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文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光合作用

专题六 光合作用  制卷人:杨文雨

基础篇  制卷人:杨文雨

考点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某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两种类型的玉米幼苗(正常苗、黄化苗)的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中的光合色素易溶解于水中

  B.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均主要吸收红光

  C.两种叶片中的色素分离后,各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数量可能不同

  D.利用层析液对叶片中的色素进行分离时,振荡可加快分离速度

2.黄豆种子置于黑暗中萌发,生长的豆芽呈浅黄色,再移至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生长的豆芽呈绿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豆芽进行了光合作用,变成绿色

  B.黑暗中黄色物质合成较多,掩盖了绿色

  C.光照引起温度升高,导致豆芽变成绿色

  D.光照诱导了叶绿素的形成,导致豆芽变成绿色

3.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依赖光合色素。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称为“叶绿素循环”。研究发现,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会降低,以适应环境。图中②③是两种叶绿素的吸收光谱。下列错误的是(  )

  A.该曲线的纵坐标为吸收光能的百分比

  B.弱光下的相对含量增高有利于植物对弱光的利用

  C.色素可以吸收少量的红光用于光合作用

  D.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

考点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

4.蓝细菌能通过其产生的一组特殊蛋白质将CO2浓缩在Rubisco(固定CO2的关键酶)周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Rubisco在蓝细菌核糖体上合成

  BRubisco存在于蓝细菌叶绿体基质

  C.蓝细菌中含有DNARNA,但只有DNA是遗传物质

  D.蓝细菌的CO2浓缩机制有利于其适应低CO2浓度环境

5.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可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相关装置及过程如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物质,模块3中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合成过程相同。下列正确的是(  )

  A.模块1相当于叶绿体内膜,模块2相当于类囊体薄膜

  B.甲表示三碳化合物,是乙氧化后的产物之一

  C.叶绿体内相当于丙的成分中至少有一种含特殊化学键

  D.在固定等量CO2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与植物的相同

6.光合作用的发生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一系列的电子传递。如图表示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中b6f复合体能将叶绿体基质中的质子(H+)转移到类囊体腔内,该过程需要依赖水光解时产生的电子(e-)。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6f复合体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有传递电子的功能

  B.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光解释放的电子最终被用来合成NADPH

  C.抑制b6f复合体的功能会导致类囊体固定CO2的速率下降

  D.物质X协助H+转运至叶绿体基质时,能量转移至ATP

7.光合作用的过程复杂而精确,左图涉及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过程,其中磷酸丙糖转运器的活性受CO2浓度影响,CO2充足时活性降低。右图是探究CO2中的O原子转移路径的实验结果,结合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某同学利用层析法分离了四种光合色素,按照含量由多到少,四种色素名称依次为                    

2)下列生理过程发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的有   (选项)。

  AO2的产生  BCO2的产生

  CO2的消耗  DCO2的消耗

3)由左图可知C3被还原为磷酸丙糖后下一步去向是     。通常情况下,Pi与磷酸丙糖通过磷酸丙糖转运器严格按照11反向交换方式进行转运。若改变环境条件,降低CO2浓度,短时间内磷酸丙糖的转运速率会   (“升高”或“降低”),则更有利于   (“淀粉”或“蔗糖”)的合成,该产物进入筛管细胞,通过   部运输到植株各处。

4)右图用C18O2研究的O原子的转移路径,其中18O  (“有”或“无”)放射性。结合右图分析光合作用的    (“光反应”或“暗反应”)过程产生水。

考点三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应用

8.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适宜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正确的是(  )

  A.可测定叶绿体悬浮液的净光合速率

  B.向悬浮液中滴入少量NaHCO3溶液,NADPH含量下降

  C.突然改用等强度红光照射,短时间内C3含量上升

  D.改变悬浮液中pH对氧气释放无影响

9.已知植物合成叶绿素和Rubisco(暗反应中催化CO2固定的关键酶)都需要消耗氮元素。某植物突变体中叶绿素含量仅为野生型的49%,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该植物野生型和突变体叶片中Rubisco含量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错误的是(  )

  A.相比野生型,突变体更倾向于将氮元素用于合成Rubisco

  B.本实验自变量是不同氮肥水平和植物种类,因变量是叶绿体基质中Rubisco含量

  C.对野生型和突变体光合色素分别提取与分离,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度存在差异

  DRubisco催化CO2的固定过程需要ATPNADPH提供的能量

10.某小组探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正确的是(  )

  A.图中CO2浓度1大于CO2浓度2,若将CO2浓度改为温度,则此关系也成立

  B.若e点为正常植物的光饱和点,则缺镁植物的e点会右移

  C.图中cd两点相比,d点植物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要高一些

  Da点植物叶肉细胞中参与C3还原的NADPHATPc点要多

考点四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11.如图为某种植物相关细胞代谢途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与叶绿体基质中的C5结合形成C3,属于卡尔文循环的C3还原过程

  B.图示中三羧酸循环过程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有关

  C.图示中所有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在酶作用下结合NADPH转变成为糖类

  D.光合色素捕获光能后,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并转变为ATPNADPH

1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内两个重要的代谢过程,下列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反应都在叶绿体中进行,呼吸作用的反应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B.光合作用可以产生还原型辅酶,呼吸作用可以产生还原型辅酶

  C.光合作用产生的O2可以供给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也可用于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只有合成反应没有分解反应;呼吸作用只有分解反应没有合成反应

13.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如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油菜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化,第36天后果皮逐渐变黄。下列合理的是(  )

  A.第12天后果实呼吸速率下降是由温度改变使酶活性下降引起的

  B.第24天果实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比第12天的CO2固定量高

  C.第36天后果实中生长素的含量将逐渐增加,加快促进果实成熟

  D.第48天时果实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是果皮叶绿素含量较低

综合篇  制卷人:杨文雨

提升一  常考易错的植物“三率”

1.如图表示某实验小组对影响小麦和玉米的光合速率的因素的研究结果。CO2补偿点是植物净光合速率等于0时的外界CO2浓度,CO2饱和点是植物光合速率刚达到最大时的外界CO2浓度。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左图所示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温度是无关变量

B.光照强度为P时,小麦和玉米的CO2固定速率相等

C.相比于玉米,小麦能够较好地适应较低浓度的CO2环境

D.一般情况下,玉米的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均低于小麦的

2.研究人员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其他条件恒定)测定某高等绿色植物的O2释放速率,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时,该植物的O2释放速率为0的原因是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C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CD点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O2的速率是10mg/h

  DD点之后O2释放速率不再增加可能是受温度、CO2浓度等的限制

3.在CO2浓度为0.03%的适宜温度下,测得某绿色植物CO2的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白光照射)的关系如左图所示。净光合作用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假设实验过程中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变。

 

1)植物叶肉细胞中的色素分布在        (细胞器名称),其中光合色素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       光。

2)在P点,产生ATP的场所有       ;在Q点,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之间的CO2O2的交换情况如右图中的  所示。

3)若其他条件不变,换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进行如左图所示的实验,则左图中的Q点和P点的位置分别如何变化?   

4)光照强度为3klx时光合作用固定CO2速率是  mol·h-1,请简要说明该数值如何测得:                  

提升二  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探究方法

4.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球藻分成三等份,在不同的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质量变化,数据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1h甲组小球藻产生的氧气量最多

  B.乙组小球藻在暗处理前和光照1h后有机物总量不相等

  C.光照1h丙组小球藻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1mg

  D.光照1h甲、乙、丙三组小球藻的净光合速率相同

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探究某生存状态良好的绿色植物的生理作用。假如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呼吸作用的底物均为葡萄糖,且不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忽略装置内其他微生物的干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要验证该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应将装置二和三分别放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

  B.若要验证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应选择装置一和装置三

  C.光照条件下,装置一、三中红色液滴移动距离分别表示O2吸收量和O2生成量

  D.黑暗条件下,若装置一、二中的红色液滴均不移动,则该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6.研究人员以生长状态相同的绿色植物为材料,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四组实验,每组处理的总时间为135s。其中D组连续光照,ABC组依次加大光照-黑暗的交替频率。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光照强度是无关变量,故各组光合作用产物生成量和光照强度无关

  B.光照处理期间,光反应通过水的分解为暗反应提供O2NADPH

  C.本实验中,暗反应一定和光反应同时进行

  D.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大于D

7.如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加

  B.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都可能缩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的时间

  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叶肉细胞失水而使代谢水平下降

  D.因为配制NaHCO3溶液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圆片只能无氧呼吸

应用篇  制卷人:杨文雨

应用  光合速率影响因素的常见推理思路

1.土壤盐碱化会影响作物生长,找出其中影响因素就可以进行相应改善以提高作物产量。某小组以小麦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盐碱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

1)据实验数据写出该小组实验步骤:           

2)实验结果说明(答出2点)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NaCl胁迫条件下,对小麦幼苗喷施一定量的水杨酸后,小麦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而丙二醛(会对叶绿体的膜结构造成损伤)的含量比对照组显著下降。由此可以得出:外源水杨酸   (“可以”或“不可以”)提高小麦幼苗耐盐性,理由是(答出2点即可)

                            

2.为提高经济效益,科研人员对温室栽种作物进行相关研究。左图为该作物相对光合速率(不同叶龄净光合速率与B点比值)与叶龄关系,A点表示幼叶成折叠状,B点表示叶片充分展开;右图曲线12分别为作物适宜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时实际光合量和净光合量;表中数据为密闭实验装置内,给予不同光照强度时测到的该作物O2释放量。

1)由表可知4klux光照强度时该作物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为   μL/cm2·min)。

2)左图AB段相对光合速率上升,从光反应角度分析原因是           

                      CD段相对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原因是                   

3)由右图分析,假如植物生活在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则在环境温度高于35℃时该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创新篇  制卷人:杨文雨

创新  Rubisco的“两面性”和光呼吸

1.光呼吸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是绿色植物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并释放CO2的过程。如图为卡尔文循环和光呼吸示意图,Rubisco是一种可同时参与卡尔文循环和光呼吸的酶,下列错误的是(  )

  ARuBP是一种五碳化合物,其与Rubisco均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

  B.卡尔文循环中,CO2的固定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NADPH

  C.在大棚中种植蔬菜时增施有机肥,有利于降低光呼吸

  D.在水分缺乏及光照较强条件下,光呼吸可维持光合作用的进行

2.研究发现,Rubisco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小亚基和叶绿体基因控制合成的大亚基组成,功能上属于双功能酶。当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当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O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在线粒体生成CO2,植物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称为光呼吸。

1Rubisco在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中的    上合成。在较高CO2浓度环境中,Rubisco发挥作用的场所是       

2)结合题干信息和暗反应过程,预测氧气浓度升高时,葡萄糖合成速率应该如何变化(从C5的角度分析)?   (“上升”或“下降”或“不变”),其原因是  

3)研究发现塑料大棚内CO2浓度由0.03%升高到0.24%时,水稻会增产约89%,请从光合作用原理和Rubisco酶促反应特点解释其原因:                

高考真题篇  制卷人:杨文雨

A

1.(22全国乙)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发现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

  C.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2.(22湖北)某植物的2种黄叶突变体表现型相似,测定各类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单位:μg·g-1),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突变体出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

  B.突变体2比突变体1吸收红光更强

  C.两种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是由不同基因的突变所致

  D.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可导致突变体的叶片呈黄色

3.(22海南)某小组为了探究适宜温度下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四组等量菠菜叶圆片排气后,分别置于盛有等体积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的烧杯中,从烧杯底部给予适宜光照,记录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温度、NaHCO3浓度和光照都属于自变量

  B.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主要取决于叶圆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

  C.四组实验中,0.5%NaHCO3溶液中叶圆片光合速率最高

  D.若在4℃条件下进行本实验,则各组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均会缩短

4.(22北京)光合作用强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车前草的光合速率与叶片温度、CO2浓度的关系如图。据图分析不能得出(  )

  A.低于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B.在一定的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可使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升高

  CCO2浓度为200μL·L-1时,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小

  D10℃条件下,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升高会持续提高

5.(22全国甲)根据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方式不同,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等类型。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C3植物的低。CO2补偿点通常是指环境CO2浓度降低导致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环境CO2浓度。

1)不同植物(如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物相同,光反应阶段产物是           (答出3点)。

2)正常植物叶片光合产物不会全运输到其他部位的原因是  

3)干旱导致气孔开度减小,研究发现同等程度干旱下C4植物比C3植物生长得好。从两种植物CO2补偿点角度分析可能原因是   

6.(22湖北)不同条件下植物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增大,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不同。研究证实高浓度臭氧(O3)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用某一高浓度O3连续处理甲、乙两种植物75天。在第55天、65天、75天分别测定植物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注】曲线1:甲对照组,曲线2:乙对照组,曲线3:甲实验组,曲线4:乙实验组。

1)图1中,在高浓度O3处理期间,若适当增加环境中的CO2浓度,甲、乙植物的光饱和点会   (“减小”“不变”或“增大”)。

2)与图3相比图2中甲实验组与对照组净光合速率差异较小,表明        

                           

3)从图3分析可得到两个结论:O3处理75天后,甲、乙两植物        

               ,表明长时间高浓度O3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明显抑制;长时间高浓度O3对乙植物影响大于甲植物,表明                

4)实验发现处理75天后甲、乙植物中基因A表达量都下降。为确定A基因功能与植物对O3耐受力的关系,使乙植物中A基因过量表达,并用高浓度O3处理75天。若实验现象为       ,则说明A基因功能与乙植物对O3耐受力无关。

7.(22河北)某品种茶树叶片呈现阶段性白化:绿色的嫩叶在生长过程中逐渐转为乳白色,而后又恢复为绿色。白化期叶绿体内部结构解体(仅残留少量片层结构)。阶段性白化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检测结果如图。

1)从叶片中分离叶绿体可采用     法。

2)经检测白化过程中叶绿体合成ATPNADPH的数量显著降低,其原因是(写出两点)                   

3)白化中气孔导度下降,既满足光合作用对CO2需求,又有助于减少     

4)叶片复绿需合成大量直接参与光反应的蛋白质。部分蛋白质由    中基因编码,需通过特定机制完成跨膜运输;其余蛋白质由    中基因编码。

8.(22辽宁)浒苔是形成绿潮的主要藻类。绿潮时浒苔堆积在一起,形成大量的“藻席”,造成生态灾害。为研究浒苔疯长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进行如下实验:

.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

1)在“藻席”的上、中、下层分别选取浒苔甲为实验材料,提取、分离色素,发现浒苔甲的光合色素种类与高等植物相同,包括叶绿素和       。在细胞中,这些光合色素分布在   

2)测定三个样品叶绿素含量见表。数据表明取自“藻席”下层的样品叶绿素含量最高,这是因为               

.光合作用关键酶Y的粗酶液制备和活性测定

3)研究发现浒苔细胞质基质存在酶Y,参与CO2的转运过程,利于对碳的固定。酶Y粗酶液制备:定时测定光照强度并取一定量的浒苔甲和浒苔乙,制备不同光照强度下样品的粗酶液,流程如图。粗酶液制备过程保持低温,目的是防止酶降解和     。研磨时加入缓冲液的主要作用是    稳定。离心后的    为粗酶液。

4)酶Y活性测定:取一定量的粗酶液加入到酶Y活性测试反应液中进行检测,结果如图。在图2中,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浒苔甲酶Y活性最高时光照强度为    μmol·m-2·s-1(填具体数字),强光照会   浒苔乙酶Y的活性。

9.(22江苏)光合作用部分物质代谢关系如图(~为途径)。Rubisco是光合作用关键酶之一,CO2O2竞争与其结合分别催化C5羧化与氧化。C5羧化固定CO2合成糖;C5氧化产生乙醇酸(C2),C2在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协同下完成光呼吸碳氧化循环。

1)图中,类囊体膜直接参与的代谢途径有   (从~中选填),在红光照射条件下,参与这些途径的主要色素是    

2)在C2循环途径中,乙醇酸进入过氧化物酶体被继续氧化,同时生成的   在过氧化氢酶催化下迅速分解为O2H2O

3)将叶片置于一个密闭小室内,分别在CO2浓度为00.03%的条件下测定小室内CO2浓度的变化,获得曲线ab

曲线a0~t1时段释放的CO2源于     t1~t2时段,CO2的释放速度有所增加,此阶段的CO2源于            

曲线b,当时间到达t2点后,室内CO2浓度不再改变,其原因是 

4)光呼吸可使光合效率下降20%~50%,科学家在烟草叶绿体中组装表达了衣藻的乙醇酸脱氢酶和南瓜的苹果酸合酶﹐形成如图代谢途径﹐通过            降低了光呼吸,提高了植株生物量。上述工作体现了遗传多样性的   价值。

B

1.(21辽宁)植物工厂是通过光调控和通风控温等措施进行精细管理的高效农业生产系统,常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根据植物生长特点调控光的波长和光照强度

  B.应保持培养液与植物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同

  C.合理控制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D.适时通风可提高生产系统内的CO2浓度

2.(21重庆)类囊体膜蛋白排列和光反应产物形成示意如图。下列错误的是(  )

  A.水光解产生的O2若被有氧呼吸利用,最少要穿过4层膜

  BNADP+与电子(e-)和质子(H+)结合形成NADPH

  C.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及其他消耗能量的反应

  D.电子(e-)的有序传递是完成光能转换的重要环节

3.(21山东)关于细胞中的H2O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中一定有H2O产生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一定消耗H2O

  C.植物细胞产生的O2只能来自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元素只能来自H2O

4.(21广东)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突变体t1t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图a,示意图),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图b),进而引起光合速率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在不考虑叶绿体运动的前提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2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Bt1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光合吸收CO2与呼吸释放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C.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

  D.三者光合速率的差异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大

5.(20天津)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产生乙醇酸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

  B.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物质仅是CO2

  C.类囊体产生的ATPO2参与CO2固定与还原

  D.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作用色素

6.(21全国乙)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植物(如植物甲)具有特殊的CO2固定方式。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O2,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

1)白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     释放的CO2

2)气孔白天关闭、晚上打开是这类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既能防止      ,又能保证    正常进行。

3)若以pH作检测指标,请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甲干旱中存在这种特殊CO2固定方式。(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7.(21辽宁)早期地球大气中的O2浓度很低,到了大约3.5亿年前,大气中O2浓度显著增加,CO2浓度明显下降。现在大气中的CO2浓度约为390μmol·mol-1,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是一种催化CO2固定的酶,在低浓度CO2条件下,催化效率低。有些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CO2浓缩机制,极大地提高了Rubisco所在局部空间位置的CO2浓度,促进了CO2的固定。

1)真核细胞叶绿体中,在Rubisco的催化下,CO2被固定形成  ,进而被还原生成糖类,此过程发生在       中。

2)海水中的无机碳主要以CO2HCO3两种形式存在,水体中CO2浓度低、扩散速度慢,有些藻类具有下图所示的无机碳浓缩过程。图中HCO3浓度最高场所是    (“细胞外”或“细胞质基质”或“叶绿体”),可为图示过程提供ATP的生理过程有

            

3)某些植物还有另一种CO2浓缩机制,部分过程见下图。在叶肉细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可将HC转化为有机物,该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进入相邻的维管束鞘细胞释放CO2,提高了Rubisco附近的CO2浓度。

由这种CO2浓缩机制可以推测,PEPC与无机碳的亲和力   (“高于”或“低于”或“等于”)Rubisco

2所示的物质中,可由光合作用光反应提供的是      。图中由Pyr转变为PEP的过程属于     (“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

实验验证某植物在上述CO2浓缩机制中碳转变过程及场所可使用       法。

4)通过转基因技术或蛋白质工程技术,可能进一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以下研究思路合理的有    (多选)。

  A.改造植物的HC转运蛋白基因,增强HCO3的运输能力

  B.改造植物的PEPC基因,抑制OAA的合成

  C.改造植物的Rubisco基因,增强CO2固定能力

  D.将CO2浓缩机制相关基因转入不具备此机制的植物

8.(21河北)为探究水和氮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将一批长势相同的玉米植株随机均分成三组,在限制水肥的条件下做如下处理:(1)对照组;(2)施氮组,补充尿素(12g·m-2);(3)水+氮组,补充尿素(12g·m-2)同时补水。检测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见表。(注:气孔导度反映气孔开放的程度)

1)植物细胞中自由水的生理作用包括                   等(写出两点)。补充水分可促进玉米根系对氮的       ,提高植株氮供应水平。

2)参与光合作用的很多分子都含有氮。氮与  离子参与组成的环式结构使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用于驱动        两种物质的合成以及  的分解;RuBP羧化酶将CO2转变为羧基加到  分子上,反应形成的产物被还原为糖类。

3)施氮同时补充水分增加了光合速率,这需要足量的CO2供应。据实验结果分析,叶肉细胞CO2供应量增加的原因是      

9.(21海南)植物工厂是全人工光照等环境条件智能化控制的高效生产体系。生菜是植物工厂常年培植的速生蔬菜。

1)植物工厂用营养液培植生菜需定时向营养液通入空气,目的是         

     ;除通气外还需更换营养液,其主要原因是     

2)植物工厂选用红蓝光组合LED灯培植生菜,选用红蓝光依据是        

                            。生菜成熟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左图,培植区的光照强度应设置在  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为提高生菜产量,可在培植区适当提高CO2浓度,该条件下B点的移动方向是    

 

3)将培植区的光照/黑暗时间设置为14h/10h,研究温度对生菜成熟叶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右图,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比呼吸作用最适温度  ;若将培植区的温度从T5调至T6,培植24h后,与调温前相比,生菜植株的有机物积累量   

基础篇

16CDCBCC 813BDCBCD

7.(1)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2AC

3)转化为C5或合成淀粉或蔗糖 升高 蔗糖 韧皮

4)无 光反应

综合篇

12DD 47BBDD

3.(1)叶绿体、液泡 蓝紫光和红(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Q点右移,P点不动

41 CO2浓度为0.03%的适宜温度下,先黑暗条件测该植物细胞呼吸向外界释放CO2速率为0.4mol·h-1,然后在光照强度为3 klx时,测植物从外界吸收CO2速率为0.6mol·h-1,将二者数值相加

应用篇

1.(1)将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用等量0mmol/L80mmol/L120mmol/LNaCl溶液处理三组幼苗相同时间,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而后分别在第3691215天测定各组幼苗平均株高并记录

2)盐碱化土壤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高浓度处理组随处理时间延长盐分的抑制作用有缓解趋势

3)可以 外源水杨酸处理可提高小麦幼苗细胞中可溶性物质含量,说明能增强植物细胞吸水力,并且丙二醛含量下降,缓解盐胁迫对叶绿体膜结构的损伤,进而提高光合速率,缓解盐胁迫对植物生长抑制,因此,外源水杨酸处理可提高小麦幼苗耐盐性

2.(10.4

2)幼叶逐渐展开,叶面积逐渐增大,光合色素含量增多

叶片衰老,叶绿素含量减少,相关酶活性降低

335℃时,12小时光照净光合量等于12小时黑暗呼吸量,大于35℃12小时净光合量小于12小时呼吸量,没有有机物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创新篇

1B

2.(1)核糖体 叶绿体基质

2)下降

O2C5结合增多,减少了CO2C5结合,减少暗反应中C5含量,使暗反应速率下降

3CO2浓度升高可促进光合作用暗反应;同时可促进Rubisco催化更多C5CO2结合,而减少C5O2结合,从而减弱光呼吸

高考真题篇

A

14DDBD

5.(1O2NADPHATP

2)部分光合产物用于叶片自身细胞呼吸,为新陈代谢提供能量;部分光合产物用于叶片自身生长发育

3)干旱导致气孔开度减小,胞间CO2浓度降低,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CO2补偿点较低,能在较低浓度CO2条件下,固定利用更多CO2进行光合作用,以维持自身生长

6.(1)增大

2)高浓度臭氧处理甲植物时间越短,对甲植物光合作用影响越小

3)实验组净光合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长时间高浓度O3对不同种类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抑制效果不同

4A基因过量表达与A基因表达量下降的乙植物净光合速率相同

7.(1)差速离心(2)叶绿体内部结构解体;光合色素减少

3)水分散失4)细胞核 叶绿体

8.(1)类胡萝卜素 类囊体薄膜

2)下层光照弱,浒苔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3)高温变性 维持pH 上清液(41800 抑制

9.(1①⑥ 叶绿素(2H2O2

3细胞呼吸 光呼吸和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光呼吸和细胞呼吸速率之和

4)将乙醇酸转化为苹果酸,增加叶绿体中CO2浓度 直接

B

15BACDA

6.(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呼吸

2)水分大量散失 光合作用

3)实验思路:白天和夜间每隔一定时间取干旱生长的植物甲叶片,测定叶肉细胞pH

预期结果:植物甲叶肉细胞pH在夜间逐渐降低、白天逐渐升高。

7.(1C3 叶绿体基质(2)叶绿体 呼吸作用和光反应

3高于NADPHATP 吸能反应同位素标记(4ACD

8.(1)细胞内良好溶剂、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参与生化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吸收和运输

2)镁 NADPHATP 水 C5

3)玉米植株气孔导度增大,吸收CO2增加

9.(1)促进生菜根部细胞呼吸

为生菜提供大量无机盐,以保证生菜正常生长

2)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选用红蓝光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生菜产量 B 右上方

3)低 减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六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等级考生物—冲刺专题:光合作用考题相关概念辨析!
第四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单元自测
习题详解——光合作用专题练习,学以致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图归纳总结
聚焦细胞代谢相关题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