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兰溪】 行走汇潭:体验红糖生产的过程

                 行走汇潭:体验红糖生产的过程  

说起女埠街道汇潭,好像是多么地熟悉,又好像多么地陌生。

要讲熟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20岁左右就去过汇潭,那时是骑着自行车去的,对汇潭没有多少的了解。只是觉得汇潭位于兰江边,有一个渡船的河埠头,从黄店这边到香溪就要经过汇潭,过渡船。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对外界了解的增多,我逐渐对汇潭产生了兴趣。通过工作与交流,到汇潭去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在单位一起工作过的人中,汇潭村的也不少,因此对汇潭是多么的熟悉。

汇潭是水乡风情。夏天早晨,宽阔的河埠头满是农妇在浣衣洗菜,兰江中开着的是忙碌运沙的船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粼粼的微波,荡起一圈一圈的水纹。岸上一到秋天,全是“青纱帐”,清一色的甘蔗,构成了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画。有时真的让人陶醉。

可又为什么,在史料上对于汇潭村,又是多么地陌生。汇潭村现在连新编的2005年版的《兰溪地名志》中也没有找到这个村的介绍,难道这不是编者的失误不成?可以说汇潭村的资料少之又少。

汇潭是一个大村,查阅《汇潭吴氏宗谱》,吴氏先祖吴文古,唐代时世居安徽休宁之城南;元代时,吴盛达(吴文古后裔),行兆玖,元代时携三子由徽州休宁县迁徙浙江兰溪女埠之汇潭,其长子分居大路村、幼子分迁莲塘村。宗族堂名:和瑞堂

宗族排行字为:兆 广

汇潭是个盛产甘蔗的地方,其“汇潭”牌甘蔗因皮脆,多汁,味甜,粗大而远近闻名,果蔗主要销往 上海、杭州、桐庐、富阳,及周边城市。汇潭村的发展日新月异,长足发展。汇潭的明天会更好!

    进入冬天,在女埠街道的汇潭、焦石一带成片成片地里的甘蔗被糖农割下装运,兰溪的传统榨糖业又迎来了一个生产高峰期。

    在兰溪,红糖最有名气的就是被称为“汇潭”牌的红糖。  冬至前后,我们来到了汇潭村一个红糖作坊。

远远地见一支红色的高烟囱,白烟升腾。这个作坊就在汇潭村的村口。

    场内堆了成排的红皮甘蔗,这种甘蔗出糖量高,但直接食用感觉硬口,所以主要用来榨红糖。

    工场分三大区块——

    第一块是压榨区。

将甘蔗拢成一堆,进入压榨机口将每根甘蔗压成糖汁,汁流到一只带筛网的盆里。最早是用牛车压榨的,一头牛拖上3只石轱辘来回滚动,将甘蔗压成汁,盛到大木盆里。“汇潭红糖”有100多年的历史,到了今天,除了压榨用上半机械化的压榨机,其它的活儿还是老样子。

    第二块就是作坊里的炼糖锅,糖雾腾腾,鼻嘴里吸进来的满是糖气,甜到心窝窝。

除了炉灶有一人负责添柴火外,有四五人分管10口炼糖锅。

    靠近炉门有两只锅,两位师傅负责将糖汁加热,滤去杂质。因为甘蔗从地里运来,甘蔗表皮免不了沾泥沾灰,必须将糖汁在加热后再次过滤,避免杂质连糖进入人嘴。

    中间的几只锅,是层层熬煎糖液的过程,越靠后的锅里的糖液纯度越高。炼糖师傅不停地拿长柄勺搅拌,再舀到下一口锅内,到了最后一口锅,也就是第10口锅,负责这一口锅的师傅奋力地搅拌着粘稠起来的糖浆。

    第三区块——糖盘区。

    两位糖师傅搬来一只长形糖盘,对准第10口锅来接糖浆,再将盘放回到地上,接糖的糖盘纵向排列,与另3只横排的糖盘拼接,4只糖盘呈T字型。在第一只糖盘中搅拌粘乎乎的糖浆,加入少量干红糖,经过捣糖、压糖,用铁锹将上架的糖浆铺开,直到结晶,再卷压成糖粉,包装。

    这个作坊采用流水线操作,一天24个小时轮班,分两班,轮着转。

    这种老手艺,基本上属于手工式作坊,至今还留在兰溪民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汇头传统榨糖工艺
东峰镇大房 土法熬糖探秘
看完土法手工炮制红糖全过程,就不要抱怨为啥这么贵了
探秘福建百年古法制糖
红糖作坊,生产过程令人震惊!
田野里的制糖作坊   冬天里最后的收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