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栏 ▎潘丽萍:这是芋饺


【 这 是 芋 饺 】


文 ● 潘 丽 萍


这是什么?芋饺。芋艿的芋,饺子的饺。


芋饺是芋艿和番薯粉和在一起做的,特别喜欢芋艿这两个字,像一个乳汁饱满的女人,细腻软糯,内心藏着欲望,在热气腾腾的锅里跨出来,她的欲望就是迫切想要与番薯粉粘在一起。


在这里,番薯粉是她的情人,唯一的。因为她知道,番薯变成粉,千年等一回,为的是与她相遇。


番薯本是平常之物,貌不惊人,虽然长在同一块土地上,但芋艿就不一样,她的枝叶碧绿,亭亭玉立,像撑开的荷叶,真的像啊,城里来的姑娘乍一见,就喊:看,这里有荷!


我笑了,哪有荷长在土地上啊!


从土地中走出来,芋艿是清新脱俗的,小巧精致,一身细毛,像一位珠圆玉润的姑娘,透着一股清香。

过后,她被抬进农家,安居一隅,等待上苍赐予的机缘。

她看到一筐番薯也被抬了进来。土头土脑倒也罢了,有的歪瓜裂枣般,有的被虫子咬过,伤疤似蚯蚓一样。但她知道,主人挑这些长相难看的番薯,是有用意的。在主人眼里,他们登不上餐桌,只能把他们整理,粉碎,打磨成另一番模样。

番薯们列队进了磨房,在叽叽咕咕的机器声中,变成了水淋淋的一堆浆,然后被主妇们装入一条尼龙袋,滤水,压浆,倒掉番薯渣,沉淀在水底的是白茫茫的一层番薯粉。

脱胎换骨。番薯粉细细的,滑滑的,比婴儿的皮肤还嫩,我觉得,天底下没有比这更润滑的粉了。

现在,他回到了芋艿身边,他展开怀抱,一把搂住芋艿熟透了的滚热的身子,揉合,交融,诞生了一道美味。

芋饺貌似北方的水饺,又有点像馄饨,它的做法很独特,芋艿和番薯粉在一起,不用一点水,按比例调好,和着和着就成了一面团。也不用擀面杖,橡皮泥一样的面团,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但一般都捏成三角形的,里面放了馅,中间留一眼气孔。

芋饺是新昌著名的特色小吃,自清代乾隆年间流传至今。据说,芋饺是南迁的北方人发明的。他们因地制宜,将当地的特产芋艿和蕃薯,用北方人包饺子的做法和吃法,创造性地发明了这个小吃。

以前的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包芋饺,用来招待客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昌城,曾经有一家叫“一溜下”的芋饺店,非常有名,现做现卖,颇得客人喜欢。这名字也取得特别好,一溜下,多好啊,软糯嫩滑的芋饺一入口,居然骨碌碌地从喉咙里滑了下去,啊哟,都不知道肉馅的鲜美味道了。不,再来一个,又吃,咬开,那个香啊,又一溜下去了。

滑溜溜的芋饺,晶莹剔透,吃起来很是筋道。后来,在一个叫大市聚的地方,有人办起了一家天然芋饺厂,当时也名噪一时。可是,从机器里出来的芋饺,自然不如手工的好吃,吃着吃着就没劲了。

一直怀念手工芋饺的滋味。工厂里生产的不要,去菜市场吧,那里有几个老婆婆坐着,面前放一个粗瓷碗和一把米筛,从碗里的芋饺面团中摘一小团来,先捏成薄薄的小圆饼,裹进肉馅,三下两下就捏成了一只三角饺,然后放在米筛里,而米筛永远放不满,因为芋饺做好就被买走了。

当然,更欢喜的是,自己下厨亲手包一回芋饺。

作 者 简 介

潘丽萍,笔名青荷,浙江省作协会员,绍兴市散文创委会副主任,新昌县作协副主席。文章见诸于《人民文学》、《中国散文家》、《诗歌月刊》、《女人街》等,著有《女人有味》、《花朵的内伤》、《创新之魂》、《解读新昌旅游》(合著)等书,在《绍兴晚报》上开设“听她说她”、“生活大爆炸”专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番薯粉窝窝头的做法
这一碗闭眼做都好吃!简单一煮就搞定,连吃三碗才过瘾
写给潘丽萍1
自制媲美名店的芋圆薯圆(图文详解)
黄金番薯饼
元宵君你这么萌,你妈妈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