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赏析(4)知其所止

《大学》赏析4)知其所止

    

【原文】 
 

《诗》(诗经·商颂·玄鸟)云:“邦畿千里(邦畿:都城及其周围的地区。畿,音jī ,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惟民所止(:有至、到、停止、居住、栖息等多种含义,此指居住”《诗》(《诗经·小雅·绵蛮》)云:“缗蛮黄鸟(缗蛮:即绵蛮,鸟叫声。缗,音mín),止于丘隅(栖息角落)。”子日:“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诗经·大雅·文)云:“穆穆(穆穆,仪表美好端庄的样子)文王,於(wū,文言叹词)缉(继续)熙(光明)敬(庄重谨慎)止(语助词)!”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诗经·卫风·淇澳》)云:“瞻彼淇(淇:音qí,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澳(水边),绿竹猗猗。有斐(斐:文采)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闲兮(庄重而胸襟开阔的样子),赫兮喧兮(显耀盛大的样子)。有斐君子,终不可遗忘)兮!”如切如磋者,道(说、言)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闲兮者,恂栗(xún lì,恐惧,戒惧)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宣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诗经·周颂·烈文》)云:“於戏(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没世:去世)不忘也。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丘的角落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不如一只鸟儿吗?

《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加工骨器一样,不断切磋;修炼自己打磨美玉一样,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评析 
 
    本章》中“三纲领”的“止于至善”一句进行引证发挥“明明德”指明了修身的根本任务,“亲(新)民”指明了修身的根本途径,“止于至善”则指明了修身的最高目标。

全文讲了四层意思:

第一层,引用《诗经》和孔子的话,点出“知其所止”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要提升修身的境界,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目标应该确立在什么地方,这样谈得上“止于至善”的问题。

第二层,对什么是“止于至善”进行全面具体的诠释。文章先以文王为榜样,说明国君的“止于至善”,要做到仁爱。继而从人伦的角度分别加以阐述,说明臣子的“止于至善”,,要做到恭敬;子女的“止于至善”,要做到孝顺;父“止于至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止于至善”,要做到讲信用。总之,不同的人,不同的身分有不同的努力方向,殊途同归,最终都要达到“至善”的境界

第三层,论述怎样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文章借用《诗经》对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的描述和赞美,指出要实现“止于至善”的目标就要像哪位君子一样,以“如切如磋”态度做学问;如琢如磨的精神自我修炼。这样,才能“庄重而开朗”,心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仪表堂堂”,威严而有风度;才能“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修炼出高尚品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使人难以忘怀。

第四层,通过《诗经》对文王、武王功德的歌颂,激励后来人向他们学习,进德修业,止于至善成为流芳百世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

综上所述,《大学》通过对“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的引证发挥,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为人们确立了修身的最高标准和境界。正如孟子所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是基于“人性向善”的基本判断而提出的,其中不乏理想主义的色彩,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它对于鼓励人人向善,个个有所作为,具有无可辩驳的积极意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03传 止於至善
【05传】释“止于至善”|《大学》没有那么难
《大学·传三章》意解
***将《大学》的“止于至善”解释为“处于最完美境界”?误会!
5第三章 释 “止于至善”。
晨读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