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涛书画人生及其作品解读

本文根据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王亦旻老师

“故宫讲坛”第108讲讲座内容整理

石涛 清湘书画稿(局部)

一、石涛的生平简介

石涛(1642年——1707年),本名朱若极,广西桂林人,是明靖江王朱亨嘉的长子。他的父亲在南明朝廷内部斗争中失败被杀,年仅四岁的石涛由家中仆臣护送逃至全州,后在当地湘山寺出家,法名原济。10岁时,石涛离开了湘山寺,北上荆楚,居武昌,年少时已显露出很高的艺术天赋。23岁时,他离开武昌,来到了江西庐山,居庐山开先寺一年。

之后,他游历江浙一带,在上海松江拜旅庵本月为师。拜师之后,石涛继续游历,于25岁时来到安徽宣城。宣城当时聚集了众多遗民画家,石涛和他们一起游黄山。众画家不仅以诗文相唱和,他们的绘画创作亦互相影响。由此,石涛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书画风格。39岁时,他来到了繁华的金陵,这里既是寺院林立的佛教胜地,也是明代遗民的聚集之地。石涛希望在金陵获得艺术上更大的认可。

在江浙居住期间,石涛曾两次参与接驾南巡的康熙皇帝。第一次是1684年在南京,第二次是1687年在扬州。第二次南巡时康熙叫出了石涛的法名,这让他兴奋不已。之后,年近50的他来到了北京,想进一步宣扬自己的艺术并接近清王朝的统治阶层,从而获得更高的艺术认可和政治认可。然而,在北京的三年境遇与石涛所期待的相悖,他的作品并没有被当时的主流画坛所接受,更没有获得最高统治者更多的赏识。

51岁时,他回到了南京,并再度游览黄山。54岁时,他在扬州建大涤子草堂,并在此居住和创作。晚年的石涛主要是卖画、交友、收徒,并公开了自己前朝宗室的身份。66岁时,卒于扬州。

石涛的一生颇为坎坷,又极具传奇色彩。石涛艺术风格的多变和创新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是我们解读其作品的重要参照。

石涛 行书赠高翔刻印七古诗轴

二、石涛的作品分期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240余件石涛的书画作品,是世界上收藏石涛作品最多、且质量最高的博物馆。本次“四僧”展选取了其中43件精品,涵盖了他各个时期各种题材的代表作,可以全面地展示石涛的艺术成就。石涛一生的书画创作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青少年时期(10——24岁)

10到24岁在荆楚的青少年时期,是石涛书画启蒙、师法自然的阶段。从清代李驎的《大涤子传》和陈鼎的《瞎尊者传》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人都喜学董其昌,而石涛却偏爱颜鲁公,又学习花鸟人物画,年少时期的作品在湖北等地已十分受欢迎。今天保存下来最早的石涛作品是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他十六岁时所作《杂画册》。这一时期,石涛常钤盖“老涛”、“原济”、“石涛”等印章。

(二)青壮年时期(25——38岁)

25岁到38岁在安徽宣城的青壮年时期,是石涛博采众长,自成“我法”的阶段。《大涤子传》记载:“上溯晋魏,以至秦汉,与古为徒。”这表明石涛除了向古人学习,也向自然学习,在艺术上勇于创新。石涛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写生为主。他居住在安徽宣城时,和当地的画家梅清交往,风格彼此影响。这个时期石涛常钤盖“济山僧”、“湘源谷口人”、“清湘济”、“石涛”等印章。

此次武英殿展出的《山水人物卷》是石涛23岁到36岁之间分多次陆续画成的。画中所绘石户农、披裘翁、湘中老人、铁脚道人、雪庵和尚五位,皆是古代传说中的隐居高士。卷中人物刻画传神,山水古拙奇肆,每段人物均配有题识,字体或行楷、或隶书,取法钟王,兼有汉碑。此画是研究石涛青壮年时期思想与书画艺术的重要资料。

(三)中年时期(39——54岁)

39岁到54岁在南京和北京的中年时期,是石涛汇集众法,走向成熟的阶段。此时,石涛书画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趋于成熟定型。画作上常钤盖“苦瓜和尚济画法”、“我法”、“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印,也有使用“臣僧原济”印的情况。这些都反映出石涛在书画创作中渐趋自信的心理和敢于创新的勇气,同时也渗透着希望获得新王朝认可的心态的。

石涛50岁所作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他离开北京前所画的山水佳作。此画的创作涵盖了宋元传统的山水技法,囊括了他游历各地山川之精粹,是石涛山水画的集大成之作。

石涛 搜尽奇峰打草图

(请左右拉动查看图片)

(四)晚年时期(55——66岁)

55岁到66岁寓居扬州的晚年时期,是石涛风格多变,超脱尘俗的阶段。石涛晚年回到了南方,人生和艺术境界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这之前,他积极宣扬自己的书画理念并渴望得到新王朝上层的认可。而晚年的石涛却意识到这种努力对当时主流艺坛而言无异于对牛弹琴。石涛对自己身份的定位,也从一名“欲向皇家问赏心”的“臣僧济”,变身成了一名“默默无闻大涤子”。此时的石涛,由于不再受中年刻意迎奉的约束,作品更加自由奔放,创新之作频出。此时石涛常钤盖“阿长”、“零丁老人”、“清湘遗人”等印。

此次武英殿展出的绘画《清湘书画稿》、《醉墨杂画册》、《对牛弹琴图轴》和书法《行书赠高翔刻印七古诗轴》都是他晚年的书画佳作。

石涛 山水扇页

石涛 蕉菊图轴

三、石涛的诗、书、画“三绝”

石涛的绘画与画上的书法题诗被后世称作诗、书、画“三绝”。张大千的老师曾熙称其为“三绝妙迹”。石涛也把诗、书、画“三绝”作为自己创作追求的目标。他在43岁所作《山水图》册自题中说:“麻姑指东顾,敬亭出西陬,一倾要一斗,醉墨凌沧洲。思李白,忆钟繇。共成三绝谁同流。”石涛对自己的画非常自负,同时他也自信诗、书是可以比肩李白、钟繇。石涛晚年常在自己的作品上钤盖“痴绝”一印,以“痴”字表达对书画艺术极致境界的不懈追求。在石涛心中,“绝”是一种极致的评价,所以“三绝”不是诗、书、画的简单组合。

石涛 行书自书诗扇页

石涛 云山图

石涛是“四僧”中年龄最小,也是传世作品数量最多,题材最丰富的一位画家。他一生以诗画立身,其作品风格多变,个性鲜明,颇受当时及后世鉴藏者所喜爱,这些人中既有前朝遗民,也有当朝贵胄;既有文人隐士,也有巨贾富商。而他所提出的画学理论,更是对清代及近现代中国写意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涛鉴定的三藩理论框架浅析
UC头条:石涛用印是对绘画人生哲理的思考, 反映他从佛从道的内心挣扎!
如何评价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
石涛书画作品赏析
【国画】石涛传世山水绘画作品欣赏
(清)石涛《山水图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