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者印人邓之诚

朱 琪


邓之诚(1887-1960),字文如,号明斋、文如居士,其斋室名甚多,著名者如五石斋、双稳楼、雨过天晴砚斋等。江宁(今南京)人。

邓之诚与江阴缪荃孙同婚于武进庄氏,为姑侄辈。后经由叶瀚介绍,受聘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任教育部国史编纂处民国史纂辑。1921年,邓之诚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后兼任北平师大、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辅仁大学史学教授。1928年兼教于燕京大学历史系,1930年改为专任,以教学著书为终身职志。抗日战争时期燕京大学被日寇占据,邓之诚与陆志韦、洪煨莲等教授同遭日军囚禁近半载。出狱后,靠鬻字、典当、借贷以维持一家生活,拒绝替日伪工作,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邓之诚一生著述宏丰,撰有《中华二千年史》、《骨董琐记》、《桑园读书记》、《东京梦华录注》、《清诗纪事初编》等。平居尤喜钞书、印书,在燕京大学执教二十馀年中,又先后校印古籍多种。

邓之诚篆刻存世不多,今见收辑最夥者为李颖霖、李洪啸所编《邓之诚印谱》,约有二百馀印,主要来源于邓氏自辑印谱,且以自用印章为主。据邓之诚1944年2月23日《邓之诚日记》记载:“清理旧刻石印二百余钮,如见故人。”今天所见大约正是这一批自刻用印。据邓之诚哲嗣邓瑞先生面告,1960年初邓之诚逝世后,印章由其兄邓珂保管,后因故渐渐散失。除《邓之诚印谱》以外,笔者所见另存于其他诸谱及各家散藏邓印约有四十馀印,相加共计二百五十方左右。


今存邓印基本未拓款识,是以难以考订具体创作年月。邓之诚在1924年自辑《五石斋印存》、《五石斋印存二集》,1930年又辑成《双稳楼印存》。另邓氏刻有《陈庆龢印》,边款作“丁丑春,之诚”,此为邓印唯一可见年款者,可知是1937年所作。是以据邓氏生平及相关印文考察,邓氏篆刻创作的高峰期应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崇彝有论:“金陵邓文如之诚刻小印最精,尤善朱文。曾见一方印刻朱文十六字,外起宽边,中界方格,颇饶唐善业泥雅意。其小楷、行书亦渊雅可熹。”这是较早所见对于邓氏书 法印章的评论。从现存邓之诚印章来分析,邓之诚篆刻作品远宗秦汉,近师明清流派印人,尤奉邓石如为圭臬。究其作品形式和风格的源头,可归纳为拟古玺、拟汉印、拟宋元朱文印式、拟明人篆刻式、拟邓石如篆刻几大类,此外还有少部分仿浙派篆刻和封泥样式。在这种广博的取法之下,邓之诚凭借其个人艺术气质与个性化的字法、刀法,也形成了一批深具特色的经典篆刻印式。

拟古玺一类的代表作品如《邓之成》、《之诚信鉨》等,模拟战国阔边细朱文私玺,十分精致。拟汉印一类主要以仿汉铸印工稳一路为主,白文代表作有《醉乡侯印》、《江浦陈浦曲江之印章》等,朱文代表作则如《李希舜印》、《林之私印》,这一批印章体现了邓氏对于汉印整饬之美的良好把握。取法宋元朱文印式作品有《之成之印》(明显带有模仿宋代米芾印章的特色)、《北平史学会印》等,这一类印章的特质也常常体现在邓氏师法邓石如的大量印作中,成为其篆刻的典型风格之一。拟明人篆刻的印式在邓之诚的创作中比例不小,今天看来这些印章的艺术价值不大,但它可能是邓氏长期观摩古玩字画而不自觉地受其影响的结果,如《上下千古》、《游戏》、《鸳鸯》等,我们不妨将这类受到《三堂印谱》影响的闲趣作品更多看作是文字和刀笔的游戏,它们更接近于一种传统文士书斋生活的调剂。

师法邓石如的作品是邓之诚篆刻临摹和创作的重要源头,也是邓之诚篆刻面貌的主要体现。邓石如(1743-1805)书法以篆隶闻名,其篆书融合了秦汉碑额和李阳冰之特色,雄浑朴茂,刚健婀娜,是清代“印从书出”的代表人物,开创了篆刻史上之“邓派”(或称“皖派”)。邓之诚对邓石如印风的借鉴和模仿,曾经使傅大卣误认为他是“邓琰完白山人之后”[1],其实邓之诚与邓石如并无亲缘关系。但从邓之诚在篆刻上对邓石如的传承、取定自己表字“文如”(与“石如”一字之差),甚至为长女命名“邓琰”(邓石如原名邓琰,因避嘉庆帝讳乃以字行)等事迹来看,邓之诚对于邓石如的崇慕之情是非同寻常的。邓之诚作品中《之诚读本》、《邓五石》、《清白邓家》、《双稳楼》、《有文在手》、《焉文》、《洪煨莲》等印都是规模邓石如而得其神似的作品。邓之诚取法邓石如的这些印作在刚健雄浑的意趣上尚未能及,但却显得安详秀雅,自有一份恬淡蕴藉的书卷气息。此外,在边款的创作上,虽然当时单刀刻款早已成为主流,邓之诚却仍然固守以双刀刻款,且书体仅见行书和隶书,这与其说是秉承明代篆刻的遗绪,不如说与邓石如印章的署款方式和字体有着惊人的一致。

在邓石如印风的基础上,邓之诚的篆刻并非是师古而不知变化的,其变革的关键在于:一、用字更加灵活宽博,不拘于一体,在邓石如流畅婉丽的篆书字法中,引入方折的用笔;二、治印以整饬为尚,绝不事残破;三、从邓氏印作分析,其治印应当是采用薄刃小刀冲刻为主,愈趋工稳爽利。正是这样三点,使得邓之诚的篆刻创作形成自己独特的风貌,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创作。当然,由于作者专注于篆刻的时间并不足够长,花费的精力可能也不集中,所以这批具备个人艺术特色的作品数量并不多,水平也不够稳定,更多是作者本人的天赋、才情与学养的流露。这一类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文如无量寿》、《五石斋》、《颂德堂》、《丰宝堂》、《双稳楼印》(白)、《双稳楼印》(朱)、《双稳楼藏书印》、《八亩精舍》、《棋日酒年主人》、《冬花室手钞书》、《书媱》、《丰宝堂印》、《丰宝堂藏书印》、《闲中有得》、《寒家世守》、《燕市酒徒》、《破家子》、《费行简印》、《敬仲》、《遐广(庵)铭心之品》、《曾藏叶氏遐庵》。这些印作布局匀称妥贴,生动自然,毫无造作之态;字法方圆并用,不避俚俗;薄刃冲刀刀法稳健细腻,有黄士陵“黟山派”的影子,但方折笔画的转折之处皆修饰圆润,不留棱角,又不同于黄士陵一派的刚健爽利。邓之诚的篆刻创作是否曾受到黄士陵的影响不得而知,但从这批印作风格来看,却颇像是陶冶邓石如与黄士陵于一炉,是以能够脱出诸家而自成面貌。

邓之诚1924年所作《五石斋印存二集自序》最能体现邓氏篆刻创作观。此文有趣之处在于邓氏对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流行印风”作出批判,文中所指的“规橅残砖半甓之文”的“时贤”正是风靡当时的吴昌硕一派。邓之诚出身诗礼之家,深受家学影响,其知识结构、书生意气和学者性情,决定了他“尊古”、“崇古”的审美取向。既自云“如言诗必曰宋,言字必曰碑,而三唐两晋皆在唾弃之列”,则其好恶自彰也。这一点,从邓氏的书法中也可以看到,他喜欢读书钞书,尤敬重昆山顾炎武,书法爱写蝇头小字,秀雅蕴藉,亦是向亭林学习。这样的学者气质,与吴昌硕等大刀阔斧变革创新的境界自然不合。他崇尚的篆刻意趣,乃是“敦厚庄重”的文人传统风貌,“奇僻诡异”之风则为其所恶。

追求古趣,又需富于新意,这是传统艺术创作中不变的追求。就篆刻一道而言,当时炙手可热的吴昌硕一派,从碑版瓦甓中引入金石斑驳古趣,对于印章的后期制作(残破)方式别具心解,从而成为印坛主流。而殊于此者亦自成一景观,如黄士陵、赵时棡、李尹桑、乔大壮、邓尔雅、寿石工等工稳一路,在规整中谋求生趣和变化,亦非易事,邓之诚之美学观念即趋同于此。然而邓之诚毕竟是以篆刻为“馀事”的非职业化印人,虽然富于学养,终究未能作出更多的艺术创新。其《五石斋印存二集自序》所言“特欲使后之人知尚有人焉,不随流俗为得失而已,而吾为此集,唯取自恬,固不足以示人也”,即其夫子自道也。景簃论邓之诚治印“胸罗万卷,留意金石多年,先生不为印人,而所见文物甚夥,故其印作不逐时流,与古谙和,风范自在,其刀下学养俱见”[2],诚非虚言。

邓之诚的篆刻创作始终遵循着他的这种观念,崇尚整饬的古意,富于书卷气,可归于学者文人治印一脉。其篆刻“唯取自恬”,基本以游戏自娱为主。虽然大约在20年代,他曾自订《邓文如铁笔》润格:“石章每字一元,磨石加一,五日取件”,这一润价约与当时寿石工的润格相当。[3]但以今存印章来看,其悬润时间较短,作品亦不多,流传不够广泛,而且此间所刻多为自用印及馈赠友人之作。是以傅大卣称“善篆刻但不轻易为人作,很难见到其作品。”[4]

除篆刻创作以外,邓之诚对于印史研究也有独到贡献,这使他在当时其它篆刻家中,显得尤为重要。邓氏耽于文史,常就读书所得关乎印学之处,加以笔录。邓氏关于印学研究的札记,多收录于《骨董琐记》一书之中。邓珂在《<骨董琐记>前言》中说:“他平日治学于正史之外,颇喜读子部诸书,引征诸文,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暇时,还经常在街头冷肆之中,访觅古器物,凡不详其制作,辄从笔记书或诗文集中,找出佐证,加诸考释,以明辨史伪,补正史阙,如许积累成篇,遂有《骨董琐记》之著。”全书共计札记一千馀条,证以古、近诗文集及笔记诸书达数百种,间加按语,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涉及印学史料之处约四十馀条,包罗印史相关诸多方面,包括记录古代印章钮制、清代官印制度、宋元明清古印收藏、古今印人、品鉴印石、印史辨伪、印林轶事等多个方面,甚至包括记载印文、印匣、论印诗、异质印材、发现中出土印章等,为印学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线索。其中《骨董琐记》、《骨董续记》中所收印学相关条目最多,这一部分成书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邓之诚篆刻创作最多的时期,这些印史逸闻及考证,非极为热爱篆刻且刻意留心印史者不能为。历来学者多视篆刻为“雕虫小技”而不屑深加探考,邓氏却能如此留心,正是其独具只眼之处。

邓之诚是近代篆刻史上一位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上均有建树的印人,然而由于其作品流传不广,篆刻成就又为其学者光芒所掩,是以长期以来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今年适逢其逝世50周年,谨以此文缅怀这位渊雅博学的学者篆刻家,并希望人们能够重新关注并审视其对于篆刻艺术和印学研究的贡献。

(本文经邓之诚哲嗣、原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瑞先生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在此特别致谢。作者单位:江苏教育学院南京学前分院艺术系)

注释:

[1] 《傅大卣手拓印章集存》,中华书局1986年版。

[2] 景簃《<邓之诚印谱>前言》,《邓之诚印谱》,中国书店,2007年版。

[3] 见王中秀、茅子良、陈辉编著《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页。

[4] 《傅大卣手拓印章集存》,中华书局1986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人篆刻的生命精神
明清各家闲章原印精品
明代梁袠【印隽】全本四卷(高清稿本),摹刻徽派创始人何震印作
吴让之仿秦汉印之研究
篆刻学习:篆刻名家吴让之留给我们的经验
你没见过的明清篆刻大家(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