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的县令都是七品芝麻官?|县令|品级

资料图:郑则仕主演的电视剧《七品芝麻官》

资料图:周星驰主演的电影《九品芝麻官》 

资料图:豫剧名丑牛得草主演的豫剧《七品芝麻官》

原标题:古代县令并非都是七品官 有的甚至高居正五品

在很多影视作品和戏剧中,县令大多为七品官。特别是豫剧名家牛得草领衔主演的豫剧《七品芝麻官》(又名《唐知县审诰命》)于1979年由北京电影制片拍成戏曲电影后,随着唐知县那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名言家喻户晓、风靡一时,不少观众误以为县令都为“七品官”。于是,“七品芝麻官”几乎成了知县的同义词。其实,知县也是分等级的,古代县令并非都是七品官,有的甚至高居到正五品——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官分九品,每一品又有正从之分。  

“官分九品”源自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魏、晋时期,从第一品到第九品,共分九等。不过,历史上各朝代的具体划分略有差异,北魏时期共分为三十等。隋及元、明、清等朝代则分为九品十八级。古代的知县确实大多官列正七品,但历史上不少朝代都有“例外”。因为古代京城所在的县叫“赤县”,在“赤县”做知县,品秩从优。隋炀帝时,京城所在的大兴(万年)和长安,东都所在的洛阳和河南,四县的县令都被封为正五品。金朝中都所在的宛平和大兴,知县都是从六品。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各县按人口多少划分等级,江北六千户以上和江淮以南三万户以上,都划作“上县”。“上县”的知县都是从六品。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开始按经济发展状况区分各县等级,每年征收田赋满十万石的县称为“上县”,知县也是从六品。清代,全国共有一千多个县,其中四个地位特殊的县其知县均官居正六品。这四位“六品县令”分别为北京顺天府所辖的大兴和宛平县令、盛京所在的承德(沈阳)以及孔子的家乡曲阜县令。  

中国的县制始于春秋中前期,但“县令”的称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之后,改变了以往类似于封邑制度的县制,遂有了后世县制的雏形。此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县官”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县令、知县、县尹、县长……  

自秦朝以后,县令作为国家指派的最低一级行政官员,一直绵延至清末。在秦代,已有“县令”和“县长”之分,秦代规定:“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也就是说,所辖县中的人口超过一万户,掌治其县的“县官”叫“县令”;如果到不了一万户,这个“县官”就只能称作“县长”。《晋令》规定:“县千户已上,州郡治五百已上,皆为令;不满此为长。”在《隋书·百官志》中,则只记载了“陈五千户以上县令与五千户以下县令”,而没有“县长”二字。到了宋代,《宋书·州郡志》中记载的也大多为县令,而元代的“县官”,大多称为县尹。明清时期,知县成为正式官名。  

在中国历史上,将知县的等级划分得最为繁复的是唐代,据《旧唐书》记载,盛唐时全国共有赤(三府共有六县,即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奉先、太原、晋阳)、畿(八十二)、望(七十八)、紧(百一十一)、上(四百四十六)、中(二百九十六)、下(五百五十四)七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余则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为差),凡一千五百七十三县,令各一人。其官品从正五品上起,依次为正六品上、从六品上、正七品上、从七品上、从七品下。也就是说,虽然都官居县令,高的可以达到正五品,低的则可能“屈居”从七品下……  

县令由于品级不同,待遇上自然也有差距。比如在明代,正五品县令一年的俸禄是192石米,从七品县令一年的俸禄只有90石米,高低相差100多石粮食。  

那么,知县都有哪些职责?据《清史稿·职官志》记载:“知县掌一县治理,决讼断辟,劝农赈贫,讨猾除奸,兴养立教。凡贡士、读法、养老、祀神,靡所不综。”由此可见,古代“县官”的职责可谓无所不包,几乎综合了我们今天的行政、司法及部分立法等诸多职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1300多个县,一个县有多少正式编制?九品官在县里可不是小官
清朝1300多个县,一个县有多少正式编?九品官在县里可不是小官
清朝的九品芝麻官,相当于如今什么级别,和你想的是否一样?
官吏的品级与官衔
七品芝麻官
县令、县丞、县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