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文】吴式传统太极健身推手研究社茶话会纪实

1月7日,“吴式传统太极拳健身推手研究社迎新春茶话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按照研究社要求,这次就来个“看图说话”,按照顺序,一个一个介绍一下,算是今年的“流水账”。

下面引用的照片,基本都是赵秀丽和罗希和两位大姐拍摄。

【闪亮登场】 

但是前两张照片是李海鉷拍的,这张照片有点虚,但很有意思,有点“走红毯”的感觉。马老骑的是自己设计焊接的代步小车。自从有了这个小车,逛公园、去日本都没有问题。

会后,我送马老回去的时候,马老很感慨,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更没想到,自己小学文化,没读过什么书,还被人“捧成宝贝”了,真是惭愧得紧啊……

【我也露个脸哈】

去年和今年都是我去接的马老。现在北工大停车费太贵,把马老送到活动场外,就去蹭外头免费的停车位去也。其实马老这个镜头,我是看不到的,等我回来的时候,大会已经开始了。

在大会开始前,不少学员在主席台前合影,这里随便选几张。

会场布置的很漂亮,摄影摄像可是很专业的,某专业人员来自CCTV。

马老已经在主席台就坐,右边是谢金亭老人,在团结湖公园的时候,我的太极剑就是先跟谢老师学的。学会之后,马老又从头到尾给我捋了一遍。

【主席台从左至右:张德永、肖复英、崔彩林(85岁)、马长勋(85岁)、谢金亭(85岁)、刘德广(86岁)、沈蔚女士(83岁)、刘玉津】

这次茶话会,有两个特点,一是,主席台就坐的有五位耄耋老人;二是,龙口分社的刘玉津师兄带着十几个徒弟从山东远道而来。所以,不自觉形成了两个主题:“敬老”和“待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这次担任主持的,是我们“天宫小组”的宋沁玲。小宋来自台湾,我们这个“小组”能够成立,都是因为她当初提供活动场地。她那个场地叫“天宫道场”,所以不论我们后来场地换到哪里,“天宫小组”的名字算是留下了。这也是一种“不忘初心”吧。

以往都是王春亮师兄和小宋同台主持。因为需要协调的事情太多,春亮哥这次退居二线指挥。关键时刻还是会挺身而出,比如开场的时候,下面有点乱,春亮哥一发话,大家就安静了下来。

开场总要总结一下一年来的成绩。其实,2017年,“研究社”的成绩还是很大的。骏哥的稿子中有下面一段描述,照抄如下: 

2017年,是我社平稳发展的一年,在北京工业大学、太阳宫公园、东坝郊野公园成功举办5次太极拳公益讲座及推手交流活动。我社组织接待了英国,日本,希腊,香港等国家地区太极拳爱好者来京学习交流,我社社员北京工业大学马春敏博士“关于太极拳松腰胯原理与检测系统研究”项目已经获得国家体育总局2016-2017年全民健身研究项目的正式立项并获得项目启动资金人民币肆万元整,我社张德永会长连续第9年去七台河地区传授太极拳,为当地培养了大批太极拳骨干力量,提高了太极拳爱好者的水平,我社老社长马长勋老先生口述,王子鹏记录整理的吴氏太极拳《南湖传习录》一经发行,读者踊跃购买,出版社又加印3000册。

第一个讲话的是研究社社长张德永。张德永是马老的老弟子,也是我们的大师兄。他总结了马老推手的技术特点,还有自己的修习、教学体会,很有价值。

然后发言的这位帅哥,是北工大的马洪涛。他说的很重要,但是我都忘记了……但是为了这次活动,北工大的马洪涛、马春敏、王洪江、陈宇征……等等,都非常辛苦。大家只看到会议很热闹,饭菜也好吃,就是没人知道他们在背后的付出。万一AA的时候少收了钱,或者少算了一桌,他们就只能“赔本做买卖了”。

然后发言的是刘玉津师兄。我和刘师兄谈的特别投机。之前一天,刘师兄看我脸色不好,于是给我把脉调治。刘师兄雅号“十三壶翁”,我第一次看到还以为他家藏了十三把紫砂壶,后来才知道,“十三”指的是“太极十三势”,“壶”的意思是“悬壶济世”,太极拳和中医,既是中国两大国粹,也是刘师兄的两大爱好。他的徒弟都很规矩,虽然手底下有功夫,但是一个个谦谦君子,颇有古风。

然后发言的是通州活动站站长龙飞、谢金亭老先生。图为谢老。

这次来捧场的,还有中央电视台导演、太极道栏目策划人姚宇先生,他和马老现场进行了采访和问答。

这里有一个插曲。马老师的老友刘德广老人向研究社捐献了一幅“文物”。这句话“弘扬传统太极拳养生之术,提高民族健康水平”,是马老在东单教拳的时候说的,那时候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刘德广老先生当时请人把它写了下来,这份情着实令人感动、感慨。同时,刘德广老人一直珍藏着90年代初期团结湖活动站几位老人写的练拳心得、感悟的手写原件,这次一并献出,交给大会组委会收藏,这些资料都弥足珍贵。

拿着字的两位美女,也是我们“天宫小组”的成员。别的组大多是有点岁数的人,我们这一组基本都是上班族。年轻的多,但是时间却特别少,加之天南海北的都有,在一起推手的时候比较少。“此事古难全”啊。

好了,讲话完了,演出开始了。

首先是北京航天总医院的集体66式吴式太极拳。他们服装统一,动作整齐。他们也是上班族,但人家都在一起上班,令人羡慕。六十六势是马老在传统八十三势的基础上简化的,马老每天练习的基本也是这个套路。

随后是工大活动站韩杰(右)、侯全胜的太极推手表演。他们俩从小就喜爱武术运动,从1990年代初期接触太极拳。我在团结湖的时候,经常向他俩学习推手。

随后表演的是通州活动站的翟清江(右)、康旭、高领三位,翟清江也就是“江湖”上大家熟知的“痴迷叟”。

北工大活动站杨锐表演的杨式小架太极拳。杨锐习练过多种武术,对形意、八卦、太极都有很好的研究,他同时也是获得北京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高级技师职业证书的艺术家。他表演的这套杨式小架太极拳传自太极名家张虎臣。

这哥俩是是山东龙口分社的蒋义鹏(左)、宋顺新。刘玉津师兄的这俩徒弟现在已经是龙口分社的技术骨干,他们在2000年前后就跟学刘玉津老师学习吴式传统太极。两人都是“山东大汉”,推起手来,却有一种“柔若无骨”的感觉。

赵金中表演的这趟吴式太极剑获得了阵阵掌声。赵金中就是赵德奉师叔的公子。马老经常感慨,要是没有这个赵德奉好师弟,天天一起琢磨,没个“好伴”,推手可是练不出来。经过多年来刻苦练习,再加聪明好学,现在金中已经成为吴式太极拳年轻人中的优秀代表。

随后是通州活动站龙飞(左)、王继明、裴通生表演的推手。龙飞从年轻的时候就喜爱武术运动,1997年以后专心修炼太极,这些年来,天天坚持在运河文化广场义务传播太极拳及太极推手。

除了练拳推手,通州活动站还坚持练习“养生八法”。这套养生八法功是马老传授,也是马老从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鲍全福前辈传承下来的。鲍全福前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生钻研太极之理,传播传统文化。这套养生功法是道家功及杨式太极组合而成。用马老的话说,就是“原地太极拳”。

这两位表演太极推手的都来自北工大,左边是自称“太极熊”的陈宇征,右边是人称“大杨”的杨瀛涛。

兴隆活动站的王希乐这次表演的是吴式太极刀,传统称之为“太极十三刀”,太极刀套路不同于拳,剑有动作名称,它只有十三句歌诀,故称为太极十三刀。

这两位表演太极推手的老人是兴隆活动站的孙树江(左)、王宝林。孙树江年近八旬,退休后专心修炼吴式太极拳,常年在兴隆公园义务教习太极拳及太极推手,从学者众多。

团结湖活动站的赵秀丽和工大活动站冯芯珈表演推手。赵秀丽被我们这组亲切地称为“师姐”。冯芯珈自2011年9月开始师从李和生先生学习杨式老六路内功太极拳,自李老师仙逝后又求教于朱春煊老师学习汪脉朱门内功太极。其间在马春敏老师的引荐下与健身推手研究社工大活动站的各位拳友习炼太极。

    左边的“独臂少侠”是北工大太极拳协会的副会长王红江、另一位是乔长义。他们两位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习练太极拳及推手,一直勤学不缀。

接下来表演太极推手的是团结湖活动站的刘晖(右)、高军。他俩从1980年代初期就喜爱传统武术,狠下功夫修炼太极功夫,获得过北京市太极刀比赛金牌。

上图进行太极推手表演的是团结湖活动站的王玉柱(左)、王希乐。王玉柱年逾七旬,我在团结湖的时候,先跟王老师学习的“十三势”;王希乐今年也已经62岁,都是马老的“老学生”。

最后进行太极推手表演的是马老、我和周琦。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表演结束,就进入了最重要的环节——吃饭。

席间,据说,还有不少人找马老“听劲”,也不知道老人家累不累。

2018年1月9日星期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站桩八年小记
[转载]神奇的太极拳发放功夫
各路太极大师太极拳推手
太极拳推手歌一首
各路太极大师太极拳推手,一次看个够!
为什么要学习太极推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