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浚县大运河卫河永济渠浚县段(附云溪桥)

浚县卫河的前身即大运河永济渠,因流经古卫国之地,后称卫河。“云溪燕语卫水舟,橹桨声声入梦来。”是当地水乡生活的真实写照。

运河南北蜿蜒穿过浚县全境,长71.1公里,河床宽60米至80米。浚县史载,河上有著名的云溪桥,紫燕穿梭桥上,扁舟驶于清澈河水中,形成一幅“云溪燕语卫水舟”的美景。

隋唐之后,这里的运河漕运持续兴盛。明代,“凡漕粮入津,芦盐入汴,率由此道”。明清两代,卫河航运盛时舳舻河中云集,不下数千艘。甚至,发达的河运还直接决定了县城归属。云溪桥又名廉川桥,是卫河上仅存的两座古桥梁之一(另一座是新乡的合河桥)。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初建木桥,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坍塌,船渡11年。嘉靖四十四年(1565)浚县知县魏廉川重修。20世纪50年代进行修整,改为公路桥梁,拆除了残缺的石栏杆。

清朝雍正年间,当时隶属于河北省的浚县、滑县和内黄县均为漕粮运输必经之地,三县与河南汤阴县交错接壤,运河蜿蜒进出。河南巡抚田文镜上疏雍正皇帝:“是以每当运漕之时,复系各属之上司,莫不延挨推诿……”于是皇帝批复,河北浚、滑、内黄三县改归豫省之彰德、卫辉二府,彼此不致掣肘。从此,浚县与滑县、内黄县一起回到了河南的怀抱。

1905年平汉铁路建成后,卫河航运日趋萧条。 新中国成立后,经长期综合治理,卫河航运一度兴盛。卫河航运业的重新崛起是在“引黄济卫”工程竣工的1952年,全县开挖航道305条,长达3000余公里,造船厂发展到了50多个。

浚县被交通部表彰为“全国河网船运化的一面红旗”。上世纪70年代后卫河水量锐减,水位降低,最终导致断航。

在浚县,与运河(卫河)有关的老地名达100多个,仅村镇街名就有30多个。因坐落河旁便以带三点水儿的字命名的淇门、耿湾、户湾、申湾等村镇;以渡口命名的赵摆、郭渡、王渡、吴摆渡等村;以码头命名的交卸、老码头、新码头、码头等村;以运河水利工程命名的枋头城、埽头等村。

云溪桥为五孔连拱式石桥,桥长60米,宽10米,桥体用青石砌成,桥下五个半圆形拱券立于桥墩之上,桥墩两端砌作分水尖,在桥两端的四角墩面上各置一卧姿的石雕水兽。

桥下的水兽

卫河,如今水并不多。水质相对前几年好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00多年的明代老石桥,能过12 吨重的货车,8年前桥上还通汽车
骑行浚县逛庙会(上)
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
一条承载千年历史的文化长河
卫河古今谈
来自浚县古城的报道(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