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悬解》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阳明十九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1 阳明胃腑,容受之职,表闭里壅,则腑不容,或上逆而吐,或下利而出,此不为虚,只是表闭不解,经气内壅,胃腑不容也;二阳之经郁,其阳明之腑也,若是失解,吐利亡津,胃腑伤燥,则成阳明腑实。此呕利不是里虚,注意区别,此与上条一个道理,上条必自下利,本条又言但呕者(两条一理,故合为一条)。葛根加半夏汤,汗出表解,则二阳俱解,则经腑双解,胃能容纳。呕为胃逆,故加半夏降胃。

2 此也为典型的感冒后的呕或利,(又一条肠胃型感冒)此病不知解表,则呕利不止,此证当细辩证,后边又有太阳少阳合病之呕利,三阴篇又有阴证之呕利,学完六经则知辩证论治,则知遣方用药。

论;阳明之气,自上下行,太阳外闭,则胃气不降,上逆而呕吐。太阳伤寒提纲十九,太阳病,呕逆者,名曰伤寒,就是表闭也。

阳明腑病二十七章

  阳明病,自经传腑,腑病宜下,其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汗而后下。经证已解,恶寒不作,而潮热汗出,全是腑证,当相其缓急而用下法也。

1 此处黄师又一次提示,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汗后下。腑热内实者,潮热外蒸汗出恶热,是一定之理。但表不罢者不可下之,此也为一定之理。都是定理,并不矛盾,细细研究。

阳明二十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1 太阳病,二日阳明,三日少阳,此但传经络而不入脏腑,发汗则解已。三日少阳之期,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此属胃也,胃腑偏盛而外蒸也,调胃承气汤,下胃阳之偏,以和里气。早下胃腑之偏盛,不成胃腑之阳实,故为大承气之初证。芒硝半斤,125克。

2 汗后不解,非太阳不解,是病不解之义。蒸蒸发热者,属胃也,已传阳明胃腑也。调胃者,调胃阳之偏盛也,是胃腑之阳盛,阳盛而未实之义。若胃腑阳实者,则是大承气汤证,此条观太阳七十三四条则知。名调胃者,轻下胃腑之热燥,以和里气也。

论;李可老中医,攻毒辟秽汤,就是调胃承气汤的病理,只是加了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泻下之后,又减掉芒硝与大黄。

阳明二十一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

1 二阳合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此为阳明之外证,大便难而谵语者,此为阳明胃腑,热燥内实也,大便难则闭塞不通,谵语者,胃腑阳实,血热神乱也。下之则愈,大承气汤,下阳明之腑实。阳旺于阳明,阳明为阳之最盛,阳明为腑,其气为燥,燥热成实,非下不可。大承气汤,专泻胃腑热燥结实。

2 阳旺于阳明。潮热者,即日晡之时发热也,按时发作,其如潮信也。腑热外蒸,汗出窍开,不恶热,反恶寒,此为阳明外证,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此为阳明腑实,大承气汤证。此为《伤寒论》六经辩证法,最直接的体现,最直观的认识,六经每一经都有每一经证,学完伤寒六经,自能懂六经辩证之法,此法仲景独创,准确直接,学中医若是不懂此理,那就是伪中医,后世中医又有用其病证套其汤法,汤证相合,百发百中,系统学完六经,则临证胆大心细。

论;从现在开始留意“发热”这个证状,因为发热,所有的病基本都有这个症状,伤寒六经,三阳经外感有,三阴脏病连经,脏寒亡阳也有,温病也有,现代中医西医都在研究发热,又对这个热的理解各不同,我们先认识本篇的发热,细细研究则临证见发热而不心慌。本条发热是在阳明腑实,潮热外蒸。 

3 谵语者,601页,胃热薰冲,消亡心液,神明迷惑,昏狂不清,师言心液;余论阳腑阳结,血热而神乱,以黄师为准,余这么表达,容易理解,但不标准。阳明四十九,热入血室也有谵语,少阳也有,《金匮》妇人篇也有。

附;阳明十二,日晡,申戊之交,阳明旺盛之时。日晡在日落之后,下晡在日入之前,正申酉戊燥金得令之时也。

阳明二十二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1 阳明病而见脉迟,此是湿旺之诊。阳明胃腑,湿热外蒸,故见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湿盛则必身重,此是一定之理(辩证之理);胃腑湿热而壅满,肺气郁阻而不降,故见腹满,短气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此是湿热外蒸,汗出湿泄,湿退而燥盛,可攻里也(此是调胃承气证),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为热盛里实,大便已硬也,宜以大承气泄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不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小承气汤,微下湿热腹满,以和胃气,勿令大泄。

2 阳明病脉迟,迟为湿旺之诊,此迟就是缓之变文。潮热者,阳明之外证,故可以攻里,是以调胃承气汤,早下胃阳之偏盛,免后此成大承气证。手足汗出,胃腑成实,实则实治,故大承气主之。因里湿导致其胃腑湿热不实,湿燥相敌,燥盛不实,湿未尽退,则湿滞其胃,而生胀满,胃腑满急,满则破之,小承气轻下。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三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阳明病篇之药方
伤寒论,小承气汤,若腹中大满不通者,急不能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通其大满而止,勿令大泄下也。
伤寒论读书笔记《八》
JT伤寒论慢慢教(第十期)10.1.2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208条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