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发出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

我们在歌唱中如果声音缺少共鸣,声音单薄无力、缺少色彩。这就是声音在号管里得到了共鸣的结果。 歌唱的共鸣,是指在歌唱发声时,气息冲击声带振动产生的音波,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口、头、胸等腔体里的空气产生共振的现象。

声带振动所发出的音叫做“基音”,基音是微弱声音,经过共鸣使用后,可以变得响亮宏大优美动听,有穿透力,更远更广。共鸣可以改善音量的扩大、音色的改善和声音的传播,所以歌唱总必须要运用这些共鸣

在歌唱中要取得比较好的共鸣,首先要注意各种分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怎样才能使各部分发声器官协调配合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一些歌唱共鸣方法:

头腔共鸣的要求: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音在口盖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移动一些,把软腭放下来,像是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同时软腭和小舌也随之上抬,大舌根下放一些的感觉,这样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声波便由上腭骨传递到鼻腔及鼻腔上部的诸窦里,并回荡在这些腔体中,使整个头腔共鸣比较丰满。

但要注意一点,不能把声音直接从鼻腔里送出来。头腔共鸣可以使声音产生明亮色彩,有穿透力。声音在鼻腔及其上部的诸窦里形成的头腔共鸣是高泛音的共振,使声音具有丰富的泛音色彩和高位置,音色透明。同时声波共振远离喉头,声带,也就减少了喉部的负担和用力,使演唱的功能持久。

有人认为胸腔共鸣只是在低声区的时候使用,其实高、中、低每个声区都需要胸腔共鸣,只不过运用的成分多少不一样。声音没有胸腔的共鸣,必定是单薄尖锐,僵硬紧张的。

胸腔共鸣要求是咽喉腔作半打哈欠状态发声,口腔共鸣在硬腭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动到下牙背上(上胸还有一点下塌的感觉),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再经过管传递到整个胸腔而产生共鸣,好像是声音在胸腔里产生。但是不能一味追求声音下压,过分追求胸腔共鸣,会导致咽喉肌肉紧张压迫喉头,产生喉音。共鸣器官要放松,声音也会是松弛的,使气息也会自然的流动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族声乐演唱的共鸣技巧
歌唱中的共鸣问题
歌唱发声的基本知识
张再峰:京剧演唱中的腔膛之音——共鸣(四)“虎音”——胸腔共鸣
歌唱发声知识
发声位置,高位置,歌唱共鸣,这些技术点一次性串讲解析,由浅入深,抓紧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