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美网-宋代画家笔下的梅兰竹菊
userphoto

2022.08.25 河南

关注
      如果直接从唐朝跳到宋朝,你会打一个冷颤:这两个时代的气质,是如此不同。从唐到宋,中国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唐人热烈,宋人内敛。唐人喜欢画骏马、苍鹰和牡丹。因为这几种热烈、奔放、大气的意向正抒发了唐人性格中的慷慨和雄健,特别是牡丹,因为其热烈奔放,艳压群芳的强劲感官冲击力和至强至烈的色彩感染力而成为唐代的国花。而宋代的文人画家却偏爱画梅兰竹菊,它们独处山中,低调含蓄,幽冷寂寞。从此“梅兰竹菊”被称“国画四君子”,它以其高洁的品质和清高拔俗的情趣彰显其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素有“君子”之称。寄托了文人雅士高洁情操、孤高傲岸的情怀,象征君子清高的品德,是书画家吟诗作画、寄情抒怀的传统绘画题材。



01

泼墨玩嗨了的宋人,比波洛克还波洛克



四种植物具有的情操意象和传统文学以其作为歌颂和褒扬高尚气节的内容,使内敛的宋朝,以四君子为文人画素材。这些素材是源于传统文化中对高尚人格和品行的褒扬。文与可和苏轼这对文艺先锋,在前人基础上,探索了新的树石与墨竹的画法;扬无咎以墨梅而闻名;赵孟坚擅长水墨兰花和水仙。老树怪石也是一种确立的主题,早期的文人张璪以及专业画家许道宁画这类题材。然而,在这些绘画类型中,只有跟从米芾或苏轼、文同的绘画法则,才能被视为典型的文人画,看了苏轼留下的画作,我们就知道,当时的艺术风气和20世纪很像,技巧不重要,关键是要标新立异,这种彪悍和牛气,人家自称“文人士气”,逐渐演变成文人画的标配。


   赵孟坚《四梅花图卷》

 赵孟坚《四梅花图卷》


 久而久之,文人又发明了一种更嗨的玩法,叫泼墨,就像流行歌曲一样,后来玩熟了也就不文艺了。据说米南宫受到了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启发,苏轼和文同画老树怪石,即兴在纸上或墙上自由挥洒,这可与前代的和尚择仁来相比,择仁将墨溅到墙上,画出虬曲的树枝。这种绘画形式受到宋代画家的推崇。可以想见这种奔放自由的画风,大家根据墨汁在墙上、纸上喷溅的随机形状,任性发挥,真真是走在达利、波洛克前面呢。


 梁楷《泼墨仙人图》 

 波洛克绘画



02

梅兰竹菊是文人们永不崩塌的人设



一草一木经过“比德”等修辞手段被赋予了很多人文意义,映射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审美意韵,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美学观念。


梅兰竹菊,经由文学传统输入到绘画领域,成为历代文人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化身,随便一枝竹子,一朵兰花,就可以自比美人香草。下边就说说这些东西背后的套路。


墨竹总与高人逸士联系在一起,尤其象征气节。从文与可开始,它就成为最合适的文人画主题。竹在《诗经》中象征着君子,到了4世纪,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声称,何可一日无“此君”。竹象征着高士的品格,历经艰难险阻和岁月侵袭,依然坚韧挺立。高士像竹一样适应外在环境,心胸磊落,如竹中空。如我们所见,苏轼在文同画的题跋中已经明确表明,他在画中看到的是他朋友的高贵品格。南宋朱熹在苏轼的一幅竹石图上题跋:东坡老人,英秀后凋之操,坚确不移之姿,竹君石友庶几似之。百世之下观此画,尚可想见也。


文同《墨竹图》


 梅呢,仲仁和尚算是墨梅始祖,后来形成了怀才高隐、不与俗世同流的人设。到了北宋末年,黄庭坚和陈与义的诗文使得墨梅成为文人绘画传统。在仲仁的画法中,梅花还成为山水的部分,在山水完成后,才迅速画出单独几簇梅枝。文人画家扬无咎开始学习仲仁的水墨晕染技巧,后来创立自己的画派,以白描来勾画梅花。到了南宋,最有名的后继者就是汤正仲。同时,金代也有画家画墨梅,其中赵秉文名声最大。南宋诗人受到梅花绽放的启发,沉醉于梅花蓓蕾的风姿,逐渐形成了对梅花的崇拜。在宋诗里,梅花凌冬盛放,卓然不类,是一种大器晚成和遗世独立的象征。它的纯洁清雅代表了文人隐士,或者代表文士的红颜知己,有着天真风姿的女子。早期赞颂梅花的诗似乎指不被重用的士人,花朵悄然绽放却不为人所知。   


王冕《墨梅图》


墨竹和墨梅在元代有一定政治内涵,主要指文人隐士的高尚人格,包含着对蒙古人统治的反抗,如同竹子和梅花凌越严寒。当竹梅与松一起列举,就被称为“岁寒三友”,兰花也意喻着女性美。宋代遗臣郑思肖笔下的兰花代表了一种坚贞不拔的操行,如同早期典籍中兰花的寓意。据说郑思肖的兰花没有画根土,强调故国被蒙古人占领。赵孟坚的白描水仙据说也有相同寓意。


 赵孟坚《水仙图》



 以竹兰象征高士的品格,早就出现在《诗经》和《楚辞》中。在5世纪早期,陶潜爱菊凌风霜而不凋,到了宋代,诗人林逋珍爱梅花。“四君子”,也就是梅、兰、竹、菊,它们代表不同季节。这个组合到了明代早期才完全建立,成为文人绘画的固有题材。



03

咋不比形似,玩书法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同样是画梅花,明代画家陈洪绶的《寒香幽鸟图》上承宋元写实画法。宋代和元初,画家注重描绘真实的物象。到了元中后期,文人绘画逐渐向写意方向发展,画家在描绘时更注重个人的感受。


宋朝文人喜欢画水墨花卉,很重要的一个革新就是运用书法技巧,这是文人的专长,你看兰叶的飘逸,竹枝的劲挺和书法中的笔画何其相似,靠这个就能把书法差劲的画工秒掉了。


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李煜,用他书法中的颤笔来画墨竹。文同以简洁的毛笔挥刷来画竹茎。比较一下苏轼绘画和书法的风格,二者之间显然相关,“东坡戏墨作树石,笔势海上驱风涛”。米芾的学生龚开更会玩,不但画梅菊和山水,还喜欢用书法技巧画水墨鬼魅。


     龚开《中山出游图》


元好问接着讨论了王庭筠的风格,赞扬他极富表现力的书法技巧:

千枝万叶何许来,但见醉帖字欹倾。

君不见忠恕大篆草书法,赵生怒虎噀墨成。

姜特立和陈与义争着夸李仲勇的画,写道:

写竹如草书,患俗不患清。

画梅如相马,以骨不以形。


王庭筠《幽竹枯槎图》


最后来个提神的,我们看水墨画都是灰度图,但当时人可是爱得不得了,在王庭筠一幅老树图上,金章宗的堂弟完颜璹直接引用了诗句:意足不求颜色似,荔枝风味配江瑶。


在“草木比德”的中国审美传统中,梅兰竹菊是中国传统花鸟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中将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是源于这四种植物具有的情操意象和传统文学以其作为歌颂和褒扬高尚气节的内容。同时春兰、夏竹、秋菊、冬梅被赋予了丰富的“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内涵。作为诗画吟咏描绘的对象,它们不仅具备物象之美,更是历代文人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化身。


中国美网意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集原创文章,文章可是艺术评论,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报道。投稿邮箱:1435484987@qq.com。


    [声明]本文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三丰堂·鉴赏】淡泊虚静的审美图式
看看,看看,元画背后文人的知白守墨,满满的一地情操
中国绘画中的“四君子”探微
展览推荐|岁寒相娱·三百年名家消寒书画展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象征意义
王冕:隐居深山,一生画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