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医算学,被世人遗忘的宝藏

一切知道在不知道之前,都是隐学;一切不知道在知道之后,都是显学。显隐之学是相对于人而言,而人的悟性与心性才是显隐之学相因而成的关键。理者,道也,本先天而寂存;人者,名也,愚钝慧悟,两两不同,层层有异,智者查同,愚者查异,道之微尘矣。故曰,绝无迷信之理,只有迷信之人。以此观心观物观天下,孰是真伪,孰知虚实,孰为因果,高下立判,显隐顿见。本然一物不变,万法随心而化。

所谓神传,非指虚无缥缈之神仙,而是那些史上智慧超常之人,在天人感应中,可以用大视野去“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至真圣贤们。如三皇五帝、释道彻悟之人,在中医史中将其称之为天师、天毉(“毉”为古之“医”,先贤创字别有奥妙,故而用于此处)、先师的人。中医的道与术、法与数,皆源于岐黄鬼僦卢扁这些称之为天师、天毉、先师的人。

……

中国的象数学与现代科学实质上是一个概念,都属于科学范畴里的逻辑系统……但是两种逻辑体系却用了不同的概念语境和逻辑符号体系,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二者有不同的定量系统。定量系统对于现代科学来说,就是那些定理公式,如牛顿三定律、开普勒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量子力学及其表达公式,等等。定量系统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来说,就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五运六气、六十四卦、九宫八风、子学九式,等等。

……

可以说,整个中医学术史的主线就是按照历代医家对五运六气理论理解程度而繁衍发展的五运六气学术史尤其是金元八大家打通了五运六气理论与实践、病因病机与发病机理、疾病诊断与治法治则乃至预后预测之间的逻辑主线和实证历史,使得整个中医学术史历经多次涅槃之劫而一次又一次焕发生命之光。

……

历史上,极力反对运气学的也大有人在……相对于支持五运六气学说的医家,无论是从临床实证上,还是在数量上,抑或中医基础理论及其医学流派的开创方面,这些反对者不过蝇营狗苟,蜉蝣之辈。

历史上多数医家还是非常重视《素问》五运六气学说的年月日时周期的天人感应现象,本书所列医家皆是如此,以至于有句谚语广为流传,“不明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这些相信运气学说的医家在他们临床诊病和著书立说里,都明确应用了运气学说的知识,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所以与不相信运气学说的医家相比较,他们因为自身屡次应用了运气学说去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所以他们对运气学说的看法更值得后人相信。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简称《法要》)是敦煌遗书中保存较为完整并极具代表性的著作,经学者多方面考证与研究,认为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学术价值集中体现在《法要》记载的60首方剂,这60首方剂源自于古佚书《汤液经法》,由于《汤液经法》已佚,故通过《法要》可窥其原貌,且《法要》藏于敦煌藏经阁中,未经过流传,未经过校正,因此较好地保存了其原貌……《法要》记载的60首方剂有23首见于《伤寒杂病论》……

《汤液经法》中的二旦六神大小汤以及五脏补泻大小汤,不但是仲景《伤寒杂病论》临症加减的母方,而且仲景又创造了后世临症方技体系的不竭源泉,以至后世生生不息、数以万计的方技。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汤液经法》中的二旦、四神等汤剂十二方与《伤寒论》中的方药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而且这些方剂均为《伤寒论》各类证的主方。而代表整个《伤寒论》治疗大法的提纲性方药,即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实为麻桂合剂)均出自《汤液经法》。其他见于《辅行诀》的方剂还有一些为《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继承……而《汤液经法》具有医算特征,《伤寒杂病论》也具有医算特征,三者的医算特征结合点正是五运六气的医算逻辑。这一点不但符合中医医算史的发展规律,也符合中医学术史与中医实证史的事实。所谓经方,所谓医圣,都离不开医算的学术指引。

本文摘自《古中医医算史·伤寒方术·前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数术考|古中医医算学派研究(一)
18.03.24【中医流派】丨雷氏医学
中医数术考|古中医医算学派研究(二)
中医流派 | 重五运六气的龙砂医学流派
读顾植山先生《疫病钩沉》(第二版)有感
源远流长的龙砂医学流派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