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建融:粉饰大化 文明天下(上)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在“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特展”的展厅内,举办了为期两天的线上公教活动,通过直播镜头,带领观众走进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在热热闹闹寓教于乐的形式下,专家讲座体现了深入浅出的学术性。经馆内研究人员整理,我们将网课内容陆续整理发布,便于广大观众回顾学习。

往期回顾

韩天衡:文盛艺隆  千载造极(上)

韩天衡:文盛艺隆 千载造极(下)

-----
-----

粉饰大化  文明天下

——谈宋代绘画(上)

主讲人:徐建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韩天衡美术馆“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这个展览,我认为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现在强调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全面继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的高峰就是宋代。我们讲到中国的综合实力,硬实力最强的两个时代——汉、唐;如果讲软实力,即文化,最强的也是两个时代——唐、宋,宋代尤其是高峰。所以要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对宋代文化的认识。宋代文化是多方面的,诸如诗词、文学、史学、儒学……,绘画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江山秋色图》 宋,赵伯驹绘,绢本,纵55.6厘米,横323.2厘米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我要讲的是宋代绘画的功能——粉饰大化,文明天下。什么是“粉饰大化,文明天下”呢?具体而言,第一点,如果是人物画,它的功能就是“成教化、助人伦”。社会有其秩序和规范,通过绘画就是要教导大家怎样做人,做社会的人。第二点,山水画的功能主要是“林泉高致”、“君亲两隆”。《林泉高致》是郭熙写的一本书,里面讲到为什要画山水画?山水是每个人都爱好的,但是宋代的士人是有社会担当的,他们整天很忙,没有时间到山水中间去。想想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培养,想想国家对自己的重任、担当,他就没有时间去游山玩水。怎么办呢?就通过画山水画,使他“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画了山水画,在家里面观赏山水。如果要到深山老林去隐居,那社会担当怎么完成呢?但如果没有欣赏山水,心情得不到调节,整天忙于事务,也提高不了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山水画,可以陶冶心情,更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去。所以山水画是有这样的功能的。并不是说它的功能是超尘脱俗,不要管世俗的事情,而是要更关怀这个社会,提高工作效率。第三点,“观众目,协和气”,这是《宣和画谱》里面讲的花鸟画的功能。让大家都来欣赏花鸟画之后,涵养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整个社会就很和谐。所以这三点,体现了两宋绘画的社会担当感,“粉饰大化,文明天下”,是为社会服务的。

《孝经图》(局部)南宋,马和之绘,绢本,纵26.4公分,横70.3公分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韩馆这个展览叫“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士人”是什么?士人就是强调社会担当,文人相对来讲不大讲社会担当,而强调的是自我。宋朝也有文人的,像柳永、周邦彦、吴文英那一批人。但主流的读书人是士人,诸如欧阳修、苏东坡、曾巩、苏辙、辛弃疾、陆游,都是士人。两宋也有文人的,但主流地位的是士人文化。两宋的时候许多人谈到这个问题,《宋史》记载刘挚说“士当以器识为先”,士人要讲社会担当,“一命为文人,不足观矣”。司马光说什么是文人?文人就是“止为文章”,仅仅写文章的人。会写文章当然也很重要,但相对来讲,文人的担当就少一点。两宋的社会文化主导的不是文人文化,而是士人文化,影响到绘画,也讲究社会担当。

我们现在看到介绍两宋文化的,特别是两宋文人文化的,讲他们生活多么的悠闲,弹弹琴,养养菖蒲,熏熏香,喝喝茶,很悠闲,超尘脱俗,一点没有世俗的形态,很高雅。黄庭坚讲两宋的士人怎么生活的,“平居无异于俗人”,平时的生活跟俗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有一批文人“平居大异于俗人”,欧阳修《六一诗话》里面就讲过,京师的风物多少好看,汴京城里的风景非常漂亮,但是当时的士大夫迁于事役,没有时间去欣赏。那怎么办呢?所以当时有这样的诗:“卖花担里看桃花”,桃花开了,应该到桃园里去欣赏吧,他们没有时间,上班路上看到卖花人的担子上有桃花,顺便看一下。“不言语处吃三杯”,聚会了要饮酒吧,他就赶场子,到了这个场子喝三杯拱一拱手就走了,到那个场子再喝几杯酒,他们很忙的,没有悠闲的时间。

《踏歌图》宋,马远绘,绢本,纵191.8厘米,横104.5厘米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写过一篇文章叫《东轩记》,写的什么呢?苏东坡因乌台诗案犯了错,被下监狱要杀头,苏辙是他的弟弟,当时做到了副宰相,以贬损自己的官位来求为哥哥免罪,他自己到筠州去做一个税务官。苏辙原来在京师的时候做到副宰相,每天工作是很忙的,现在到地方上了,总该有时间了吧?所以他到筠州建了一个院子,种上了一些竹子、一些花,想着有空的时候坐下来喝茶赏花,看看书。想不到这个税务衙门里连他一共三个官,下面两个工作人员正好离任了,他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整天忙得不得了。早上到了市场上去,一个一个要核对,你们是卖蔬菜的,卖了多了钱,应该收多少税;你们是卖鱼的卖肉的,也要核算。一天忙下来,累得不得了,根本没有时间去东轩。等到三年到期了,又回到京师去做国务院副总理了,他发现造的这个东轩一天也没有去过。

所以可见,宋代这批士人的生活并不悠闲,像“西园雅集”,是偶尔的情况,大多数情况都是忙于工作。苏东坡被贬官,好像是比较悠闲吧,他黄州也去,海南岛也去,经常相会的并不是文人雅士,而就是一些种地的农民、打鱼的渔夫。到黄州赤壁是一个渔夫带他去的,烧菜给他吃,到石钟山去是一个船工带他去的,所交往的都是一些平常人。偶尔同张天明承天寺夜游,也有的。总的来讲,宋代士人的一日之迹就是“平居无异于俗人”,跟世俗的人没什么两样,但有社会担当,反映在绘画上面也是如此。

《溪山清远图》(局部)宋,夏圭绘,纸本,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绘画的这种功能就和明清绘画的功能完全不一样。两宋绘画主要是画家画,李公麟也好,李成也好,画的风格和职业画家是一样的。到了明清,董其昌也好,徐文长也好,这批画叫文人画。顾炎武说,明代近三百年,“养士而不精”,士人没有培养好,变成“何文人之多”,都培养成文人了。文人强调自我为中心,社会的观念是没有的。典型的就是袁中郎讲的话“破国亡家不与焉”,就是国家灭亡了,同我也是没有关系的。士人讲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人讲的是“破国亡家不与焉”,国家同我没有关系,我只要过得舒服开心就好。所以袁中郎到西湖去看到岳坟,他说岳坟应该拆掉,建成青楼,建成酒楼,大家在里面寻欢作乐多好。建了岳坟,使人要想到国家,国家同我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文人可爱的地方,也说明他们的艺术强调的不是社会担当,是自我表现。

反映在董其昌的画里面,“以画为乐,以画自娱”,绘画就是为了自己开心。这同宋代是不一样的,宋代绘画是为了社会担当,人物画“成教化,助人伦”,山水画“林泉高致,君亲两隆”,花鸟画是“观众目,协和气”。明清文人画强调的是什么?一类是怎么以画为乐,这个乐不光是快乐,发泄愤怒也是乐。我们现在除了卡拉OK使人快乐,还有“打人吧”,橡皮人充气的,你有什么不满,在单位里受到什么委屈,你心目当中哪个人迫害你,你又没有办法反抗他,把他的名字贴在这个橡皮人上,然后拼命打他,发泄愤怒。徐文长这类画,基本上都是如此,成为中国文人画的一个代表,通常比作中国的梵高。董其昌的画基本上是“排遣寂寥”。为什么呢?董其昌对社会不关心,他就是为了自己悠闲。他后期的官职相当于国务院一个部长,但朝廷里面发生大事他是不管的,回到家里面,没事干很无聊,通过画画来排遣寂寥。

《万松金阙图卷》(局部)宋,赵伯骕绢本,纵27.7厘米,横136厘米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所以我们从徐文长、董其昌画上的题跋可以看到,他们的画就是为了表现自我,寻找自我的这种感觉。当然,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根据康德的说法,艺术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目的——服务于崇高,“粉饰大化,文明天下”的社会担当就体现了这一条;另外一个目的是服务于闲适的心情,个人的心情要很闲适,不要太劳累。“以画为乐,以画自娱”就体现了艺术的另外一种功能。这是中外共同的。不是说这个好,那个就不好;而是这个有这个的好,那个有那个的好。宋代绘画的主流是“粉饰大化,文明天下”,当然,“以画为乐,以画自娱”也有。明清的画,主流是“以画为乐,以画自娱”,“粉饰大化,文明天下”的也有。

宋代的绘画技法讲究的是“画之本法”。绘画本身的技法是什么呢?就是造型。我们今天讲绘画是造型艺术,就是塑造艺术形象。西晋的陆机说“存形莫善于画”,存形就是造型,造型要讲究“真功实能”。画一张桌子也好,画一个人也好,不是人人都能画得像的,一定要经过专业的训练。你画一朵花一定要像这朵花,各种花有各种花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光写出形状也不行,还要写出它的精神。否则像植物标本了,也不行。这朵花,你形也写出来了非常真实,神也写出来了非常生动,你画家主观的情感没有在里面,也不行,“物我交融”也是它的一个要求。这就体现了“画之本法”的“真功实能”。

《秋庭戏婴图》宋,苏汉臣绢本,纵197.5厘米,横108.7厘米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画根据画之本法、真功实能,它的核心是造型。怎么来完成这个创造?就是用笔墨。既要笔精墨妙,又要形神兼备。既要形象比真实还美,又要笔墨比真实更美。这个功夫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但它有普遍性,你要画画的人都是按照这个规范去练习,画上两三年基本上都能有所成就了。这是董其昌讲的“积劫方成菩萨”。董其昌讲,明代仇英的画就是宋人这种画风,“积劫方成菩萨”,要下苦功夫。所以我的看法,这种绘画的技法它有共性,只要你根据这个共性去画,都能够有所成功。如果要更加优秀,当然还要看你进一步深造了。

明清文人画重在画外功夫,是翰墨游戏。具体表现,第一是不求形似,畅神写意。第二是形象不如真实,笔墨精于真实。所以,它是可以“一超直入如来地”的。“一超直入如来地”是董其昌讲的,“形象不如真实,笔墨精于真实”也是董其昌讲的。董其昌讲山水画,“论径之奇怪,画不如山水”就是形象不如真实的山水;“论笔墨之精妙,山水绝不如画”就是笔墨精于真实。我的比喻就相当于高考的特招,你高考不合格,照样也能成为大学生,但它有条件——画外功夫。从绘画本身来讲,“不求形似”相当于高考不合格,但他有特长,相当于“画外功夫”。董其昌也好,徐文长也好,哪一个不是除了绘画,还有书法、诗文等方面的才能啊!“翰墨游戏”这句话是米芾、苏东坡他们讲的,他们讲我不会画画,画着玩玩叫“翰墨游戏”,也叫“墨戏”。到了明清,董其昌他们主要就是画这一路了。但他们有画外功夫,综合在一起,虽然不求形似,但把自己的精神、意趣发泄出来了。所以它是有畅神写意的长处的。

我们现在往往认为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它有什么特点呢?要与现实生活真实拉开距离。你只有画得不像才拉开距离,你画得跟它一样像,不是复制真实嘛,复制真实与照相机有什么区别呢?没有价值了嘛!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有这样的观念,认为画得不像才是艺术,画得像就是照相机,你画得像就是同照相机争功。我认为不能这么讲。画得不像是同真实拉开距离,可以是好的,但也可以是不知所云;画得像可以是与照相机争功,也可以是非常优秀,源于真实,高于真实。你说因为有了照相机发明了,大家都不需要画得像了;那摩托车发明了,长跑不需要跑得快了?都需要的。达芬奇也是好的,拉斐尔也是好的,宋人画的许多画,画得非常像,比真实的更美,当然也是好的。所谓与生活真实拉开距离,有两种拉,一种就是生活的真实有十分美,我画得三分美,不如它,就如董其昌讲的“形象之美不如真实”;还有一种,真实的形象十分美,我画得十五分美,比它更美,也是拉开距离。拉斐尔画的圣母像就是如此,他画得太美了,大家都问他怎么画得这么美,现实生活中没见过这么美的美女啊。拉斐尔就说了,我把这个美女的脸,那个美女的眼睛,那个美女的身体综合在一起,现实生活中没有这么美的美女的。艺术创造可以比生活更美,同样也是拉开距离。不仅仅毕加索的《阿维农少女》画得很难看,是与生活真实拉开距离;拉斐尔的圣母像也是同生活真实拉开距离。

《早春图》宋,郭熙绢本,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人画可以“一超直入如来地”,是董其昌讲的。因为董其昌、徐文长这批人有个特点,他们往往是五十岁左右才开始画画的。徐文长年轻时候要努力去拼搏,争取走上仕途,老是考试考不取,后来杀了人进了监狱,53岁放出来,知道自己没有前途了,才开始画画,一画就画得很成功。董其昌年轻的时候也画过一两幅,但主要是忙于科举,考试考上了去做官了,官场很复杂,要摆平其间的关系,他也花了很大的精力。到了五十岁左右悠闲下来,可以尽情画画了,一画就好了。为什么一画就好?因为长期积累了许多“画外功夫”。而相反,我们看宋代的许多画家,黄筌、王希孟等,十六七岁已经画得很好了。黄筌,画花鸟的,17岁的时候已经是画院里面的待诏。王希孟二十岁不到,画出了《千里江山图》。这些画家长期专门研究画画,“积劫方成菩萨”,三四年都取得了成就。明清文人画家之所以五六十岁才有成就,并不是说他们画了五六十年,他们画画的时间不长的,很长的时间他们是在写诗、写书法,到了五六十岁一下子画好了,“一超直入如来地”,是这样子来的。

我上面这些,就是讲两宋绘画与明清文人画的不同。

(待续)

录音整理:何   鹂

配图整理:张雪萌

韩天衡美术馆

地址:嘉定区博乐路70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
(15:30 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全年免费开放

公共交通:轨交11号线至嘉定西站转公交嘉定11路至博乐路金沙路站下。也可乘坐公交嘉定6路、嘉定4路至博乐路金沙路站下。

交易担保 韩天衡美术馆 在线 在线展览 小程序

点击上方小程序进入网上展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隽雅逸
如何正确理解潘天寿
文人画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国士人画”可能失传?
董其昌: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
文人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