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县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县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省海阳市教学研究室  车言勇

 

为有效解决以往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假、大、空”的不良现象,引导广大教师研究教学、改进课堂、完善实践,切实促进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从20068月起,我们提出了“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通过培训、指导、督查、评估等得力措施,把科研与教研、教改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较好地落实了“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下面,谈谈我们在小课题研究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几点思考。

一、明确教育科研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科研逐渐呈现出“确定问题校本化”、“研究对象专题化”、“研究动力内在化”等新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们顺势而变,降低教育科研重心,坚持以校为本,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满足教师为解决自己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的内在需要,让教师短时间内致力于研究解决一个方面的实际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顺应教育科研发展和趋势,及时调整教育科研管理的重心,提出了“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工作新思路,在20068月出台了《关于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意见》。

(一)走向校本,确定问题校本化

为什么要走向校本呢?我们知道,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和进行教育的地方,以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育或教育改革本身,而忽视承载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学校。其实,发展教育必须通过发展学校来实现,改革教育必须通过提升学校教育能力来实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科研逐渐走向校本。所谓校本就是以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包含着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基于学校,是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展开的各类研究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教育科研走向校本,势必要求课题的出发点是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落脚点是解决学校面临的关键问题,研究人员以学校自身人员参与为主。这样,小课题研究就应运而生。我们要求教师必须研究本学校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真实而且具体的问题,例如:学生学习习惯如何养成,集体备课的有效形式有哪些,怎样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如何分层设计教学目标,等等。从这种意义上说,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研究的范畴,它是以学校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旨在改进学校实践的研究活动。

(二)聚焦课堂,研究对象专题化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程改革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理论研究者、实践探索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课堂教学上。只有课堂教学达到优质高效的境界,新课程改革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市的新课程改革是在2003年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在推进过程中一些问题和困难逐渐呈现出来,如何把课程转化为课堂教学,如何把新课程理念(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实践),如何把宏观的新课程改革决策转化为微观的课堂教学的操作技术,如何将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转化为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等。特别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尤为突出。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实起来呢?在实践探索、考察学习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20068月我们出台了《关于开展“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实施意见》。可以说,“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我们推进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而“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就必须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问题。这样,小课题研究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我们要求教师着重研究课堂教学的理念践行、方式转变和模式探讨,研究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内容呈现、过程掌控和策略改进,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激励、科学评价、效果检测和信息反馈,研究课堂教学的价值引领、情绪调适、方法渗透和规律揭示,从而使小课题研究的对象专题化。

(三)突显专业,研究动力内在化

新课程呼唤教师成为研究者。判断一个教师到底是一个教书匠型的教师,还是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最根本的标志在于他能否对自身的实践进行系统化的反思,通过反思找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了促进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通过小课题研究来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满足他们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需求,引导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不同于专业科研人员,我们要求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不必像专业研究者那样具有的严密的研究方案、缜密的研究程序,但要基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切切实实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唤起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愿望,我们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策略,先让教师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再逐步规范教师研究的程序步骤和操作过程,然后提升小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从而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研究热情。两年来,全市共立项小课题450多项。

(四)调整思路,开展小课题研究

反思过去,课题研究在理论方面存在着“假、大、空”的不良现象,在实践探索上常常是虎头蛇尾,或者是搞形式、走过场,实效甚微。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我们提出这样的指导思想: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科研、教研、教改、培训“多元一体”的校本研究新模式,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为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作用。同时,确定了新的教育科研工作总体思路,也就是“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本土化行动,是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土,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依据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全力解决本地、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低重心运转,就是降低教育科研管理重心,倡导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选择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科研人员和教研人员经常深入学校、课堂、教研组,与广大教师共同研究,商讨对策,解决问题。小步子发展,是每半年为一个周期,学期初确定研究课题,申报立项;学期中通过三四个月的探索,解决一个关键性的突出问题;学期末整理成果,申请结题鉴定,以确保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教师的教育专业化水平都得到快速提升。实效性评价,是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过程中的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是指已发表的或获奖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作用。

二、快速更新教育科研理念,积极推进小课题研究

我们坚持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要求各学校快速更新教育科研理念,促使广大教师破除课题研究“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广大教师选择一些范围微观、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按照“确定问题—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总结反思—成果评定”的一般流程进行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实效。

(一)更新教育科研理念,切实强化“小课题研究”的教育意识

1.确立小课题研究为学校“内涵发展”服务的意识。根据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变化,及时更新教育科研理念,将教育科研工作重心从“务虚”转向“务实”,促使教育科研有效服务教育教学实践;大力强化“科研兴校”意识,牢固树立“靠常规保质量,靠科研上水平”的观念,把小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引导教师围绕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使小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把“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科研工作思路落到实处。

2.确立小课题研究为构建“高效课堂”服务的意识。大力落实“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指导教师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小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举措,从而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文化。

3.确立小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意识。坚持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教师形成“为自己而研究”的课题意识,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开展小课题研究,让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规律、形成教学思想,在实践、探索、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核心能力,从而使小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严格立项申报程序,切实增强“小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1.提出问题,确立课题。小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本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问题应该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自己的问题,是学校、教研组、教室中发生的真实问题,是学校领导、教师经过反思、研究后自下而上产生的问题。作为学校领导和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增强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熟悉发现问题的规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遵循先个别后一般、先局部后全体、先具体后抽象、先分析后综合的认识规律;(2)明确问题的来源,特别关注学校发展和教师教学中的真实问题、自己的问题,从学校教育教学的疑难困惑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文献和同事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3)对发现、提出的问题,通过追根溯源、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经验、制定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从而自觉地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2.认真选题,搞好论证。指导教师对初步确立的课题进行分析、筛选、提炼,初步形成课题,使最终确立的课题具有小、实、新、活的基本特点,避免重复性研究的不良现象发生;指导教师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理清研究思路,使整个课题研究具体化、系统化和完善化,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论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选题的性质和目的任务,即具体准备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研究目的,问题的性质是什么,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2)阐明课题的意义,即说明课题的来源,有关理论和实践依据与背景,研究的价值、必要性和针对性;(3)了解与该课题研究有关的研究状况,包括前人或他人研究的情况,现已有的结论及存在的问题,预计该研究将有哪些重要突破或创新;(4)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即主要对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包括研究人员的构成、能力水平、任务分配、物质条件及经费保障等;(5)论证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步骤、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3.严格评审,及时公布。各学校应对校级小课题精心筛选,做好申报工作。教科所将对上报的小课题进行评审,并及时公布立项结果。评审小课题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对全市或本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对学科建设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三是对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论证;四是预期取得较好的实效,研究成果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五是研究课题的范围微观、内容具体、切口小、有突破性。

(三)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切实提高“小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行动研究。课题确立后,要及时制订研究方案,明确操作步骤。研究方案应体现“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和“研究成果怎样”四个基本要求,并且在主要内容上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的提出(或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问题与假设、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进度(或过程)、研究人员及分工、成果形式以及参考资料等方面。为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应该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关键词或概念进行界定,以便使研究人员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实质。方案制订后,应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改进”程式组织课题研究,并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与调整。

2.加强过程指导,深化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通过督导检查、课例研讨、专题培训等形式对研究人员进行指导,提高研究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课题研究的实际效果。(1)规范课题研究。及时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立项后一个月内必须开题,同时向教科所上报课题研究实验方案和研究工作计划;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或组织专题研讨,分析小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搞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向教科所提交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课题进行当中如需要对研究设计做重大调整或变更主持人,须由课题主持人向教科所提出专门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未经同意,不得擅自调整、变更和中止课题的执行。(2)推进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比赛和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深刻反思,以研究问题为基点,以研究方案为参照,以教师行动为对象,以改进实践为归宿,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系统描述,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做出分析和解释,找出方案、计划与结果的一致性,进而确定原有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案或计划是否需要做出修正,以及需要做出哪些修正,从而使课题研究有效推进。(3)深化课题研究。把小课题研究与“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教师“读书工程”、校本研究“五个一”活动和省级重点课题“县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策略”研究等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同课异构”课例研讨、教师读书与专业成长演讲比赛和各种主题征文、专题培训等活动,促使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努力实现课题研究实效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步提高。

3.做好结题鉴定,推广优秀成果。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后,课题主持人要认真整理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研究工作报告和自我鉴定意见,并及时向教科所申请结题。教科所与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共同组织小课题成果鉴定,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现场会议结题或资料结题;坚持实事求是的作用,对课题研究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意见,并由鉴定组组长综合集体意见,填写成果鉴定书。对成效显著的优秀研究成果,将进行总结提升和推广转化,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对学校内涵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的服务作用。

三、采用多种有效措施,确保“小课题研究”持续发展

当前,我市小课题研究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成效并不是非常显著。如何才能形成小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就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和推进策略,初步构建了小课题研究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鼓励教师直面教学,指导教师正确选题

改进课堂、发展自我是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我们倡导教师“我的问题我面对”,引导教师直面教学的真实问题,选择有意义的主题进行探究,让小课题研究真正地扎根教学实践。

一是指导教师正确选题。让教师从疑难中寻找问题、从具体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关注自身的实践经验,让教师以自我需要为出发点,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的方向和教师开展研究的起点。

二是指导教师把问题转化为课题。所谓问题转化为课题,就是在找准自身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建立课题。在确定课题前,每位教师都要回顾反思,注重思考,把找准问题作为确定好为课题的前提条件,把立好课题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过程的思考过程。例如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捕捉有利的教学时机?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如何对待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这些问题既是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也是需要教师研究的课题。把解决问题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既能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也能提高教师的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鼓励教师个性化研究操作。我们鼓励教师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自身的关注点和自身能力选择合理的研究起点,采用文献研究、课例研讨、案例分析、反思总结等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式方法来开展小课题研究。同时,鼓励运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小课题研究成果,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个性化的语言来叙述自己的研究实践,提炼自己的研究经验,体现自己的研究特色。

(二)积极探讨操作模式,切实推进课题研究

为了使小课题研究规范有序的运转,我们出台了《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并积极探索小课题研究的操作模式,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推进策略和措施。

一是合作互助。我们倡导小课题研究应以学科组、备课组、年级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攻关,整合团队智慧,发挥群体优势,防止出现教师单打独斗、研究力量单薄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小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例如,育才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练习的实效性研究》,他们细化研究内容,注意分工合作,各自承担了一定的研究内容,并进行了深入探究,在探究中合作互助,不仅提高所有教师的研究能力,而且形成了一个优秀的研究团队。为了促使教师形成研究共同体,我们在200712月制定并印发了《海阳市中小学优秀学科教研组评选办法》。

二是典型带动。在起始阶段,由于大多数教师不知如何研究,甚至不愿意搞课题研究,导致小课题研究在面上没有动起来。但也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在小课题研究走得很快,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为此,我们采取典型带动的战略,通过培训和会议等形式,来推广一些学校和教师较为成熟的做法。20073月,我们召开了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推广了12所学校的科研经验。接着,先后组织了四次全市小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实验小学、育才小学、小纪一小、行村一中、实验中学等学校小课题研究做法进行推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典型带动作用。

三是课例研讨。为了通过小课题研究促进学科教学改革,我们在2006年聘请了50多名兼职教研员,让他们负责组织和指导学科课例研讨。近年来,由学科教研员带领兼职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分片观摩研讨会,就课例进行深层次的研讨,让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不同的观点碰撞、交锋、比较和鉴别中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找到了解决小课题研究中遇到问题的具体办法。通过课例研讨,实验中学提出了“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东村街道初中探索出“先学后教、当堂测评”教学模式,行村一中探索出了“五环节”教学法,留格镇第一中学探索出了“学案导学”集体备课模式,等等,从而使小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是学科推进。现在,我市“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正处在学科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设想通过学科推进强有力地拉动了小课题研究的开展与深化。在2007年年底,学科教研员先后探索出了语文“512”教学模式、数学物理“四环节”和谐教学模式、化学“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思想品德“感悟—体验—明理—导行”教学模式和小学语文“三读式教学模式、数学“合作+个性化”、英语“圆形教学”等,他们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意见或实验方案,要求各学校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这样广大教师就有了明确的小课题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内容,从而为学科教学改革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努力形成小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

一是营造氛围,加强教育科研文化建设。开展小课题研究,仅靠行政管理上的强力推进,只能取得一时的成效。如果要让小课题研究取得长效,就必须在全市中小学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形成一种学校科研文化,让教师主动投入到小课题研究中来。在共同认可的教育科研价值取向的指引下,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会找到感觉、找到乐趣、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我们通过会议、培训和督导等途径,加大小课题研究的宣传,通过《海阳教研》专栏来推广优秀的小课题研究成果,使小课题研究深入教师心中。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教育科研队伍素质。研究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小课题研究成效的大小。为此,我们在推进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小课题研究人员就课题确定、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方法运用、结题鉴定等方面进行了集中培训,共举办了四期专题培训班,培训教师600多人,使学校领导干部和小课题主持人初步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全市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研究能力较高的教育科研队伍,为小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校际互动,促进课题研究均衡发展。我们通过城乡学校联谊、乡镇学校结对、学校联片教研等形式,倡导中小学主动地就某些主题进行合作研究与交流,给广大教师提供展示成果和分享经验的平台和机会,力争达到城乡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的目的。市直五所小学都与多处乡镇小学开展了联谊活动,小纪镇三所小学经常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很多中小学都开展了教学互访、主题研讨活动。

四是专项评估,引领教育科研工作方向。我们把小课题研究列入对学校工作的评估,加大了小课题研究在教育科研工作考核中所占的权重,并利用年终教育工作督查的时间首次对全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专项实地考评,从而使各学校明确了小课题研究是今后教育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2月,对教育科研工作督查情况在全市范围中进行了通报,对凤城街道中心小学、行村一小、小纪二小、郭城二小和小纪三中等小课题研究取得突出成效的学校给予了表扬,从而调动了各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20083月,全市中小学共申请小课题298项。

总之,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在小课题研究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具体来说,一是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涌现出了一批研究型的教师。有2人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有8人被评烟台市“十五”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有16人获烟台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有3人被评山东省教学能手,有14人在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中获奖,有43人在烟台市优质课评选中获奖,有43人被评为烟台市新课程改革优秀实验教师。二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小课题研究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而且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后劲。2007年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市有126人获奖。三是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有1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有7所学校被评为烟台市教学示范学校,有5所学校被评为烟台市“十五”课题先进单位,有11所学校被评烟台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

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看到小课题研究中存在着许多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如研究层次偏低、方法不科学、过程不规范、步骤不严密、资料不齐全等等。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力度,通过采取任务驱动与愿望达成的方式来组织专题培训,通过学科教改、课例研讨、案例剖析、读书沙龙等丰富推进策略,通过评选小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举办小课题成果推介会来改进管理方式,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18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长培训个人学习计划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学年度工作计划
小学教学管理案例及评析
教科研工作计划8篇
重点中学“三位一体”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