一部分是来自藏家,如有兴趣,大家可以去现场看一看两位大师的“中国气派”。



拍卖
信息

北京荣宝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

拍卖时间:2017年12月2日

展拍地点: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三层(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61号)





画事君荐书


这两天还有人不断问《吴昌硕全集》如何购买,再和大家说一下,《吴昌硕全集》正在8折预售中,喜欢吴昌硕,研究吴昌硕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这套书!


有关这本书的更多详细介绍,请看之前的帖子→《恐怕连吴昌硕本人,都没见过这么全面的吴昌硕|画事》。如有购买意向,请加客服微信:minguohuashi001


民国画事目前拿到了全网首发预定8折优惠!此书供市场销售的数量只有不到四百套,民国画事与出版社独家签约确保供货,书一出印厂就能送到您手中,不会出现交了定金却没货的现象。

目前只有30多套了,想预定的朋友请抓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撞色不是时尚圈专利,齐白石老早就开始用了!丨画事
嘉德四季第46期| 海上巨擘吴昌硕
金石重彩大写意在海上的崛起
吴昌硕与齐白石何以成为近现代画坛的两座高山
吴昌硕:一个时代的开始
珍宝斋:海派绘画的创立者“吴昌硕”,与齐白石齐名,人画最高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