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MOOC一起学】掀开“山水精神”的神秘面纱



王鹏老师

有同学知道我上面的三个手势,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


小中

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这就是中国山水画所常用的“三远法”。


王鹏老师

没错没错,今天我们就从三远法讲起,走进“山水精神”。



今天大家要带着问题听课哦,答对有奖励哟

1.什么是“三远法”?

2.山水画的特有境界有哪些?

3.中国山水画特有的透视法是什么?



北宋郭熙在其著作《林泉高致集》中提出了“三远法”: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通俗些讲:山下望山上即为高远。自近山以望远即为平远。山前望山后即为深远。就如老是开头的手势一样。


其实,三远法的高远形成的是一个三维空间图示。



古代山水画,不论是北派和南派都遵循着“三远”原则。


 

北派



这张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高远。乍看此图,一座大山立在我们眼前,仔细看来,前面的前景有山路、有近石、有远树,这就是平远,不过是不及高远般抢眼罢了。这就是典型的“三远法”构图。


 

南派



我们再来看看董源的《笼袖骄民图》,这幅画所用的高远不像《溪山行旅图》那样突出,山比较平缓、秀润。但这幅画的萍水,江天一色仍然是平远


“三远法”是古代山水画都遵循的一个规律,不论是南派还是北派,它所营造的就是一个三维立体空间。


有人说,中国山水画是一个“二度半空间”,何谓二度半空间呢?中国画的视觉效果很平面,不能谓之“三维空间”,但又不是完全的平面,它又有深远、前后层次分明,所以称之为“二度半空间”。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山水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境。



以沈周的《庐山高图》为例哦


大家先来帮小中寻找一下

写生的“视点”在哪里吧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那我们就从几个局部来看吧


我们先来看山脚下“平远”的部分。这幅画为沈周为老师祝寿所画,有高山、有流水、有松柏,图中的人物为沈周为其老师画的像。从人物与松树的关系来看,人物仰看两颗松树,人物也可低头看溪水。



我们再来看中景,庐山以及瀑布。 这个视点作者应该是到另一个与之差不多的山峰上平视的视角。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山头,作者从画面右上角斜视过来,到另一座更高的山上。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这幅作品下面部分是仰视,高处的反而是俯视,这和我们所理解的透视有些不太一样。


其实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散点透视。



何谓“散点透视”?其实,简单来说就是移步换景,“步步移”、“面面观”


通过散点透视,画家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看到的景观绘于一幅画中呈现给我们。


接下来小中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山水与“风水”



其实山水与风水有很多共同之处,小中带你来一探究竟。


山水画

风水

特点

主山主势

寻龙捉脉

特点

辅山辅景

查砂

特点

山之血脉

观云水

特点

生命关窍

点穴



今天,小中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山水精神,小伙伴们,都学会了吗


咳咳咳 到了公布答案的时间啦




1、高远、深远、平远





2、“可行”、“可望”、

“可游”、“可居”之境。





3、散点透视法



有没有都答对呢

喏 奖励你的


山水画不仅是世界艺术丛林中独特的风景,也承载着中国人文领域里最为深邃的寄托,伴随着中国艺术走过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六远”法山论理念,讲创作中实际应用第一讲一秦国健
宋代山水画学习笔记——郭熙
中国山水画”三远“技法:高远.深远.平远
《林泉高致》(二)山水训
古画的故事——《早春图》
艾国:论中国山水画中的俯远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