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餐松饮涧 - 圣三一堂
userphoto

2024.04.28 上海

关注
申城漫步
圣三一堂

上海近代优秀建筑











今天应教众朋友邀请,九江路圣三一堂,他做礼拜,我欣赏老建筑。

整座教堂的室内外都采用清水红砖墙面,所以这座教堂也被叫做“红礼拜堂”。

到底是魔都的老教堂,和我看过的那些外地老教堂只徒有外表不同,教堂内的拉丁礼祭台、阶梯讲道台、鹰形读经台、洗礼盘,均装饰有精美的浮雕。朋友悄咪咪地和我说,圣三一堂是国内最好的圣公会教堂,没有之一。

入座没一会儿,礼拜开始了,唱圣歌、祈祷、唱诗班鱼贯而入、再唱圣歌……

在一片圣歌声中,我有点恍惚了,感觉自己身在寺庙之中。信徒们神形各异的唱姿,也让我想起了佛像前的三叩九拜,甚至义工们穿的红马甲,绝对是寺庙义工同款。

朋友告诉我,在欧美泾渭分明的各个教派,近年来也开始边界模糊了,同样让我想起了寺庙中的关公、财神,道观中的观音……

我不能再胡思乱想打搅别人的清修了,自觉地悄咪咪地退了出去。

第一个抵达东亚的天主教传教士是意大利人沙勿略,他先到的日本。沙勿略很快就发现日本对他所说的一切都十分困惑,没多久他意识到了这种困惑的原因。因为日本千百年来已经习惯了从思想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的一切,都必须是从天朝远渡重洋来的,才是好的和正当的。甚至于从朝鲜半岛转过来的二道的天朝的一切,在日本也是弥足珍贵的,而他们从未从天朝和朝鲜获取过关于这种“天国福音”的任何一手和二手的信息,根本就无从接受。

早期传教士的坚韧不拔确实令人钦佩,沙勿略很快迎难而上决定去当时还在严格执行海禁政策的大明中国去传教。

1551年从日本搭乘葡萄牙商船抵中国台山上川岛,因明朝海禁尚严,无法入内陆,第二年,沙勿略抱着无尽的遗憾死于上川岛,今天上川岛上仍然保有他的墓地,天主教会称之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是“传教士的主保”。

沙勿略去世后,教廷又派了一个在印度传教获得巨大成功的意大利人范尼安接替他。

范尼安总结了沙勿略的经验教训,针对中国这片具有悠久而强大的文化传统的土地,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适应主义”,传教士们要放下欧洲文艺复兴后的人文精神的自傲自大,将宗教思想的种子植入到中国文化的土壤中与其融合并促进其慢慢变化。

1552年,沙勿略逝去的那一年,一个我们今天中国人如雷贯耳的名字“利玛窦”在意大利呱呱坠地。

1582年,利玛窦来到了中国,他遵循着范尼安的“文化适应主义”思想并发扬光大,利玛窦把基督教演绎成一种类似于并能兼容儒教的伦理体系——删去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的童贞女之子身份、特别是“人人平等”等内容。利玛窦还尽量避免谈论基督教的神学。

利玛窦对中国传统的习俗保持宽容的态度。他还容许中国教徒继续传统的祭天、祭祖祭孔……

甚至在他死后,西方传教士本应移葬澳门,但是万历皇帝破例准许利玛窦葬于北京,就是今天北京西郊的藤公栅栏的利玛窦墓,他也成了首位葬于北京的西方传教士。

今天,在圣三一堂中,摇头晃脑的唱圣歌者,穿梭其间的义工们,无不彰显着后世被教廷钦定为“利玛窦规矩”的当初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和方式。

对了,今天天朝所有的基督教派被统一归于一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社会主义红旗之下傲立于世界的东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最早的天主教堂
在明朝龙脉建教堂,利玛窦这批西方传教士从来就没安好心 逃脱清朝焚
人文嘉定 | 三国佛寺明教堂——历史悠久的基督教
数说北京的教堂
基督教是怎样进入中国的:说说基督教四次进入中国的艰难历程
西比斯:利玛窦的前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