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片段回忆

    1990年,我初中毕业,以应届生身份考上了县城一中。目光局限的父亲武断决定了我的学业----女孩子,早点跳出农门比什么都强,还是复读考中专

    在偏远的黄河滩区,为考中专,有的同学居然上了8年初三,堪称抗战.... 我听从了命运的安排,通过几个乡镇复读生的集中选拔考试,到了复读联合集中点----邻乡3+1复读班。它是我跳出农门的转折点,也是我记忆最丰满的地方。          

一、 吃饭记忆   

   从家里到学校,往返一趟,要走将近20里路。那时的我,住校,吃学校食堂。记得学校附近村里的老大爷,经常挑着两桶辣炒白萝卜条,不用别的计量工具,手握筷子夹满一次卖2毛钱。当时十五六岁的我,好像天天吃不饱一样,三条卷子都不够相当于现在的6个馒头,那个萝卜条夹到卷子里,也是绝版,是我至今都没有再遇到过的美味......从学校食堂买着吃太了,对靠天吃饭的黄河滩区来说,那是个欠收的年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每个周三中午回家,母亲提前蒸好一锅馒头,准备好一罐头瓶咸菜,做好我最爱喝的手擀面条我能美美的吃个12分饱......

    赶上某个周三天气不允许,没办法骑车子回家的时候,也让在隔壁学校当老师的叔叔捎带馒头给我。尽管如此,父亲两个月一袋麦子去食堂,换成饭票,应对捎带的馒头已经吃完,又回不了家的日子。有一次我目睹了父亲推着大金鹿自行车,驮着一袋麦子,吃力爬上必经的黄河大堤的背影,那感慨比朱自清写的<背影>还多……年少的我心思细腻,心理层面越是想减少点家里的负担,实际肚子越饿,反而吃得更多,至今我也没弄明白这是个什么效应,有没有科学道理 

   那一年的复读时光,是家里经济拮据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年,也是我饥饿感最强烈的一年,但却是我最胖的一年,清楚记得,姐姐送给我的那条她心爱的浅蓝色裤子,开始我穿很合适,毕业时裤腿针脚都被我撑的扒了缝.....

二、说说老师

  我是不称职的学生,时隔20多年,能记住名字的老师真的不多了,印象最深是政治老师肖河涛,他自称自己是萧何,说学好政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其次是班主任兼化学老师孙铁柱(名字模糊了,也可能是孙铁银),据说家是城市里的,为了能和同学兼女朋友分在一起,毕业分配共同申请到我们乡镇中学任教。他长得很帅,标准身材,浓眉下有双深邃和善的眼睛,至今我还记得他平易近人温和醇厚的笑容。他就住在我们教室旁边的家属院,从来没见小两口吵过嘴,闲暇时间养花种草,携手把日子过成了诗。我想也许是他俩对爱情的执着影响了我,以至于年少的我毕业后义无反顾远嫁他乡。

三、关于住宿 

    3+1复读学校的宿舍是三间房,类似于监狱的大通铺,不知道建筑商为了偷工减料还是节约资源,我们宿舍后墙直接借用的学校院墙,院墙上高高的安着一个窗,没有窗帘,偶尔会有无聊的闲散社会青年在窗户下方垒上砖头垫高,趴在窗户外面窥视,吓得女生换个衣服都缩在墙角。

    学校里的治安不好,印象最深、最惊险的是一次半夜,不知从哪儿溜进了一个黑衣人,黑暗中摸到一个女生的脸,那个女同学划破夜空的一声尖叫,沸腾了整个宿舍,一直到天亮,双腿都在被窝里筛糠,胆小的我一连做了好多天噩梦……

    关于那一年,碎片记忆还有很多。感激那一年,虽然回忆不尽美好,但它给了我走出家乡,不惧生活的底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滨州七中,遥远的记忆
我的学生生活之大学篇
闫实 | 致永不消逝的母校——紫荆中学
【万家灯火】宫国庆:《记忆中的白云中学》
陈中岁月
【运河原创】难忘的射中时光/刘月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