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张廷玉仕途看明清两朝选官制度(上)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官员的产生即选官制度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兴衰,以我国为例,比较为大众所熟知的有两汉的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等,到了隋朝直至清末,科举制成为官员产生的主要途径,特别是明清两朝,从秀才、举人、贡士直至进士的科举之路被视为官员产生的正途(贡生、荫生也算,数量相对较少)。
同样品级的官员,从正途产生的比从其他途径产生的,心理上有巨大的优越感,在实际使用中,正途的官员一般起点高、升迁快,明清“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也就是说,翰林必须由进士产生,而进入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则必须从翰林中产生,更是将这一制度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无数莘莘学子,十年寒窗无人问,求的是一朝成名天下知,成为国家政治体制中的顶梁柱,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桐城人张廷玉,历仕康雍乾三朝,最后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妥妥的正一品高官,通过他的仕途也可以大致了解明清两朝正途官员的升迁之路。
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张廷玉出生于北京。康熙二十六年,张廷玉16岁时回桐城以县学第六名的成绩通过童子试,成为一名秀才,站上了功名的起点,19岁、22岁时,两次参加乡试均未中举,25岁时在南京江宁以乡试第25名的成绩成为举人,次年原本参加在北京的会试,但因为父亲张英奉命为会试总裁官,按例回避,没有参加。康熙三十九年二月,29岁时参加会试,一考即中,以第45名的成绩成为贡士,三月参加最后的殿试,成绩不算很好,当年录取进士共305名,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各一名,二甲60名,三甲242名,张廷玉中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总的排在第215名,但这是三年一次的全国性顶尖考试,能有这个成绩,其实也非常不易。

殿试之后成为进士,所谓的天子门生,科举考试就到了尽头,进士中年轻而有潜质的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其他的就走上了从政之路(理论上成为举人时就有了当官的资格,这也是范进中举喜悦成疯的原因,但实际上都会选择接着向上考,实在考不上进士的才会做官,但官职普遍不高且需等待朝廷挑选)。在京任职的进士,首次授予的岗位,成绩优秀的一般是各部主事(约相当于各部委的处长,正六品),其次是御史、给事中(谏官,正七品),成绩差点的外任知县(正七品),也就是说,进士从政,起点至少就是七品。明清官吏等级分为“九品十八级”,进士跳过了数量最为庞大的八品和九品,直接站在了低级官吏可能奋斗一生也达不到的高度。
张廷玉走的路子最高端,当年四月选授翰林院庶吉士,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意味着他从进士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准翰林”,进入翰林院学习、重点培养。康熙四十二年,张廷玉32岁时,庶吉士散馆,三年的翰林院集中学习结束,直至此时,张廷玉才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职务,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从七品),正式成为一名翰林,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
从初次授职情况看,检讨品级不高,是翰林院中最低级的官职,但翰林晋升有自己的独特体系且速度很快。康熙四十三年四月,张廷玉33岁时,奉旨侍直南书房,就是在南书房值班。南书房是康熙早年为对抗“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掣肘而设立的机构,名义上是选几个词臣陪皇帝读书,实际上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办公室,张英当年就是因为“学问醇谨”而成为第一批进入南书房的汉族文臣。十二月充日讲起居注官,负责记录皇帝的日程安排和重要指示等,这两个都不是职务,而是差事,关键是直接为皇帝服务,每日与皇帝朝夕相处,充分反映康熙帝对张廷玉的赏识和信任。

也许是因为康熙帝此时年老惜旧,和一般的翰林迅速升迁不同,张廷玉此后除担任过三次会试同考官这种临时差遣外,一直就从事康熙帝的日常服务保障工作,直至康熙五十一年四月,方升授司经局洗马(翰林迁转的过渡官职,从五品),掌局事,兼翰林院修撰。康熙五十四年、44岁时,张廷玉的春天来了,这年,康熙帝特意指示吏部“张廷玉学问素优,在内廷供奉年久,其勤劳数倍于外廷翰林,宜加迁擢,以示奖励”,意思是张廷玉学问优秀,这么些年一直在皇宫内做事,比在朝廷上任职的翰林辛苦好几倍,要加以升迁以示奖励。康熙帝雄才大略,什么都看得清楚明白,张廷玉的勤勉他看在眼里,十多年的贴身服务,让他对张廷玉放了心。
皇帝有旨,吏部官员岂不明白?当年五月,张廷玉升右春坊右庶子(翰林迁转的过渡官职,正五品),兼翰林院侍读。六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正五品),升迁之快,连张廷玉自己都感到吃惊,说:“相距月余,两拜迁除恩命,洵异数也”。

但让他吃惊的还在后面,第二年十二月,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从二品)。张廷玉不但从五品官直接跳到了从二品,关键这个职务非常重要,有“储相”之称,即未来的宰相(大学士)。内阁学士是内阁大学士的属官,参与朝廷重要大事的研究和决策,礼部侍郎是礼部尚书的副职,这个职位只有翰林出身且学问深厚的人方可担任,也就是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这个职务既有实在的权力,又表明他的为人、学识得到皇帝的认可。康熙帝一言九鼎,经过长期观察,一旦决定使用,立即用人不疑,张廷玉对此也心知肚明,他说“仰见圣主向用之意,逾于恒等”,意思是(从这个任命)可以看出皇上打算重用他,用意非常明显。
康熙五十九年,张廷玉49岁,升授刑部左侍郎,50岁升授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兼翰林院学士,虽然都是六部侍郎,级别上没有提高,但这是皇帝让他在各部轮流历练、熟悉政务,要继续重用的信号非常明显。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帝驾崩,雍正帝继位。新君上位,都要找几位自己信得过的大臣辅佐,张廷玉作为雍正帝老师张英的儿子,更因为自己办事得体进入了雍正的法眼,从而开启了他更加辉煌的从政之路。(未完待续)

参考书目:张廷玉《澄怀主人自订年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蓬莱籍莱阳人”沙澄的仕途简历:入仕十三年就官至礼部尚书
厚德载福,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家的阴德(桐城.张氏家族)
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让出一门数代人才,次子更是位极人臣
家教家风|被康熙帝当面称赞的家族 有何不一般?
张氏祖宗、谱序、家训与楹联
父亲礼部尚书,儿子工部尚书,清代父子同时担任尚书者仅此一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