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管理流程(SIBICC国际共识)——基于ICP监测颅高压患者管理的综合方案

专家序言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颅高压处理是临床医生的最常见的问题,也是临床医生的难题,尤其是颅脑创伤患者发生恶性颅高压的处理非常棘手。如何规范颅高压处理仍然是全世界临床医生需要重视的话题。

由全球知名专家完成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管理流程《SIBICC国际共识》基于ICP监测颅高压患者管理的综合方案、对于全球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颅高压的处理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希望国内同行认真学习理解、结合中国国情和自己所在医院的实际条件,科学规范地处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颅高压。进一步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江基尧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

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

由著名颅脑创伤专家Randall Chesnut等发起,全球42名颅脑创伤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完成的“A management algorithm for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the Seattle International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onsensus Conference”已发表并得到广泛关注。

本共识经全球推荐,形成多个当地语言版本的海报。中文版海报的翻译工作完成后,在中华创伤杂志的支持下得以发表,必将推动广大临床医生更为直接、有效地了解和应用共识内容,为广大病患服务。再次感谢各方为共识中文版海报发布做出贡献。

高国一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南部)执行主任

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副所长



文章背景




颅内压增高导致的脑灌注压降低,是颅脑创伤引起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监测和管理成为颅脑创伤临床管理的基石。2016年,美国脑外伤基金会(BTF)发布第四版《重型颅脑创伤救治指南》[1],该指南在结论的形成过程中,采用了严格的方法学路径,排除了大量低质量的临床研究。这种指南制定方法虽提高了循证医学的证据等级,但限制了指南的临床实践相关程度,尤其是对工作流程的省略,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全球范围内对重型颅脑创伤机制体系进行评估和推荐的热情,SIBICC国际共识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应运而生[2]

2018-2019年,由著名颅脑创伤专家Randall M Chesnut等发起,全球42名颅脑创伤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完成的“A management algorithm for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the Seattle International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onsensus Conference (SIBICC)”(以下简称“共识”),发表于2019年的Intensive Care Med[3],“共识”总结出“三阶梯颅内压管理流程”共18项颅脑创伤相关颅内高压的基本干预措施,我国颅脑创伤专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高国一教授受邀参与了该共识编撰的全过程。

我国颅脑创伤病例数较多,重型颅脑创伤病例的构成仍以中青壮年居多,积极救治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合理解读并实施共识提出的“三阶梯颅内压管理流程”,对规范和完善我国现有的颅脑创伤救治流程具有极大的帮助[2]

为此,高国一教授带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冯军峰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安玉玲教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陈佳磊医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唐斌医师进一步完成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管理流程(SIBICC国际共识)——基于ICP监测颅高压患者管理的综合方案》,并于2021年9月发表在《中华创伤杂志》上,旨在帮助临床医生管理接受ICP监测的sTBI患者,这些推荐意见基于专家共识,并根据我国重型颅脑创伤救治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为颅内压监测和管理的技术规范提供了适宜方案。

阅读原文



本文根据“共识”,建议将颅压管理流程分为0~3级,给出了各级处理的具体干预措施,并对使用级别提出原则性指导意见:如果可能的话,使用低级别的治疗;同一级别中没有先后顺序;在进入下一级别之前,没有必要使用较低级别中的所有措施;如果临床需要,可以迅速提高治疗级别。


本文列出自主调节功能完整或受损评判指标、GCS评分表,并对神经功能恶化给出了客观评定标准及推荐处理方式,并列举了可能原因。


本文显示了停用镇静治疗和停止ICP检测的安全性的热图。


本文还强调了不推荐的治疗措施,是其独特之处。


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原文件







作者感言







对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管理流程(SIBICC国际共识)——基于ICP监测颅高压患者管理的综合方案》,让我们听听作者怎么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冯军峰主任


● 西雅图专家共识,就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从帮助临床医生管理ICP监测的重型颅脑创伤病人的角度,从综合管理的宽度、治疗的层级、以及ICP管理的效应判定和处理上,做了一个全景展现……

● 中国的研究发现,总体脑外伤患者ICP使用率是12%,重型伤并且收入ICU的是36%,远远低于欧洲数据…….

● 在开展颅内压管理流程解读的时候,一定是首先要有颅内压监测的理念以及临床应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安玉玲教授


● 颅内压的管理是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中心环节之一,这个共识把颅内压的管理进行了细致地分层处理,在各种细节方面对ICP的管理进行了推荐……

● 当你不清楚如何管理神经外科病人时,这些有明确导引作用的“规范“就可能会给你提供很多帮助。国内有些单位尤其是没有专门的ICU病房的基层医院,内科管理方面不够细致,导致病人最终会功败垂成…..

● ICP监测的实施是我们了解大脑的一个桥梁……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陈佳磊医师


● 接诊颅脑损伤患者越多,越体会到颅内压检测的重要性……

● 基于脑室引流的ICP监测被认为是金标准,不仅测压准确,还能通过引流脑脊液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西雅图共识是基于ICP监测的颅内高压患者管理的专家共识,该共识建议脑室引流,即使最初使用了脑实质探头,亦考虑放置EVD,行脑脊液引流以控制颅内压……

● 总之,神经重症管理中颅内压的管理是关键,同时需对患者进行全身各个系统监测管理……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唐斌医师


● 对于重症颅脑创伤及急性脑卒中患者,特别是围术期患者,颅内压的监测,尤其是连续动态的监测对判断病情、评价治疗效果很有帮助……

● 西雅图颅内压管理专家共识把颅内压的管理进行了分级介绍,在细节方面对颅内压管理进行了推荐,全方位的涉及到了神经、呼吸、循环、内环境等各方面,实用性极强,对我们神经重症一线医护人员更好的管理神经创伤危重病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资料







[1]Carney N, Totten AM, O'Reilly C,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Fourth Edition. Neurosurgery. 2017;80(1):6-15. 

[2]高国一. 《A management algorithm for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the Seattle International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onsensus Conference (SIBICC)》解读[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20卷7期, 577-579页, ISTIC PKU, 2020.

[3]A management algorithm for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the Seattle International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onsensus Conference (SIBICC)[J].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19, 45(12): 1783-179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骨瓣保留的探讨 | 颅脑创伤
美国重型颅脑损伤诊治指南
颅脑损伤的治疗新进展
成功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例 | 颅脑创伤-神经重症病例周刊(135期)
中国重型颅脑创伤早期康复管理专家共识(2017)
赞成意见:重型颅脑外伤临床治疗的“LOUD概念”_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分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