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恒训》(
userphoto

2013.03.19

关注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恒训》(2008-05-17 10:44:38)转载▼标签: 杂谈 
  这两天看一本鲁迅的传记,其中提到他祖父、晚清进士周介孚在杭州坐牢时写的家训《恒训》。很感兴趣,有些地方很受教育,无奈收集不全。以下是能收集到的部分,待以后补充吧。

 

  予族明万历时,家已小康(述先公祭田,俱万历年置),累世耕读。至乾隆年,分老七房、小七房(韫山公生七子)。合有田万馀亩,当铺十馀所,称大族焉。逮嘉、道时,族中多效奢侈,遂失其产。复遭十七爷房争继,讼至京师,各房中落者多。而我高祖派下,小康如昔也。自我昆季辈,不事生计,侄辈继之,卖田典屋,产业尽矣。我身历盛衰,眼见致敝之由,习闻祖父起家之训,如昨日事。谨详述之,作我子孙居家之鉴,为成为败,在自择耳。

  我曾祖辈族人,行十七者,善居奇,积财二三十万。娶陆氏,生一女,嫁旧族;无子。将娶妾,陆悍而狡,伪称有妊,买贫家子冒己子。族人以异姓乱宗讼,陆遍贿当途,族人几得诬告罪。乃赴省赴都讼,始得直。官断:逐假子而立侄。家遂落,族人亦多破家。族议:陆氏不准入宗祠。

  我家高曾祖,勤俭率下,岁有赢馀,必置田产,所得租谷,变价买田,故田多而产实。自忠房开宝来饰店、会亨钱庄,始变浮财。各房贪利息之厚,纷纷存放。咸丰辛酉(1861),粤逆犯绍,尽为贼有。始悔不买田之失计,晚矣。我族中落由此。尔辈知之:如用钱有馀,以买田为最好之计。勿存银号,勿开店铺,为市侩所骗,切记切记!

 

  力戒损友 见人暧昧事,急迫事,切忌多言。世交某,与某公子友善,朝夕过从。一夜晤谈,忽闻喁喁私语,公子趋视,则其妾与仆也。愤甚。告某,某曰:“家有美妾俊仆,须有大量。”公子勃然色变。某即辞归。次日往探,妾挞毙,仆畏惧自尽,其实无奸情也,窥客而已。某大悔恨,后客死,亦无嗣。公子频梦妾及仆冤诉,亦悔。

 

  对付灾难 道光季年,捻匪初起,首途戒严。清江至京,车辆多结队而行,犹被劫掠。有数举子赴都应试,行在半途,车夫以路险难行告众,众大惧,进退维谷。有一举人大声曰:“不妨!我与宋景诗大头领交情实切,放胆前行。”车夫愕然,曰:“真乎?”曰:“真!”乃沿途访问宋之踪迹,并托店家先寄一信,以通候。遂履险如夷。逮进京,诸人争询之,某曰:“车夫店家,尽是捻党,吾言与宋有交,群贼断不敢下手。伪通候,以坚若辈之信。”众乃服其智计胜人。

 

  恒训 有恒心,有恒业,有恒产。有恒心得见有恒善,圣之基。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持恒能久,视此训辞。

  力戒昏惰。 昏者必惰,惰者必昏。每日胡思乱想,心在游嬉吃者,以致遇事辄忘,不肯用功学习文字。群居谈谑,出外贪嬉,弄得一事无成,老不作茧,无家无业,人人贱恶。虽衣服华丽,路人已……

 

  予性介,运复蹇,不能积财以封殖,爰将生平所闻见者,可法可鉴持身保家之道,备述此编。尔辈守之,如读楹书,大门闾,昌后嗣,于是在乎。


祖父的家训

    读鲁迅祖父家训,自然想到了最近发现的我祖父留下的遗稿中,有一篇相当于家训的文字。以前并没有好好看过,现录于此(除个别明显笔误之外,其他照录不易),既为纪念,更为学习警策。没有标题与写作时间,根据前后其他文章的时间记录推测,应该写于1977年。
  一,家里开支每天必要
  关于我们家里情况,当前是儿小女弱,正是哺育培养之期。他们完全是消费者,尤其是我们住在一个街边头,亦非农业,凡属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孩子们读书笔纸以及零用等事,均所谓家里开支,每天必要。上述之事,确定实在不可缺少。这就要靠当家的人,首先将平时收入,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只要有良好的计划,妥善的安排,一年之计,日往月来,对各个方面的应付自然得到满意。
  如果对经济来源不按计划,入不敷出。此外还有人情事务,甚至于小孩子们的一切都要跟上其他有条件的孩子们的形势,才能达到孩子们的心意,否则就闹得大人心里不安。
  二,一家之计在于和
  我想凡属于一个家庭,既有老,又有小,每天各种各样以及生活等事,还是比较复杂。常言道,当家的人,有心的家易当,无心的家难当。家无长有,家无常有。每一个人的环境和年龄,有个必然的过程,时而富裕,时而困难,时而平凡,时而艰苦,时而屈则,这样的事是不可避免。上述情况,只要两夫妻同心同德,有商有量,不闹意见,即使遇到有不平凡的事,也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俗语云,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夫妇和而家道成。看来一个和字非常重要。望你们切切不可忽视这一个和字。还有一句俗语话说的好,家不和,邻里欺,的确是这样。

  三,养子不管教,真是父母之过

  大凡天地之间,无论贫富,为父母的人没有不爱子女的,这是一个天然的道理。尤其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恶习,不顾母子的死活,对生育无计划,子女无定数,甚至于越多越好,名为有福气。他们都爱子女如掌上之珠。当代新社会为了确保母子的身体健康,生育有计划,子女有定数,就是加倍的爱,也不为过于。我想爱子女的人是天然的,管教也是应当的。前辈人云,有个相当的对比,种田不好荒一年,教儿不好害一生。因此爱子女的人就必须认真负责管教,管教的意义、目的就是爱。从小到大,离不开一个爱字。

  孩子们自出娘怀时看到了他的形体,为父母的人喜、爱、望。喜的是自己有了接班人,晚年有靠;爱的是生得乖,是有趣;望的是一天大一天,日新月异,长为成人。这是必然的心情。另外有三举大事是为父母的神圣之责,不能犹豫:一,不冻他,不饿他,保护婴儿的身体顺利成长;二,读书时,监督他的学习,使他增添知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年年升级,不落后于人;三,不玩水,不玩火,不打人,不骂人,不扒车,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纯洁的性情,免出意外的事故。

  但孩子们的体育是不断成长,他们的知识日益前进,是不断增添。管教也要随着他们的进展形势升级。一切为了他们的前途着想。管教的道理,以良善的义方,以温厚的态度对待,管不用打骂,教不用生气,应当用冷静的头脑,科学的知识来细说。比如附近有认识的孩子和听到别人讲的某某小孩子学习好,品行好,各方面比较听话,将这样的孩子做样板,讲到自己的孩子听,逗(引导)自己的孩子向他学习,用诲人不倦的精神,细言细语教育他,启发他,使他学有方向,提高他的认识,成为新社会的有新文化新水平新知识一个优秀的新人。

  如果为父母的人忌权,不负责任,心诚软弱慈善,孩子们未得到相当的培养,误了他的青春,到时候自食其力对革命未贡献,成为新社会的绊脚石,孩子们将来有觉醒之时,对父母仇视埋怨,恨之如敌,那就为养子不管不教,真是父母之过。

  四,兄弟如手足

  至于兄弟如手足的血肉关系,他比什么都重要。由于同时出生在一个娘怀,上共妈奶下同衣胞,骨肉相连,心血相依,痛急相关,怨喜相生,同甘苦共患难,居住一地,相辅相成,而且天然的心情重于铁索,不管么样也难于解掉(包括姐妹均是同样)。因此古人云,打虎必要亲兄弟,上阵还是父子兵,这是一个必然的道理。

  有关兄弟姐妹血肉一体,心情一致,理所必然。但是还有很少个别或听到人传说刺心的事。其中挑拨或听内人私谈逆耳的话,伤失骨肉感情,当时脑海发热,甚至于搞得重重矛盾,这是由于知识欠缺不加思考,闹得忘其所以。如此作法,就不满好。

  我想兄弟姐妹遇到永远和好,而且情深意长互敬互爱兄友弟恭长幼有序,上述情况,始终没有分歧,这是互相具有高贵的品德。即使有点欠缺,理当忆本思源,互相谅解。若能如此,自然得到人人钦佩。


鲁迅祖父周福清的著述(2011-07-17 09:46:14)转载▼标签: 文化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虽是中国的富有传统思想的儒学家,但他富有革新思想,也好批评人,得罪人,不管对他的子侄辈,还是同事,几乎都是如此。这样的思维方式,使他对中国的,甚至社会上的许多事情,都有不同于别人的,甚至不同于中国历来传统的独到见解。鲁迅从叔周冠五先生说,如当时的书塾,即现在的小学,开始读千字文、百家姓,然后读儒家学说四书五经,鲁迅祖父主张先读《鉴略》,以使孩子先有些历史知识。还主张孩子在少年时代,可先看看小说,如看看《西游记》等,使其有开阔的脑子,就是思维可以活跃些,以培养对看书的兴趣。

所以在当时,鲁迅祖父虽然获得了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光荣头衔,遇事常有独到见解,但他的好批评人的性格,是不容于当时社会的。因而他的生平道路,也就是极其坎坷的。在坎坷的生活中,他也是一位著述家,把他的想法都已留在纸上,有的至今还有接受和参考的价值。如他论述中国古代诗歌的言论,健身的言论等等。现已知道,青少年时代的鲁迅,就曾经咀嚼过自己祖父的遗文,知道他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而且影响到他善于写人物性格的小说的创作。

鲁迅祖父成为进士和翰林并不是偶然的。他学习用功,书不但看得多,而且儒经、诗词、小说什么都看!他的藏书中,就有一本《唐宋诗醇》,书的封面上,下署“周介孚藏”。鲁迅祖父不但书看得多,而且理解深刻,因此他不但是一位儒学家,经三考出身而成了一位翰林。我们就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作为一位著述家,写给鲁迅、周作人等孙辈的一封信,仅短短八十五字,就深刻论述了中国古代诗人白居易、陆游、苏东坡、李白、杜甫、韩愈不同的创作个性和不同的作品风格,这是鲁迅祖父现存的一篇著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初学先诵白居易诗,取其明白易晓,味淡而永;再诵陆游诗,志高词壮,且多越事;再诵苏诗,笔力雄健,辞足达意;再诵李白诗,思致清逸,如杜之艰深,韩之奇崛,不能学亦不必学也。示樟寿诸孙。

鲁迅小时,本名樟寿,字豫山,原是祖父给取的。后来因为同窗开玩笑,叫他作雨伞,告诉祖父要改号,乃改一字,曰豫才。及往南京读书,从叔祖父周椒生,又为易名树人,所以鲁迅祖父信中所称的“樟寿”,即后来的鲁迅。祖父的这封信,就这样清楚地指出了少年鲁迅通向学习中国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道路。

鲁迅祖父的著述,不但有论述中国古代诗人的信,还保存在北京鲁迅博物馆里,而且鲁迅祖父在狱中所著《恒训》,由于鲁迅的重视,也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里。

鲁迅祖父在狱中著就《恒训》

鲁迅祖父为什么会下狱呢?光绪十八年(1893)除夕,鲁迅曾祖母戴氏去世。鲁迅祖父接到母亲去世的电报后,马上赶回绍兴,当时的官员,父母去世后要停职三年,叫做丁忧。鲁迅祖父回绍的这一年,清朝为祝慈禧“万寿”,颁旨在全国各省举行一次恩科乡试,派定鲁迅祖父的同榜进士殷汝璋为浙江主考。各地秀才便到处找关系,通关节,买举人。此时,鲁迅祖父的姐夫,道墟绅士章介倩等人便恳请鲁迅祖父出来帮忙。通常买一名举人,得送主考官白银三千两,而他们情愿出四千两,因为鲁迅父亲也要去应试,他们又献计,既然买五名,酬金高,让殷汝璋无酬录取你的儿子,看来也办得到。起初,鲁迅祖父觉得此事不好办,没有答应,后因磨不过他们,终于替他们写了一封信,并亲自带佣人陶阿顺去苏州等殷汝璋的到来。结果因陶阿顺办事不老练,行贿事泄露。陶阿顺便被苏州府逮捕,根据陶阿顺的交待,将案件移交浙江,浙江便下令会稽县捉拿犯官周福清。于是周福清主动投案,关于杭州府监狱,鲁迅父亲也曾被捕,因讯不知情,便放了回来,但秀才头衔被革去了。鲁迅祖父不但被革去了“翰林”等头衔,而且被光绪皇帝判了个“斩监候,秋后处决”。鲁迅祖父就这样在杭州候斩八年,于1901年才被释放回家。在这候斩的八年里,他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想到周家的盛衰,想到自己破碎的人生,不由得感慨万千,而写下了《恒训》一部。所谓“恒训”,就是要他的子孙,永远记住他的这一遗训。他说:“自我昆季辈,不事生计,侄辈继之,卖田典屋,产业尽矣!”又说:“我历盛衰,眼见致败之由,习闻祖父起家之训,如昨日事”。想到家中的“孤儿”寡母们,更足以使他寒心。

鲁迅祖父写这部书的目的,是教育子孙的家训,他说:“予性介,运复蹇,不能积财以封殖,■将生平所闻所见者,可法可鉴持身保家之道,备述此编”。以让子孙们借鉴和效法。

鲁迅祖父面对自己相对破碎的人生,回想起周家从盛到衰的历史,他期望周家在儿孙手里能再度兴旺发达起来,所以所写《恒训》其核心虽是封建伦理道德。但由于历史的变迁,鲁迅祖父也已接受了一些新的东西,如设法教小儿子伯升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也同意作为长子长孙的鲁迅去该校读书,还写信叫周作人去杭州求是书院求学。而且鲁迅祖父在《恒训》中教育儿孙为官也好,置业也好,都要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反对走歪门斜道,“力戒昏惰”、“力戒烟酒”、“力戒损友”,劝其要用功读书,俭朴持家,反对讲体面、爱奢侈,四处游嬉,不学无求,无根无业,要安份守己,不拨弄是非,不娇惯纵容孩子。所以鲁迅祖父在《恒训》中,正直一面的主张也是明显而突出的。甚至主张,一个人读不成书,做不成官,没有一点职业,不如学开豆腐店。认为“惟有业可立于不败之地”。他认为立业养家总比坐吃山空好。这方面他举了亲友中许多实际的例子。以后鲁迅作为遗嘱写的《死》一文,反对孩子做空头文学家之类,也有受祖父《恒训》影响的味道。当然政治观点是完全不一样的。鲁迅祖父希望子孙有恒产、恒业,而且勤俭持家,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当年青年鲁迅见到祖父的《恒训》后,深深感到在狱中的祖父对家族的一片苦心,而且其中也有比较实际的部份。所以马上抄了一遍,使这件文物得以保持了下来。对于其中错误的部份,鲁迅虽然认真抄录,但并不照着祖父的《恒训》去做,笔者试举二例:一是鲁迅祖父反对孩子看社戏,认为是浪费时间和生命。鲁迅不但小时喜欢看社戏,在东昌坊口看,在偏门外钟堰头戏台看,在外祖母家安桥头、皇甫庄看,而且直至五四时期,还特地写了著名的短篇小说《社戏》;第二是鲁迅祖父在《恒训》中主张有钱就买田置业。鲁迅不这样认为,辛亥前后,鲁迅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都在绍兴教书时,工友王鹤招劝他现在家中工资收入较多,可以买几亩田,至少全家吃饭的米也可以不必向人家买。鲁迅却说“田没有什么用”。果断地拒绝了王鹤招的劝说。事实上也是拒绝了祖父在《恒训》中关于买田置业的劝言。所以鲁迅是尊重其合理的部份,其他部份只是作为一种资料保存了下来,而成为鲁迅祖父著述的重要的一部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躲不开鲁迅的鲁迅孙子的一生
周鼎讲曾国藩4:祖父家训4
高俊林 | “不着一字”的背后 ——鲁迅与祖父的关系考辨
古人优秀家训家风的故事(精选6篇)
隔辈扶养多不成功
祭祖父(祭)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