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题笔谈|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技巧





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

清扫手术技巧


王    平,叶    茂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9):962-965


 摘要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腔镜甲状腺手术在近20年得到了迅速发展。腔镜下淋巴结清扫作为甲状腺癌根治术的重要组成,要求术者有丰富的开放手术经验及娴熟的腔镜技巧。熟练掌握超声刀的应用技巧,熟悉清扫范围的解剖关系,对于避免神经、甲状旁腺等结构损伤具有重要作用。术中神经监测(IONM)、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等新器械、新技术的应用使腔镜下操作越来越安全可靠。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浙江杭州 310009

通信作者: 王平,E-mail:p.wang_zju@foxmail.com


甲状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其90%以上是乳头状癌,即使是微小乳头状癌,其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也可达50%左右[2-3],腺叶切除加Ⅵ区淋巴结的常规清扫被广泛接受。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甲状腺癌的美容手术(oncoplastic thyroid surgery,OTS),即治愈甲状腺癌的同时,获得最大程度的美容效果是甲状腺外科及病人的共同夙愿,因此腔镜甲状腺手术应运而生。经过20余年的临床应用,腔镜甲状腺手术的理念及手术技能都得到了提升。腺叶切除及择区性的颈淋巴结清扫已安全可行[4-5]。由于操作空间的限制,胸骨柄及锁骨的遮挡,腔镜下颈部淋巴结清扫难度大,要求高,有其严格的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6-7]。笔者在完成中央区常规清扫的基础上,开展了颈侧区择区性淋巴结清扫,目前开展Ⅱ、Ⅲ、Ⅳ、Ⅴb区的清扫,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结合文献就完全腔镜下颈淋巴结清扫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1
操作空间的建立和维持


良好的操作空间是手术成功的第一步,笔者曾报道过完全腔镜下操作空间建立方法[8-10]。初学者首选胸乳入路,全乳晕入路具有更佳的美容效果,经口入路适合特殊人群,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表无瘢痕OTS。对于未婚女性,尤其乳晕较小或者乳房较大的病人,可将右操作孔切口上移5 mm,离开乳晕,便于操作。颈侧区清扫,首选胸乳入路,清扫侧的空间外侧界须游离至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CM)的外侧缘。在完成甲状腺切除与中央区清扫以后,清扫颈侧区淋巴结,可重新调整清扫侧的trocar方向(对向锁骨内1/3方向)。

        建议选择专用的可视穿刺剥离器(专利号ZL201410177508.9),在直视下建立手术空间,以保证正确的层次,减少出血。左手持吸引器,在维持空间的同时可吸除水汽和烟雾;适当打开双侧操作孔trocar的排气孔,可促使空间内烟雾及时排出,利用高流量、低压力的混合空间维持法维持空间[8],以保证手术野的清晰。颈侧区清扫可以使用两个拉钩横向拉开SCM或带状肌,必要时可置入第3个拉钩或迷你抓钳(Minilap),配合镜头以获得良好术野。


2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腔镜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范围与开放手术相同,原则上中央区淋巴结包括喉前、气管前、双侧气管旁的淋巴结。初学者建议选择单侧手术,在清扫左侧的时候,右侧的气管旁即右侧的甲状腺、无名动脉及颈总动脉与气管之间、右侧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前方的组织,应该常规予以清扫;清扫右侧中央区,左侧气管旁即左侧甲状腺、气管及左侧RLN之间的组织,也予以清扫。由于右侧RLN上行位置较浅,穿行于右侧中央区淋巴结及脂肪组织间隙中,从而将右侧中央区淋巴结分为RLN前、后两组[11]。腔镜下右侧清扫难度明显增大。因此,初学者应该从左侧清扫开始。RLN作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标记,建议常规全程暴露。在中央区清扫过程中,须同时放置两个拉钩。如从同侧进入两个拉钩,一拉一推,即下方拉钩将带状肌向外侧牵拉,上方拉钩向对侧推开气管;如从双侧分别进拉钩,双侧分别拉气管与带状肌,合理调整拉钩的位置与用力方向以达到最佳的显露,获得开阔术野,使得操作更加便利清晰[6]。利用缝合带状肌做牵拉,显露不够理想,会影响清扫的彻底性。

        现以右侧为例,阐述胸乳入路腔镜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具体步骤。在腺叶切除以后,从气管正前方开始,提起胸腺,用超声刀离断,注意甲状腺最下血管的有效凝闭以防出血;切除气管前的胸腺并清扫气管前的淋巴结,先分离内侧气管前2/3的组织;但是,经口入路操作中,由于从上至下的视野,可无须切除胸腺,而且清扫中央区的步骤可以从外向内清扫。调整右下拉钩的位置,显露右侧颈总动脉及无名动脉,在其前方自下而上用超声刀离断,直至甲状软骨下缘水平,注意有2~3支的甲状腺下静脉。建议常规使用Minilap保留胸腺的上极,以保留一些下位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接着清扫气管食管沟的淋巴结,可以从低位开始定位并显露RLN,从下而上清扫。笔者的体会是从已经显露的RLN开始,用直角小弯自上而下显露RLN,再上下结合全程显露RLN,先清扫RLN前方的淋巴脂肪组织。注意在显露的RLN表面垫一纱条以防超声刀热损伤;用超声刀一一离断RLN的前方及附近的血管[12]。在清扫至下界时,尽可能上提被清扫的淋巴脂肪组织以克服锁骨头及胸骨切迹的阻挡,常规切除部分胸腺以清扫其后方的淋巴结。

        清扫右侧RLN后淋巴结时,合理利用拉钩的优势,仔细分离RLN与后方组织,RLN被牵拉向外侧,提起其后内侧组织,确保RLN安全的前提下切除后组淋巴结,切忌过度向上方及内侧牵拉,以免损伤颈交感神经及食管。

        清扫中央区淋巴结的同时,确保RLN的功能完整及甲状旁腺的原位保留是腔镜下淋巴结清扫的难点。随着高清腔镜的广泛应用,使OTS比开放手术更容易发现RLN与甲状旁腺。有条件单位,建议常规使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OTS中常规使用IONM,可以明显缩短学习曲线,并减少RLN永久性损伤。特别是术中应用连续神经监测,因其可对牵拉、分离、钳夹等操作可做出即时反馈发出警报,使术者能及时纠正动作,改变不良的操作习惯,大大提高OTS的安全性。但在安置连续监测电极时须先暴露迷走神经,加上腔镜下操作空间小,操作器械有限,会花费一定时间。应用带有探测功能的多功能分离钳,可以实现实时探测,方便而且安全,可代替术中连续神经监测。

        OTS中应用纳米碳,一方面可以提高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另一方面,根据甲状旁腺负显影的原理,可提高甲状旁腺原位保留的可能性,降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虽然也有学者主张下位甲状旁腺应以自体移植为主[13],笔者建议术中尽可能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对血供受影响的、无法保留或者被误切的甲状旁腺,应立即种植于健侧SCM内;注意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的血供情况,如有淤血的现象,建议用7号针头多点刺破甲状旁腺的包膜。


3
颈侧区淋巴结清扫(Ⅱ、Ⅲ、Ⅳ及部分Ⅴb的择区性清扫)


        在开放手术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时,经典的“L”形切口术后明显影响外观,尤其有瘢痕体质的病人,将影响颈部的外观及功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虽然近年来有低位弧形切口的做法,但颈部6~8 cm的瘢痕仍难以避免,经胸乳入路的OTS,可完成择区性清扫,实现治愈疾病的同时达到美容的效果。

        腔镜下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入路及步骤与传统的开放清扫有所不同,笔者中心按照腔镜清扫的入路,应用于开放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也符合甲状腺乳头状癌包膜内转移病例的无瘤原则。腔镜下清扫颈侧区淋巴结选择SCM锁骨头与胸骨头肌间入路清扫Ⅲ、Ⅳ区淋巴结[14],先用分离钳寻找锁骨头与胸骨头的潜在间隙,交替使用超声刀与电钩,从下至上游离,下至锁骨,上至颈动脉分叉以下。合理使用专用拉钩,将胸骨头与锁骨头拉向两侧,暴露肩胛舌骨肌,为方便操作,可以用超声刀予以离断。打开颈动脉鞘,沿着颈内静脉表面分离淋巴脂肪组织,并逐步将颈内静脉向内侧牵拉暴露迷走神经,清扫颈内静脉后方组织。颈侧区清扫的难点在于Ⅳ区静脉角的清扫,先清扫Ⅲ、Ⅳ区交界处的组织,再向头端提拉,偏向外上方,在静脉角处显露胸导管或者淋巴导管。胸导管的颈干与锁骨下干的交通淋巴管,尽可能用Hemolock夹闭以防术后淋巴漏;如果胸导管或者右淋巴导管损伤,必须结扎或者用Hemolock夹闭。再显露颈横血管、C3和C4神经根,从内向外,自下而上清扫Ⅳ、Ⅲ及部分Ⅴb区淋巴结。清扫时避免过深,以防损伤深面的膈神经、臂丛神经;合理应用能量器械,避免损伤锁骨上神经与颈横神经;清扫部分Ⅴb区淋巴结时,注意保护颈外静脉及副神经。

        继续向上清扫Ⅱ区及Ⅲ区淋巴结时,采用SCM与带状肌间入路,从颈内静脉往上及内侧分离,注意保护面静脉,暴露二腹肌后腹,自内向外清扫,注意显露副神经,清扫Ⅱa区淋巴结。对于转移相对局限或者没有明确Ⅱa区转移的情况,Ⅱb区可不做常规清扫[15-16]。至此,择区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完成。

        腔镜下完成Ⅱb区清扫也是可行的。要利用Minilap或者缝线牵拉副神经,向上外侧牵拉副神经,用电钩或者超声刀清扫Ⅱb区淋巴结。Ⅱ区淋巴结清扫时候,注意保护面静脉,离断颈内静脉的属支,以防颈内静脉撕裂出血;显露副神经时注意与其伴行的静脉,如遇出血,切忌盲目止血而损伤副神经。

        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常遇到颈内静脉损伤导致的出血。出血主要原因是处理颈内静脉的属支包括肌肉的回流静脉、转移淋巴结的回流静脉及面静脉时所致颈内静脉破裂。如果破口过大,除了出血量大,还有发生气体栓塞的危险。一旦出血,应立即停止二氧化碳注气,同时用无损伤的抓钳控制出血,依靠拉钩维持空间。腔镜下颈内静脉修补相对困难,此时,合理运用吸引器,寻找出血部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多数可以用超声刀先凝闭属支,再用Hemolock夹闭。如果颈内静脉较细,尤其是在面静脉汇入前,可以直接用超声刀先凝闭,再结扎或者用Hemolock夹闭;对于直径>6 mm的血管,建议直接缝扎或结扎,有条件可以用5-0 prolene缝合,不宜使用超声刀[17]。如腔镜下无法止血,果断中转开放手术或增加颈部小切口。

        综上所述,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腔镜下完成中央区及颈侧区的择区性清扫安全、可行,但由于操作空间狭小,对操作者要求较高,术者必须具有丰富的开放甲状腺癌手术经验以及娴熟的腔镜技术。随着IONM、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等新器械、新技术的应用,OTS必将推广应用,以满足部分病人的需求。如果术中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包括与术前评估有出入,无法完成手术或者根治者,应及时中转开放手术以保障安全。

(参考文献略)

(2017-06-20收稿)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著|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70例疗效分析(本文配发视频)
指南与共识|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专家共识(2018版)
指南与共识|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专家共识(2017版)
腔镜技术在甲状腺癌治疗中合理应用| 王平,王勇
浅谈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不足与治疗过度
【共享】甲状腺手术技巧 - 普通外科讨论版 -丁香园论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