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书脉》之铿锵石鼓(三)
userphoto

2023.11.16 山东

关注

收藏专辑从第一章读起

《千年书脉》

大型书法历史散文

每个人都可以读懂书法


(石鼓文拓片)




铿锵石鼓

(三)

金身。

很多所谓信佛的人,在请愿拜佛时都喜欢配上这样一句话:他日若成就某事,我愿为您重塑金身。

这也许只是请愿者的一厢情愿罢了。佛哪里会需要你的金银。所谓的“佛要金装”大多也只是人类内心不甚清明的映照。抛开请愿者能否信守承诺不讲,从另一方面来看,佛亦没有拒绝这样的诺言。

被游客贴满金箔的佛像
2013年5月9日/拍摄于泰国大皇宫

佛不表态,因为万事皆有因果。而请愿者得偿所愿来塑金身,是得失归零。思来想去,二者之间其实只是多了一些仪式而已。

宋徽宗赵佶,就为集齐了的十面石鼓做了个仪式,塑了个金身。作为艺术家,他追求尽善尽美;做为皇帝,他不差金银。于是,他令工匠在十面石鼓的文字槽缝里填注了黄金。

石鼓之一:而师

面对中国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我可能没有资格对徽宗为石鼓塑金身的事情做过多的是非评价。有人认为他是为了尽量减缓石鼓文字的风化,还有人觉得他不想令后人对石鼓做太多的传拓。都有一定的道理。而对于那些借此嘲讽徽宗艺术修为的说法,却始终无法苛同。

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徽宗做了一件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用现代的静态的眼光,去评论近千年以前那个时代的艺术行为的对错,本就不够客观。所以对于徽宗填金,我也暂不做表态。

金人。

金人灭北宋的时候,难免要把皇宫里的珍玩字画抢夺一空。但当他们看到这一堆石头时,不禁有些蒙圈。

没有人认识这一堆石头是什么,但上面闪闪发光的金子他们却认识。为了上面的金子,他们蜂拥而上,将十面大鼓抬上了马车运走了。

《瑞鹤图》宋徽宗赵佶

徽宗煞费苦心为石鼓填注了金身,却被没有文化的金人重又挖了出来。在无知的金人工匠手中,石鼓表面文字成片地驳落。金属利器与石鼓文字笔道碰撞出的铿锵之声,显得如此微弱。

抠掉所有的黄金,金人把眼中认为的破烂石头重新抛回了荒野。此时的石鼓伤痕累累,横七竖八地散落在莽原上,成了觅食途中飞倦了的鸟的短暂停歇之地。

王檝。

莽原上的宁静没有持续多久。有一天,远远地走来了一群士兵。为首的两个人从装束上看分明是一文一武。文官汉人装束,武将蒙古装束。士兵的装束也明显分属不同。这是南宋和蒙古的联军。

武将我不认识是谁。文官是御史大夫王檝(音急)。王檝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简单查阅元史资料,他在金朝为官。元太祖南下,王檝鏖战三日,兵败被俘。太祖见他忠义,授之都统。表面来看,他算是败军之将,叛主之臣。然而后来他随蒙古大军征战途中,屡屡劝降守城将士,却免去了不少的生灵涂炭。

在这样的燕郊荒野,千年国宝有幸为远道而来的文人提供了一块歇脚的方寸之地。而文人对于国宝,则抱以六七百年的护佑安宁。

如果说,这仅仅是机缘巧合,我可能却有些不情愿了。因为实在令人惊讶的是,王檝和石鼓,竟都来自同一个地方,陈仓。这种同根同源共守相护的情怀,兴许早已在冥冥之中注定了此次相约。

这次相约,让石鼓安坐在燕京孔庙之内,经历了元、明、清漫长的三个朝代。

新鼓。

历经世事朝代更迭苍桑巨变的陈仓石鼓,毕竟已是伤痕累累。

乾隆皇帝来到孔庙,见院落门庭年久失修,已显颓败之象。于是决定重修。同时看到了日益斑驳风化的石鼓,决定用最早的拓本复制一套新的石鼓。并把新鼓放置于孔庙第二道门大成门的前廊两侧。

北京孔庙

二十多年以后,乾隆皇帝在承德建热河文庙,如法炮制,又复制了一套石鼓,置于庙内。由此可见乾隆爷对石鼓偏爱有加。乾隆不仅复制了两套石鼓,还为石鼓作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石鼓历经风雨的感慨:

石鼓韩歌掘臼科,弗知其意所云何?

兹因考古十之质,爰命图真一有窠。

慨叹曾充舂杵用,伤形已阅岁年多。

言行国学历珍弆,重道崇文功不磨。

我十五年前在北京出差,曾经在孔庙短暂停留。这时的新鼓已经有二百多岁了。由于置于门内,避免了日晒雨淋,所以保存完好。只是石材的花纹和鼓面文字交叠,很难清晰辨识,观赏性打了折扣。

另一套热河文庙的石鼓,却一直无缘得见。热河文庙就建在热河行宫旁边,热河行宫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承德避暑山庄。里面的很多景致,都是乾隆皇帝当年扩建的。他年若有机缘,看看石鼓,再去领略一下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定是美事一桩。有人说,文庙内的石鼓可能移至避暑山庄博物馆,如此一箭之地,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承德避暑山庄

而石鼓的真身,被乾隆皇帝运回了故宫。其后两百余年,虽有辗转流离,所幸最终完好地收录进北京故宫博物院。

心鼓。

石鼓因为上面刻有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而被称为“石刻之祖”。于是也成为它打动人心的“心鼓”。

石鼓文集西周金文之大成,启秦朝小篆之先河。算是书法衍变过程中的过渡性字体。石鼓文方正丰厚的形体,风骨嶙峋的气势,略带秦朝强悍王者霸气,端庄凝重的笔势,让诗与书浑然相合。后来被评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更是实至名归。

吴昌硕临石鼓文/清代

除了文字的古老,还有文学的古老。石鼓上面记录了十首先秦纪事诗,我们且看最后一鼓《吾水》开篇文字:

吾水旣净。吾道旣平。

吾□旣止。嘉树则里。

我按自己的理解做了简单翻译: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拥有清澈的流水,和平坦的道路。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固定之所,不再像以前那样居无定所,四处游牧。在这个被美好的树林笼盖着的营地里,我们已经扎根下来。

简约而直白的文风,表现出他们对领地的热爱,侧面反映出对周天子的民心支持。文风与《诗经》明显一脉相承,当然是非常难得的未经删改和润色的第一手宝贵材料,世所罕见。

明末清初拓本/陈叔通旧藏本
手卷/水墨纸本/吴昌硕题款

这是一套集美学、文学和史学意义于一身的重量级文物。他见证了西周的和平安宁和战国的烽火销烟,他感受了唐人的躬尊朝拜和清帝的盛世皇恩。

如今的他,被静置于故宫博物院的石鼓馆中,面对那一身残破的伤痕,穿越时空的界线,我似乎隐约听到来自遥远地方的声声鼓音,它铿锵有力、坚定执着,且如此震人心魄。

(未完待续)


/下次更新时间/
庚子六月十五/月圆之夜
/2020年8月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是中国最早的“石头记”,比曹雪芹早了两千多年
国家宝藏带火了故宫石鼓,您知道在北京孔庙内还有一套乾隆石鼓吗
北京孔庙,乾隆石鼓是朕的自驾游游记
神秘十面鼓:不能敲击,却能吟咏,
“石鼓”之上,除了《石鼓文》,竟然还有别的字!
我国唯一流传至今的传国神器:蒋介石抛弃的石头,成了镇国之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