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统编教材“交流平台”教学优化的策略研究

一、以始为终,贯穿始终,加强“交流平台”教学的过程性

“交流平台”既可以是教学的终点,也可以是教学的起点。在教学中,要将承载“语文要素”的“交流平台”变为教学的“移动平台”,贯穿始终,持续推进,方能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如统编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交流平台”指出: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如何做课堂笔记,是本单元提出的“语文要素”。但是,做课堂笔记这一学习习惯培养,仅靠“交流平台”一课时的学习是不能达成的。因此,教师可作如下安排:

1. 梳理盘点,提前谋划

笔者在开学之初,梳理了六年级上册各单元的“交流平台”,将第七单元的做课堂笔记这一“交流平台”的学习,提前至开学第一课。在始业教育中,便结合“交流平台”的内容,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做课堂笔记。

2. 实践运用,持续推进

方式方法介绍清楚之后,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始终把做课堂笔记作为一项“语文要素”,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中,不断加以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逐渐形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并从课堂记录,延伸至预习笔记、复习笔记。

3. 阶段展示,指导改进

在持续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笔记情况的反馈指导,可以采取课后批阅、等级反馈、集中展示、示范引领等一系列手段,逐步完善笔记方法,牢固树立笔记意识,逐步提升学生做笔记的能力,初步养成做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

适时前置“交流平台”教学,作为能力习惯培养的起始指导,然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持续推进不断实践,最终真正形成学生终身受益的语文能力和学习习惯。

二、整体渗透,聚焦迁移,强化“交流平台”教学的整体性

统编教材中的“交流平台”,与篇章导语、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组成“语文要素”学习的助学系统,成为一线教师备课的得力助手。教师在单元教学开始之前,备课过程中,就要对一个单元进行全面思考,将“交流平台”放置单元整体高度去施教,才能使“交流平台”实现价值和功能的最大化。

如统编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指出: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还可以借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1. 紧扣要素,篇篇渗透

教师在本单元中,要自始至终围绕“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如在《桥》这一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找“洪水来袭”环境描写的句子,充分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紧张、危险气氛,从而烘托老汉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高大形象。

2. 汇聚交流,聚焦表达

在进入“交流平台”学习时,教师组织学生对整个单元进行全面梳理,通过比较归纳,发现语言规律。

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本单元为小说单元,通过课文学习,你觉得小说应该具备哪几个要素?通过交流得出小说的三个要素:环境、情节、人物。然后请学生思考:三篇小说各有什么特色?你想为这些作品颁发什么奖项?让学生明确同为刻画人物形象,但根据故事情节、时代背景等不同,这些作品亦各具特色。

3. 迁移落实,搭建桥梁

在梳理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本次习作“创作小说”的要求,让学生试着写一个环境或是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段,如可以采用对比式环境描写、矛盾犹豫式心理活动描写方法,为之后的习作“创作一篇小说”做好铺垫、搭建好习作的桥梁。

进入“交流平台”学习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单元,总结各篇文章语言表达、写作方式等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认识。

三、融合聚点,层层推进,关注“交流平台”教学的层次性

统编教材中有一些特别的“交流平台”,其“语文要素”不是一语道破,而是隐含其间,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交流平台”与其他板块的联系,并融合各板块的要素,进行聚焦定点,确定本单元“语文要素”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达成目标。

如统编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交流平台”指出: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可以从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如果,教师不作深入分析,就难以将“语文要素”在单元教学中有效落实。笔者经过思考实践,觉得该单元“交流平台”可作如下处理:

1. 勾连前后,聚焦定点

单元教学前先对“交流平台”作深入分析:“交流平台”指出要从课文内容或者生活经验想开去,可以初步了解其指向想象和联想。结合本单元课文特点进一步思考:想象和联想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但想象与联想要合情合理,并且要借助一定言语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定位为:学习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表达想象与联想。

2. 厘清步骤,分层推进

借助“交流平台”勾连本单元各板块,重新对“语文要素”聚焦定位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厘清教学步骤,根据本单元课文特点,在单篇课文教学中分层落实,逐步推进。

3. 整合平台,夯实要素

课文学习之后,在“交流平台”教学时要加以系统整理,全面提升学生的认识,并结合“词句段运用”,进行适度的运用实践。可以引入“词句段运用”中的示例,以《雪之歌》为话题,选择模仿《花之歌》中的一组排比句式进行片段练笔。

在这一“交流平台”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经历了初步感知、深入体会、初步尝试、综合回顾、实践迁移的过程,使得“语文要素”历经层层推进学习之后,内化为学生扎实的语文素养。

四、细化建议,搭建支架,增强“交流平台”教学的操作性

统编教材中很多的“交流平台”直指语文知识或写作方法,但是都基本以“概念阐述”或“结果呈现”的方式来表达,给予教师对“交流平台”二次开发的机会。如统编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交流平台”:课文在写大的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并通过例举课文片段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建议学生回顾自己习作是如何写场面的。

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要将“交流平台”的建议进行细化,笔者曾对这一“交流平台”进行如下设计:

1. 文本回顾,重温写法

教师呈现《狼牙山五壮士》激烈战斗片段、《开国大典》阅兵式片段,带领学生回顾:找出这些文段

中点和面的描写,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交流让学生再次感知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好处。

2. 情境支架,过渡运用

对写法再次回顾之后,教师可以嵌入一个情境支架,运用半扶半放的方式,帮助学生由理解过渡到运用。情境创设:六一文艺晚会开始了……(运用面的描写)只见一位舞蹈演员……(运用点的描写)然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如果你从面的角度,会怎么介绍?从点的角度,你会关注小演员的哪些方面?

3. 图文支架,及时巩固

在拓展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入图文支架,以图片形式出示“食堂就餐全景图”“大快朵颐图”“挑食厌食图”,然后配以文字:以“众生吃相”为话题,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绘食堂就餐情景。

统编教材“交流平台”中的“语文要素”,需要教师对平台中的教学内容加以细化,提供学习支架,使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方能使“语文要素”从“贴标签”“揭概念”式的课堂教学中走出,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语文素养。(作者单位:杭州市富阳区永兴学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统编版三下第三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要素何为
​“语文要素”到底是个啥东西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