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出“泥潭”的A娃,不再害怕黑暗!

昨天,一位重庆爸爸给我看了一段他和儿子一起旅游的视频,看得出父子俩都挺高兴的,这位十三岁的A娃经历了一段“黑暗”,爸爸说孩子曾经抑郁了,这也让他很难接受,和大多数人一样第一反应是,这么点大的孩子怎么会抑郁呢?抑郁不是成年人的事情吗?

其实,抑郁的低龄化发展也并不罕见。ADHD患者中常共病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强迫障碍、抽动障碍等。一项调查数据统计,发现 ADHD 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比例为 27%,共病焦虑障碍的比例为 18%,同时共病焦虑抑郁障碍的比例为 15%。

在接受ADHD孩子家长的咨询中,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提到孩子的情绪问题。那么注意力分散障碍和抑郁焦虑到底是谁引发谁?这里就涉及一个先后问题还有程度比重问题。如果一个人有先天的抑郁问题,那么是会影响注意力的,孩子并不是只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娱乐和交际,吃喝都会觉得无所谓,上课听课也会走神,因为没有学习知识的欲望。

相反,一个ADHD儿童只是单纯注意力有缺陷,是阅读障碍造成了学业困难,遭遇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孩子的情绪崩溃,害怕上学,不愿到课堂,有的孩子甚至一到学校就会出现头疼,心慌,甚至呕吐现象,带到医院检查却没有查出原因,去年我们这里一所重点高中的高三学生就出现这样状况,父母觉得孩子是逃避高考装出来的,其实最后诊断是抑郁,最后孩子不得不休学治疗。

很多人觉得,孩子还小,不就是一项任务学习吗?我们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严格要求孩子没错啊?孩子怎么就出了问题?有位家长给我看了她小学三年级孩子的作文,孩子在文中写道:天天上学被骂,同学也不理我,爸爸妈妈打我,真的不想活了。妈妈没当回事,觉得孩子就是一时的情绪,直到有一天,孩子爸爸因为作业问题狂揍他,孩子不顾一切冲上阳台要跳下去,可把妈妈吓死了,她没有想到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如此过激。其实,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需要高度重视了,如果家庭的教育模式不改变,孩子很难改观。

那位重庆爸爸是理智的,当发现孩子出现抑郁焦虑时,及时进行了专业治疗,包括药物和心理。同时,这位爸爸接纳孩子面临的困境,改变对孩子学习的要求,现在发现孩子渐渐快乐起来,成绩也一点一点提高了。

抑郁和焦虑,对于ADHD家庭是一颗隐形炸弹,因为孩子出现ADHD,家长们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这种心境障碍是分程度的,轻微的属于抑郁情绪,和孩子生气后能很快自我调节,严重的则出现长期失眠,干什么都没兴趣,孩子出现一点问题就觉得天塌下来,经常以泪洗面,这就出现了病理特征了,靠个人很难调解,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才能走出“黑暗”。

有的人认为,抑郁焦虑的人都是小心眼,想开了就好,问题是怎么想开?对于别人来说觉得事情没啥大不了的,但抑郁焦虑症却不是这样认为,他们会偏执认为问题就是非常严重,就像说到孩子学习不好,这也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家长就无法面对,说根本不能接受孩子,内心无法喜欢他,甚至想离家出走不管了。这些问题不是简单靠别人劝就能解决,打开心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否则还需要心理医生干嘛呢?

情绪在家庭成员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一个阳光的孩子背后一定有阳光的父母,而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原生家庭一定存在问题。有的妈妈就说我自己脾气暴躁,小时候我爸爸脾气也不好,结果我儿子不听话,我也忍不住就大发雷霆,每次责骂过孩子,其实内心也不好受,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如果家长有情绪障碍,就一定会影响到孩子,我曾说过抑郁焦虑的父母是无法带领孩子走出人生黑暗的低谷。ADHD孩子因为学业压力,经常遭受外界批评,内心经常处于一种“伤心失落”或“恼羞成怒”的状态,家长需要强大的心理状态来应对解决孩子不良情绪,如果家长自己都无法走出困境,如何来引导孩子呢?

ADHD的注意力问题会困扰孩子学习,但情绪问题会随着年龄增长更加影响孩子成长,有的家长说,小时候还算听话,越大越难管,曾经有个妈妈发来孩子的生活视频和图片,大男孩非常帅气,因为不让玩手机,孩子摔了家里的碗,拿着刀对着妈妈吼叫。这位妈妈是一位思考型妈妈,对ADHD也颇有研究,包括国内外的药物发展等,但核心问题是孩子根本不愿上学了,出现了躁狂现象,母亲却还是觉得这是注意力问题,企图通过各种办法来改变孩子注意力,觉得孩子注意力好了,脾气就好了,这就出现了方向性的偏差。

每个ADHD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个体,虽然符合一些普遍特征,但影响孩子的却不一样,比如协调性,系鞋带,跳绳等大多数孩子不好,但有的孩子运动能力很强,即使驾驶这样高度配合的项目也不在话下。青春期,孩子出现逆反很普遍,容易激惹,大多数不必担心发生心境障碍,然而孩子一旦出现一些病理特征就要引起重视,如长期失眠,经常控制不住伤心流泪,无法到学校上课,出现无器质性病变的头痛,呕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动不动就发脾气,出现躁狂等。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来到这个世界就和我们结缘了,我们就有了一份责任,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生理上或心理上的都不奇怪,重要的是我们要尊重事实,相信科学,用爱和时间去耐心解决每个细小而具体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焦虑型的ADHD
抑郁症≠坏心情,A娃心理问题不可忽视,父母要提高警惕!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定是多动症吗?
健康知识 | 孩子患了多动症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抽动症状刚改善,又冒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的毛病!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表现,那么他很可能有多动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