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河大梯子崖
2018-03-19 

  黄河大梯子崖,位于山西省河津市,黄河龙门与石门之间。

黄河大梯子崖,北瞰石门急浪,南眺龙门飞鲤,东仰瑰丽天庭,西扼黄河天堑。

终于有幸身临其境,有如入瑶池仙境,心旷神怡!


  石梯何时所修,无人能说得清。据当地村民介绍,此石梯名梯子崖,古时已有。龙虎公路开通以前,这里是当地村民去禹门口的主要通道。


  1938年,日军攻占龙门山云中寺阵地后,国民革命军就是沿此路上山,从背后袭击日军,收复失地的。


  据相关资料记载,此石梯年代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

据民国版《乡宁县志》“山川考”记载:倚梯城,百一十里,西绝壁百余丈,在黄河大梯子崖上。“古迹考”记载:倚梯城,即倚梯崖,魏孝文帝(公元467年—499年)西巡至此勒石。时太和二十二年(498年)。见龙门碑记。“金石记”记载:禹庙碑,后魏太和十九年,旧在梯子崖。《元和郡县图志》慈州昌宁县载“倚梯故城,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其西南角即龙门之上口也,以城在高岭,非倚梯不得上,因以为名。城中有禹庙,后魏孝文帝西巡,至此立碑。”

昌宁县为乡宁县旧称,慈州为现在吉县。而梯子崖区域历史上一直属乡宁管辖,1971年区划变更,划归河津。由此可见,此石梯北魏时已有,为倚梯城的主要通道。


  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多以河为界。梯子崖位于晋陕峡谷东边,属重要的边关地带。

此地方圆不足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北魏时曾有三座古城,分别为云中城、倚梯城、万岁堡,都是屯兵之所,可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

附近的碗窝村沟里,还发现有大量的瓷窑遗址,相传为宋元时期窑址。大禹治水时的禹王洞、错开河距此不足三里路。


  石梯呈“之”字形沿峭壁而上,共360个台阶,梯宽四五尺,每个台阶有七八寸高。整个石梯垂直高度百余米,自黄河而上直通天庭。


  壁上凿痕虽历经风雨,但清晰可辨。正所谓,刀削斧砍,琢迹尚存。

如下图——


  沿路所见崖柏,古朴苍劲,盎然顽强。


  西望,建设中的蒙华铁路跨河大桥,正在施工中。


几尽垂直的石阶


险!

来自腿抖的险。



我的可人儿走哪都喜欢狂拍,

由她去了。


抓拍的一张,

是不是超自然?


各种Poss,

我也是醉了!


  崖半腰处有一小石窑,内有石台,窑口两边刻有对联。内容为:云梯万丈天台近,雪浪千层紫竹通。慈航普度。


  望江亭,望江流,望江亭上望江愁。

江与河之分又在哪?不较一字之真。



会当临绝顶


  说早又有些晚,山桃花谢了刚没几天,沿路的不知名的小花,也算是迁就了我的一点小遗憾,慰藉了我探春的兴致索然。


  登临大梯子崖时,发现其上方小路上有个明显的“大脚印”,当地民众传言其为大禹留下的。该脚印长有一尺多,比常人足足大了四五厘米,足印纹理清淅,与真实无二。

相传大禹积石导河到石门附近,准备将河道向西开凿。因向西为关中平原,人多地广,若河至此,为害百姓。王母娘娘巡游发现后,连忙派出大雕前来点化,“错开河,错开河,往西不如向东挪。”大禹识得鸟语,连忙停工,率领随从翻山越岭考察地形,隧将河道东移,凿开了龙门。由于他身材高大,赤足行走,于是在山间小道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大梯子崖位于石门与龙门之间,距错开河和禹王洞不到千米,山体岩石有二三百米高,形如斧劈,陡峭险峻,与龙门山口连为一体。此“脚印”是否为大禹所留,无需去考,但禹凿龙门的丰功伟绩却千古永存!



心中若有景,

处处皆圣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文选粹】朱海红丨壮美梯子崖
河津发现北魏时期梯子崖
山西除了太行山,巧夺天工的黄河大梯子崖,悬崖峭壁也一样雄险
航拍黄河龙门:4000多年前,大禹在这里治水
黄河边的惊叹——大梯子崖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山西河津黄河大梯子崖及龙门古镇一日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