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三十一:南泉村外有若墓
userphoto

2023.09.21 山东

关注

在曲阜南郊舞雩台大道之东有个聚落,那就是南泉村。村中有一条路,路两边全是卖食物的摊床,被称为小吃一条街。走进街里,我们把车停下,向路边开店的打听有若墓,丕羽看到大饼挺诱人,就买了几个。

这条小吃一条街挺长,开车走了好一会儿才走出去。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左拐右拐,拐出了村,走上了一条向东的大路。路的右边有一片杨树林,我看到树林边有一碑样的东西,便让丕羽停车。走过去一看,果然就是有若墓碑。碑的上部写的是“曲阜市文物保护单位”,中间是“有若墓”3个隶书字,下边写的是“曲阜市人民政府公布,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有若墓在曲阜南泉村

现在这里只有这么一通孤零零的石碑立在这里,只有这片绿油油的杨树陪伴着它,其他什么也没有了。原来可不是这个样子。原来有个高两米的封土堆,用砖砌成了八角形,墓前有座石碑,上书“先贤有子之墓”,为清乾隆时期孔子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宪培所立。墓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被夷为平地,墓碑也不知去向。只有这通1986年立的文物保护碑,还保留了一点当年的印迹。

有若在孔子弟子中,地位十分特殊。在《论语》中,孔子弟子一直称“子”者只有有若和曾参二人。尤其是有若,翻开《论语》,开宗名义第一章为孔子的“学而实习之”,紧接着第二章便是有若的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产生疑问,有若的话为什么会放到这样重要的位置上呢?经分析,疑问得到了化解,这跟“有若状似孔子”、“有若似圣人”有关。

《孟子·滕文公上》载:“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此事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也有记载:“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这两段话的意思是说,孔子去世以后,弟子们十分悲伤,这种悲伤的感情无法寄托,他们发现有若长的样子有些像孔子,便“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这样有若便享有了“准孔子”的待遇。所以孔子弟子在编《论语》的时候,一定会记得有若的这种特殊身份,把他的话列为《论语》的开头第二章,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对此,阮元在《论语解》中就曾写道:“弟子以有子之言似夫子而欲师之……故《论语》次章即列有子之语,在曾子之前。”显然,他也是看到了有若的“准孔子”身份,所不同的是,一说“状似孔子”,一说“言似夫子”。

在孔子弟子中,子游就认为“有子之言似夫子”而加以推崇,在向曾子建议以师事有若的人中,就有子游。

《礼记·檀弓上》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有一次有若问曾参:“你向先生问过丧葬的事情吗?”曾参回答说:“听说过。他说希望丧后赶快贫穷,死后赶快腐烂。”有若反驳说:“这不是先生的话。”曾参不服气地说:“我是听先生说的。”有若又重申了上面说的话。曾参还是坚持说:“我是跟子游一块听说的。”有若说:“就算是这样吧。那也是夫子针对某件具体的事情说的。”)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看来两人谈得很僵,互相不服,曾参则又把有若的话告诉了子游。子游则大大地发了一番感慨:“太了不起了!有若的话简直就跟先生一样。那时候先生住在宋国,看见司马桓魋给自己做石椁,造了三年还没完成。先生就说:'像这样铺张浪费,不如死了赶快腐烂掉且越快越好。’希望人死了之后赶快腐烂,那是针对司马桓魋说的。南宫敬叔从国外回来,一定会带着许多宝物朝见国王。夫子说:'像这样拿钱财来行贿,失去官位以后不如赶紧贫穷且越快越好。’希望失去官位后迅速贫穷,是针对南宫敬叔说的。”)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曾参又把子游的话告诉了有若。有若说:“就是嘛。所以我坚持说这不是先生的话嘛。”曾参问道:“您是怎么知道的?”有若说:“先生在中都制定的礼法中,有一条就是要求棺材板的厚度不超过四寸,椁板的厚度不超过五寸。根据这一点我就知道先生不希望人死后迅速腐烂。从前先生失去鲁国司寇的官职打算到楚国去,就先派子夏去了解情况,然后又让冉有去联系接洽。根据这一点我就知道先生不希望失去官职后迅速贫穷。”)

这样一大段话,传达出两层意思,一是在孔子弟子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有若的形象像孔子,言语也像孔子,因此主张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有若。同时也暴露出有若与曾参之间的矛盾。当子夏、子张、子游等人商谈师事有若的时候,曾参明确表示反对,说:“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孟子·滕文公上》)他的意思是说,孔子的思想是经长江、汉水洗涤过,又被秋天的阳光曝晒过,那种洁白的颜色是无法可以比拟的。其实,在孔子弟子中,反对有若居于师位的人不止曾参一个。

有若被推到了师的位置,受到弟子们的跪拜。一段时间以后,有人就开始发难。《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年长无子,其母为取室。孔子使之齐,瞿母请之。孔子曰:“无忧,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敢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就这样,有若便在师位上退了下来。那位向有若发难的弟子是谁司马迁没说,是否受曾参的支使也不得而知,但有若的退避师位,应该说曾参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实这件事从始至终有若都是无辜的,他居于师位是被动的,退避师位也是被动的,这反映了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之间斗争的激烈,《韩非子·显学》里就讲儒分为八。

但这并不能撼动有若在孔子弟子中的地位,他去世的时候,鲁悼公亲自前来吊唁,追悼会由最推崇他的同学子游主持。(《礼记·檀弓》:“有若之丧,悼公吊焉,子游摈由左。”)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被追封为“卞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被加封为“平阴侯”,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有子”,并被列为十二哲之一。

有若去世之后,便葬在了距离南泉村东南500米的地方,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呵护,可谁知竟毁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直到现在,还没听说哪个部门有再重新恢复有若墓的计划。

                    2013年7月13日第一稿

                    2014年5月24日第二稿

                    2014年6月16日第三稿

今年2月26日,我带着本院老师再去寻访有若墓,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有若墓碑竟然被放到了一个马圈里。

梅吉庆简介:

 著名传统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在研究孔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自2012年以来,曾先后三次重走孔子路。出版有旅行记《跟着孔子去旅行》(上下册),摄影集《孔子周游地域影像志》两部力作。

项目简介:

 读者在作者的带领下,走回了历史,走进了孔子的生活,就好像一个活生生的孔子站在你面前。人们会清晰的看到孔子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圣人呢,成长为受人尊敬的“至圣先师”以及“万世师表”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里仁篇第四》4.15: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4.15
#每日学论语#19.15【2017-11-12】
《读论语》学问与道德的典范
《论语译注》之一(简体)[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中华文化】曲阜孔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