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桓之乱”和费县有关的成语及故事

春秋时期鲁庄公先后和正牌夫人哀姜的妹妹叔姜、自由恋爱追求到的孟任和爱妾成风分别生了“启”、“般”和“申”三个儿子,其中最喜欢的还是“般”。另外鲁庄公还有三个兄弟分别是哥哥庆父、三弟叔牙和四弟季友。按照鲁国宪法规定,这六人都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结果在庄公还没死的时候,庆父就偷偷摸摸跟哀姜对上了号,送给弟弟一顶绿油油的大帽子。后来庄公病重,自知时日无多,得为公子般上岗争取点群众支持,因为不喜庆父,就找另外两个弟弟商量后事。先找的是叔牙,谁知道叔牙早就和庆父成立了联盟,自然极力推荐庆父继承鲁国国君之位,庄公一听气的七窍生烟,差点直接去见马克思了。庄公又找四弟季友,季友比较忠厚老实,也从庄公的话里听出了哥哥的意思,就拍胸脯保证,自己一定好好辅佐公子般做国君。听到季友这么说,庄公终于含笑九泉。谁知道还不到俩月,庆父就派人杀了“般”,改立老相好哀姜的儿子“启”为国君,史称鲁闵公。季友吓得连夜带着公子申跑到了陈国进行避难。

庄公已死,闵公新立,哀姜和庆父再无顾忌,整日双宿双飞,好不快活,弄得满城风雨,闵公也感觉没面子表示很不满意。庆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闵公也杀了,想自己当国君。鲁国上下,群情激奋,纷纷表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要杀庆父。本来呢,庆父在鲁国还是很有实力的,但他忘了闵公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外孙(叔姜是齐桓公的女儿),这就等于是把五常之一的美国得罪了,如果不早做打算,下场肯定不会比卡扎克和萨达姆好到哪里去。于是庆父直接跑到莒国避难去了。

庆父跑走后,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季友带着公子申回国上任鲁国国君,史称鲁僖公,然后季友派人带着厚礼去贿赂莒国,要求引渡庆父回国,莒国本来就怕齐桓公找上门来问罪,就顺手推舟,一方面坚持司法独立,另一方面表示尊重鲁国人民的感情,将庆父驱逐出境,庆父走投无路之下,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季友护驾上位有功,又殚精竭虑辅佐国君,鲁僖公就将费县赏赐给了季友,因而季友和其后代季孙氏主宰了费县一百八十余年,直到“堕三都”事件发生,费城才被毁掉。

季友成为实权人物后,分别给哥哥们的后代也安排了工作,庆父的后代为仲孙氏,叔牙之后为叔孙氏,与季孙氏共同掌权,因为这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史称“三桓”。发展到后来这三家势力越来越大,到了季平子时,竟三家联合把时任国君鲁昭公赶到莒国(为什么还是它)流亡八年后死去,称为“三桓之乱”。

费县附近有一个颛臾国,地处鲁国首都曲阜和季孙氏领地费城之间,至今平邑镇东还有颛臾村。季孙氏因颛臾国靠近费邑,怕对自己造成威胁,就准备远交近攻,出兵伐颛臾,这使孔子十分反感。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一语点破了季氏伐颛臾的真正原因。

萧墙,指宫室内挡门的小墙或屏风。“萧墙之内”暗指鲁国国君。孔子认为,当时季孙氏权力过大,已经威胁到了国君,担心万一国君起兵征伐,要收回主权,颛臾会凭借地利帮助鲁君,便想先下手为强,消灭颛臾。所以孔子说,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萧墙之内)。

随着三家权势越来越大,衣食住行也越来越摆谱,所有规格都按照国君那一套进行,与周天子分庭抗礼,孔子曾非常气愤地说“(此种行为)是可忍,孰不可忍”。因为这三家越来越不像话,最后孔子的学生子路提出“堕三都”的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于是季孙氏的费城、叔孙氏的郈城都被拆掉了,只有仲孙氏的成城因载官顽强抵抗才没被拆掉。

现在的费县县城,是南北朝的时候才建的,季孙氏被拆掉的费城旧址,还在它的西北方,那里还有季桓子井等遗迹。

亲爱的朋友们,除了“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祸起萧墙”、“是可忍,孰不可忍”外,你还知道哪些和费县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呢?可以在评论区补充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国的衰落(五千年的点滴)
16季氏篇
「100个必知成语」“祸起萧墙”中,“萧墙”是什么墙呢?
从兄弟相争到“祸起萧墙”
“祸起萧墙”典出何处?
论语关于为政-屠龙客-搜狐空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