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麻杏甘石汤与麻杏苡甘汤方义辨析及临床应用

 麻杏甘石汤、麻杏苡甘汤,两方均有麻黄、杏仁、甘草,但前方有石膏,后方为苡仁。因一药之差,所治之证遂有不同,临床运用时应详析其方义,对症使用,方可收效。
  
  1 原文浅析
  
  《伤寒论》第65条曰:“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即麻杏甘石汤)主之。”第162条又曰:“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即麻杏甘石汤)”。前条,乃因太阳病发汗太过或不及时致“汗出而喘,无大热”之变证,所以“不可更行桂枝汤”。后条,系太阳表证当汗而不汗,反误下,导致邪陷入里,而出现“汗出而喘,无大热”之变证,所以也“不可更行桂枝汤”。可见,虽治法有汗、下之不同,而变证皆为邪热入肺,故其治疗皆“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即麻杏甘石汤)”清宣肺热,以解太阳郁邪。方中麻黄宣肺透表;杏仁宣肺肃降以平喘;甘草调和诸药而益气;观石膏用量二三倍于麻黄,抑麻黄之燥性,取其用而弃其性也。笔者临床上每见口渴、自汗、外无大热,而热内迫于肺者均可投本方。
  《金匮要略·痉湿病脉证治》曰:“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即麻杏苡甘汤)。”乃系贪食生冷等,中阳失运,致风湿郁阻经脉。临床表现多为“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故用麻杏苡草汤清宣利湿,祛邪而不伤正也。方中苡仁得麻黄之宣散,则使清阳得升;得杏仁之宣降,则浊阴得降;得甘草之调和,则益气安中。笔者临床上若见身疼痛,日晡微热,恶风等,常应用本方,每收佳效。
  从上所知,两方组成仅一药之异,但一病一方,病变方变,方变法变,正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
  
  2 病案举例
  
  2.1 例1:冯某,男,40岁。遍体泛发丘疹,色红,上覆银白色鳞屑,搔抓脱屑后有出血点。入夏则减轻,入冬则加重,已达3年之久。近因贪食海鲜等发作加剧。皮损处剧痒,夜难入寐,口干,大便干结,体温37.8℃。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数。诊断为银屑病,属血热型。投麻杏甘石汤合清营汤加减:处方:麻黄、生大黄、川连、生甘草各3g,杏仁10g,生地、玄参、生石膏各30g,连翘、麦冬、丹参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药渣加入雷公藤150g,煎汤温浴,此法一直运用至治疗结束。6剂后,瘙痒明显减轻,大便得通,夜寐转安,上方去川连,且生大黄改制大黄2g,加紫草30g。续进6剂后,鳞屑脱尽,上方去麻黄、杏仁、石膏,加乌梅(杵)、乌梢蛇各15g。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病获痊愈。
  按:银屑病属中医“白?”范畴,本例患者从症状分析当属邪热郁于气营,故倍用生石膏之辛凉,合麻黄、杏仁、甘草开通“玄府”之郁闭,使邪热仍从气分而解,此所谓“亢则害,承乃制”也。配合清营汤加减清营解毒、泻热护阴,符合“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治则。并取温浴辅助疗法,雷公藤内服改为外用,避其毒性,相得益彰。
  2.2 例2:夏某,男,50岁。晨炼汗出,突遭淋雨,午后即觉恶寒,四肢酸痛,自服感冒胶囊,恶寒退而四肢酸痛仍然,历周许,两下肢踝关节肿痛、灼热,拒按,步履艰难,发热,日晡尤甚,体温38℃,腰背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数。诊断为风湿热痹。投麻杏苡甘汤加味,处方:麻黄3g,杏仁、防风各10g,生甘草6g,薏苡仁30g,防己、晚蚕砂、川萆?各15g。每日1剂,水煎温服,嘱药后应“微似汗出”。6剂后,下肢踝关节肿痛减轻,体温37.5℃,上方减去麻黄、杏仁,加独活、络石藤各10g,银花藤30g,续服6剂病即痊愈。
  按:本例因感受风湿之邪,服感冒胶囊后风邪已去而湿邪犹存。故用麻杏苡甘汤发汗解表、祛风湿,防风、防己、蚕砂、萆?化湿浊以利关节。再诊时减去麻黄、杏仁,加独活善搜下焦之风寒湿邪,忍冬藤、络石藤通络宣痹以清余热,仅两诊而疾病即告痊愈。
  
  收稿日期 2006-07-04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6/view-1135171.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黄汤类方(三)麻杏石甘汤
至简经方:麻杏石甘汤!(原创)
(12)《伤寒论》第六十三条解密
麻杏石甘汤方歌方解,临床医案 | 道医网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其二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06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