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年医生:如何让患者信任我?-医学生

同龄人郭德纲和林志颖呆在一起,看面相,后者总是更招人喜欢。不过假如他们是医生,情况会恰恰相反。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医生而言至关重要,因此患者的不信任或许是每位青年医生都曾遇到过的,对患者反复查体、思索时间稍长、没有斩钉截铁的语气……在患者看来都是“太嫩”的表现。那么,该如何让患者信任你呢?

医:生瓜蛋子长成记

四川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刘 婧

病房是一个对生命进行治疗的战场。作为刚刚大学毕业的小住院医,初临峥嵘,难免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危机。

我第一个轮转的科室是呼吸科,其实用“综合科”冠名更为妥当。虽然主体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但心肺从来不分家,心脏问题我们不可能坐视不管。轮转过程中,从实习生到住院医的跨越,除了技能的熟稔,也是一个炼心的过程,回想起来收获颇多。

  镇定

收获之一是不论你当的是什么班,不论什么情况,只要面对病人都绝对不能慌,不能让家属发现你是个生瓜蛋子。该怎么做?迅速检查患者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这些若是稳定,你可以先吐一口气,慢慢处理,不用太急;若有其中一项出现异常,最好的做法是先心电监护,该吸氧就吸氧、该吸痰就吸痰、该扩容就扩容,简要询问病情后,让家属签署病危通知书。若是病人的生命体征已经极其不稳定,威胁到生命,马上现场抢救,让当班护士给你的二线打电话。但须切记,不要自己打,让护士打,或者让实习同学打,不能让病人家属觉得,病人都不行了,你这个医生还有功夫打电话。

哮喘是呼吸科的常见疾病,一旦发作,患者呼吸极度困难,常常让家属六神无主。曾有一位老爷爷哮喘急性发作,他女儿一看我是年轻医生,就开始不信任,不时地抱怨。我马上让护士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鼻导管吸氧,然后在其夹杂着抱怨的回答中问病史、查体,进行了针对哮喘的治疗。第二天查房的时候,老爷子的症状明显好转,他女儿对我的评价也由最初的“乳臭未干”到了后来的“年轻有为”。都是形容年轻人,但其中的褒贬大相径庭。

条理清晰

收获之二是别担心自己是生瓜蛋子,即便面对抢救,也要相信自己。面对抢救时,常有朋友说:“我不会啊,我没遇到过啊,怎么办?”我也是生瓜蛋子,所以“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我也有,不过我有我的应对方法。首先,暗暗深呼吸,自己告诉自己,你一定能HOLD住全场。其次,冷静下来,分析问题。任何一个问题的出现,无非是产生和消耗。是产生不足,还是消耗太多?比如,如果是呼吸不好,血氧饱和度差,是什么原因?到底是气体进入不足(产生),还是交换差(消耗)?进入不足?痰堵?氧气管破损漏气?喉头水肿?交换差,是循环障碍导致,还是高热导致通气血流比值的异常?血压、心率等以此类推。再次,分析好原因,及时对症治疗。

此时,如果你的二线足够及时,也许已经到了现场。即使没到现场,你也要相信,有时候,有经验的老护士能顶一个学富五车的老学究。自己不懂,也可以听听她们的意见,特别是ICU护士的意见,她们见多,自然识广。

坦诚

收获之三是面对期望值特别高的家属时,稍微用些技巧。尽管面对每位患者我们都会尽心尽力,但并不是每次救治都是大团圆结局。因此遇到期望值很高的家属时,我会把情况如实相告,或许他会转其他医院继续治疗。如果家属仍旧要求住院治疗,就要及时让其签署病危通知书。坦诚相告通常可以得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千万不能有“保证”之类的承诺。

当然,在许可的条件下,可在患者病情稍微有所好转的情况下,与家属或患者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缓和气氛。还记得有一次查房的时候,有一位肺癌患者问呼吸科主任:“我还可以活多久啊?”主任并没有告诉他残酷的真相,而是说:“你和我们大家一样,都还可以活一辈子。”患者瘦削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这就是我进入临床前两个月管理病人,平安完成所有病人治疗任务的套路。虽然我依然是个生瓜蛋子,不过我已经在成长了。

患:抑郁大婶转型记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精神科 任 峰

与其他科室相比,精神科每天遇到的患者更多的是心情焦躁郁闷者,因此让本就情绪不佳的患者跟着医生积极治疗有点难度。不过一旦做好了,治疗则会事半功倍。

记得一天下午,一位年纪60岁左右的阿姨推门而入,穿着整洁朴素。尽管我热情地招呼,她却表情冷漠地说:“赶紧给我开点药,我还有事,急着呢!”按照就医流程,我问她:“您以前来就诊过吗?带病历本了吗?”

“没有。”她略有些不耐烦。

“抱歉,第一次看病需要详细记录您的情况,麻烦您去买个病历本吧,这样有助于以后对您的病情进行监测。”我耐心地解释。她悻悻地瞪了我一眼,转身离开。不一会儿,她再次推门进来坐下,语气里充满了怨气,“你有什么赶紧问吧。”

让她平静

我不急不忙地询问病史,慢慢地她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原来阿姨(我暂且称她为阿姨)近两年常规体检突然发现了4种病——椎动脉供血不足、关节炎、青光眼和高脂血症。于是她感到很悲观,觉得生活特没意思。慢慢地,她感到浑身乏力,也不喜欢出去逛公园了,有时在家看电视不到半小时,就莫名其妙地烦躁起来。

  听她倾诉

根据我的判断,阿姨应该是老年抑郁症,其情绪与患有多种躯体疾病有关。但这些病都不是什么严重的疾患,所以我耐心向阿姨解释着这些疾病对身体的影响程度,试图减轻她的心理负担。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丝毫没能缓解阿姨对自己身体的担忧程度,她长叹了一口气说:“唉,别提了,我这辈子太可怜了,浑身都是病。”担心、无奈和焦虑之情溢于言表,她甚至还联想到不如意的往事:“文革”时说错话被批判,工作中同事难为自己,儿子结了婚迟迟不要孩子,老伴不关心自己……

我心里一惊,幸好多年的心理培训已经让我养成了“要关注患者在想什么”的习惯,没有跟她继续谈论这件事。

“我一般不想和人提起我的病,也担心别人说这事,渐渐就不想和人来往了。我宁愿一个人坚强地活着,也不愿看见别人可怜我的眼神。”

阿姨说着眼角有些湿润,我默默地递过纸巾。她迅速地擦了擦眼泪,接着说:“其实他们也喜欢跟我絮叨自己的问题。我劝说他们的时候心里想,你们也有这么多问题,凭什么还来劝我,你说烦不烦啊!”

给她肯定

虽然阿姨满口说烦,但是听得出来,她还是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于是我说:“我想,那么多人都找你,说明对你很信任啊……” 我适时地给予她鼓励。

“那是!别提了,他们都把我当知心姐姐,都愿意和我聊天。”我继续就“她正在帮助别人”这一点给予理解和支持。阿姨的话也越来越多,此时的神情已经少了很多的抱怨,像换了个人一般。我的心里也轻松了一些,所以开了个玩笑:“唉,您快把我的‘饭碗’都抢了,我‘压力山大’啊。”听完这话,阿姨居然笑了起来,这是进门以来,她第一次让我感到还有这么爽朗的一面。我知道治疗开始出现了转折。

此后一方面我不再以医生的角度去关注她的缺陷和“可怜”,另一方面也不断地挖掘她身上积极的一面。每个月阿姨都会来找我一次,通过我的引导,她每次谈话的内容不再限于“抑郁”那点事了,“跳交谊舞、爬山、吃哪些食物有益身体健康”等话题越来越多。

之前我只是看病,病不好加药,还不好就换药,这种看病方式往往忽略了对患者内心的关注,也让我时不时地感到“累心”。这一次经历,让我体会到医生永远不能忽略患者是有血有肉、有感情和思维的人,倾听、交流、理解和帮助是让患者信任你和积极配合治疗的关键。

本文来源:健康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央广女主播在肿瘤医院的生死感悟
舒缓疗护病房:肿瘤重症患者最后的“家” 陪伴他们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护士如何处理身边的关系
【心声】两部轮椅,一段医患情
夜班护士换床单,竟挽救了患者一条生命!
重症监护室——死亡的隔离墙(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