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应龙:让正确生长在差错中
userphoto

2022.12.16 内蒙古

关注

上期回顾:“化一”教育|有些话必须说,有些错不必“化”

看到这个题目,老朋友们可能会想到我的那篇文章《错着、错着、错着,就对了》。那是写我在生活中让差错多飞一会儿的故事。今天,和您分享我在课堂上,与四年级学生一起学习“角的度量”的故事。

上课伊始,课件上出示第一个坡度小的滑梯,如图1之一。我问:“玩过吗?”学生们喜笑颜开:“玩过。”我笑着说:“地球人都玩过。”

再出示第二个坡度稍大的滑梯,我问:“想玩哪个?”学生们异口同声:“第二个。”

当我出示第三个坡度大的滑梯,还没问,学生们都笑了。我装着莫名其妙:“为什么笑?”

常常是男孩抢着回答:“太刺激啦!”我接着说:“刺激完了,就麻烦啦!第三个滑梯不能玩,第一个滑梯不好玩。

请问,这三个滑梯不同在哪儿?”

学生们七嘴八舌:“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的太斜了。”“角度不同。”

我夸赞道:“佩服,佩服!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课件隐去滑梯,只留下三个角。停顿三秒后,我说:“第一个角太小了,第三个角太大了,第二个角正好。那滑梯的角,多大才合适呢?这就需要量角了。怎么量角呢?”学生们用出谋划策的语气说:“用量角器。”因为前一天布置购买量角器的作业了。

我问:“会量吗?”学生们自信十足:“会!”“行,请同学们量量这个角有多大。”我下发画有角的练习纸。

巡视之后,我请一名学生投影展示,如图2。

台下,会量的学生着急地说:“错了,错了。”展示的学生有些局促不安,抬头看看发声的同学,再转过头来看看我,眼睛里写的是:“我可以回座位吗?”

我双手扶着展示学生的肩,引导全班同学响起四次掌声。

我说:“还没学,不会量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第一,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我带头鼓掌,学生们响应)第二,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这样从0开始的。这一点他做得非常棒!(同学们自发的热烈的掌声响起)第三,他这样量角,非常不简单,他告诉我和很多数学老师都不知道的一个道理,量角就是用量角器上的角重合在要量的角上!(我双手举到头上鼓掌,教室里掌声一片。展示的学生在起劲的鼓掌中自豪地回到自己的座位)第四,孩子们,坏的差错会提出好的问题,他提出了一个好的问题—我们在量角器上能找到角吗?掌声再次感谢他给我们带来的好问题!”热情的掌声里,展示的学生热泪盈眶。

我拿出教具大量角器,指着尖角,问:“这是一个角吗?认为是角的,请举手。有几位,大部分同学不同意,为什么?”一名学生指着量角器的圆弧,说:“这条边不是直的。”全班学生频频点头。

“量角器上的角到底在哪儿?能不能在纸量角器上画出一个90度的角?”我一边说,一边发纸量角器。画90度的角,全班全对。我问:“这个90度角的顶点在哪儿?知道这个点叫什么点吗?对,叫中心点······”然后再让学生先后画出60度、1度、157度的角,最后让学生举着量角器,看看能看出什么。学生说完后,我承上启下地说:“量角器上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角,怎么用它量角呢?对,重合在要量的角上。”

而后,请学生量了各种开口方向的角和滑梯的角。

······

全课总结的最后,我问:“角的度量是很难学的一节课,今天同学们学得特别棒,请问,是谁启发了我们?”全班同学都看着开始展示的学生,先是有几声鼓掌,后是潮水般的掌声。展示的学生站起身、鞠躬······

这节在全国小学数学界引起强烈反响的课,是怎么备出来的?

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全国各省(市)数学教研员培训会上,我介绍了与自己的学生一起探究“角的度量”的故事,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兴趣。

为了让学生创造出“小角量大角”的方法、经历角的度量单位的产生、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理解量角器的结构,我提出了如何比较两个角大小的问题。

一个角35度,边画得短一些;另一个角30度,边画得长一点。看上去,两个角难分伯仲。我准备了若干个10度和5度的“小角”,秘而不露。

大部分学生都想到重合的方法,哪知道一名学生说,他可以用直尺量出来。用直尺怎么能比较出角的大小呢?我请学生展示。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先用直尺在第一个角的两边分别量出2厘米,角的顶点是起点,边上各点上一个端点,然后量出这两个端点间的距离是1.2厘米。同样地,他在第二个角上,量出两个端点间的距离是1厘米。最后,他说第一个角大。出乎意料,我和同学们热烈鼓掌······

会后,刘坚教授跟我说:“在郑州,有一场全国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请您现场执教这节课,好不好?”我爽快答应。如果说现在的我在全国小学数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力,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刘坚教授多次给我这样的任务。

继续备课阶段,我犯愁了。郑州的学生情况如何?“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决不能将在北京上课的这一套照搬到郑州。“角的度量”这节课很难上,我能不能上出一节让学生们都感到好玩的数学课?我能不能上出一节让老师们都能借鉴的数学课?我决定重新备课。

我思考:①我们让学生量了各种各样的角,学生感受到了量角的用处吗?量角的大小是“屠龙之技”,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②“角的度量”一课教学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点?量角器的结构很复杂,量角之前先要认识量角器,那认识量角器的什么呢?怎么认识量角器?关于量角的技能,以往教学中简要概括出了“二合一看”“0度刻度线在左边看外圈,0度刻度线在右边看内圈”等话语,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量角?③教学有三个层次: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以前我们只是教了量角的知识和技能,那么这一节课可以给学生什么方法和思想的提升呢?

为了有一个好的话题情境,我搜寻生活中的角,发觉生活中的角,地板、家具、生活用品上的角都不需要测量,因为大多数的角是直角。

我想到了2002年,我讲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成功创设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用领带测量床长的情境。于是,轻车熟路,创设动画:小头爸爸在商场,要为家中厨房窗户上配玻璃,可是忘记量尺寸。

门上的窗户是扇形的,大头儿子该怎么去测量呢?电话中又怎么告诉小头爸爸呢?要量半径,正好复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还要量圆心角,也就是要学的角的度量。

我挺兴奋地与刘坚教授交流,哪知道他说:“您设计得真巧妙!不过,我不主张用这个情境。”我问为什么,他说:“您知道您的影响力吗?老师们听课之后会说,这么巧妙的情境只有华应龙老师才能设计出来,不利于大家开发出好的情境。”我点头称是。有一天,我躺在床上,发现衣柜里衣领的角是千差万别的,我又兴奋起来。生活中不是没有锐角或钝角,而是需要抽象,需要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进而,我发现牙刷上也有非常讲究的角,椅子靠背向后倾斜一定的角······

过了几天,半夜起床看足球赛。看完之后,似睡非睡间,迷迷糊糊地,我想到了滑梯。如果滑梯的坡度太大或太小,都不合适。这个情境既简捷又有趣,学生们熟悉,还能引发学习需求。刘坚教授听说后,十分满意。

“角的度量”一课教学的难点是什么?是量角器复杂的结构带来的?为什么学生没学之前,十有八九总是如图2所示的量法?我习惯性地去找这样量的正确之处。恍然大悟:量角的本质不就是重合吗?十分感谢学生的差错点醒了我。我寻求的第三个问题“方法和思想的提升”,也有了答案,那就是——重合。

如果不是半圆形量角器,而是直角扇形量角器,学生从头开始量,就不会有错了。原来,我教了20多年的数学,量角器的认识都没有教对。只带学生认识了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和两圈刻度,没有教学生认识量角器上的角在哪儿,我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

我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带着学生在量角之前,先画角。不管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先量角,后画角。现在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画角,其实就是认识量角器上的角。

我用水彩笔在量角器上一画,不行,根本留不下痕迹。试了几种笔,都不行。我去西单商场文具柜台,请教售货员。售货员说:“油画笔就行。”一试,特别清晰。我心满意足地买了50支油画笔。

在郑州的示范教学非常成功。听课老师们把双手举过头顶为学生们鼓掌的回忆,让我继续改进:老师们买不上油画笔,就没法借鉴我的教法,怎么办?在量角器上,用牙签摆角?1度的角没法摆。

一个周日的上午,我在办公室加班,当时的办公室里有复印机。工作的间隙,鬼使神差,我打开复印机,铺上四个量角器,合上盖子,一摁,出来了纸量角器。纸量角器的诞生,为学生画角带来了便利。

如此的教学,化错养正,将错误的尝试最终引导向正确的结果,这正是化错教育的魅力所在。学生真切感受到的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真是失败生出来的。下次再面对失败、面对差错时,他的心态是会不一样的。

朋友,看到这里,您是不是想到——功不唐捐,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您是不是想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不论是课堂中的学习进程,还是备课中的心路历程,如果说最后呈现的是正确的,那么之前的就是有差错的。是错了,但只差一点,不然就对了。为了突出“差一点就对”的错,我一般用“差错”,而不用“错误”。差错中都有正确的因子,坚持正确的方向,

向前走,就会走出差错,走向诗和远方。

朋友,如果您“山重水复疑无路”,如果您感觉到了地狱,千万别停下来,请继续向前走,正确就在差错中生长。管子说:“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诚之极也。”用大家都熟悉的话来说,那就是“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与您共勉。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杂志2022年第12期。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微信编辑|leaxyi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题六:课堂观察和如何评价一堂课 第一讲(上)
角的度量 教学设计和反思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读、写、说”习惯养成
(精品)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华应龙和他的“融错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