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虞诩的当官悖论:为了国家利益,输了一生仕途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前面我们提过,东汉王朝到了安帝、顺帝这个时期,主要是外戚和太监专权,而这两拨政治力量,史书的记载上,大部分都是又奸又坏的人渣渣。那么,那些不愿意依附于外戚和太监的、有理想有品格的士大夫,他们有没有出路呢?从这一回开始,我们讲几位士大夫,顺便讨论一下,在外戚和太监的夹缝之中,士大夫们的生存抗争之道。


公元108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两个天子。一个是东汉天子刘祜(读如户),一个是西羌天子滇零。

西羌,其实是青海、甘肃一带的少数民族的统称,分为很多部落,什么烧当部,什么先零部,打打闹闹,分分合合。大面儿上看,西羌各部是归于大汉治下的,但是出于各种原因,他们动不动就造反(有时候是他们自己想反,有时候是被汉朝官员逼反,还有时候被匈奴策反,等等吧)。对西羌各部的控制,西汉好于东汉;东汉前期好于中后期。到了安帝时期,汉军征讨西羌,竟然堕落到了互有胜负,甚至汉军经常被灭的程度。总体上看,史书上关于这一段西羌的记载,就跟前列腺过度肥大似的,不尿不行,但是尿频、尿痛、尿不尽。

【西羌叛乱,此起彼伏】
衣赐履说:西羌在东汉,比在西汉闹腾得厉害,至少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对西羌的政策可能出了问题,导致西羌总是反叛;第二,几乎只有平叛,很少采取怀柔,成本高昂;第三,东汉将领不行——未必没有能打的,更大的可能是上来的不能打,能打的上不来。

本年(公元108年)冬季,羌部落一个酋长,滇零,觉得凭什么老天只有一个儿子?你汉朝皇帝是天子,我滇零凭什么不是老天的儿子?于是,自称天子。在北地郡(宁夏吴忠市西南金积镇)招集武都郡(甘肃省成县)、上郡(陕西省榆林市南鱼河堡)、西河郡(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各地的各种杂种羌,切断陇西(陇山以西)交通线,劫掠三辅(关中),甚至南入益州(四川省及云南省),杀汉中郡(陕西省汉中市)太守董炳。

当时,朝廷让西域副校尉梁慬屯驻金城(甘肃省永靖县西北),他听说羌人进攻三辅,就率军东进,转战武功(陕西省武功县西)、美阳(陕西省武功县西北)之间,连着打了几个胜仗,算是暂时阻遏了羌人的进攻。

此后,各种羌人在西北一带各种进攻,东汉派兵镇压,真是没打几场像样的仗。

公元109年,三月,首都洛阳大饥荒,老百姓互相煮食;国库空虚,政府卖官爵筹钱;到了七月,居然又冒出一个叫张伯路的海盗;九月,乌桓、鲜卑、南匈奴联军进攻五原郡(内蒙古包头市),大败汉军;洛阳及四十一个郡、封国大雨成灾……总之吧,东汉政府是焦头烂额,麻了爪了。

公元110年朝廷进行了一场大讨论,我称之为破衣论”和“烂疽论”之争。谒者庞参向大将军邓骘(邓太后的老哥)建议,将边疆各郡因贫困而无法生存的老百姓迁徙到三辅居住。邓骘同意庞参的建议,打算放弃凉州(甘肃省),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南匈奴。于是,在召集公卿进行商议时,邓骘抛出了破衣论”:

放弃凉州,集中力量打南匈奴,这就好比有两件破衣服,裁剪其中的一件,把另一件补好,还能得到一件好的衣服,不然的话,两件衣服都无法保全。

【“破衣论”的意思是,这块地儿不要了】

破衣论”一经抛出,大部分朝臣都捻须称是。但是,郎中陈国(首府陈县,河南省淮阳县)人虞诩觉得这不是大放狗屁吗?估计他是没资格参与公卿讨论,于是,就向太尉张禹报告说:

大将军邓骘的破衣论”绝不可实行,理由有三:第一,先帝开疆拓土,历尽辛劳,才取得了这块土地,而现在却因害怕消耗一点经费,便将它全部丢弃,不可行第二,放弃凉州,三辅地区就成为了边塞,皇家祖陵(指西汉皇帝的陵墓)都失去了屏障,这不招蛮夷来挖坟吗!不可行,俗话说“(函谷)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凉州民风彪悍,盛产大将和猛士,吼一嗓子就能拉起一支队伍。如今羌人、胡人之所以不敢占据三辅,就是因为凉州在他们的背后。而凉州的老百姓,之所以能够手执兵器,冒着流矢飞石冲锋陷阵,父亲战死,儿子继续向前冲,正是因为他们是我大汉的子民。如果将凉州抛弃不管,那凉州百姓的心肯定是拔凉拔凉的。现在正是天下饥馑、国力虚弱的时机,如果有人造反,驱使氐人、羌人做前锋,席卷东来,即使用姜太公做大将,用孟贲、夏育(这二位都是战国时代的勇士)当战士,恐怕也难以抵挡,于是,函谷关以西将不再是大汉朝的土地,可行主张放弃凉州的人抛出了“破衣论”,我认为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真的那么办了,我担心局势就会像身上长了烂疽,不断溃烂,没有止境。因此,放弃凉州并非良策。

衣赐履说:显然,小干部虞诩的“烂疽论”比大将军邓骘的“破衣论”高明一百倍。

张禹听完,大为感触,说,我靠,我还没有考虑到这些,如果没有你这番话,几乎要坏了国家大事!

【此时虞诩可能比这个年轻一点】

虞诩于是继续建议说:

朝廷可以收揽网罗凉州的英雄豪杰,将州郡长官的子弟送到朝廷,都在中央机关或下属部门正式落编。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对他们的一种奖励,用来回报他们父兄的功勋成绩;二是将他们控制在洛阳,其实质是把他们作为人质,以防他们的父兄叛变。

司徒张禹都听愣了,没想到手下还有这么赞的小干部!张禹立即召集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等四府进行商议,大家一致同意虞诩“烂疽论”。工作落实效率也很高,很快就征召凉州地区有势力和有影响的人士到四府任职,并将当地刺史、太守和其他州郡高级官员的子弟任命为郎官。

衣赐履说:这就是政治。虞诩既有战略格局,又有战术措施,真是栋梁级别的人才。且看这样的人才,能当多大的官。

大家都很爽,但邓骘不爽;邓骘一不爽,后果很严重。“破衣论”完败于“烂疽论”,邓骘从此对虞诩怀恨在心,随时打算收拾他(平心而论,邓骘在外戚中,人品还是很不错的,但是,这回被虞诩搞得太没面子了)。此时,朝歌县(河南省淇县)叛匪宁季率数千人造反,打州郡,杀官吏,作乱连年,州郡无法镇压。于是,邓骘任命虞诩为朝歌县长。显然,朝歌县长这个位子不好坐啊,稍有闪失,不是被叛匪干掉,就是被朝廷找个茬子干掉,虞诩的故人旧友都为他担心。虞诩却笑着说,做事不避艰难,才是臣子的职责;不遇盘根错节,怎能识别锋利的刀斧?这正是我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衣赐履说:豪气冲天,让人敬仰!此处,为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盘根错节。

虞诩一到任,就去拜见河内郡(河南省武陟县,朝歌属河内)太守马棱。

马棱说,您是儒家学者,应当在朝廷做谋士,如今却到了朝歌,我很是为您担忧!

虞诩说,朝歌的叛匪,只是象狗群羊群那样聚在一起,以寻求温饱罢了,请大人不要担忧!

马棱问,此话怎讲?

虞诩说,朝歌位于古代韩国与魏国的交界处,背靠太行山,面临黄河,离敖仓(敖仓,自秦朝以来,一直是全国最大的粮仓,位于河南省荥阳县北敖山北麓)不过百里,而青州(山东省北部)、冀州(河北省中部南部)逃亡的难民数以万计,但叛匪却不懂得打开敖仓,用粮食招揽民众,抢劫武库中的兵器,据守成皋(河南省荥阳县西北汜水镇),斩断天下的右臂,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战略眼光,不值得忧虑。如今,他们的势力正在高涨,我们不一定要以强力取胜,所谓兵不厌诈,请允许我放开手脚去对付他们,但请大人不要对我过多约束。

【拜见太守】

虞诩到任之后,立即召募勇士,下令手下官员,就各自了解的情况,分上、中、下三个等级保举:那些行凶抢劫的,属上等;打架伤人偷盗财物的,属中等;不经营家业、不从事生产的混混,属下等。很快,收罗了一百多人。虞诩设宴款待,当场宣布免去他们的一切罪行,但是,要求他们混入匪帮,诱使叛匪进行抢劫,而官府则预先设伏等候,这样,杀死叛匪数百人。此外,虞诩秘密派遣会针线活儿的贫民,为叛匪缝制、修补衣物。在这些衣物上都用商定的彩线做记号。因此,叛匪穿上这些衣物,只要在集市街巷露面,立即被官吏抓获。叛匪不明就里,眼见官府抓人快准狠稳,都以为有神灵在帮助官府。于是,朝歌县境内全部平定。

衣赐履说:虞诩不象是标准的儒生,奇谋怪计,层出不穷。

另外,我们总感觉楚汉争霸时英雄辈出,三国鼎立时豪杰并起,似乎别的时代就没什么人才。其实未必,就比如这位虞诩,如果生于三国时代,就未见得不如关张赵马黄。

东汉与羌人的战争,互有胜负,似乎汉朝还略占下风,动不动几千几千被羌人剿灭。公元115年,朝廷任命马贤为护羌校尉,再任命任尚为中郎将,驻防三辅。此时,虞诩已改任怀县(河内郡郡政府所在县,河南省武陟县)县令,他向任尚建议说:

兵法有云,弱小的不进攻强大的,地上走的不追赶天上飞的,这是自然之势。如今羌兵全都骑马,一日可行数百里,来如急风骤雨,去似飞箭离弦,而我军多为步兵,根本就追不上人家。所以,我们尽管集结二十余万兵力,但除了消耗粮食之外,毛功劳也立不了。我为将军考虑,不如让各郡兵士复员,但要求他们每人出数千钱,二十人合买一匹马,这样,二十万步兵,就可浓缩为一万骑兵,然后再去驱逐数千敌寇,尾追截击,羌人必然走投无路,这样大功可成。

任尚便根据虞诩的建议上书,朝廷采纳。之后,虞诩的建议效果显著,任尚派轻骑兵突袭丁奚城(宁夏灵武县境),击败西羌将领杜季贡。

不久,西羌进攻武都郡(甘肃省成县)。邓太后听说虞诩是个人才,就任命他为武都郡太守。羌军的情报也挺准确,听说虞太守上任武都,就派了数千人马在陈仓(陕西省宝鸡市东陈仓)崤谷(宝鸡市西南大散关)进行拦截。虞诩得到情报,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并让人对外宣布消息说,我已上书请求援兵,等援兵到后,再动身出发。羌军听说之后,认为汉军又派了个胆小鬼太守,于是,放心大胆前往邻县劫掠。虞诩乘羌军兵力分散,突然下令急行军,一日一夜狂奔一百余里。同时,虞诩下令,埋锅做饭时,每天都比前一天增加一倍行军灶。于是,追赶的羌军不敢逼近。

【一路增灶,反孙膑之道而行之】

手下有干部问虞诩说,以前孙膑使用过减灶的计策,而您却增加灶的数量;兵法说每日行军不超过三十里,以保持体力,防备不测,而您如今却每天行军将近二百里,这是什么道理?

虞诩说,敌军兵多,我军兵少,走慢了容易被追上,走快了对方便不能测知我军的底细;敌军见我军的灶数日益增多,就会以为郡兵已来接应;我军人数既多,行动又快,敌军必然不敢追赶;孙膑是向敌人示弱,我现在是向敌人示强,都是用假象迷惑敌人,形势不同,岂能死守教条?

衣赐履说:孙膑减灶之事,请读者自行百度。

虞诩到达郡府下辩(甘肃省成县),兵力不足三千,而羌军有一万余人,已经围攻赤亭(下辨西北二十公里)达数十日。虞诩便向部队下令,不许使用强弩,只用小弓。羌人误以为汉军弓弩力量微弱,射不到自己,便集中兵力猛攻。这时,虞诩命令每二十只强弩集中射向一个目标,百发百中,羌军大为震恐,纷纷后退。虞诩乘胜出城奋战,杀伤羌军甚众。

【打仗,那也是很有两把刷子】

羌军人多,汉军人少,难以长期对峙。第二天,虞诩集合全部官兵,命令他们先从东门出城,绕一大圈,再从北门入城,然后换掉衣服,再出东门,再入北门,进进出出好几回。羌人远远望去,都晕菜了,只看见汉军援兵源源不断,不晓得城中得有多少人马啊,从上到下,惊恐不安。虞诩估计羌军打算撤走,就秘密派遣五百余人,埋伏在羌军撤退的必经之处。羌军果然撤退,汉军伏兵暴起,大败羌军,杀敌擒虏数量极多。

羌军从此溃败离散。

衣赐履说:我估计,虞诩让军队绕圈进城这一招,在凉州当地流传甚广,七八十年后,西凉军阀董卓进洛阳,也只带了几千兵马。董卓担心兵少不足以服众,就让军队每天晚上偷偷出城,白天再锣鼓喧天进城,一连搞了好几天,果然,把朝廷大臣全部震住了。想来,董卓这一招儿是从虞诩这儿来的。

军事行动结束,虞诩开始关注民生。他查看研究当地地形,修建碉堡一百八十余座,招回流亡的百姓,赈济贫民,又亲自率领将士,勘察河川,从沮县(陕西省略阳县东)到下辩,开凿河道数十里,使之可以行船。虞诩刚到任时,当地谷价每石一千钱,盐价每石八千钱,户口一万三千户。三年后,米价降为每石八十钱,盐价每石四百钱,居民增加到四万多户。人人富足,家家丰裕,一郡平安。

衣赐履说:虞诩这样的同志,有战略有格局,有战术有招法,有理论有实践,能打仗善治理,简直就是国家的栋梁,照理说,混个三公应该问题不大吧?但是,我要说,虞诩的仕途一定非常坎坷。为什么?大将军邓骘还在啊!彼时没有密丽疤痕灵,“破衣论”的伤疤永远无法消除,只要邓大将军还在,虞诩永无出头之日。

不信?我们走着瞧。

【倘若读着过瘾,不防点个“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臣因得罪外戚被逼成武将,屡建功勋又因弹劾宦官而入狱,记东汉虞诩
历史成语故事:盘根错节
虞诩:凉州不可弃、平定朝歌、增灶示强--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五十四
闲说(七十三) “脱贫先锋”、“创新旗手”
邓绥执政(二)
东汉虞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