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会计的没落与复兴(二):会计没落之因①

关于会计信息与企业经营相关性逐渐背离的原因,作者总结了三个原因:

①无形资产的处理;

②会计估计的滥用;

③未记录事项对公司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第一点无形资产的论述:

在近几十年的商业发展中,相对于固定资产等,公司对无形资产的投入所占比重越来越重大,作者通过对无形资产投资率的分析来阐述这一事实。

像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迪斯尼等公司,贡献了标准普尔指数超1990亿美元的资本增值,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无不倚重于无形资产,如专利、品牌、版权等。

除了高科技、互联网和制药公司,对于一些传统行业的公司来说,无形资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是有增无减,如金融企业面向客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Allstate公司的电子保险在线服务)、沃尔玛独特的供应链系统、联邦快递高度可靠的配送渠道、亚马逊的客户评价算法系统等等。无形资产日趋重要的特性不止体现在行业,更是国际化的。作者举例中国政府对无形资产构建的支持等等。

但是会计系统的变化却跟不上形势的变化,泰然处之依旧,所谓以不变应万变是也。

作者成书之时美国会计准则对于无形资产的处理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由内部创造,自行研发等等,这一类所产生的支出基本全部作为费用化处理(虽然有关于资本化的规定,但几乎没有公司采用),另一类是外购的无形资产,全部资本化处理。美国会计准则当时对此的解释是,外部购入的无形资产价值是客观的、公允的,而内部产生的具有不确定性,可能研发失败云云,无法形成资产,所以不能资本化。我们可以试着想想看这样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第一反应就是外购不会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而内部创造却会降低当期利润,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净利润作为一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对于可能会减少利润的事项,是否还有动力去做?这样想无可厚非,但作者要表达的却不仅仅在此。

辉瑞制药公司2013年的ROE(净资产回报率)高达28%,在作者看来,对于一家经营多年的大公司来说,如此之高的回报率显然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但为何偏偏能达到呢?因为公司在研发、品牌、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支出都已经早早的费用化了,ROE的分母变小了,净资产金额根本无法反映创造这些收益的全部资产,难道自主研发的专利、创建的品牌只有一时之用吗?但如果辉瑞的药品专利等全部购买而来,全部资本化,那ROE数据又会变成怎样呢?(比如自主研发花费100万,全部费用化,那么净资产减少100万,但购入100万全部费用化,那么就只有当期摊销的部分会影响股东权益)

所以,就算是同样的东西,购入和自行研发会对会计信息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美国会计准则目前情况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我们国内目前采用的会计准则对于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明确规定,分为所谓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全部费用化,开发阶段可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无法区分两个阶段的全部费用化。我本人参与拥有研发项目的公司不多,但还没碰到过有研发支出资本化的,而且关于研发费用的处理,目前有太多不规范的地方了,想着等到以后能接触到更多项目了之后再拿来讨论吧。就我目前了解来看,就算最后会有资本化的研发费用,但前期也有大量的研发支出费用化了,作者基于美国会计准则所论述的情况对于我们也大体是适用的。)

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大名鼎鼎的军火商),作为航空领域的老对手,对于无形资产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策略,波音公司主要是基于内部研发创造各种技术,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主要依靠并购来获得核心技术,两家公司2012年数据对比如下:

公司

研发收入比

商誉资产比

ROA

波音

4%

5.7%

4.6%

洛克希德马丁

1%

26.8%

7.2%

总资产收益率ROA波音公司明显落后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难道波音公司的盈利能力真的劣后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这么多吗?所以,公司对于无形资产所采取的策略,很可能扭曲大众对公司盈利能力的理解。而且像前面说的,公司高管也可能会为了某种目的来人为的选择无形资产策略。

之后作者又举例某知名制药公司CEO讲话内容:

“公司建立了数以百计的战略联盟和合资企业,旨在提升研发、生产和营销方面的效能。”

“那这些对公司的收入有助益吗?”我们问。

“帮助可大了。”

“那为什么你们的财务报告对这些只字未提,利润表也没有反映任何节约成本或其他相关的信息。”

“是这样,因为会计准则没要求我们披露。”

正因如此,我们无法从财务报告得知某些关键信息,如公司对于人力资源、员工培训等是积极投入还是听之任之,是极力在维护品牌形象还是任其自身自灭等等。

相较于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价值能较为准确的界定,无形资产的价值却往往很难被估计,因为无形资产往往是独特的,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对于无形资产的风险(被模仿、被侵权等)投资者却知之甚少。

新兴公司无形资产密集程度相对老公司来说越来越高,对于研发支出的投入占比越来越大,但是财务报告又无法正确反映公司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从而也导致了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恶化。

公司高管通常不愿意报告无形资产这样的高风险资产,一旦被侵权或技术突破,会严重损害无形资产的价值(如黑莓公司的专利技术因为iPhone的出现而遭受的毁灭性打击),造成巨大的损失,若是如此,在向董事会或股东汇报业绩之时会出现一些令其难堪的质询,还不如一了百了,发生当期全部费用化算了,省得以后麻烦。(疑问:那外购呢?如果选择外购不就要承担这些风险了吗?那为什么还是有公司选择外购?)

而对于审计师而言,如果资产负债表上躺着一个价值难以确定而又存在巨大风险的项目,等到公司经营失败或出现意外亏损导致股价暴跌之时,又会受到指责,为什么不能提前发现从而列示风险呢?还是一样,索性费用化一了百了,也不用费心费力去鉴定这些资产价值了。

作者认为对于无形资产的不正确处理会极大影响会计报表的有用性,因此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对无形资产相关问题进行介绍,总的来说是有几个方面,一是无形资产策略的选用,内部研发还是外购;二是一些关键信息无法反映到报表中来,如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战略联盟等等相关投入;三是对于无形资产的风险关注不够;四是企业高管和审计师那种满足于现状的态度。

想要尽量简单归纳出来,但不知道怎么再去压缩这些信息来让篇幅更加简练,索性就这样了,本来想把三个问题讨论完,但篇幅太长了,剩下的两个问题之后再讨论吧,到此。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上市公司又一调节利润的工具:研发费用
新会计准则对于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优缺点的比较分析与对会计准则的反思
研发费用资本化典型案例及深度剖析
浅谈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1.1 研发的活动的费用化与资本化时点如何进行把握(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