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每周二原创:职场学习类干货

困而学之

1


以前有人请我推荐某方面的书时,我的第一选择都是教材,毕竟,没有什么书比一本好教材更能代表这个领域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论的了。

但时间长了,我发现教材并不应该成为“第一选择”,因为教材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为了考试而编写,而非为了满足外行者的知识渴求。

让我们来看一看教材与真正的知识读本的区别。

2


大部分的教材是这样编的:

第X章目录

第一节:介绍概念A(学生:为什么要我学这么简单的东西?)

第二节:介绍概念B(学生:啊,这是什么意思?)

第三节:介绍定理C,由概念A和概念B综合而来(学生:啥,为什么西瓜+芝麻=葫芦娃)

第四节:介绍新的概念D(学生:这章到底是要学什么?)

第五节:介绍定理E,由C和D综合而来,可以解决问题F(学生:好像明白这是干什么用的了,但前面到底讲的什么,已经忘了)

第六节:介绍定理E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G、H、I、J(不考,不用看了)

但真正的知识是这样产生的:

科学家1:遇到了问题F,百思不得其解,写在日记里

科学家2:提出了概念D,但并不觉得它与问题F有什么关系

科学家3:遇到了问题G,百思不得其解,写在论文的附录里

科学家4:提出了概念A和B,得到了定理C,被嘲笑为最没有用的定理

科学家5:提出定理C可能与问题F与G有关,在给朋友的信中

科学家6:发现了定理E,由C和D综合而来,终于解决了问题F和G,并指出问题H、I、J实际上是同一类问题,由此开辟了一个研究领域

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就是一本知识读本的常见结构:先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再介绍科学家和他的发现过程,最后才介绍这个知识及其应用。

教材和知识读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学习目标。

3


第一种是“以考试为本”,按知识的内在逻辑撰写,第二种是“以人为本”,按人的认知规律撰写。

大部分的教科书都是用第一种顺序,原因在于,这样的知识更有体系,更容易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而除了教材之外的大部分的知识读物,都是按第二种顺序,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来说,看教科书的都是本专业的学生,无论是考试,还是就业,书编得再“逆人性”,也不怕他们不好好学;而看知识读本的,都纯粹出于兴趣,如果前两章就把人看懵了,这书就卖不掉了。

它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

学生阶段:学习的内容是指定的,没有人关心你感不感兴趣,甚至这些知识本身也不是关键,大学和用人单位更关心你的“学习能力”——它的指标就是成绩,所以所有人都要学习同样的知识,才有可比性。

工作阶段:有问题才会学习,不管是个人发展上的问题,还是与赚钱无关的纯粹个人爱好,问题才是学习的唯一动力,解决问题是人生成长的唯一方法。

4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资质;通过学习而知道的,次一等;遇到困惑再学习的,又次一等;遇到困惑还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资质了。

但如果从知识的角度,刚好相反:

生下来就懂的,比如饿了吃饭冷了穿衣,是最普通的知识;学了就能知道的,也只是普通的谋生知识;只有那些让人困惑多年,一直在学习,想找到答案的问题,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值得毕生追求的知识。

“困而学之”,这四个字,浓缩了最有意义的一生。

(那如何进行“问题式学习”呢?更多文章见下面的链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3本相见恨晚的数学好书,终结你的数学恐惧
预习的策略和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策略
对初中数学教材的研究吃透与开发处理(初中数学讲座2)
高中数学新课标及其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