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环复沓为再现

回环复沓为再现

——例谈阅读教学的情境创设

湖北省枣阳市东园小学     王亚丽

 

复沓,又叫复唱。诗歌创作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中心问题为切入点,将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串起来,形成一咏三叹的情境。使,文本、教者、学生达到三情共振;实现将“抽象的文字”还原为“形象的事物”之目的。近日,聆听了新课程竞赛活动赛课一等奖《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就采用了“回环复沓”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再现与还原文本情境的目的。

[片段一]

学生复习生字新词之后。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季羡林爷爷曾两次来到德国,一次是四五十年前,他在德国留学时,看到德国“奇丽的景色”给他留下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印象;时隔四五十年以后,季羡林爷爷再次来到德国,他感到德国“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因此,他感叹地说,(师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生齐读。))

师: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看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奇丽的景色?为什么会称赞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0面,用铅笔在描写“奇丽的景色”的句子下面画横线。

(学生读书,批画。)

生:“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出示句子)当你读到这句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好像看到许多花开得很茂盛。

师:能把你感受到的画面读出来吗?

(生读得流利,但语调平淡)。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两个词语没有读好。

师:我们上节课解决词语时知道,在“花团锦簇”这个词语中 “簇”是指花怎么样?

生:花很多很密,颜色五彩缤纷的。

师:在这个词语中“簇”和哪个字是近义词?

生:“团”。

师:“锦”指的是?

生:花的颜色很多。

师:请你再来读这句话好吗?

生:(读得稍微好一些,关注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表扬)你注意了读的速度和突出重点词语,很难得,(问第一个学生)你愿意接受他的意见吗?

生:愿意。

师:请你再读。老师想提醒你,把你的心静下来,用你的心灵去与文字交流,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生再读,比第一次好多了)

师:让我们为他的进步鼓掌。“任何是什么意思?

生:“每”的意思。

师:“家家户户”呢?

生:每家每户。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现在我们一起来到了一户人家的窗台前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花。

师:把你看到的“花”的样子描述出来。

生:我看到了红的花,白的花挤压在一起。

生:我看到了蝴蝶在五彩缤纷的艳丽的鲜花中飞行。

师: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闻到了花的清香。

……

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人们在说:“真美呀!”

生:我仿佛听到了小蜜蜂的歌唱。

……

 [评析:开课伊始,教师以中心语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切入点,引出中心问题“季羡林爷爷看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奇丽的景色?为什么会称赞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第一次有效碰撞:成功地引领学生去感受“奇丽的景色”。学生与文本交流后找到了“奇丽的景色”的语句。起初,学生的感受并不深刻。老师极有耐心地通过“评价学生读书的优劣”这一环节的教学,帮助学生复习回顾了重点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并渗透了读书的方法。果然,当学生再次读句子的时候比第一次要好多了。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用极富情感的语言创设了第一个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充分地去想象去感受一户人家窗台前“花”的场面。]

 [片段二]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背景音乐),我们继续往前走,一家、两家、三家,四家、五家……家家户户的窗台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我们继续向前走,一条街道的窗台前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窗台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啊!整个城市的窗台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生合作融为一体)

师:睁开眼睛,读一读这家家户户的窗台前美丽的花吧!

抽生,音乐声中再读句子。(读得非常有韵味)

[评析:当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一户人家窗台前的“花”的场面之后,老师又用极具魅力的语言创设了第二个语言情境。学生的想象、感受比第一次更为深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在学生的想象中,感受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可以说为学生学完课文后运用这两个词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学生对课文中优美语言的积累隐藏在老师悄无声息的引导之中。]

 [片段三]

师:同学们,家家户户的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连在一起是什么景色呢!

生:(读句子)“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出示句子)当你读到这句话时,是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花太多了,多得像花的海洋一样让人看不过来。

师:把你感受到的“花的多,花的海洋”读出来好吗?

生:读句子。(读得一般)

师:你读得像花的小溪流。先酝酿好感情,用你的心灵去读,你会读得更好。

生:再读句子。(读得比第一次强一些)

师:读得像花的江河。不要急,静下心来,会读得更好。

生:再读句子。(读得更好)

师:真美,这才是花的海洋呀!

师:让我们跟着季羡林爷爷一起去德国去哥廷根走一走,看一看吧。(音乐声中播放德国的街景)

(生看得很激动。)

师:看到这奇丽的街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仿佛是里面的一朵小花。

师:把你的感受写成文字就是(出示语段: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读出来。

生:读语段。(读得很投入、很动情,很美 

[评析:由“一家一户的窗子前”到“家家户户的窗子前”至“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的美景,学生在反复的品味吟诵祖国语言文字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老师并没有满足于此,又适时地创设了第三个画面情境,淋漓尽致地再现德国奇丽的街景,此时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一幅幅可观可感的生动的画面。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想象画面,在画面中想象语言文字。同时,学生在无声无息中接受了老师渗透的写作方法: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写下来。]

[片段四]

师:同学们,季羡林爷爷从1935年到1945年在这里一住就是10年,1年是365天, 10年就是3650天,假如他一天走3 次,10年就是10950次呀,每一次他都走在这样奇丽的美景中。读——

(生齐读。读得很好)

师:多么美丽的街景呀!难怪季羡林爷爷会这样赞叹(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生齐读。))

师:看到这奇丽的景色,季羡林爷爷为什么会称赞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在你找到答案的地方画下波浪线。

[评析:学生对德国奇丽的街景已经完全形象化了,老师再用她极富情感的语言创设了第四个资料情境,使,学生对德国人几十年如一日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精神悄然无声的装在了学生心里。为本课人文主旨的突破也是教学难点的突破做好了无痕的铺垫。也为执教老师后面安排的“读写结合环节”铺垫了扎实的基础。]

[总评:这节课如果说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感悟是一颗颗耀眼的珍珠,那么老师悄然无声的引导则是串起这颗颗珍珠的优美弧线。特级教师傅开国在《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备课》一文中说:“阅读教学过程,是“调距”与“还原”的过程。学生与课文内容总存在一定距离,必须引导学生逐步缩小直至没有距离,效果才会好,称之“调距”; 在此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所写的人、叙的事、绘的景、状的物,通过文字、语言再现,可歌处激情似火,可泣时肝肠欲裂,谓之还原调距还原,唯一的办法,读书。

以上片段可以看出执教老师“以中心问题为切入点”、“以读为本” 创设了两次语言情境、一次画面情境、一次资料情境,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学生在读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揣摩了写作方法;在读中培养了想象能力、感情朗读能力、感悟能力、运用积累的优美语言能力。真正实现了情境创设的“调距”与“还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及策略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反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 www.wenku1.com
积累语言 领悟方法 类比移植
语文课堂的特性和魅力:浓浓的“语文味”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