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乡的团年饭

有学者称:“一切文化将最终积淀为人格。”对于家与故里的深深依恋和不倦向往,构成了中国人千百年以来的文化人格,对亲情的重视和顾念是人们深入骨髓的文化胎记,过年回家,便成为人们春节最重要的仪式。日升月落,年年春节,都会上演千家万户的团圆故事,不管人们身处其中,还是置身事外,都会为这份传统的坚守情牵和感动。

农村过年,常常是一个大家族的欢乐相聚。偌大的院落里,人们将桌椅搬到院坝,德高望重的长辈,带着家族的男女老幼,叩拜祖先牌位。一跪一起,一叩一拜,端严的仪式感中,流溢着人们对于祖先的敬和爱。春节是农耕文明赐予人们的礼物,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祖先从大地走来,在泥土之中栽种了信仰,春节从诞生之日起,便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有着最本真、坚实和蓬勃的力量。

完成了祭拜仪式,家中的女人们,一头扎进灶房忙活。东家捉了一只鸡,西家拿来一条髈,大家默契地协作配合,有的刮鱼鳞,有的洗泥肠,有的切腊肉,有的夹猪毛。蔬菜是自家菜园的,水灵灵的洗好满满一筲箕,酥肉和丸子丢进油锅,激起一小圈油花儿,有种细碎绵密、实实在在的快乐。女人们做发糕,是为“步步高升”,蒸馒头,因为“来年大'发’”,餐桌上一定要摆一尾鱼,因为“年年有余”。丰富的春节菜肴,不仅仅美味好吃,还负载着吉祥和如意,以及千年文化传承的沉厚深意。

男人们聚在一起,一年到头辛苦打拼,勤耕不懈,此刻值得给自己放一个小小的清闲假期。他们或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趣话、聊见闻,偶尔找出扑克或麻将,嘻嘻哈哈玩上几圈。长辈默默坐在太师椅中,并不出声阻拦。过年就是一种“放下”,放下这一年的辛劳和沧桑,也放下这一刻的紧绷和拘束。别看长辈不言不语,他们心中也会拖出年轻时的记忆,那柔软的关于新年的回想。

年前的孩子们,玩得无拘无束,每个人的顽皮指数,都蹭蹭地向上涨了好几个百分点。大人故意藏着鞭炮烟花,说要等到凌晨时分才放,以便辞旧迎新,但哪里挡得住孩子心中痒手也痒?他们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地偷出了炮火,在燃放时又希望父母都忙着自己的事,并不晓得他的所为。其实大人心中明白,故意不去指责,却因为“年”的快乐气氛,孩子淘气或捣蛋也被原宥。

“年”是吉祥的,无论日子是清寒还是富足,是不顺还是坦途,在新年面前,我们都不能忘记吉祥。提前好多天,父母已经谆谆教导孩子,从除夕到元宵,千万不能说“死”、“瘟”、“鬼”、“病”、“魔”等晦气词,免得耽误了来年的好福气。孩子玩得兴起,一时嘴快,将父母叮嘱忘在一边,突破禁令,“死”也来了,“鬼”也来了。爹妈气得赶紧拿草纸拭擦无知小儿的嘴,又因过年不能打孩子,将这口气忍着,记在账上,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和小冤家算账。

孩子们嘴快,也不完全是闯祸。大人在门上贴福字,小孩急得双脚跳:“福倒了,福倒了!”当父母的听到了,咧嘴一笑,附和道:“福到了,福到了。”

女人们七手八脚忙活到天色微黑,将盘盘盏盏端上木桌,大家围拢起来,依旧是年长威仪的老人举杯举筷,年夜饭正式拉开了序幕。孩子们总是眼大肚皮小,潦草吃上几口,肚里饱了,便各使眼色打暗号,招呼着外出玩耍。大人放任小孩们疯耍,一人塞一个花灯,在院中跑来跑去,像是旮旮角角都落了星星。

等到晚上八点钟,春晚文艺节目开始。老人脚下特意生了一盆炭火烤着,不怕着凉。男人们只是间或扫一眼电视屏幕,守着凉透的菜,将一顿饭吃得山长水长。他们慢条斯理喝着酒,小抿一口,就着酒劲,说不完的话题。在外打拼时的委屈或辛酸,原本叠得四四方方,藏得深深沉沉,连自己女人都不晓得,这会儿也不知是烧酒的缘故,还是过年的因由,竟放开心胸,一五一十地讲给同族弟兄。

年复一年,回家的票再难买,路再遥远也要回到家乡过年,为的也许就是这些细碎的时光:跟随长辈祭祖磕头,承担家族男丁的职责;吃一口女人亲手喂大的猪肉,这滋味足够萦绕一年,思念一年;看孩子戴着虎头帽提了小灯笼快活地奔跑,犹如几十年时光倒流。年夜饭让亲情这壶老酒,酿出了最甘冽的陈香;年让生活的艰辛,在团圆时卸下了面具和伪装;年让这一年的劳苦都变得有意义,未来的生活有所期。



乐莫乐兮与君相知

谢谢长按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乡的春节 | 唐子涵
过年习俗中的吉祥寓意
郑强教授:祖坟是守不过4代的,反观潮汕地区,祖坟却能守40代
除夕守岁过新年!
除夕 | 金猪惜福辞旧岁,瑞鼠纳吉迎新春
学习之窗 | 入则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