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学论语#5.19【2016-10-25】

#每日学论语#5.19【2016-10-25】

【原文】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shènɡ),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译文】

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的官,没有高兴的颜色;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恨的颜色。每次离任交接,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令全部告诉接位的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可算尽忠于国家了。”子张道:“算不算仁呢?”孔子道:“不晓得;——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子张又问:“崔杼以下犯上杀掉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舍弃不要,离开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说道:'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的崔子差不多。’又离开。又到了一国,又说道:'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的崔子差不多。’于是又离开。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清白得很。”子张道:“算不算仁呢?”孔子道:“不晓得;——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微言微感】

关于“仁”,孔子轻易不许人。子路算不上仁、冉求算不上仁、公西华也算不上仁,包括他一再称赞的冉雍也算不上仁,可见达到仁的境界何其难也。

子张说得这个子文,姓斗(dòu),名谷於菟(ɡ ǔ wū tú),字子文。据说,子文为私生子,被弃于梦泽(即云梦泽,古泽薮[sǒu]名,在楚地),一虎以乳哺之。人以为大贵之兆,便取回收养之。楚人称乳为“谷”、称虎为“於菟”,故以“乳虎”意名之。

子文在楚国历史上是一个被人津津称道的伟大人物,一方面他是一位清廉勤政、律已恤民的宰相,另一方面,他忠于职守,一心为国家,曾经在国家危难时候,毁家救国。他从楚成王八年任令尹后,到楚成王二十五年让位子玉,做令尹时间长达二十七年之久。这二十七年,他曾“三仕”、“三已”。或者说,三次让贤请辞,三次又被请回来。

子玉打仗取了大胜仗,有功于社稷。斗子文从国家利益出发主动让贤,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三上三下,坦然处之,不喜不悲,来去从容。干,就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退,就无怨无悔,马上交接。

《菜根谭》上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话用来形容子文非常合适。

然而,对斗子文,孔子评价仅仅是:“不错不错,还算是忠!算不算仁呢?我不知道!”

所谓“不知道”,说白了就是我不以为然。我看不到他的“仁”,他还配不上这个评价。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他算得上“忠”。

其实,能做到忠也已经很不容易了。

忠者,德之正也。从造字可以看到,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古以不懈于心为敬,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为正直之德,故从中声。《说文解字》中讲:"忠,敬也,尽心曰忠"。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

或许,为人父母的忠比较容易,不孝之子糊里糊涂,可怜父母不离不弃。

或许,为人师的忠也比较容易,学生虐我千千万,我待学生如初恋。

但是,商人的忠就不太容易。在商言商,重利轻义,永远利益是第一位的。

政客呢?可能更不靠谱。他们习惯有奶便是娘,得志便猖狂,不给权利是仇敌,给少了是冤家。

由此可见,斗子文被孔子称为“忠”,已经很不错了。

一个人,不忘初心,恪守信念。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啊!

我一直喜欢电视剧《士兵突击》,对钢七连要解散的情节颇多感受。袁朗和许三多要坚守到最后一刻,空旷的营房,依然出操、内勤,没人要求,自我要求。许三多,袁朗让人肃然起敬。

他们,似乎也可以称之为“忠”了。

至于陈子文的“道不同不相为谋”,面对弑君逆臣,宁可万贯家财不要了,也不和逆臣同流合污,不和小人蝇营狗苟,这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崔杼弑君这件官司,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

崔子,也叫崔武子,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齐国大夫。他在齐执政二三十年,当国秉政,骄横异常,先后立庄公、景公,在朝大肆杀戮,使齐政局动荡。

前548年,因齐庄公与崔杼的妻子棠姜私通,惹恼了崔杼,便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下犯上,杀了庄公,立庄公弟杵臼(景公)为君,自己为右相。两年后,其子崔成等互相争权,家族发生内讧,左相庆封乘机攻灭崔氏,他上吊自杀,尸体为景公戮曝。

孔子第一次去齐国见齐景公,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就是有感于此,指责齐国“乱臣贼子”不尊重君王,胡作非为的事。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面对奸臣当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于是选择了消极逃避。不敢和不良风气作斗争,也不愿意和奸人同行,于是归隐。你勾心斗角,你尔虞我诈,你嫉贤妒能,我走,我远离你还不行吗?对此,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能做到清高,清白,算不得仁,也还不错嘛!

“忠”和“清”,比不得“仁”。因为“仁”是由内而外,宅心仁厚,无所畏惧。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孟子说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许,这才算得上仁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仁兮仁兮何其难——《论语》悟读【107】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19:未知,焉得仁?
未知,焉得仁|《论语》没有那么难
读论语笔记《公冶长篇》19
论语 5
【儒】《论语·公冶长》(19)服务百姓是为官最高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